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海上丝绸之路

钱多了,自然是需要多做些事情的,孙享福趁机提出了荆郢二州合并,行政级别升级,以及城池改造,举办下一届运动大会的事情,一张巨大的规划图纸展开之后,看的所有朝臣,尤其是各道总管们,目露精光。x23us.com更新最快

提前一个多个月就来到善阳的他们,以及多次去往定襄参观游玩,对于定襄城的先进和发达,说不羡慕,那是假的,任何一个高官,或者是本土的世家,都希望自己的家乡,是一座这样繁华,漂亮,干净,便捷的城市。

而孙享福所说的举办运动大会,则是让一个城池,如定襄城一般蜕变的契机,当然,人家荆州那边,已经连规划图都做好了,下一届运动大会在江陵城举办,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是下下届呢?

如果在自己治下的城市举办一届运动大会,那么,本土所有的百姓,都会像善阳和定襄的百姓一样受益,这样即老政绩,又捞实际好处的事情,谁不想?

“陛下,臣以为,下下届的运动大会,可以安排到我江南道治所洪州举办,我洪州有丰富的粮食储备,发达的水路交通”

江南道大总管李孝恭对于商业和财货,有着异常敏锐的神经,在孙享福指着江陵城的规划效果图给李世民和众臣讲解的时候,他就忍不住插话,涛涛不绝的开始讲了起来。

“呵呵,我河北道新自纳入东北七州入治下之后,有民近二百余万,是大唐除关中之外,汉民百姓最多,最密集的地方,治所魏州大名城的规模,更是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大城,要办下下届的运动大会,也该是先到我河北道的大名城去举办才是” www_ тt kǎn_ c o

李孝恭打断了孙享福的话,他自己的话,又被河北道大总管李道宗打断,然之后,剑南道的萧也不干了,淮南道的戴胄也不干了,纷纷出言相争,吵的是不可开交。

“呃,正明以为,该如何是好?”

李世民不笨,自然早就已经看出来了举办这样的运动大会,对于国家和当地百姓的好处,他之所以询问孙享福,自然是想看看在孙享福的心里,对于国家发展的轻重缓急的排序,等他这个问题问出来,御书房里突然就安静了下来,大家又把目光看向了孙享福这里。

“呃,陛下,您这是为难臣啊!现在这情形,无论我说先去那个地方,都会得罪其它地方的同僚!您叫臣如何作答?”

“诸位爱卿,又岂是小肚鸡肠之辈?你直接按照国家的需求作答便是。”李世民含笑的扫视了诸位大臣一眼道。大家这才将那灼热的目光从孙享福身上收回。

孙享福便抱歉的看了诸位身兼州道大总管的大臣们一眼,道,“陛下,在江陵城举办运动大会,是推进中部发展向周边地区扩散的一个阶段性任务,据臣的预测,六年以后,我大唐本土的基础建设,已经能够达到一定的程度了,最需要发展的,反而是边地。”

听孙享福说到边地,张公瑾,程咬金等人,眼前顿时一亮,然而,孙享福并没有将目光看向他们,而是继续道,“外来人口剧增,所产生的效果,不仅仅是本土文化被别人所熟知,同样的,也会因为受到外来文化冲击,而在本土形成新的文化。

就比如善阳和定襄,谁能想到,六年前,它只是一块牧民百姓不爱过多停留,汉民百姓,根本不愿意来的地方?而现在,这里聚集的民族,高达数十,甚至上百个,却因为咱们比较自由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一种新的市井风气,并没有产生什么不和谐。

可见,诸多有差异的文化混杂在一起之后,它会相互影响,自然的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状态,六年时间,咱们让善阳,定襄的胡人百姓,初步的与咱们融为了一体,完成了诸多基础建设,创造了一个能够共同富裕的环境,这是一种成例,而且,是可以借鉴的成例。

那么,我们要将这种成例,借鉴到哪里去呢?

