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舆论攻击

“李道长,我等已经证明牛痘对于天花有防御作用,现在应该将这些消息传给陛下,让更多牛感染上天花,好取痘给人接种。”孙享福结束了对灾区百姓的组织工作之后,才与李淳风商议道。

“嗯,如此,就由贫道留下来照顾此间事,你速去报知陛下吧!”

两人分配了任务,孙享福也不多说,立即起行,临到了独孤谋设立的岗哨处,便将自己的衣衫脱下来焚烧,进入独孤谋准备好的浴桶里沐浴,连那桶洗澡水,都放了硝石,将其凝固成冰,方才放心。

“独孤将军,那些军士恢复之后,就可以按照我之前交待的方法进入重灾区消灭病源了。”

三四天过去,独孤谋已经恢复如常人,随着孙享福安的从灾区出来,他也已经确认牛痘能对抗天花了。

“如此,还劳烦你早日收集到足够多的牛痘,让某属下的军士能尽快的将这片瘟疫区域扫平。”

换了一身衣裳,孙享福就如何消灭病源的方式方法跟独孤谋再三叮嘱后,也不多留,便和送他来这里的大内侍卫们一起打马朝幸福村而去。

一路上,孙享福想了很多,灾区的惨相总是不断的在他的脑海里浮现,然而,如果像孙思邈说的那样斩妖除魔,以他现在的能力还做不到,但是不做点什么,他又觉得太便宜了那帮丧心病狂的家伙,于是,一个想法在孙享福的脑海里诞生。

幸福村现在就是个大牛场,反正天上不下雨,地里也无法种植什么农作物,那些被李世民集中过来的耕牛就都都拴在了幸福村的田地里了。

“想不到咱大唐百姓的繁衍生息,最终要靠这些牛,朕意,将杀牛之罪再加一等,诸卿以为如何?”

杀牛在大唐本来就属于犯罪,不过处罚并不严重,有很多擦边球可以打,在孙享福带回了天花可控的消息之后,整个朝堂都松了一口气,他进入了繁忙的取痘工作中,李世民也终于有心思来制裁不法,修订法律了。

在这个当口,没有谁反对这种保护救星的法律,所以,很快,针对杀牛的新律法便制定了出来,虽然没有上升到死刑的高度,但这个时期的徒三千里,已经算是重刑了。

借着这个和谐的氛围,李世民又宣布了一系列的官员任命和罢免,首先就是漕运系的中低级官员,几乎部下马,再有几个跟李孝常不清不楚被抓住了马脚的世家,也都强力清算。

当然,这个度,李世民掌握的非常好,毕竟,关中现在旱灾和蝗灾没有过去,大唐边境,还有颉利和突利两个野心勃勃的家伙,李世民不好在这个时候搞出什么太大的动作,让内部不稳,所以,给几个顶级世家留了面子,他却不知道,某人为了给那些世家子一个教训,已经私自行动了。

入夜,孙享福和李淳风当初研究牛痘的小木屋里灯火通明,孙享福结束了一天的取痘工作后其实已经很累了,不过还得加班,一支鹅毛笔被他抓在手上飞快的书写着,桌案上的大纸上,密密麻麻的是字,而桌子周边,七八个雕刻泥印的工匠,正等着他完稿。

没错,孙享福想到了利用舆论来打击世家名望的办法,而说到舆论,在网络时代没有到来之前,首推的就是报纸。

今天,孙享福这篇文章写的很含蓄,头条是“囤积居奇何人也?”

他必须要先把第一个矛头指向地位低下的商人,这样,才能让突然问世的报纸打开局面,要知道,这个时期读书认字的士人,多是出自世家门阀,一上来就向他们开炮的话,估计这报纸就推广不下去了。

整篇文章的内容并不复杂,只是给人们分析了囤积居奇这个行为给百姓带来的坏处,在眼下,关中大灾的时候,危害百姓,对于整个国家的一些影响,话语很直白,只要念报纸的人照着原文念,没有读过书的老百姓也能听的懂,也正是因为直白,幸福村这些只是学会了基础认字的工匠和农夫们才读的懂,于是,当晚,印刷作坊开始忙碌了起来。

