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李靖病故

太子李承乾在朝会上提出世家与官绅一并征税后,李世民并未令朝臣们再次朝议,也没有马上准备实施,而是静观其变。

这样的大事也从朝堂上传到外面坊间,一时间,整个长安城议论的都是此事,大多的人对此议都是拍手赞成,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那些多年来一直高高在上的世家,还有官绅,甚至是皇家都与他们一并征税,这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事,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

但又有很多人怀疑,这事能行得通吗?那些世家及官家能同意朝廷做出的这个决定吗?甚至有人说,皇家产业征税只是个虚无的东西,百姓家所征去的税,不都是交给皇家的吗?皇家产业征税,那不是从这个口袋出,再进另外一个口袋,弄个虚样而已。

酒肆客栈,市井田头,都有不少的人在讨论这件事,甚至有许多人为此争得脸红耳赤。

时下言论还是很自由的,即使一些人在争论时候说官员不好,朝廷什么地方施政错误,甚至皇帝有什么过失,也没有人来横加干涉,因言获罪更是不会发生的事。

而此时,太子李承乾再次被李世民委以处理朝事,这也使得李承乾有机会在朝堂上对那些对这件事反对或者摇摆不定的朝臣们施加影响,只是李承乾在议朝事的时候,也没对他前些时候提出的这个奏议表示什么。

长孙无忌等一些人也是不停地上奏,要求停止或者暂缓推行这样的政策,以免生变,但都没有得到回应。

李世民躲了起来,大部朝臣们的未见也不接待,让那些反对的大臣们急得直跳脚。

没有几个人知道,李承乾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已经召集了一部分人,集合吏部、户部、礼部、工部的官员们,一道制定施行的细则,以待朝议通过后,即向天下诏告。

长安街头,在这事传开来后喧闹一阵后,见朝廷没有继续的行动出来,也慢慢归于沉寂,许多人以为这只是个唬头,或者以为反对者太多,最后不了了之了。

不平凡的贞观二十二年转眼过去,除了年内众多重量级的大臣相继过世,还有官绅与百姓一同纳税这几样事使得朝堂上的百官感到不是什么味外,这一年内发生的事还是让人感到欢欣的。

年内虽然有一些地方遭灾,但南方各地的收成不是不错的,据户部的统计资料,这一个比上年粮食产量有了不少的提高,赋税也在增长,可以说又是一个丰收年。

大唐的军队虽还在征战,但战场都是在大唐现有的国土外,百姓的生活没有受到影响。

出征的各道行军部的战况陆续传来,天竺道大军顺利地攻取了中天竺的国都大舍都,其国王阿罗那顺被我大军俘虏,阿罗那顺的妻子和儿子率领残军退到东天竺境内,继续顽抗。五个天竺国共约十五万联军已经被我大军歼灭近四万人,据传回来的战报上称,天竺军队的战力奇低,是与我大唐军队作战过的对手中战力最差的,基本就是一触即溃,我数百军士可以追着对方万余人砍杀,韩威在呈给朝廷的奏报中称,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天竺的战事。

苏定芳所领的大军进入蛮人居住的诸诏境内,也是势如破竹,基本没有遭到像样的抵抗,只是蛮地地势较高,且多山峦, 又多漳气,我大军在刚进入时不太适应,非战斗减员不少,所幸这些暂时失去战力的士兵们在治疗休养一阵后,也基本康复了。

安南道的大军也是进展顺利,因他们行进的路程最为遥远,在战报发回来时候,刚刚从交州分兵,李道宗亲率一部直扑林邑,契苾何力和执失思力各率一部从东西夹击真腊,战事正在进行中。

太子李承乾花了很大的精力在整赋税改革的事,原本希望李业诩这个在朝堂上颇有份量的重臣能鼎力相助,哪知事与愿违,李业诩却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处置这些事。

年后正月里,因遭遇一场罕见的寒潮,原本挺暖和的天气一下子变的非常寒冷,原本身子就不太好的李靖在这次冷空气到袭时候受了寒,病症进一步加重,一直卧病在床,李业嗣基本整日都陪在李靖床边,李业诩也在朝事处理完后,即往李靖床边赶。

孙思邈也一直呆在卫国公府中,为李靖诊疗,但李业诩从孙思邈含糊的话里,也明白了李靖的病已经不那么容易好了,李业诩也只得央求这位当世神医,尽量延长李靖的寿命!

