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百姓的回馈

“我说,你们对老爷我,就这么没信心么?且先看着,再荫一子的功劳,为夫很快就能立下的。”

“老爷,不同的,善阳郡公,只有一个。”看到孙享福拍胸脯保证的样子,红梅的情绪却是一点也不高的道。

结症就在这里,善阳郡公的爵位,只有一个,这是孙享福从一路发家顶起来的爵位,在她们看来,继承这个爵位,有着特殊的意义。

“呃,那个,说不定,为夫的功劳会很大,直接给他们荫国公爵呢!”

孙享福说的很有可能,郡公的爵位,可未必会在他的子嗣的头上顶一辈子,即便是庶子,也是有可能凭自己的本事,或者,凭他们老爹的本事,封到国公爵位的,不过,他小瞧了红梅和春桃对于意义的看重,有了善阳郡公的爵位,她们甚至不稀罕国公的爵位了。

看着她们哀怨的看着自己的肚子的表情,孙享福很抓狂,他甚至都怀疑李世民这是故意的。

“万一,两个都是女儿呢!”

孙享福小声的嘀咕了一句。

顿时,两个自从踏入孙府以来,就对他百依百顺的女人,居然同时向他释放出了杀气。

“呃,那个,秀儿啊!家里的事情,你管,为夫还有不少公事要忙,就先”

“夫君啊!妾身的公事才叫忙呢!这两天最后一次彩排,马上就要阅兵了,怕是”

孙享福捂头,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她们肚里,可都揣着自己的孩子,若是有什么三长两短,他这辈子心里都不会好受,所以,就只能继续哄了。

“亲亲宝贝,来吃点东西好么,为夫喂你们,吃完咱们美美睡一觉”

“为夫给你们跳个舞吧!你们要是笑了,就把面前的莲子羹吃完”

“像一棵海草海草海草海草,随波飘摇,海草海草海草海草,浪花里舞蹈”

“噗”

“咯咯”

孙府欢乐多,至少阿月是这么认为的,包括在学步车里乱颠的两个小家伙和照看他们的喜娘和端娘,都被孙享福的舞蹈逗的忍俊不已,总算是哄的两女磨磨蹭蹭的吃了些东西,然后睡下。

“当爹真不容易,你们两个小家伙,长大了一定要孝顺爹爹我,知道吗?”

指着跟手跟脚的两个小家伙笑骂了一句,换回来的,是两个小家伙傻呵呵的一笑,然后,继续跟手跟脚的抓着学步车,跟着孙享福屁股后面乱颠,当看到他要出门的时候,两个小家伙嘴一憋,哇哇哇,比起赛一样的哭了起来。

难怪人家说,没有孩子的屋子,不像个家,两个小家伙给这栋大房子增添了家的味道,却搞的孙享福每次出门的时候,都有些依依不舍,恨不得早点回来。

“在家里好好的啊!爹爹出去办点事就回来”

再三的给未必听的懂他的话两个小家伙解释了一通之后,孙享福出了府门,坐上了三轮车,往皇城方向而去,那边,今天发生了一点突发状况,李世民刚才急招他过去商议。

还没到皇城,孙享福就看到了许多赶着牛车,或者肩挑背扛着粮袋子往皇城方向去的百姓。

“张轲,拦下一个问一问什么情况。”

“诺。”

车夫叶大壮将三轮车刹死,很快,骑着自行车的张轲几人,就将一个老汉拦了下来,现在,长安街头很少有对小老百姓作恶的权贵,老汉倒是不怕,定睛一看,三轮车上坐着的是孙享福,那就更不怕了,别说是长安周边,就是整个关中,都有近半百姓认得这位。

关中各地的城池昨天都张了榜,封了带领大家种出高产小麦的孙正明为农国公,这可是靠种田封国公爵的超级神人,是天下所有农夫的恩人以及偶像,被他拦下来,那肯定是有好事。

“草民,拜见农国公。”

老汉过来拜见的时候,孙享福已经从车上跨步走了下来,拱手回了一礼道,“您老可别多礼,这么大热天的,您扛着粮食,这是要去那?”

