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限制宗教,王者无情

“殿下过奖了,贫僧愧不敢当。”玄奘连忙拒绝,他太知道李贞说这话的意思了,无非就是抬举自己,然后让自己担任这个佛学会的会首,但是说实话,对于这个位置,他还真有点发憷——佛学会是一个监督管理佛门的部门,以后估计是要挂靠在朝廷部门之下的。

且不说担任这个职位会不会耽误自己的时间,打扰自己翻译佛经,就说这个会首的座位,下面可是烧着火的啊,随时都可能将自己给活活烧死——这可是注定要得罪所有佛门同仁的,即便取经归来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威望,但事关佛门生死存亡,只怕也会有不少人恨不得弄死自己的。

“大师莫非是不敢?”李贞稍微激了玄奘一下。

玄奘却点了点头,老实的承认了下来,苦笑道:“阿弥陀佛,不瞒殿下,贫僧确实有点不敢,这得罪人的活计,即便是贫僧也不敢坐啊。

何况贫僧虽然将经文从天竺取了回来,但还需要贫僧整理翻译,光是这一项工作,就够贫僧做一辈子了,对于管理一个佛学会,贫僧实在是有心无力。”

“既然如此,那就算了。”李贞语气变得冷漠起来:“没有佛学会,那就只能让朝廷自己来了,只是本王要提前给大师道一个歉,朝廷官员毕竟不是和尚,对于佛门经义未免有认知不足的地方,如果有什么地方冲撞了贵教,还请大师不要介怀。”

“……”玄奘只听得背后汗毛炸起,冷汗瞬间便布满了后背。

李贞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如果自己不答应出任这个会首的位置,那他就避开佛门,准备让朝廷自己来搞,佛门没有相熟的人在佛学会中照应,那以后朝廷要是下达不利于佛门的命令,佛门可就真的只能束手待擒,再也没有一点反抗的力量了——在佛门力量被大为打击之后,如果再搞这么一出,那佛门就真的要变成朝廷的奴隶了。

“罢了……阿弥陀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玄奘沉默良久,苦笑一声:“既然殿下看得起贫僧,那贫僧再过推辞,就显得贫僧不识抬举了。只是要贫僧担任这个会首也可以,不过有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希望殿下暂时不要向陛下提出这个提议,等贫僧回到长安之后,由贫僧向圣上提出,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这个当然没有问题。”李贞想了想,点头答应了下来:“正好,再有两个月,父皇组织的南洋献俘大典也要来临,本王在岭南的事情也正好有了一些收获了,正准备借此回京想父皇汇报一番呢,大师可以随本王一起回去。”

这本来就是李贞的打算,玄奘现在的名声还没有传遍大唐,如果这时候就组建佛学会,他坐这个会首的位置,难免有人不服气。

所以在此之前,自己必须要帮他宣传一番,将他的名声在最短的时间内拔到最高,最好要比历史上还要轰动才好——这两个月时间,正好足够。

“多谢殿下。”

“……”

送走玄奘,屏风后面走出来一个人,笑道:“殿下,如此欺负一个老实人,可就太失王者风度了啊。”

“老实人?”李贞显然心情也很好,闻言同样笑道:“先生您竟然会认为一个有胆子敢偷渡出国,独自行程五万多里,就为了求取真经的人,会是一个老实人?”

“呵呵,是老臣想岔了……”岑文本讪笑一声:“不过这玄奘确实是一个人杰,如果此次他能顺利回到长安,那一定会声名大振,连带着会将陷入颓势的佛门,也会重新复苏——殿下今日率先一步将他收入麾下,这一步真是走的太妙了。”

“本王也是这么想的。”李贞嘴角泛起一丝冷笑:“本王倒是想要看看,当那些所谓的佛门高德,在看到他们无比推崇的人,亲自提出佛学会的构想之后,会是一个什么表情。”

“哈哈哈……那一定会很精彩。”岑文本也笑了起来。

“不过殿下,这光打击佛门一家,恐怕不是殿下您的全部计划吧?”

“当然不是。”李贞摇头道:“不光是佛门,儒家、世家,那些隐藏起来的势力,甚至连道门,我都没有放过的打算。”

“什么?道门?”岑文本瞪大了眼睛:“道家可是一直都站在殿下这边的,不但在对抗佛门这件事上出力甚多,甚至还封殿下为镇元圣子,将殿下的地位抬举到了仅次于道尊的地步——您现在要限制他们……这……这有点说不过去吧?”

“先生是想说,此举未免有点卸磨杀驴的意思是吧?”李贞淡淡一笑,轻声解释道:“本王当然没有卸磨杀驴的意思,道门在本王最危险的时候,出手救了本王一命,本王自如是感激的紧,事后也会给他们足够的报答,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但是恩情归恩情,国事归国事,这点是要必须分清楚的。

道教对本王有恩,本王自然记得,但宗教是需要限制的,这是毋庸置疑。

否则借着朝廷的名义,任由他们肆无忌惮没有限制的发展下去,明日的道门早晚都会变成今日佛门的样子——先生也不希望将来某一天,我们大唐再来一次限道吧?”

