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谋划

泰本意是想让杜正伦自只独得这份赈济灾民的功劳,正伦担心在以工代赈的过程中有差错产生,所以拉着李泰一起分担这其中的风险。迫不得已的以回到长安在大臣中为李泰美言为交换。

见到李泰肯为自己分担,杜正伦心中也缓了一口气。这个时候本来不适合作为杜正伦和李泰两人研究赈灾策略的时机,李泰才才从永嘉县带着二十七条人名的煞气回来。按理来说杜正伦应该再等等,让李泰平复一下心情之后,再研究赈灾的策略方法。

但是天灾不等人,眼看着严霜降至,杜正伦心中记挂着灾民过冬安置问题的迫在眉捷,即便他心中不情愿,也得来和李泰商议。

索性结果是好的,李泰同意他的以工代赈的想法。不过要将以工代赈进行下去,有一个先决条件是必须解决的。

百般思考之后。杜正伦无奈的对李泰提出了这个问题:“殿下,您同意老夫的谋划就好,那么有一个问题就需要解决了。就是这个灾民的粮食问题

“您也是知道的,河南道目前的情况,这粮食是一大缺口。要想开展以工代赈,并先要将粮食凑足。否则一旦在开展的过程中粮食不足,那样对朝廷威信的影响就太大了,更容易激起民变。

李泰回望这杜正伦:“那依照杜侍郎的意思,又该如年办理

杜正伦迟疑了一下,考虑片有才有些为难的说道:“殿下,老夫已经连续几天向朝廷求援,不过朝廷的效率您也清楚,说是马上就能调拨粮草前来。但经过三省六部审议,再交由陛下批准,这经过就难免有些拖拉,所以老夫想殿下您能不能直接”

杜正伦的话没说完,但意思李泰已经明白了。无外乎杜正伦想借他在李世民面前的影响力,让李世民下旨,从上而下的进行督促,问题解决的效率能高一些。

杜正伦算盘打得很精,但是,即便是李泰按照他的想法去办,从各地酬粮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再者说,按照从水患发生的时间推算,这筹集粮食的圣旨恐怕已经下到各个州府了。目前应该是各个州府在酬粮的时间。即便是李泰给李世民写信告知河南道的情况,也未必有多大的用处。’ 而灾民的赈济问题却走到了刻不容缓迫在眉捷的时刻,没有多少时间能够用来等待各地的州府将粮食送来。

李泰内心的分析在杜正伦看来是在犹豫不决,急忙在李泰身边小声的说道:“殿下,老夫这几天计算过,如果不进行以工代赈,那么河南道各个州府的粮食互相调运,能不能等到朝廷大举调粮犹未可知。一旦开始以工代赈,口粮作为酬劳发放下去,是一定,所以老夫才求助于殿下帮助。”

杜正伦的一个,“求”字。让李泰有些坐不住了。从远了说,李泰在掖庭宫前就算亏欠了杜正伦的,到现在一同以钦差的身份来到河南道,杜正伦在明里暗里也算是不计旧仇的维护他。

加上杜正伦身为李世民重视的老臣,这一个“求”字不得不让李泰开始重视。

“杜侍郎,都是为了灾民。且莫再说这个“求,字。”李泰面色沉寂,低声说道:“杜侍郎。不是小王推托,如果小王写信能够有用处的话。小王可以立刻就写。但是还请杜侍郎仔细考虑,若是十天前小、王写信还能有些作用,但从水患发生到现在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朝廷该办的事恐怕已经办了。小王再写这封信有些多余不说,效果也不大。您说是吧。”

杜正伦仔细考虑一下李泰的解释,点点头,算是接受了。 但他心中仍然为这灾民的粮食问题担忧,忍不住向李泰询问:“殿下,您说的老夫也明白,但是除了等待朝廷的粮食调拨,就没别的方法了吗?”

李泰心道:“有,远了不说,就在这洛阳附近就有足够的粮食来赈济灾民,问题是谁敢下这个命令。”《》

李泰考虑半天,在心中计算清楚,在问道:“杜侍郎,河南道都有哪些州县缺粮?”