“皇城啊!咱们十里八乡的村民,今天都来给陛下送粮食了。”

“给陛下送粮食?陛下有出榜征粮么?”孙享福闻言有点懵,看来,李世民所说的突发状况,就是这个事了。

“没有啊!陛下是天下一等一的好皇帝,逢年过节,都给关中所有的老人送粮食,发薪碳钱,连国家要打仗了,都免咱们的人头税,怎么会加征咱们百姓的粮税呢!

现在咱们田地里丰收了,自然是要回赠给陛下的,只可惜草民家里没有牛车,就只能自己挑了,明天草民一定借到车子,家里粮食多着呢!两年都吃不完,多给陛下送些做军粮,咱们大唐一定能打一个大大的胜仗的”

闻言,孙享福的眼眶突然有点湿润,民间的淳朴之风如斯,何愁这个国家不兴?

“正好陛下召我去皇城议事,就顺道载您一程吧!来,把粮食放在这车厢上,您坐这边,我坐这边,宽敞着呢!”

“不可,不可,老汉这一身臭汗,怎么能脏了您的车子呢!”

说到这里,孙享福才看到那老汉的衣着,粗麻布衣服上,打着层层补丁,显然,他家里并不富裕,不然,也不会连一辆独轮车都没有了。

然而,越是在这种穷困的情况下,就越是显得这种知恩图报的精神的可贵之处,孙享福是后世来的人,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人们大多已经被现实冲击的比较冷漠,所以,在一个普通老农的身上,他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的光和热,这让他非常庆幸,自己当初立志要改善这些小老百姓的生活状况的愿望,是多么的正确。

孙享福还是想跟这个老农聊一聊,拍了拍自己身边的沙发坐垫道,“没关系的,反正坐垫上铺了凉席,每天都是要擦洗的。”

“不可,不可,这是对朝廷有功的大臣才能坐的车子,草民可不能瞎坐,被村里人看见了,是要戳草民的脊梁骨的”

孙享福好说歹说,老汉就是不肯上车,没办法,他只好叫张轲用自行车驮着老汉,跟在自己的车厢旁边骑行,毕竟,长安城可不小,光是从芙蓉园到皇城这一段,也好几公里,而沿路,孙享福问清了老汉很多情况,等到了皇城门口时,他被眼前的场景吓了一跳。

要不是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车子上面的粮袋子,孙享福都以为是有人来皇城前逼宫造反了,这起码得有上万车吧!

三轮座驾是进不去了,孙享福只好下车,在张轲等人的疏导下,慢慢穿过人群,向皇城里走去。

此时,皇城的城头上,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等大臣俱在,他们就住在离皇城不远的务本坊附近,应该是早就收到了消息赶了过来,而李世民的身前,有好些个百姓,应该是被李世民特许进来说明情况的代表。

“陛下,臣来迟一步,还请赎罪。”

李世民摆了摆手示意他免礼,道,“正明住的远些,晚来片刻也是无妨,此间情况,你知晓否?”

孙享福点了点头道,“大致了解了。”

李世民又问道,“有什么建议吗?”

孙享福想了片刻,拱手道,“百姓一片拳拳爱国之心,陛下不可辜负。”

闻言,李世民虽然有些意动,但却是摇头道,“田地里的产出,乃是农民百姓唯一的收入,朕怎可白白受之,不妥,不妥。”

孙享福就知道他要这么说,他也是故意说一半,不说一半,让李世民在几个百姓代表面前表现出一副仁君形象,继续收割民心。

“陛下,您还记得臣第一次上朝时的情景吗?”

李世民想了想,莞尔一笑道,“倒是还有些映像,那时,群臣弹劾你帮东宫经商谋利,你以皇家田产的产出吃不完,必须开设场所经营售卖为由,把群臣们给堵了回去。”

李世民说到这一茬,魏征老脸一红,当日,他差点被人当枪使了,如今想来,孙正明说的确有几分道理,产出多了,就得卖。

“陛下,当初臣是皇室家臣,开设望江楼,就是想将皇庄,以及几大股东封地里的产出卖出去,因为东西太多,皇家本身根本消耗不了,现在,百姓们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咱们不能光看到他们的拳拳爱国这心,还要看到他们家里粮食太多,吃不完,所产生的问题。”

孙享福这么一说,李世民与众位大臣恍然大悟,他们此前,可没有看到这个问题。

“如此说来,朝廷要出资收购百姓手中的这些余粮了?”

