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长孙冲的成长

李世民的视察固然很重要,但孙享福的本职工作也同样重要,李世民带过来的那些熟手农户,他必须要尽快的分派下去,让他们指导那些不会种植棉花和瓜物的世家农户,管理成苗的修理,虫害,收获等。

收到孙享福要给各家派技术员的消息,几大家毫无意外的又开始争抢起来,纷纷给孙享福开出了优越的条件。

不过,为了让各家都能有个好收成,孙享福只能按照科学的配比给他们分配人手,不过,却是在官方,给这些分派下去的人手里正的身份,也就是说,孙享福借着给各家派农业技术员的机会,将自己的权力,渗入到了世家子对于底层农奴的控制之中。

这种渗入,短期之内,并不会起到什么效果,但是,当有些事情,形成了一个氛围,需要被引爆的时候,他们却是能在关键的时候,做那个火星子。

在衙门里和世家子们开了一上午的会,当孙享福回到自己的府邸,准备向李世民汇报一些情况的时候,正好看到了李世民在大口大口的享用一碗猴头菇炖鸡汤,同在厅中用餐的还有韦妃,杨妃,以及李承乾,李泰等皇子皇女,显然,他们对这种鲜美的汤羹,都没有什么抵抗力,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吃的大汗淋漓,也不肯停嘴。

这一幕,让孙享福悔不当初,只恨自己没有早些将府上的好东西都藏起来,现在这些东西估计是渣都不剩了。

待得诸人用餐完毕,各自回房之后,孙享福才对李世民道,“陛下,今天您如果没有视察计划的话,可以抽点时间会见高昌国的麴智盛了。”

“怎么个章程?”

“黑脸臣已经唱过了,您只要去唱红脸就好,具体,您看看这个之后,臣再给您说。”

孙享福将一份泰安城的发展计划交给李世民,由于他写的都是大白话,李世民很快就看完了。

“嗯,甚好,朕得知你的发展战略之后,派许敬宗此人来做未来的泰安刺史,正是有这样的打算,你且细细给朕说说吧!”

“许刺史其人多智,善机巧,让他主政泰安城,却是恰得其用,最近他跟臣的幕僚唐奉义一直泡在善阳的各大工坊之中,对各种工业生产的套路,上手很快,到时候泰安城的工业发展起来,一定会带动伊,吾,庭,西等四州之地的发展。”

孙享福选择的泰安城的位置很巧妙,他将是安北大都护府最西边的一座城池,距离李世民新设的四州,直线距离不超过八百里距离,近些的,像伊州,和庭州,不过四五百里距离,快马一两日可达。

新设的四州的人口都不多,更适合当前沿的战略防线,只要守住了这条防线,大唐在玉门关外就有了上千里的战略纵深,这千里之地,可操作的空间就太多了,因为这个时期的生态环境比后世好,这里现在有很多地方都适合耕种放牧,并非像后世那样,全部是荒漠或戈壁滩。

而孙享福要在这条防线后面,打造一个大型的商品输出端,却是战略意义十足,因为,这里离西域诸国的距离,比离善阳还近,一旦它建成,那么西域诸国的商人,一年可以从这里向国内走两到三次货,到时候商贸的发达,必定会拉动泰安,以及前沿四州的经济的。

要知道,从此时大唐版图的最西边,走到处于中部的善阳,差不多快有五千里远了,而往返一次的话,就是一万多里,这可是差不多三个月的路程,西域的胡商,每年就是将很多时间浪费在了这个路程上面。

如果,直接在离他们较近的位置,建设一座工业产出城池,那么,对于大唐和西域诸国来说,都是一个大大的福音。

可在距离善阳五千里之外的地方建一座城,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最开始的时候,肯定是要砸不少钱的,人力,更是需要就近向高昌国,龟兹国吸取,安北大都护府现在能够支持泰安城发展的,顶多也就是回纥部臣服过来的那些牧民,总数十来万左右,这还是因为他们原本放牧的区域,离那里比较近。

如何从高昌国吸取民力,这就要看李世民这个红脸的手段了。

孙享福给李世民提的建议是,以施恩和利诱的方式,让他们心甘心愿的为泰安城的建设出力,等泰安城真的建设起来了,他们就知道什么叫自己挖坑自己埋了,它分分钟能彻底击垮高昌国的经济。

对于李世民的办事能力,孙享福是十分放心的,讲完自己该讲的事情,孙享福就告退了,正准备派人去通知麴智盛来见,却发现长孙冲从外面进了自家大门,而且,看上去很有点不爽。

“怎么了你这是?”