“殿下高瞻远瞩,臣佩服。”岑文本听了李贞的分析,心悦诚服。

但紧接着问题又来了:“只是殿下又要奖励道门,又要限制他们的发展,这中间的平衡——可不好取啊。奖励的轻了,限制的重了,殿下免不了会被人说成是天性薄凉,但如果奖励太重,限制又太轻的话,又起不到相应的效果……不知道殿下准备如何做?”

“此事,说易也易。”李贞斟酌片刻,道:“我们干脆重奖重限就是了。”

“重奖重限?此言何意?”

李贞淡淡道:“待本王此次回京,就想父皇请求,册封道教为大唐国教,册封道家诸位宗主为天师,许以金银巨万。”

“只怕,他们对这些并不如何在意。”岑文本道:“道家之人修身养性,喜欢隐居山野,避世不出,朝廷对他们的封赏固然丰厚,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身外之物。”

“先生别急,本王的话还没有说完呢。”李贞道:“这只是封赏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待此次本王回京,就准备向父皇进言,请求朝廷出资,集合道家大贤,搜集天下道门典籍,以此为基础,去芜存菁,帮助他们修著一本集合道家各派理论,收纳各家精华于一体的《万卷道藏》,弘扬道家传承。”

“这个好。”岑文本面露喜色:“道教之人清心寡欲,对于物质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要求,但《万卷道藏》乃是集合道家典籍之精华,这是事关传承的重宝,想来道教应该会满意这个赏赐的。”

“这是自然,他们本来就有这个计划。”李贞笑道:“说起来还要感谢李淳风,他在一次拜访本王的时候,曾经无意中提起过,几位道家宗师在一次聚会的时候就有过这个提议。

但是后来经过他们的研究之后发现困难重重,道家自上古时期以来,到天师张道陵创立道教,再到如今各派林立,几千年来贤者无数,名人辈出,每人都有著作传世,传到如今,整个道教究竟还有多少典籍,他们自己都数不清楚。

光是统计这些典籍,如果只凭道教的力量,不说这其中需要耗费多少钱财,就说这时间,就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统计完毕,各家派别的理念不同,如何将他们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合理的大纲,这又是一个艰难的工作,估计他们要吵三五年才成。

将理念结合在一起,这才能算是初步完成前期准备工作,这才算可以开始编纂,但这一步也是最困难的,即便集合道家所有的力量,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按照李淳风给本王的统计数据,整本书从开始到结束,如果由道家自己编修,至少也需要三十年时间,所需银钱更是巨万。

在得出这个数据之后,几乎九成的道家宗主都放弃了打算。

言语间甚是遗憾。”

不要以为写一本书很简单,在古代,一些大型著作动辄都是以年为单位才能完成的,比如《四库全书》写了十年,《永乐大典》写了六年——这还是在有国家的权利支持下,如果没有国家支持,这个时间至少要延伸三倍以上。

而且《万卷道藏》不同于以上两书,以上两书之所以用时能够这么短,主要是因为这两本书并不是什么学术性著作,而是一本百科全书——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成端分别编入,尽可能的保证原著的文献价值。

如此述而不作,很类似于现代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或者《大英百科全书》这类书籍,最多也就是加入自己的理解罢了,但是这种情况也很少出现。

但是《万卷道藏》不同,这不是什么百科全书,而且一本真正的学术性著作,而且还是要汇集道家各派不同理念于一体的大书,困难定然重重,不说早期的资料搜集,就说将各家理念如何没有冲突的融合的一起,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即便集合整个教派的力量,也别想轻易完成。

“一本足可以传世的书籍,却因为编纂困难而不得出世,却是遗憾。”岑文本了然的点点头:“所以,殿下是想发动国家的力量,帮助他们编书?”

“不错,任何事情,都挡不住国家的力量。”李贞自信道:“以道教自己的力量修纂《万卷道藏》的确很困难,但如果是国家支持,那事情可就简单多了。”

“却是如此,道教自己编纂,需要三十年,如果让朝廷来主持的话,最多十年够了。”岑文本笑道:“殿下有这个重礼在,相信道教也不会说殿下您吝啬了。但是,这重奖说过了,那重限又该怎么办?难道要用限制佛门的方法,限制道教吗?”

“未尝不可啊。”

“……”岑文本被噎了一下:“殿下莫开玩笑。”

“本王没有开玩笑,本王本来就有这个意思。”看着岑文本欲言又止的表情,李贞笑着补充道:“当然,针对道教的限制肯定没有佛门那么多,毕竟道教是要被立为大唐国教的,如果限制过甚毕竟不好,但是该有的限制都还是要有的。”

“怎么说?”

