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新罗与百济、高丽起纷争

贞观十七年末,弃宗弄赞入朝,李世民严厉地责备一番后,也赦免了其罪行,以弃宗弄赞为西海郡王,授镇军大将军职。

李世民怜弃宗弄赞在西宁地多年,甚是辛苦,让其在长安好好地休养几年。

临近年关,李世民下发诏命,将安西大都护府大都护乔师望、副大都护阿史那社尔召回京,改乔师望为洛州都督,阿史那社尔为右羽林卫大将军。以郭孝恪为安西都护府大都护,左武卫大将军,麹智盛为副大都护兼领西州刺史、左武卫大将军,再以柴绍与平阳公主子柴哲威为副大都护、左武卫大将军并领新设的伊丽州刺史。诏命中依乔师望和阿史那社尔的报告,将安西大都护府治所移至碎叶城。

在这两年内,安西大都护府所辖的范围又往西北扩大了一些,属下的濛池都护府所治地方已经包括后世称为巴尔喀什湖的夷播海,及后世的咸海,为了加强对这些地方的治理,将大都护府的治所再往西北迁移也是势在必行。

三年多的治理下来,以阿史那社尔、郭孝恪为首的治下百姓称之为“安西军”的左武卫军将士们努力下,平定了不少地方的叛乱,安西大都府境内基本已经稳定下来,大部的都督府都有数量不少的汉人官员任要职,这些原本羁縻都督府都逐渐地向由大唐官员任官吏的实治都督府转变。

因有七万左右的安西军在,那些零散的、不愿意诚心归附的部落都已经被镇服,这些羁縻都督府那些原来各小国或者部落的头人们,只得半推半就地接受了这样的事实,对那些身边由朝廷任命的各级汉人或者交叉任职的胡人官员,都不敢有任何排挤的行为。

而且朝廷所行的政令里,还有一些原来各部落官员都非常恐惧的事:大量的汉人从中原移民到安西,还有这里的驻军将士也有大量的家属过来,军队也实行军事屯田,这让所有胡人头领明白,汉人是下决心要在这里进行永久的统治的;还有,无论是官方文凭,还是民间交流,都需要用汉字、汉话,汉字是官方唯一通用认可的文字,汉话为唯一官方交流的语言,正式场合所行的都要是汉礼,官员和平民百姓在重大节日或者举行什么重大的活动,汉礼服是唯一许可的服饰。

如此强势推行汉化,起初遭到了比较大的阻力,但在安西大都护府各级官员的努力下,从各归附的头人开始,让他们威服治下的族人,一定要行此道。

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还是很见效的,七万多安西军的战力是无论哪一个部落都是不敢挑战的,而且汉人所推广的这些文化方面的东西,都是比原先各部落那些语言、文字及礼仪不知要先进上多少,这样不论是安西一带原来的居民愿不愿意,也只得把这一切都接受下来。

几年的有效治理下来,大唐的军事、政治力量已经在安西牢牢地扎下根来,并且随着各方面治理的进一步深入,安西大都护府治下各地将更牢固地掌握在大唐的手里。

形势进一步变好,治所西迁,官员换任,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李世民也考虑到原任的一些官员在安西呆了多年,特别是阿史那社尔,以其突厥王子的身份威服四众,最终使的许多部落来归附,如今安西及与安北相交的一些地方都已经安定,阿史那社尔的使命也基本完成。阿史那社尔也多次上表,请求李世民让他回长安,这样李世民也就顺其意,让阿史那社尔回朝,接替因病去逝的宇文士及任右羽林卫大将军。如此重要的宫中禁卫职,交由这名归附的胡将,足见皇帝对其的信任。

乔师望也以其功,回朝任洛州都督,洛州所治之地即洛阳周围,这是一个对大唐来说非常重要的地方。

麹文泰子麹智盛,在归朝后被封金城郡公、左武卫将军,随即重新回到安西,任西州长史,因这几年所表现的对大唐忠心,及在任时做出的巨大贡献,李世民也是以此要职委之。

诸官员几年治理下来,安西所产在满足了自身需要的同时,还有一些物资上缴至朝廷,特别是伊列河附近所产的棉花,还有牛羊等牲畜,这也让朝中那些原以为安西一带是个大窟窿,需要朝廷每年扔进去大把钱物的人闭嘴了。