李业诩自己也努力地在想办法,帮李靖减缓病痛。

只是所有的努力都不太见效,到了贞观二十三年二月后,李靖的病情更是加重,李业诩也数次向李世民提出辞呈,希望辞去一切职务,在府里面照料李靖,以尽孝道。

李世民却不允,但允许李业诩少过问朝事,甚至不参加朝会,一意照顾李靖,带职尽孝意,同时派宫中的太医轮番在李靖府内守候,并勒令每天都要向他报告李靖的病情,也曾数次派太子李承乾过来探望。

李德謇兄弟也一直在李靖面前陪伴,但李靖却常喝令他们出去,只要李业诩和李业嗣在边上陪伴。

李靖精神好的时候,也常与李业诩兄弟俩唠叨些事,还常说起他们兄弟俩小时候的一些趣事,一些臭事,说这些事的时候,李靖的眼中满是慈爱,让李业诩兄弟俩止不住的流泪。

更多的时候,李靖还是讲起他这辈子经历过的战事,特别是与李业诩一道出征的灭吐谷浑之战,更是翻来覆去地说起,还说很是遗憾自那以后再没有机会带李业诩,还有李业嗣一道征战了。

这日,李靖在服了药后,精神还算好,又说起了吐谷浑的战事。

“翼儿啊,其实你那次领军偷袭库山时候,老夫可是担着几日的心,怕你出有差错,所幸你没有让老夫失望,自那一战后,老夫对你是彻底的放心了!”李靖拉着李业诩的手,轻声地说道。

“祖父,那都是您教导有方,孙儿依照您所吩咐的,才取得了此战的胜利,若没有祖父给我这个机会,孙儿哪能立下这些战功!”李业诩紧握着李靖的手,强笑着说道。

李靖已经说了好一会儿,李业诩劝李靖休息一下,李靖却不肯,李业诩只得由着他。

“翼儿,当日你在青海边对老夫说,如此大好河山,岂可落入外族人之手,还说待以后有机会,你陪老夫再去看看青海的风光,只可惜,没机会再去了!”李靖说话间流露些伤感。

“祖父,待您身子好了,孙儿辞去所有的职务,陪着您到青海边再去看看,再到湖里去游水!”李业诩眼中有泪涌出,忙把脸侧到一边,偷偷地抹了一下泪。

边上的李业嗣也是眼圈红红的,“祖父,孙儿也陪你一道去…”

“唉,老夫说着玩呢,如今这副样子,老夫还能上哪去?马也不会骑了,枪也舞不动了,不中用了,是该回去了,你们的祖母在等着老夫呢!”李靖说着却笑了起来。

“祖父,您莫说这些…”李业诩终于忍不住,大颗的眼泪滴落下来。

正在这时,在屋外偷偷听着,也不时地低声抽泣的李德謇却快步走了进来,“父亲,皇上和太子来看您了…已经进府来了!”

听李德謇如此说,李靖一下子坐直了身子,还顺手整理了一下衣服,对床边的李业诩示意,“快扶老夫起来,迎接圣驾…”

“祖父,这…”李业诩不知该如何办,李靖这副样子如何能起身迎接,但也不敢违李靖的吩咐,和李业嗣一道,准备扶李靖起身。

只是还没待李靖从床上起来,李世民的声音已经传进来了,“药师,朕来看你了…”

随着声音,李世民快步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太子李承乾,见李靖准备从床上起来,李世民也马上走到床边,将李靖按回床上,“药师,你莫起身!”

