第76章 大婚

贞观五年八月初三,这天对李业诩来讲是个非常特殊的日子,他要结婚了。

不管李业诩愿不愿,这繁琐的结婚程度必须得完成,李业诩也充分体会了古代过于丰富的结婚礼仪-----结婚真的是件很辛苦的事。

婚礼过程按周礼分为六个阶段,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奠雁。在按六礼而行的婚姻中,除了纳征以外,其余五礼均需男方使者执雁为礼送与女家。

纳采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雁为候鸟,秋南飞而春北归,来去有定时,从无失信,以此来作为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且配偶固定,一只亡,另一只不再择偶;古人认为,雁南往北来顺乎阴阳,配偶固定合乎义礼,婚姻以雁为礼,象征阴阳和顺,也象征新娘的忠贞专一。又取雁飞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须长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

在双方约定进行“纳采”礼的这一天,男家派出的说媒人手捧一只活雁作为贽见礼物。女家主人得到通报后亲出大门迎接,宾主互作一揖让之后,媒使再次向女主人表达前来行纳采礼节的意思。主人答礼,收下活雁并谦让一番。媒使见婚事得到女方家长的正式应允,就告辞回去复命了。

问名,即男方请媒人问女方姓氏、出生年月日时等,报于男家,用于宗庙占卜婚姻吉凶,所谓的合八字也就是根据双方出生年、月、日、时和属相推算,查其是否相生相克,谓之合八字。

纳吉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

纳征即男家往女家送聘礼。

请期,选日子,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

幸好李业诩唯一要全程参与的,就是这最后一道程序---亲迎,前面那些都好像不关他的事,也不要他去出面,自有父母亲会张罗着。

待前面的礼仪都完成了,母亲王氏细细地和李业诩说亲迎这天的礼节,特别是到郑府后,千万不能失礼,这是关于到代国公府门面的事。李业诩听着有什么下婿、催妆、蔽膝、障车、转席、拜堂、同牢与合卺等礼仪程度,这些完了后才能入洞房。

听了母亲这么一大通细说,有些把李业诩吓着了,娶老婆还真是件高难度的活,这么多礼仪,有人代劳多好。

但迎娶老婆的事怎么可以让人代劳?那是一定要自己去的,这么个美人儿总不能让别人代娶,要是这样的话估计郑大美人直接提枪杀上门来了。

出征回来后李业诩忙的不可开交,只见到郑燕两三次。郑燕也知道了李世民允许他们成婚,少女心中还是有些羞涩,也不轻易出门,躲在家中准备结婚的事情了。

迎新还要请一名年龄相仿者来当傧相,李业诩正愁相熟的几位纨绔没有相配者,程家两兄弟和尉迟宝琳那副模样,请来当傧相的话估计能把郑府人吓坏,直接否决,郑仁泰和苏定芳当然不行,还有李恪、李吉,好像没有皇家人氏当傧相的先例,或者自己的二弟李业嗣?!连母亲王氏也有些发愁。

正不知请谁间,李恪却自告奋勇地要来给李业诩当傧相。

看着眼巴巴来府上自荐的李恪,李业诩大乐,这位好学的皇子模样与自己还挺般配,估计是经过李世民同意的。也不禁感慨,自己结婚的傧相由当今皇子来当,还由皇帝来主持,这级别也太高了些吧?!写在史书上,或者小说里,恐怕都没有人相信。

―――――――――――――――――――――――――――――

婚礼前几日,李府上下早已是一派红色的喜庆气氛。

李氏家族中的很多长者也都来了,这李靖长房长孙的婚礼,就不是一般的隆重,连府中所有的下人,也都添置了一套新衣服。

婚礼前一天,李恪就来到了李府,和李业诩一道儿准备,商量一些迎亲当日需要应对的方法。和府中的女眷叽叽喳喳地讨论了大半宿,直把李业诩吵了头都大了,李恪却还乐此不疲。

婚礼当日,一大早李业诩就被脸上强装着笑的云儿唤醒,叫他去化妆。

一通折腾下来,李业诩和李恪本就长的一副帅的让人妒嫉的脸,却被府上的人画成惨不忍睹,粉底、胭脂都往脸上敷,李业诩的母亲王氏更是亲自上场,为自己的儿子化妆。

瞅个空,李业诩往铜镜里一瞧,却吓了一跳,差点都认不出自己了,整个脸浓妆艳抹的,白里透着红,有些像舞台上的戏子,虽不难看却失去了本色。

有些愤愤,谁的审美观这么差,涂上这么多东西,鬓边还插着一朵花,不伦不类的,画成这个样子,白白糟蹋了这张帅脸,有些想骂人。

看了看边上喜滋滋看着自己的母亲,骂人的话又说不出口。

看一眼边上的李恪,也是差不多的模样,还对着镜子挤眉弄眼,李业诩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脸上涂的脂粉类的东西“唰唰”地往下掉。