杜正伦脱口而出:“殿下,若说是遭灾的州府几乎都缺粮食,但以河南府的洛阳为中心,除去洛阳,就没有不缺粮食的,越是离洛阳近,缺的越多。远些的还好点。就是这个洛阳,也还是因为殿下拿出贴己的钱买粮,才算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殿下如此的高风亮节,待他日回到长安,老夫一定会细细的对众臣和陛下诉说。”

李泰对杜正伦的买好。笑着摆摆手,说道:小王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不值一提,不过

李泰客气了一句以后,话音一转,神色庄重的说道:“不过杜侍郎,你有一点说错了,洛阳这里不缺粮,不仅仅是洛阳,就是洛阳周边都不缺粮。”

“粮食在那里?。

听到李泰若有所指的说法,杜正伦心中一喜,急的的问询。李泰是一脸神秘,微笑着却不说话。见到李泰的神情,杜正伦皱眉思索了一阵,忽然心中一

“殿下。你说的粮食莫非是,,?。

李泰缓缓的点点头。

杜正伦却是神色大惊:“殿下不可,万万不可,千万不能打那些粮食的主意,你我都没有权利动用的!那些粮食只有到了国家存亡之际,由陛下下旨,才可以打开粮仓的。我们是万万动不得的。”

“有什么动不得的?难道就看着这百万灾民无家可归吗?这个时候还不算是国家存亡吗?百姓没了,还有国家吗?”

杜正伦眉头紧皱,半晌之后,还是说道:“那些不行。你我虽然负弃赈灾,但还是没权利动用那些粮食。小,

虽然杜正伦说的很坚定,但神色中的犹豫出卖了他的内心。

李泰不紧不慢的喝了一口茶水,缓缓的说道:“洛口仓也叫兴洛仓,位于郑州管辖之地存粮数百万石。建于丘陵之上,不仅地势险要,再且土层坚硬、干燥,又有水路运输之便。自洛河逆水而上可达东都洛阳,逆黄河而上可达陕西潢关和京城长安,顺水而下可达山东至海口。完全可以照顾到河南道洛阳以东各个州府。”

见到杜正伦闭着眼睛一声不吭,李泰在他心头又加上一把火:“杜侍郎,兴洛仓可供洛阳以东的灾区,这洛阳附近还有一处更大的粮仓,您应该记得。”

“就在这洛阳县东北,有粮仓名为含嘉仓。同样修建在小山之上,是为缸式地下粮窖,不虞水患。存粮也在数百万石以上,足够洛阳附近灾民数年之用。”

“不可啊!”杜正伦一声长叹,说道:“殿下,您说的这两处粮仓,老夫早已考虑过了。那郑州的兴洛仓乃是朝廷为了防范战争所用,存粮是很多,但没有朝廷政令。任何人都没权利动用的,这点殿下应该清楚。”

“这洛阳附近的含嘉仓更不用说了,那是皇家储粮所用,供应洛阳以东,包括长安城在内的数个郡县的用度。事关重大老夫不敢擅专,若我看还是禀报陛下之后,由陛下决断吧。小,

杜正伦的犹豫李泰能够理解。但却摇摇头:“快马来回长安于洛阳之间,最少需要五天的时间。这还不算朝廷上各位大臣之间争论所用的时间,你我能等得起,灾民能够等得起吗?。

“何况,含嘉仓说是皇家粮仓,满长安的勋贵士族谁不是吃这份粮食呢?说句不该说的,我们提议打开含嘉仓就属于在他们口中夺食,他们又怎么能够同意呢?。

“小王我也知道,只要你我将这个提议报知长安,最终还是会开仓放粮的。问题是这个开仓的时间会是在什么时候呢?你我身在灾区心中明白,早开仓一刻,就能多换回来好些百姓的性命,问题是长安的众多权贵士族,他们会这样认为吗?且不说消息来回传递的时间,单单说这些权贵扯皮的时间,就不知道会死去多少百姓。你我又于心何忍呢?”

李泰的话说的是实情,杜正伦低头思索了好久,仍然下不了这个决

“殿下,除此之外就没别的办法可想了吗?”

李泰一摊手:“或者还有,但小王我想不出来了。”

杜正伦一脸肃然,长叹一声:“那就先别忙,容老夫再想一想。再斟酌一番。”

杜正伦对着李泰一拱手就要离开。

李泰在送杜正伦到门外的时候,最后激了他一把:“还是那句话,我们等得起,灾民等不起。若是大开粮仓,您的以工代赈的筹划也好早些进行。

不过毕竟》

送走了杜正伦,李泰半靠在床上,一条腿耷拉在窗外,对正要为他脱去鞋袜的慧兰轻叹道:“终于回来了,算是能稍稍歇息一下了。”

正在李泰心中叹息着这次出行的艰难的时候,河南府刺史郑瑞翰也在前院对着于管家心中焦急着。

“长安方面还没回信吗?”