“你不知道?”

“我应该知道吗?”

“当然了,陛下要派那个张行成去做定襄城的刺史,让我回来给你当长史,顺便管太子。”

“怎么地,你现在都舍不得定襄城了?”

“当然,我在哪里努力了一年多,眼看着新城就要建设起来了,这个时候把我调回来······”

“仅仅是因为新城快要建设起来了么?”

“也不是,你应该也知道,在那些牧民百姓感激,崇拜的目光中活着,也是很爽的。”

闻言,孙享福点了点头笑道,“嗯,现在的你,绝对有资格做一州刺史了,放心吧!教你一个办法,可以让陛下正式任命你为定襄刺史。”

长孙冲闻言,面色一喜,急促的追问道,“什么办法?”

“很简单,把你在定襄的施政手法,以及与定襄城的牧民百姓相处的点点滴滴,真实的情况,全部讲给陛下听,陛下是明君,知道该怎么做的。”

闻言,长孙冲却是有些忐忑道,“真的要讲吗?我怕讲完,陛下更加不会让我继续留在定襄了。”

“放心吧!直管讲,正好,我可以给你拖延点时间,快去吧!”

既然长孙冲有事情要跟李世民说,孙享福就不着急派人去通知麴智盛了,反而去了军营中,让郭破派骑兵到草原上看情况,迎接室韦,靺鞨,等部的首领进城,根据估算的路程,明天他们差不多就到了,而这个阅兵仪式是什么章程,孙享福还要先跟他们说一说。

孙府客厅之中,长孙冲给李世民见礼之后,被赐了坐,他言明了有政事要跟李世民谈,那么李世民就只好耐住性子先听听了。

“陛下,定襄城现在有从草原各地收拢,以及从善阳分流过来的牧民共十四万户,约三十五万人口,臣一到善阳,就被孙正明打发去治理定襄了,到如今,也已经有一年多了。”

“嗯,孙正明既然将三十五万人口交给了你,想必你在定襄,也做出了不少成绩吧!”

“和孙正明比起来,算不得什么成绩,不过,臣也做的不差,现在定襄有开好的田地二百多万亩,圈养的牛羊共八十余万头,放养的牛羊五十余万头,马,十五万匹以上,除了自身食用或留种的之外,今年可以向朝廷提供三十万羊,十万头牦牛,三万匹驯熟的战马,以后每年都会递增。”

李世民闻言,有些意外的点了点头道,“确实做的不差,朕原本只是想让你跟着孙正明学些新的政务管理的,想不到,你这么快就做出了成绩,说吧!想要朕给你什么赏赐。”

“那个,臣想要继续在定襄主政,最多两年,臣有把握,把定襄发展成一个和善阳差不多的城池。”

“嚯,志气还不小啊!”李世民闻言,虽然赞了一句,却是一脸不相信的看向了长孙冲。

“陛下,臣敢放这样的豪言,是有根据的,我定襄城的百姓,虽然全部都是胡人,但他们都比较听臣的话,因为是臣带领他们,将一间间供牛羊过冬的暖棚搭建起来,教他们使用新式的割草车,囤积草料,教他们用发酵的草饲料喂养牛羊,请医师为他们诊治疾病······

帮他们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光,春耕之后,新城的城墙就快建设完毕了,入冬以前,许多砖瓦房屋,道路,都会修建好,差不多就和去年初的善阳一样······”