小妹李栎也在一旁指着李业诩一个劲地笑,差点背过气去。

终于化完妆,在家人催促声中,走出房门。

首先是亲迎之前的祭祖,于中庭置席安祭盘,敬告先灵。李府众人都跪于案前,由族中长者宣读祭文,告诉李氏先祖,李家子嗣业诩已成年,要迎娶郑氏成礼,让祖宗的在天之灵,也分享一下这份喜悦。

祭祀活动结束,正是出门的时辰,于堂前北面辞了祖父母、父母及族中长者,率一众迎亲人走出府门。

往府门外一看,李业诩和李恪都被吓了一跳,府外街上,人山人海,都是看热闹的人。

李靖的大名在整个大唐都已经成了英雄的代名词,作为李靖孙儿的李业诩,早间也以一首满是男儿豪气的《出塞曲》声震长安,几个月前,更是率军一战平定斛薛的叛乱,坊间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但大多数人却只闻其名,没见过其面。将门虎子如今要成婚,有太多好奇者想来一睹风采,以至把李府前面都挤的水泄不通了。

放眼望去,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头,李业诩赶紧端正架势,正了正衣冠,和李恪一道,朝着这些前来观礼的市民们抱拳行礼。

李业诩骑上马,喜庆的鼓乐马上响起来,一些仪仗也跟在后面,维持秩序的金衙卫士兵们努力挤出一条路来让李业诩一行人通过。

不停地朝四周看热闹的人群抱拳施礼,还要挤着笑,好不容易冲出重围,迎亲的一大批人都被挤的有些狼狈,行到郑府时,所有的人都累得要命,李业诩甚至觉得比跑十公里越野还要累。

到了同样喜气洋洋的郑府,傧相李恪先进门,行一番傧相的礼仪后,接着迎亲的一群人都进正厅,李业诩拜见了岳父母,还有郑氏的族人,并举行“奠雁”之仪。荥阳郑氏也是异常看重这次联姻,来了一大群族中头人,连郑氏的族长也来了。

族长亲自主持,一大套礼节,李业诩像个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而郑仁泰这个大舅子,一点都不同情自己的顶头上司,咧着大嘴在一旁傻傻地笑着。

不知是否是李恪这位皇子当傧相而让人有所顾忌,还是郑家人都比较斯文,郑氏族人在“弄新婿”礼仪上也没什么为难的节目,让李业诩轻松过关。

搞定这些郑家前辈,李业诩在一群人的簇拥之下朝着后园郑燕的闺房而去,还是李恪打头阵。

结果一路上都有女眷迎接,李业诩和李恪都挨了不少的红花棍。李恪的表现称的上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傧相,一路上吟诗作对,应答得体,掏了不少红包和礼物,终于到了郑燕的闺房门口。

郑府的女眷知道李恪的王爷身份,都不敢太放肆,没有太多的刁难,李业诩也随口吟了几首诗,这些女眷就放过他们了,礼仪结束,等着新娘出门,搜肠刮肚准备的一些应对之策及一些诗词都没派上用场。

李业诩也暗自庆幸,幸亏找这个王爷来当傧相,不只级别高,还省去很多麻烦。出门之前,家人告知的一些女方的为难手段着实让李业诩吓了一跳。

不知是什么东西的敲击声,热闹的后园一下子安静下来。刚刚还紧闭的房门打开来,盛妆的郑燕羞答答从里面出来,一头青丝挽成高高的双环髻,后髻处是几对很长的步摇,中央还插着一朵鲜艳的花,一张脸画得看不出本来的面目,极其夸张的浓艳。

让李业诩傻眼的是,郑燕身着的却是一身绿色的礼服。

看着自己一身绯红色的婚服,李业诩有些不解,以前电视电影上看到古代结婚新娘子不都是穿大红的婚服么?怎么眼前自己的美人儿却一身绿?

得找个人问问清楚,只是眼下好像不合适,现在什么都不管,先把老婆娶回家再说。

一群人拱着顾业诩和郑燕来到前厅,又是一通大礼,叩拜了郑燕的父母,及郑氏族人。

礼仪完毕,郑氏双亲站起身,走到新人旁边,郑燕的母亲拉着自己女儿的手,抹着眼,在那里絮絮叨叨地吩咐着什么。而郑氏族长及岳父郑德通则和李业诩说一些希望他们夫妻和睦、恩爱,相互照顾的话语,可怜天下父母心。

接着离开郑府,郑仁泰领着郑燕出府门,身后一群人举着蜡烛,到花车前,郑燕母亲为女儿整好衣服,扶上花车。

李府过来迎新的人点起蜡烛,而郑府的人随即灭掉蜡烛。

郑燕坐在车里泪眼婆娑地和家人告别。

李恪和李业诩骑着马在花车的前头,郑仁泰作为送亲的娘家人伴在车子后面,还有郑燕的贴身丫环小月,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回到李府。路上还不断有郑府家人或者亲眷拦车,问李恪,才知道这是娘家人舍不得女儿出嫁,故意拦车延缓时辰,即障车,也和李恪一起大把发分发着礼物打发这些人。

李府门外街上看热闹的人都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许多宫中的禁卫把守着,这么大的排场,应该是李世民这个主婚人来了。

迎亲的车驾抵达李府,门口已经有很多人在迎接了!