看着于管家的摇头,郑瑞翰满面愁容的坐在书房的案几之后,摆摆手说道:“我估计今天这信就能到了,你去门房等着,一旦长安的回信来了,立刻送过来。”

看着于管家的快步离去。郑瑞翰趴在案几上满心的忐忑。

廖成祥是他一个小妾的父亲。两人之间的来往很是频繁。虽然他不知道李泰离开洛阳的目的地,但在李泰落脚永嘉县的时候,廖成祥就已经派人快马飞奔告诉了他。

当时他心道不好,急忙让廖成祥想个,办法出去躲躲。没料到他的人还没见到廖成祥,就已经有人将廖成祥被李泰砍了的事情通报给他。

听到廖成祥被李泰砍了的消息。他当时就懵了。不是为廖成祥伤心,是担牟廖成祥在死前将他拖下水。廖成祥是什么样的角色,他心中比任何人都清楚。而且他和廖成祥之间有很多不可见人的事情,这才让他心中恐慌。

他一边恐慌着,一边埋怨着李泰。他认为已经送李泰两个价值连城的国宝级奇珍,鹏四池的想法,李泰就不应该再在他的地面找麻 后来他打听到李泰去永嘉县的缘由,又开始对死去的廖成祥愤恨了起来。他愤怒于廖成祥胆大包天,竟然敢在永嘉县办下如此之多的人神共愤的事情。

郑瑞翰早已经对廖成祥的不知深浅有些反感。他对于钱财该贪要贪,但事情该做还是要做。可是廖成祥却是一味的胡作非为,苛索无度。

以往看在这份裙带关系上,他还劝过廖成祥几次。廖成祥在他面前支支吾吾的应付着,回去后还是老样子不改。这他心里也清楚,不过看在两人的关系上,他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却没想最后落在了李泰手里。

昨晚他的小妾知道了自己父亲的消息,和他哭诉了一晚,要求他为廖成祥做主。郑瑞翰口中哄着自己的小妾,离开房间之后,却为自己的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感到担忧。

今天听到李泰回来的消息,这份担忧更加重了。按他的计算,长安的来信也该到了,所以不停的坐在书房等着消息。在没见到长安来信之间,他说什么也不敢去见李泰。

就在他担忧不止的时候。于管家跑了进来,气喘吁吁的说道:“老,老爷,长,长安,长安来信了。”

“在哪?,快拿来。”

郑瑞翰急切的起身,顾不的礼仪之说,冲着于管家伸出了手。急切间浑然不顾身前的案几将自己磕的生疼。《》

从于管家手中接过两份信,看着信封上的字迹,急忙拆开写着自己名字的那封,粗略的看过一遍。郑瑞翰长吁一口气,对着于管家说道:“还好,还好,殿下为本官想了办法。”

于管家见郑瑞翰的神情逐渐放松下来,不是那副忐忑的不能自己的样子。也跟着舒口气,小声问道:“老爷,太子殿下怎么说?”

郑瑞翰一手轻轻托着手中那封尚未开封的信,另一手对于管家晃晃太子给他的信,说道:“你也看到了,太子殿下一共写了两封信。给越王殿下的这封写的什么,就不知道了。不过给本官写的这封却是为我指明了一条道路。”’ 没等于管家追问,郑瑞翰急于有人和他分担这份轻松,笑着说道:“太子殿下在信中说了。让我去见越王殿下。若是越王殿下对我没什么意见就算了,如果是对我感到不满,就将这封信交给越王殿

于管家指着郑瑞翰手中的信件,问道:“老爷手中拿的就是太子给越王殿下的信?”

“对,就是这封!”