“陛下,那就恕老臣无礼了!”李靖只得罢休,但还是抱拳行了一礼。

李业诩和李业嗣也忙对李世民和李承乾行了礼,李世民却对他们的行礼无视,带着忧虑的眼睛一直盯着李靖的脸看。

“药师,朕早几日就想来看望你了,只是朕身体也欠佳,今日起得了身,便和太子一道,过来看望一下!”李世民说着,坐到李靖的床边,拉着李靖的手。

“父皇这段时间老是在叨念着卫国公的病情,早就想过来看看了,今日身子刚好了一些,就不顾劝,要来看您!”李承乾也在一旁说道。

“多谢陛下的关心,也多谢太子殿下时常来看望,陛下也要保重龙体,老臣已经一把老骨头了,行将就木…陛下还正当英年,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咳咳…”李靖话说得急促了,忍不住咳嗽起来。

李业诩忙过去帮李靖捶捶痛,在李靖胸口按抚一阵,好一会咳嗽才平息下来。

看到李靖这副样子,想起李靖为大唐帝国立下的赫赫战功,再想起已经过世的诸多旧臣,李世民不禁悲从中来,止不住地流泪道:“药师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朕甚是忧之…朕恨不得能以身代之!当年跟随朕打天下的许多老臣,如今老相继而去,朕希望药师能好好地养身子,再为我大唐出谋划策!”

“老臣幸得陛下赏识,倚为左右手重用,老臣才得以施展一番抱负,立下些许战功,陛下知遇之恩,老臣永记在心里,”李靖眼中也有泪,指着李业诩和李业嗣说道,“陛下,老臣…老臣这把年纪,已经是废物一个,不能为陛下做事了,所幸这两个孙儿还年轻,也得老臣亲授,虽然不才,但还能为陛下做很多事…”

“药师为我大唐所立下的战功,是无人可以比及的,药师教导出来的这两个孙儿,才学和武功也非一般,”李世民指着李业诩道,“李翼这些年四处征战,为大唐立下了不朽的战功,朕已经嘱人,将他绘像于凌烟阁,接受后人的瞻仰…祖孙两人都出将入相,一门两国公,同绘图凌烟阁,此定是我大唐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

“陛下,这万万不可!”李靖手猛然一紧,抓着李世民的手道,“陛下,这小子还年轻,朝中比他功劳大者,资历老者比比皆是,如何有资格绘图于凌烟阁…”

“药师,无论是以军功论,还是资历,您这位孙儿都有资格位列于凌烟阁,朝中如他般战功立下的,能有几人?你别说的,朕已经决定了!”李世民拍拍李靖的手,并示意了一个特别的眼神道,“待你身子好些了,朕使人接你进宫,一道去凌烟阁看看…”

“那老臣就多谢陛下了!”李靖也不再争辩,对边上的李德謇及李业诩兄弟道,“你们几个先出去吧,老夫与陛下…和太子再聊几句话!”

“是,父亲…”“是,祖父!”李德謇和李业诩、李业嗣齐声应道,对李世民和李承乾行了礼,退出屋去,并带上门。

好一会,李世民和李承乾才出屋,李世民对李业诩交待了一些事,告诉李业诩,我出征的各路大军都已经有捷报连连传来,攻城掠地,无往不胜,南方大半地方,已经被我大军攻占,随即吩咐李业诩仔细照料李靖,不要操心朝事,有任何需要,都可以直接去找他或者太子李承乾,随即和没说多少话的李承乾一道离去。

待李业诩进屋时,看到李靖已经闭着眼睛休息了,因天已经到了五月,屋内挺热,李靖脸上都有汗,李业诩也轻步走过去,替李靖擦去脸上的汗,李靖却没有反应。

这一番说话下来,李靖可能已经乏了,李业诩和李业嗣也放轻脚步,和李德謇兄弟一道,跪坐在一旁的矮榻上,等候着李靖的醒来。

五月十七日,李靖一大早就醒过来了,精神显得特别好,吩咐在一旁侍候的李业诩和李业嗣陪他到后园去走走。

李业诩在劝慰一番无果后,也只得按李靖的吩咐,和李业嗣一道,扶着李靖出了屋,往后园而去。

李德謇兄弟也带着一些人,替李靖撑着遮阳物,捧着一些器物跟在后面。

虽然是早晨,但五月的日子已经挺热了,走了一会李靖身上就出汗了,但还是不听李业诩的劝,一定要往后园去,李业诩也不敢再出声劝阻。

李靖在李业诩兄弟的搀扶下来到马厩,走到那匹他前两年骑的大青马前,用手抚摸着大青马的头,“唉,老夫都好几年没有骑马了,翼儿,你把这马牵出来,老夫想再骑一下!”