报纸并不需要多精美,只要内容出来了就行,次日,孙享福依旧一副忙碌不堪的样子带着人去取牛痘,而数千张印刷好的报纸则是被护卫张轲所组织的幸福村百姓开始向周边县城散播,当然,主要散播地是长安。

在幸福村临时办公的李世民和朝廷大臣是下午才知道报纸这个事情的,当然,不是说李世民不知道孙享福的这些行为,只是他不知道孙享福弄的这一出,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

就在今天下午,长安这个百万大都市的主要交易市场东西两市罢市了,这可比后世沪深两市不开盘的影响还大,毕竟,现在是西域胡商集体来长安开交易会的时间,是国商人集中交易换货的大日子,而罢市的原因,正是因为孙享福那篇抨击商人的文章。

几千份报纸,数百个读报人,一个上午的时间,就让百姓们的认知达到了统一,商人囤积居奇,是害老百姓的行为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尤其是在关中大旱,老百姓没有吃的时候,囤积粮食的那些商人,该杀。

长安城里,越发买不起粮食的百姓们都自发的聚集到了粮商的铺子门口围堵,不仅不买粮食,还不准别人买粮食,官府介入之后,大量的百姓拿报纸中所说的道理跟衙差辩论起来,要知道,这些参与围堵的百姓可是上万人,东西两市的市署可不敢擅自做主抓人,就算抓,长安也没有那么大的牢房,所以,消息很快的就被揍报到了李世民这里。

“陛下,臣觉得,闹一闹也好,长安的糜子小麦都已经卖到了三贯多一石的价格,百姓们都改吃豆腐充饥了,膳监司的压力太大了。”

在旱灾没有爆发前,膳监司向整个关应豆腐,每天也不过销售三千石左右,而现在,光是长安一地,每天销售出去的豆腐就高达到两万多石,这可是两三百万斤,也就是说,长安的百姓平均每天都要吃两斤多豆腐了,再加上关中其它地方的销量,膳监司每日打豆腐消耗的大豆都在两万石以上,这么下去,一个月就是六七十万石,即便之后的消耗不再明显增加,支撑到明年秋收的时候,膳监司也差不多要消耗掉一千万石大豆。

而不增加,这可能吗?到了隆冬时节,为了对抗寒冷,所有人的食量都会增大,而那个时候,百姓的存粮又部吃完了,翻倍的增长都是必然的。

可盛产大豆的淮南,去年储备的大豆都被孙享福买下来制作咸鱼豆酱了,今年收上来的大豆别说给长安提供一千万石大豆,就是五百万石都困难,毕竟,随着咸鱼豆酱开始在国热销,今年扬州的豆酱作坊也是要收购一些的。

那些粮商之所以敢这么涨价,自然是因为看到了膳监司大豆供应会不足,迟早绷不住,而这些粮商背后的是什么人?世家门阀也。

萧瑀的建议直接成为了李世民对此事的态度,不过他没有允许东西两市继续关闭,黄昏时分,他就摆驾回宫了,如无意外,明天会有大量左右卫的军卒前往两市维护次序,毕竟,保证西域胡商在大唐的交易,是关系国家年税收的大事情。

然而,当第二天的朝阳升起的时候,第二篇由孙享福匿名撰稿的报纸被散发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了,其印刷的张数,直接是昨天的几倍。

报纸的头条是‘大唐缺粮吗?’

报纸的内容更加是简单明了,摆事实,拿数据,大唐田亩几多?百姓几何?田地里的产出最少是多少?百姓最多能吃用掉多少?这些问题部都有详细的数据。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大唐不仅不应该缺粮食,应该还有千万石以上的余粮,因为大唐的两百多万户百姓去年种植了上亿亩田地,这些田地的产出,应该够大唐的这么点人口吃三年以上的,就像扬州的大豆一样,一州之地就能富余几百万石大豆,这才是真实数据,而这些富余出来的粮食去了哪里?