“这下好了!”于管家轻轻拍着胸脯,一脸的笑意:“老爷不必发愁了。有太子殿下这封信。老爷一定无忧了。小,

郑瑞翰轻轻点点头:“太子殿下的身份在越王之上,相信太子殿下的信能在越王面前起到一定的作用。”

郑瑞翰的语速很慢,像是在说服自己一样。片玄之后,对着恭谨的站立在自己面前的于管家说道:“你先下去忙吧,管理好府中的事情,这个时候一定不能再出差错了。我还要考虑下见到越王怎么说

“那老奴就先下去了。”

于耸家对郑瑞翰一礼之后,退步离去。

郑瑞翰看着于管家离去之后。网网的的满面笑容渐渐退去,神色开始凝重起来。

太子给他的信中不像他对于管家说的那样轻松,而先是一顿斥之后才说道让他将信交给李泰。

有斥和没斥对于他来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感觉。而且太子还在信中清楚的说到,李泰是他都不愿意招惹的人,让郑瑞翰对待李泰一定要谨慎,谨慎,在谨慎。

这样一说郑瑞翰明白了,事情不是像他设想的那么简单。以为太子帮他出面就能万事大吉,太子已经在信中隐约的透漏出,李泰若是真心想惩治他,是太子也没办法阻止的。

所以,郑瑞翰没有急于去见李泰,而是在书房中思索,考虑着是否还有别的应对办法。

他没看到太子给李泰信中的内容,他也不敢私自拆开,掂量着这份保命的东西,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不能这样就交到李泰的手中。将这封信作为底牌,暂时还不想动用。

整个书房只有郑瑞翰一个人跌坐在案几之后,以肘支在案几章,扶着额头,不断的揉搓着。

刊网急于起身而使案几上的笔墨跌落在地面,但他却毫无所觉,满心思的想着自己的脱身之法。

苦思良久之后,他忽然间心中一动,想起一个。人来。那就是曾经在长安和李泰有过交集的郑氏家族里的,他的族兄郑瑞鹏。

郑瑞鹏和李泰的冲突他听说过,在郑瑞鹏脱身之后,就投奔他,来到了洛阳,两人同属一个家族。相处的还算是可以的。让郑瑞鹏在中间探听一下李泰的想法,他还是觉得合适的。

想到就要做到,焦急之下,他急忙喊人将郑瑞鹏请来。

第241章 将死之言第71章 兄弟对话第56章 嫣儿的忧愁第124章 泄露禁语第190章 到达洛阳第214章 祭奠第241章 将死之言第39章 讨论伊始第133章 心甘情愿的竹杠第102章 河南府刺史(上)第138章 受罚第96章 长孙安业谋反第58章 处事与送礼第33章 嫣儿心事第102章 河南府刺史(上)第179章 千金买马骨..第162章 又见李元昌第123章 豫章的烦恼第201章 未雨绸缪(0)第74章 丽正殿(中)第146章 长孙府(下)第149章 房府贺寿第166章 李元昌的下场第225章 误解第146章 长孙府(下)第75章 丽正殿(下)第201章 未雨绸缪(0)第19章 李泰当家第89章 两难(下)第156章 青楼第195章 粮价第119章 开解丽质第112章 救命稻草第181章 求官(下)第59章 母子唱和第40章 贞观讨论第95章 心放下就是领悟第4章 太宗试子第217章 太子信笺第101章 承乾探访第15章 众人定计第94章 享受亲情第80章 长孙仆射第117章 余波未平第155章 问策第52章 长孙皇后规劝(上)第36章 拜师风波(上)第95章 心放下就是领悟第31章 新人旧景(上)第232章 药引第91章 找茬生事第158章 环彩阁第227章 兄弟对话第172章 酒是好酒第13章 东宫应对第211章 欺人如欺天第164章 收尾第128章 偶遇第238章 缘起第74章 丽正殿(中)第204章 送礼第12章 李渊探病第13章 东宫应对第123章 豫章的烦恼第29章 敬畏之心(上)第125章 李恪..第102章 出题第151章 群魔乱舞(上)第165章 多情的暧昧第150章 鱼龙混杂第86章 干卿何事(下)第60章 心思不同第6章 酒宴惊魂第141章 长孙无忌有请(0)第225章 误解第196章 固执的杜正伦第199章 粮食问题第227章 兄弟对话第239章 错了第168章 乔峥受伤第229章 病重第164章 收尾第134章 立政殿嬉闹第21章 阴险李泰第45章 闹剧过后第98章 春日游第141章 长孙无忌有请(0)第70章 回到长安第8章 解毒迷雾第19章 李泰当家第190章 到达洛阳第232章 药引第73章 丽正殿(上)第27章 谁错了第155章 问策第231章 诊治第58章 处事与送礼第160章 冲突第62章 闭门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