李业诩大吃一惊,忙阻止道:“祖父,不可,您身子还很弱,天又这么热,不能骑马,待身子好一些后,孙儿再来陪你骑马…”

李业嗣及身后的李德謇兄弟也忙上来阻止。

李靖却不听,执意要李业诩把马牵出来,他要骑。

李靖的样子仿佛倔强的小孩一样,很是任性,眼光中有着让人不可抗拒的力量,李业诩不敢违抗,只得听从,亲自从马厩里将马牵了出来。

李靖在李业诩和李业嗣的帮助下,跨上了这匹李世民赏赐给他的战马,李业诩牵着辔头,缓慢地在后园绕起来,李靖也是挺直身子,一手握鞭,一手拉着缰绳,傲然地看着前方,如当年指挥大军出征时候一般的气势。

多年来先后跟随在李靖身边的那些年才或者年青的亲卫们,也都在场上整齐列队向李靖行礼,每个人眼中都饱含着热泪。

在后园绕了一圈后,李靖在李业诩兄弟俩的帮助下,从马上下来,再抚摸了几下这匹大青马的身子,在大青马亲昵的舔蹭中,恋恋不舍地离开。

随即李靖要求李业诩和李业嗣陪他来到练武场上,心内已经大感不妙的李业诩没法拒绝李靖的要求,只得扶着李靖到了后园一角的练武场。

李靖挣脱李业诩和李业嗣的搀扶,颤歪歪地走到排满兵器的架前,示意李业诩将他常用的那杆枪拿过来。

李业诩依言将枪从架上取下,双手举着呈到李靖面前,李靖伸出两只手抓过,很是爱恋地抚摸了枪杆一会,眼中有隐隐的泪。

随后李靖也扎起步子,双手举起枪,缓慢地舞了几下。

几个招式下来,李靖已经是满头大汗,身子都站立不稳了,李业诩和李业嗣忙上前,扶住李靖的身子,李业诩也伸手将枪从李靖手中接了过来,交给走过来的李成。

“翼儿…你…你…将整套枪法都…演一遍给老夫看看…”被扶到阴凉处的李靖喘着粗气,吩咐李业诩道。

“是,祖父,”李业诩应声行了一礼,卷起衣袖,从李成手中接过枪,扎起步子。

随即李业诩就以极快的动作,将一整套李家枪法舞了一遍,那眼花瞭乱的枪势,把在场的大部人都看得发晕,李靖却含笑不语。

待李业诩三十六式枪法舞完,李靖示意一旁站着的李业嗣也上场,与李业诩对打。

李业嗣也从武器架上取了枪,与李业诩对练起来。

枪舞处,身影交换快速,两人移动的步伐都是很快,枪式变化更快,刚开始时候两人旗鼓相当,分不出优劣来,几十招过后,明显是李业诩占了上风,李业嗣只有招架的份了,到了最后,李业诩一枪将李业嗣手中的长枪挑上半空,单手挥枪直指李业嗣身上,另一只手接住落下的枪,随即收势,将枪交还给李业嗣,兄弟两人这才住手,持枪一道来到李靖面前。

“翼儿,翟儿,你们的枪法是大有长进了,老夫希望你们以后,能再将李家枪法加以改进,并将其发扬光大,找几个秉性不错的人教之!”李靖抚着胡须,含笑说道。

“是,祖父!”身上已经有汗在流淌的李业诩和李业嗣齐声应道。

“老夫也乏了,扶老夫回房吧,”李靖轻声说道。

李业诩和李业嗣忙把手中的枪交给边上的家仆,伸手扶起李靖,往园门外走。

待走到园门口时,李靖停下了脚步,转过头,很是留恋地看了眼这个陪伴他度过几十年的后园练武场。

李靖回房后,精神已经很差,也没再说什么,在李业诩和李业嗣替他擦拭了身子后,即躺在床上小睡了一会,李业诩和李业嗣都在一边陪伴着。

刚睡着的李靖还是与往日差不多,但在过了小半个时辰后,呼吸突然急促起来,再尔时深时浅,时长时短,与往日很不一般,身体也有些微微的发热,一直守在边上的孙思邈抓起李靖的手把了一会脉,微微地叹了口气,并没说什么,也没再开什么药方。