因为李业诩试种植成功棉花,安西一带又进献数量不少的棉花,这种可以制作御寒衣物,及有其他更多用处的作物,朝廷在接下来几年内,将在关中及江南一带大力推广种植。

贞观十七年,天下粮食又是丰足,各地的官仓都堆满了粮食,许多地方不得不多次扩建粮仓,以备储存更多的粮食,因从江南到洛阳的漕运畅通无阻,从洛阳到长安的大道来往便捷,大量的粮食从各地通过洛阳运往长安,长安斗米不过两三文钱。

为了表示对来年的美好期望,朝廷再次下发诏命,大赦天下,长孙无忌子长孙冲也在此次大赦中被宣回长安,重新任少府少监职——

十二月底,漫天的大雪中,新罗使臣抵达长安。

新罗使臣是在年中左右从其国都金城出发的,经过重重艰难,历经半年行程才抵达长安。

李世民在太极殿朝会时候接待了新罗使者一行。

此前已经有非常多的消息从高丽、新罗、百济境内传来,此番新罗使臣来京,朝中大部官员也都知道其意。

“陛下,臣新罗使臣叩见大唐皇帝陛下,”新罗使臣一脸的憔悴之色,与新罗驻大唐使节一道,拜伏在朝堂上,“臣带来吾王的救援信,百济连同高丽攻取我新罗四十余城,并阻我来长安朝贡之路,还请陛下主持公道,替我新罗做主!”说着长跪在朝堂上不起。

“爱卿平身,如何一回事,你与朕细细说来!”李世民瞪了使节班列中一眼,继尔面上没有什么表情地说道。

一年将尽,朝廷举行这年的最后一个朝会,诸蕃的使节都在朝堂上,听皇帝的吹捧,只是新罗使臣这时候出现在朝堂上,让许多人吃惊,特别是高丽和百济的使节,本想在新罗使臣刚刚说完时,即站出来反驳,但被皇帝一怒瞪,吓了回去。

“陛下,臣不敢起身,”新罗使臣抬起头,看了一眼高高在上的皇帝,又忙把头低了下去,“臣乃新罗伊伐飡金春秋,此次是奉王命,向大唐天朝上国献贡,臣率人三月从金城出发,无奈先后被百济和高丽所阻,历经千辛万苦,才脱离百济与高丽的控制,得以到长安,所带之贡物,大半被百济与高丽所掠…”

在殿下的李业诩一听,心内一凛,他知道新罗国内大致的情况,及官员的序列及任命情况。如今的新罗以一女为王治理,号为善德女王,这个伊伐飡官职所任人员是仅次于高丽王的新罗国内第二号人物,职位相对而言比如今大唐朝上的宰相还要高,据传回来的情报上称,这个金春秋还是善德女王的堂弟,先新罗真智王之孙,在原先摄政的金乙祭去逝,善德女王亲政后,刚刚在两年前被任命为伊伐飡,与另一唤金庾信的伊尺飡主理政事,成为善德女王的左右手,是除善德女王外新罗国内举足轻重的人物,这次以其为使来长安,意义自是不一般。

李业诩也想不到,金春秋还是这么年轻,看模样只有三十岁左右。

“前年,陛下曾下诏令高丽与百济、新罗不得相互攻伐,吾王严格遵守陛下的诏令,罢兵务农……今年百济与高丽联军,举十万大军攻我新罗……我四十余城尽被百济所占,百姓死伤惨重,此次并拘我来朝贡的使者,还请陛下为我们做主…”金春秋把大概的情况讲了一遍,还多次重复百济与高丽联军攻取新罗的四十余城。

“唔,果真如此吗?起来说话吧!”李世民再次喝道。

其实李世民已经接到一些奏报,说是百济联合高丽进攻新罗,在召集众臣商量后,几乎所有大臣都认为,这是个好现象,让这三国相互厮杀,以削弱其力量,在没有接到哪国的求助或者控诉时候,不加以干预。