报纸的后半段内容有交待,里面分析了大唐的田地都在谁手上,百姓们种出来的收成,大多都在他们手上,而他们,正是那些出售粮食的商铺的背后老板。

这张报纸简直就像一个炸弹,将整个朝堂和民间轰的外焦里嫩,尤其是被报纸上点名的几家,太原王氏,有田地数十万倾,产出来的粮食呢?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莹阳郑氏,那家的田地都不比太原王氏的田地少多少,产出呢?

朝堂之上,面对李世民,和那些非世家系官员询问的目光,这几家系的官员个个垂头不语,最后,王圭,崔世勋等人为首的世家系官员迫于压力,向李世民告了罪,说是会即刻去信族中,让他们调运粮食到关中捐给朝廷赈灾,当然,他们都没有说具体会运多少,捐多少,想来,估计也就是个几万石。

如果他们以为这事就这么了结了,那就大错特错了,第三天,那该死的报纸又在市面上发行了,数量更加庞大,达到了十几万份,就差给长安的大街小巷铺地面了,这次,就不是那么温和的指责世家囤积粮食,不顾百姓死活了。

报纸的头条直接写道,“世家缘何乱国?利益使然也!”

整篇文章同样是以直白的不得了的方式讲述了国家大乱,崔王郑卢等世家会因此得利,正是因为他们想获得利益,而主动挑动国家大乱的事例。里面有孙享福从唐奉义嘴里套出来的一些前隋的事情,还有大唐立国之后的一些事情,更是有最近一两年才发生的岭南事件,关中瘟疫事件爆发的起始因由等等。所有事情,有名有姓有经过,故事立体到大家一听就知道假不了的程度。

看到这里,几大家要是再不知道是孙享福在背后搞事情,那就白活了,事实上,昨天他们就开始在查了,不过打嘴炮的事情,他们不会认为有人能够玩的过自己,大不了舍些财,避一避这舆论风波。

可今天刊登散发出来的内容就真是彻底把他们几家搞臭了,当然,不需要他们发动反击,李世民就已经装模作样的下令禁止了,这事情闹的不好,可见是要跟世家完撕破脸皮的结果,而大唐现在却承受不起这个结果。

第533章 巡视第718章 不断进步中第659章 上门借人第九十八章 放灯第697章 小震惊一下第217章 不太真实的伏击战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时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414章 谈妥第203章 农门的传承方式第382章 满月酒第346章 开幕仪式第704章 久别胜新婚第276章 俘虏的归属问题第498章 刘永的当官经历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172章 被罚充军第二十三章 见王麟第518章 大明宫的设计第240章 都到坑里来第268章 夷男进善阳第622章 九垸县的吏治第160章 如何善后第725章 吓尿了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663章 海外的情况第八十六章 筹备春晚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338章 返城第576章 中计了第117章 见武士彟第748章 武媚娘的建议第521章 教育长孙冲第372 人才缺乏第396章 君明臣贤第404章 慰问工人第301章 双喜临门第427章 开始圈钱了第576章 中计了第154章 谈事情和忽悠第十九章 七宗五姓第651章 稳步推进亦为求稳第677章 忽悠一个老乐师第405章 慰问演出第740章 新时代的新问题第633章 孙享福的预言第164章 秀儿探监第210章 回朔州第416章 看似温和的策略第294章 给虞家开辟的产业第566章 定襄城初体验第七十九章 存在即合理第682章 开田种植第206章 牵马坠蹬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农场第663章 海外的情况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563章 相互说服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155章 合作第672章 西边局势第五十五章 考评艺人第646章 找上门来的麻烦第175章 唐奉义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575章 屈突诠来访第482章 雪地装备第604章 摆钟第730章 人类的新时代第250章 一号地块第361章 军事装备升级的运作第433章 南来的客第253章 竞争开始第121章 见冯盎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二十章 监丞!奸臣第570章 走场第四十一章 首战建功第423章 春耕调整第765章 调控的问题第670章 推动教育改革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765章 调控的问题第八十章 偏执的李淳风第736章 高原进入发展轨道第384章 又是一场好宴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291章 花钱的规划第506章 招股大会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八十三章 县衙对质第692章 扩张的引子第七十二章 马周来访第七十八章 对山寨的反击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九十七章 育种育苗基地第648章 归又去的玄奘第406章 雷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