这让陪在一旁的李业诩心内很是焦虑,所幸一会后李靖的呼吸终于平缓了,面色也有些红润起来,李业诩这才稍稍的放心。

在睡了小半个时辰后,李靖也醒了过来,就着李业诩端着的碗喝了几小口米粥,精神稍显好些了,再令李业诩和李业嗣陪着他说说中话。

李业诩也拗不过李靖,只得陪着他说话,李靖也断断续续地说了一些事,但关乎到朝事的东西却没说,当日李世民和李承乾来探望时候,三人间私下说些什么,也没漏半点口风。

临近傍晚时候,精神看起来还不差的李靖没吃东西就睡下了,睡前吩咐李业诩兄弟俩陪在他身边,不要离去。

李业诩心内涌起莫明的恐惧,也就和李业嗣一道,跪坐在李靖床前,片刻都不敢离去。

夜半时分,李靖发起了高烧,整个人都在抽搐,呼吸也时断时续,在微睁开眼睛看了一眼一边焦急呼唤的李业诩和李业嗣后,面带微笑地闭上眼睛,随即陷入昏迷中。

这一刻,外面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很快下起了瓢泼大雨!

李府上下乱成一团,留驻在府内的孙思邈和宫中太医一阵手忙脚乱的抢救,但还是回天乏术,任家人们如何呼唤,李靖最终没有再醒过来。

立下了不朽战功的大唐军神李靖,走完了生命最后的历程,在府中去逝,享年七十九岁!

这一刻,是大唐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十八日凌晨寅时时分!

第31章 是喜是悲?第17章 库山之战(上)第117章 故人有约第22章 剖析第24章 奔袭曼头山(上)第42章 善后事宜第142章 又结婚了第76章 千刀血第33章 血战赤海(一)第255章 长安风云四起(下)第93章 劝和第13章 不一样的训练(下)第17章 机会第168章 辽东首战告捷第206章 好消息传来第43章 新的作战手段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161章 谁会约见第145章 不过是一场闹剧第60章 潜规则?第16章 喜欢你第76章 千刀血第30章 朕看好你第142章 又结婚了第72章 凯旋第169章 又见颜如宾第252章 李世民亲迎出长安第166章 女儿家的心事第174章 西北不平静第105章 遭遇魏王第140章 水师的建设第90章 与吐蕃人的比试(上)第66章 北方有战事第141章 曼苏归来第65章 侯君集的临别赠言第195章 朕要全歼这十五万高丽人第232章 安东大都护府的设立第156章 老搭档又到一块了第149章 有佳人第75章 封赏第264章 连番重大举动第179章 她是我的女人第115章 检校行军大总管第5章 论道第177章 怡香院的特殊客人第181章 百济王扶余义慈被俘第22章 再次分兵第91章 不一般的礼遇第67章 出征第98章 吴王李恪的心思第62章 反击薛延陀第41章 慕容顺归降第184章 击溃高丽援军第78章 礼节真多第242章 大军出征倭国第199章 高延寿的决定第75章 封赏第174章 西北不平静第24章 皇帝李世民第7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185章 准备与新罗王会合第19章 一群公主来闹腾第159章 发现敌情第61章 紧急事件第32章 比武第120章 带曼苏到我帐中来第214章 几路大军直取平壤第177章 怡香院的特殊客人第138章 松州之战(十二)第29章 西北风云又起第62章 反击薛延陀第17章 我们要加紧备战第13章 不一样的训练(下)第43章 再次得手第64章 回到军中第24章 游泳训练第213章 大哥,新罗王可能看上了你第22章 我们要杀了李世民第8章 琴瑟之合第144章 齐王李佑谋反第109章 夜探回纥人的驿馆第25章 绝对不能出卖战友第1章 邀约第186章 新罗王是个绝色美人第73章 大战即将开始第145章 回家真好第256章 李靖不一般的吩咐第11章 李靖的忧虑第237章 愿内附归唐第24章 皇帝李世民第151章 够味吧第40章 受到攻击?第26章 李靖想玩什么?第6章 李靖辞相第22章 意外第7章 较量第96章 长安,我又一次回来了第42章 善后事宜第28章 李恪母子第31章 重兵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