定襄城的发展,可以说是站立在了善阳的肩膀上的,有善阳各方面的支持,它会比善阳建立的时候,更加的顺利。

长孙冲被孙享福那套当官就应该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毒到了,而且还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所以,他给所有聚拢到定襄的牧民百姓做了一年多的保姆,从生产,到生活,各方面帮那些牧民百姓解决问题,这样的官,那些牧民百姓不喜欢才怪。

李世民听长孙冲噼里啪啦的一通讲解,顿时对定襄城从一座破城,怎么演变成一个焕发勃勃生机,即将走向辉煌的新城的全部过程都了解了。

在他看来,长孙冲这一年多的经历,就应该是大唐所有官员的一个管理地方的典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了那些原本并不属于大唐的化外之民,使其归心,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等长孙冲将自己在定襄施政的经历,以及对未来的构想全部说出来之后,李世民愣神了好久,最终道,“冲儿,你长大了,已经足以主政一方,朕不能因为要让你照顾承乾,而使国家失去一个栋梁,你就继续在定襄城留任吧!过一段时间,朕会去定襄城看一看的,到时候,会正式任命你为定襄刺史。”

“臣,臣多谢陛下。”长孙冲如释重负,大喜道。

“嗯,你先下去吧!朕马上要召见高昌国王子。”

李世民朝他挥了挥手,长孙冲行礼退下后,内侍没有马上过来通报麴智盛请见,李世民正好就长孙冲刚才说的那些事情,反思了一下下。

怎么能够让当官的,像长孙冲一样,一心想着为百姓服务?

或许,朝廷的政绩考评制度,也应该改一改了,不能够不出乱子就有功,不能够完成税收任务就有功,应该以增长量和开发出来的新产业数量,以及百姓的人均收入来做评比,简单了来说,就是逼官员们去抓生产,抓民生,富民。

才到善阳一天多的时间,李世民就又发现了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么改下去,怕是最终要将沿袭前隋的那些政治制度,全部都改个精光才罢休。

txt下载地址:

手机阅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兰岚谢谢您的支持!!

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489章 新疆域的规划第163章 双簧第368章 定计第五十八章 开业前夕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种菜第253章 竞争开始第662章 调整种植结构第390章 吃头一锅肉第465章 阴谋进行时第713章 新的十年计划第123章 和冯盎的合作第632章 补短板理论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750章 争相做源头第331章 种花椰菜第616章 悄然变化的世界格局第627章 好皇帝难做第441章 夏粮丰收第285章 上朝第547章 进展第590章 长孙无忌上任第475章 假意谈判第七十六章 盘账第597章 领你看看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582章 无官未必一身轻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244章 与王浩的交锋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170章 农门建立第三十六章 告白诗第252章 昂贵的午餐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八十章 偏执的李淳风第294章 给虞家开辟的产业第710章 计划继续推进第567章 宴会第324章 孙享福的新想法第265章 会夷男第770章 大结局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761章 家事第226章 善阳城的基本面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产业第133章 种稻第642章 后宫搬迁第425章 稳步发展第705章 李承乾的谋划第146章 制海盐第八十五章 组建护卫力量第444章 百姓的回馈第354章 压力山大第二十二章 上衙第566章 定襄城初体验第667章 动画片第457章 大买卖第529章 向外开拓的能力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369章 论长安的经济发展第八十三章 县衙对质第345章 新劳动管理和税收制度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619章 九垸县学第166章 继续忽悠第九十四章 孙享福的目的第563章 相互说服第十三章 荥阳郑氏第三十章 面圣第355章 剖腹产子第197章 献策第177章 王旭第566章 定襄城初体验第715章 进入高速发展轨道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525章 组建海军第719章 蒸汽机试验第323章 又出招第724章 收编大业从吐蕃开始第511章 人才培养第639章 制海权的重要性第195章 关中景象第六十二章 白蛇传开演第250章 一号地块第658章 农学院毕业新生的任务第695章 怎么才能有惊喜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540章 几点要求第385章 给百姓的未来铺路第700章 归家第711章 诬告第119章 留在扬州?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206章 牵马坠蹬第152章 齐民要术火了第231章 过冬请到善阳来第590章 长孙无忌上任第688章 帝后品尝新作物第324章 孙享福的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