“正是,今年关中丰收,陛下正好可以借机收购百姓手中的余粮,充实长安的常平仓,如此一来,国家有了大量的粮食储备,不用惧怕天灾**,百姓也避免了谷物价贱,收入降低。”

“陛下,臣附议,孙正明此策,乃一举多得之计,如今,渭南新城对于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关中看似丰收,却未必能积下多出多少粮食,与其让粮商低价囤积,不如朝廷官方出面收购,避免百姓受损。”

“臣附议”

长孙无忌最先反应了过来,众多大臣的反应也不慢,取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同之后,李世民点点头道,“如此,朕就将常平仓之事,交由农部负责,具体如何收储,正明你出建议。”

“臣遵旨。”

孙享福领了任务,又道,“其实,朝廷只要以市价公开收购,市面上的粮价自然就会企稳回升,陛下,您现在可请这几位百姓代表,将朝廷的意思传达给百姓,让家中有余粮要出售的百姓,自行将粮食运送到官仓售卖即可。”

闻言,那几个农民代表却是连连摆手道,“不可,不可,这些粮食,是我们回赠给陛下的,怎么可以收钱呢!还请陛下收了这些粮食,也全了我等农夫,对您的一片感激之心。”

孙享福闻言,却是尽量和蔼的一笑道,“你们以市价把粮食卖给官仓,就已经是报效国家,报效陛下了,等回头市面上缺粮食的时候,朝廷将粮食卖出去,不是一样可以赚到不少钱么,所以,您还得发动百姓,多多卖粮食给官仓才好。”

“啊,这”那几个农夫哪里会有孙享福的头脑,闻言,却是说不出话来了。

这时,李世民指了指孙享福道,“听他的,他除了种田厉害之外,生发之道,也是咱们大唐最厉害的,他说朝廷有的赚,就肯定有的赚,你等放心便是。”

“如此,草民等人这就去跟乡亲们说清楚。”

第471章 没有难度第332章 定下时间第259章 民生的比较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665章 游园会开始第五十三章 膳监司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设第456章 战局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细作的好处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设第315章 喝茶吃饼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灭的痕迹第508章 巨额集资第138章 事了钦差到有一些话,跟大家说说第748章 武媚娘的建议第682章 开田种植第424章 给杜正伦出的主意第494章 钢琴和初级显微镜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183章 李绩的奏章第123章 和冯盎的合作第231章 过冬请到善阳来第512章 时代广场开业第410章 无知的百姓第525章 组建海军第768章 封圣仪式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种子第328章 全民运动会的构想第398章 论法第292章 新农村建设的构想第527章 进村第273章 酒宴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703章 送葡萄第539章 形势没人强第197章 献策第392章 文工团的构想第176章 风雪路第649章 武媚娘的心思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734章 宣抚第四十五章 幸福的模样第743章 到船厂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542章 武媚娘的天性第170章 农门建立第477章 列阵完成第164章 秀儿探监第303章 农忙伴随着斗争开始第709章 军人正确的价值观第422章 又是神来之笔第312章 一脸还比一脸黑第三十章 面圣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665章 游园会开始第741章 家庭琐事第352章 高句丽寇边第337章 走进漠北第四十二章 颉利的困境第361章 军事装备升级的运作第725章 吓尿了第717章 到辽东第一百零八章 水轮船第五十二章 武士彟贬官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700章 归家第670章 推动教育改革第632章 补短板理论第200章 继续参观第231章 过冬请到善阳来第718章 不断进步中第十五章 好处不少第369章 论长安的经济发展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687章 又见啃番茄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270章 戏剧院第554章 全面布局第二章 饿了吃虫子第615章 九州岛海战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160章 如何善后第149章 归来第220章 马邑防守战第651章 稳步推进亦为求稳第141章 岭南的发展大计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九十六章 笔墨纸砚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129章 岭南划田第353章 应对安排第145章 倭国使团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486章 医疗体系升级第四十三章 拜访虞府第368章 定计第612章 胆子大的走在前面第624章 民间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