只是如今,新罗王竟然派遣了其国内的伊伐飡来朝请援,这事儿又是不一般,不能不管了。

“陛下,新罗使者是在胡说,我王并不曾派军队攻击新罗!”在金春秋说完后,百济使节终于忍不住,跳出来反驳道。

“陛下,我王和莫离支也不曾派兵攻击新罗!”高丽使节也跟着出列指责新罗使者金春秋乱栽赃。

“陛下,此是千真万确的事!”见百济与高丽的使者如此说,而皇帝又不置可否,金春秋大急道,“臣献贡途中,曾被高丽拘拿,后在营州都督张俭将军的干预下,才得以脱身,已经将此事报于张大将军,张大将军也知道百济与高丽联军攻击我新罗,在天朝皇帝面前,如何敢乱说…”说着金春秋对高丽和百济的使节怒视。

金春秋说完后,新罗的使节也起身指责高丽与百济的使节是在胡说。

“陛下,那些地方原本就是百济之地,被新罗占领,如今只是将其取回来而已!”百济使节见皇帝脸上有怒色,只得再次出列申辩道。

接着高丽使节也是如此说,他们所攻占新罗之地原本都是高丽的。

“够了!”李世民暴喝一声,“高丽、百济、新罗都是大唐之蕃臣,朕曾下诏令三蕃不得相互攻伐,如今又起战事,高丽王高藏、百济王义慈、新罗王善德都不听朕的号令,朕自是不会容忍如此的事继续…”

第16章 喜欢你第259章 因病请辞第59章 踏上归程第6章 李靖辞相第123章 伏击战(中)第140章 水师的建设第145章 回家真好第115章 无奈接受第76章 大婚第66章 胡无人,汉道昌第102章 皇后之虑第17章 第一次考核第23章 阿史那社尔的奇怪请求第18章 计策第183章 长孙无忌被冷落第44章 你胆子好大第169章 攻占玄菟城第124章 伏击战(下)第3章 组建军事学院的重要性第51章 皇后和太子第40章 受到攻击?第131章 军事学院开学典礼(中)第96章 太子监国第195章 朕要全歼这十五万高丽人第19章 尚书大人来视察第8章 凯旋之师第46章 火药第96章 太子监国第66章 胡无人,汉道昌第214章 几路大军直取平壤第64章 回到军中第236章 你为何不自立为王?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20章 李靖新的使命第89章 吐蕃使者请婚第27章 大汉民族主义者—李业诩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3章 我要一个人第100章 各角色的目的是什么?第166章 女儿家的心事第51章 如何善后第160章 熊津江口之战(上)第1章 这是在哪儿?第8章 琴瑟之合第251章 踏上回程路第45章 吐谷浑复国第22章 我们要杀了李世民第148章 有人上门来敲诈第167章 高丽棒子是懦夫第33章 皇帝巡视第173章 复职第22章 剖析第22章 剖析第221章 大军抵平壤第45章 吐谷浑复国第96章 太子监国第104章 阎氏兄弟第112章 你又要出征了?第13章 李靖请命第14章 就一招第178章 战与降,百济高层的分歧第98章 吴王李恪的心思第151章 够味吧第176章 新罗女王金德曼毙,新女王金胜曼立第176章 李世积回京第77章 大度设溃败第124章 伏击战(下)第38章 生擒阿史那矩第129章 松州之战(三)第12章 未来的名将苏定芳第125章 轩然大波第119章 大唐军事学院祭酒第61章 青海都护府大都护第246章 倭王被俘第93章 劝和第104章 曼苏来访第67章 出征第227章 攻进平壤外城第22章 我们要杀了李世民第25章 显神威第28章 军事屯田第112章 军歌--《大唐军魂》(上)第5章 论道第七四十章 镇服第169章 攻占玄菟城第29章 西北风云又起第36章 穿越莫贺延碛第43章 再次得手第67章 遭遇伏击第53章 青海道第142章 又结婚了第90章 抵达灵州第10章 开始募兵第16章 《出塞曲》第79章 勇敢的回纥女孩第60章 潜规则?第168章 辽东首战告捷第5章 给李恪的忠告第68章 分兵第69章 薛延陀人的奇怪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