“具体条款和佛教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关于道教的都是削弱版的。”

李贞举例子道:“比如,佛门的香火钱要被收走九成,但道教却只收走七成。佛门每人发放土地数额是和普通百姓一样的,但是道教的数量却要比佛门要高两成。再比如赋税,佛教每人的赋税同样与普通百姓相等,但道教却只有佛门的七成。又或者说道观的规格,寺庙的规格多大,道观就比他们大上三成……如此种种,虽然对道教的限制也有,但相对于佛门来说,他们的日子可要好过多了。”

“……”岑文本深深的看了李贞一眼,没有说话——道教的待遇的确要宽松一点,但李贞终究是对道教套上了一个绳套,有了这个绳套在,以后道教将牢牢的控制在朝廷手中,只能成为朝廷手中的利剑,而不可能反伤大唐。

何况,道教的待遇看起来的确要比佛门强一点,但俗话说人患寡不患均,道教的待遇比佛教好,你让佛门的人怎么想?时间长了,他们会不会仇视道教的人?这是要挑起两派的纷争啊。

以后就算道教做大,有佛门在,也可以多一重牵制道教的绳索,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作为一个受了道门大恩的人来说,转眼间竟然就能翻脸不认人,将道教也给算计进去——岑文本知道,这是李贞正在从一个亲王,慢慢的向一个合格的君主转变。

算计自己的救命恩人,这对一个人来说,的确是忘恩负义的表现,但如果这个人是一国之君的话,对这个国家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王者无情,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十五章 棉纺织机第两百六十六章 奇葩的高阳第七十九章 宝贝第十六章 王玄策的雄起(9)第二十四章 懒得想标题(第五更,求支持)第二百五十四章 一个生的希望第三十五章 李世民大寿第十三章 另开一片战场第三百三十四章 高山仰止,心悦诚服?第二章 三道圣旨第二百五十二章 你就知足吧第二百零八章 心灰意冷?(第十三更)第六十七章 李贞的力量第八十三章 罗汉生投效第一百八十九章 洛克的条件第两百零四章 贪斌的奇葩能力第六十八章 如何惩处第十三章 负荆请罪第一百九十三章 感染体与病源第二十四章 武器走私第十六章 椰港第一百九十四章 香料岛第五十八章 夜袭阴山第两百三十八章 嗷~呜~第二百章 麻烦+毒招第两百章 宇文化龙第二十章 佛学会(1)第二十六章 起航(第二更)第一百九十五章 夺门第六十一章 少年军,出击第一百五十章 攻入崇山寺第五百一十七章 毒虫袭营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个无法拒绝的诱饵第一百三十八章 神秘声音第一百六十三章 冯智山第一百一十五章 汉甲和开甲刀第二百二十一章 长孙顺德(二合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风起云涌(6)第七十七章 有人托我给你带句话第一百四十一章 瘟疫第三十六章 林法的志气第一百九十七章 香料岛(4)第七十五章 巴豆建功第四十六章报复第八十四章 常胜营第一百一十七章 阴谋(第二十二更)第九十八章 摩天号沉没(四千字)第四十八章 问田书苑第二十三章 限制宗教,王者无情第一百三十二章第十七章 罪恶之城第六十三章 权宜之计第两百零五章 开局顺利第五十五章 治国就是治吏第九十八章 摩天号沉没(四千字)第一百九十章 洛克的托付+身死第二百五十二章 你就知足吧第三百六十八章 终相见第四十九章 开宴前夕第五十七章 训话(下)第四十二章 炮击第八十四章 杀俘?第二百八十四章 各自心思第九十七章 献俘大典之大宗正第三十五章 赔偿?第一百二十章 动手(3)第七十章 皇帝不急太监急第三百五十二章 登岛第二百三十七章 长孙无忌的野心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五十八章 海外遗民第四十五章 被困与救援第三百七十一章 报喜?第九十五章 李世民的克星第七十一章 汉奸家族(2)第一百九十二章 长生不老?海市蜃楼尔!第六十二章 章节名有那么重要吗第八十七章 献俘大典(8)之意气风发第九十三章 李世民大寿第二百五十二章 你就知足吧第四百零九章 昙成第三百四十八章 意动第两百三十一章 惊人的利益第四十七章 战争结束第五十六章 ‘勾心斗角’第一百四十一章 枭雄末路(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认错第六十章 未来的打算第一百四十三章 薛仁贵求情第十四章 忽悠李世民第二百二十九章 战后第三百五十二章 登岛第一百一十六章 遇刺第六十六章 谁说我要杀俘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第三百四十二章 正确的拉拢的人方法上架了第四十四章 变故第二百零三章 那就给你一个理由(第八更)第四十二章 空欢喜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