有李府的女眷过来在车驾下垫着红色的毡褥。

李业诩把郑燕扶下车,踩在毡褥上,郑仁泰过来也在另一边扶着自己的妹子,当郑燕走上第二条毡褥后,李府家人将第一条毡褥转传到最后一条毡褥后,以次类推,形成一条色彩斑斓之路,直至新娘进了前厅,这象征着传宗接代,前程似锦。

到了前厅,正上首坐的的赫然是李世民,边上是李靖,看到新人们进来,两人都摆出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

李德謇和王氏也坐到了上首。

李世民作为主婚人,本要由他说明礼仪,但堂堂的当朝皇帝真的要来做这事又有些失了身份。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李业诩旁边,用力的拍了拍李业诩肩膀,轻声地说道,“贤侄啊,你终于还是成婚了…”

不对劲,李世民这话听着有些忿忿,李业诩和郑燕同时抬起头,看了看前面一身皇袍的皇帝,又对看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眼神里看出了疑惑。

却是转眼间,李世民已装出一副笑脸,大声地说了一些祝福新人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的吉利话,其他的礼仪有另外的司仪在一旁喊着,李世民却已经转身回到座上了。

大伙脸上都是一副肃然的表情,因为有李世民这个皇帝在,有些紧张。

新人叩拜父母,长辈,还有李世民这个皇帝兼主婚人。郑燕唤公婆,奉上了脯茶等物。

接着夫妻对拜,却是女的先拜,男方回礼…接着还有很多礼数…

一大通礼仪下来,李业诩都有些昏头昏脑了。

终于被一群人簇拥着进入洞房…

--------------------------

PS:因明天有事儿去,明天中午的一更提早到今天晚上十二点左右更新....祝大家节日快乐!

第70章 李业诩的对策第29章 训练不能受影响第24章 皇帝李世民第40章 受到攻击?第112章 军歌--《大唐军魂》(上)第178章 战与降,百济高层的分歧第22章 我们要杀了李世民第71章 威吓回纥人第58章 连根拔除第1章 这是在哪儿?第155章 高丽人请罪,迟了第263章 我们先看戏第111章 赤裸裸的挑衅第4章 蜀王李恪第18章 库山之战(中)第43章 再次得手第122章 关于吐蕃的事第29章 大战牛心堆(下)第193章 新罗人貌合神离第144章 齐王李佑谋反第55章 再抵鄯州第172章 攻击熊津城(下)第15章 抵达鄯州第65章 特卫第114章 五万足矣第43章 到底谁更狠第85章 长乐公主第117章 准备出击第5章 平康坊头牌红姑的身价第60章 归来第1章 邀约第121章 帐中春色第133章 松州之战(七)第148章 新罗与百济、高丽起纷争第28章 李恪母子第261章 李世民亲自来探望第123章 兵进吐蕃第189章 关于是否进军平壤的争论第51章 如何善后第26章 李靖想玩什么?第163章 好戏开场第255章 长安风云四起(下)第104章 曼苏来访第229章 皇帝想回长安了第37章 血战赤海(五)第166章 女儿家的心事第8章 凯旋之师第253章 终于回家了第61章 紧急事件第220章 一切都非常顺利第56章 遭遇马贼第251章 踏上回程路第113章 军歌--《大唐军魂》(下)第34章 转移阵地第8章 高山流水第185章 准备与新罗王会合第193章 新罗人貌合神离第102章 太子带来的消息第251章 踏上回程路第151章 够味吧第15章 再次相遇第5章 论道第158章 出海第4章 拍板第223章 高藏必须向我大军投降第104章 阎氏兄弟第98章 吴王李恪的心思第6章 李靖辞相第77章 访客众多第139章 松州之战(十三)第191章 很嫩的新罗女王第55章 安西大都护府和安西四镇第195章 朕要全歼这十五万高丽人第249章 似秋风扫落叶第71章 威吓回纥人第130章 松州之战(四)第261章 李世民亲自来探望第148章 新罗与百济、高丽起纷争第1章 吐谷浑寇边第140章 水师的建设第23章 初次进宫第72章 这是诬告第35章 打了长孙无忌的儿子第237章 愿内附归唐第72章 这是诬告第198章 新罗君臣的密谋第179章 她是我的女人第77章 洞房花烛夜第248章 分兵剿灭倭残军第25章 显神威第125章 松州都督韩威第28章 大战牛心堆(中)第189章 关于是否进军平壤的争论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战上第七四十章 镇服第111章 赤裸裸的挑衅第31章 是喜是悲?第18章 计策第167章 房玄龄之托第14章 回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