我认为,应该是岭南,云南,安东大都护府,安西大都护府。”

孙享福将不仅说出了他心目中下一届的举办地,甚至将下面几届的举办地,全部都说了出来,而且,他说完之后,李世民顿时便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因为,他好像摸清了这个排序背后的意义。

当然,有更多的人,一时还没有想透,要询问孙享福这么做的道理,向他投去了询问的目光。

李孝恭率先开口道,“据我所知,冯公主管的岭南道,可是富的流油的地方,每年向朝廷缴纳的财税,以及进贡的稀有物品,都是诸道之最,正明为何会认为,将运动大会放在这种经济已经十分发达的州道更好?”

孙享福几乎没有怎么思考,便答道,“因为,六年以后,咱们大唐的另一只可以带动经济发展的翅膀,将完全展开,那便是不同于现在陆上这条商路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众臣闻言,无不惊讶的重复了孙享福的这个词汇。

“没错,这就是我给给这条海上商路起的名字。”

孙享福点了点头,又将目光从群臣的脸上扫过道,“汉武时期,为咱们开辟出了一条从陆路,通往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大陆的通道,这条通道最初,就是为了贩卖我中原之地所产的丝绸为主,因此,被各地商贾称之为‘丝绸之路’。

时至我大唐,这条商路,更加频繁的应用于我中原大地与西方诸国的沟通,大家现在已知我国每年与西域诸国的贸易往来,交易额度高达上千万贯,光是朝廷从中收取的商税,都高达百万贯,民间,更是因为这些交易,获利比税收高许多倍的收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在已知通商能给我国带来如此巨大的收益的情况下,开辟多向的,更便捷的商路,便能够使我国的商品,更多的销往全世界,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

从长安出发,光是穿过我大唐最西边的控制区域安西大都护府地界,就有近万里之遥,真正的走完整个商业贸易区域,差不多还要走这么远的距离,要是贩卖的所产之物,出自我国南方,那么,其真正送达西域诸国的路途,只怕还要超过两万里,这也是为什么西域商贾,通常只会将货物送往长安,善阳售卖,而进购的,也只是在关中和北地所产之物的原因。

两万里的路程太远了,牛马骆驼不停的走,都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这大大推高的我们所产出的商品的运输成本,以及降低了我们的贸易效率,和贸易量。

但是,六年以后,这个格局,将会全部改变,咱们有了更先进的钢结构龙骨制造的大海船,也探清了从南方沿海前往西方诸国沿海的路径,可以直接从南方沿海的码头,将南边所产的货物,走海路,快速运往西方,船的运力,是牛马骆驼的十倍百倍,而且,只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将咱们的货物运往西方沿海散货,其商业效率,将会增加十倍不止,届时,将盘活我国整个沿海地区的经济。

所以,六年以后,咱们在岭南道举行的运动会,就是向所有西域商人,国家,展示由我大唐当代君主和百姓开辟出来的另一条商路的时机,借此机会,咱们要鼓动西域诸国在沿海建立可供咱们的大海船停靠的码头,建立可供散货商业渠道”

孙享福一系列的讲述过后,所有人对于下下届运动大会在岭南举行,已经再没有任何异议了,要真如孙享福所说,将海上贸易开辟出来,那么,大唐必将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强国,这个诱惑力太大了,受益的,是大唐本土的所有人。

“哈哈哈,只可惜岭南路远,冯卿还有几日路程方能抵达善阳,若是他能听得正明这一番妙论,定然要与朕痛饮百杯。”

李世民哈哈哈大笑的模样,同时也让未能争取到运动大会举办权的诸位州道总管心情不再那么郁闷了。

房玄龄这时又趁热打铁的问道,“那么,正明建议将第四届的运动大会安排在云南之地,又是什么考量呢?是想要将云南之地,打造的像北地的善阳,定襄这般吗?”

像这种大的战略发展蓝图,整个大唐,也就孙享福能够勾勒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意,这种机会,房玄龄可不想放过,有这种大的发展方向在,作为宰相的他,施政起来,就会轻松的多。

“云南之地,在未来今年,必将是我大唐的重中之重”

孙享福正待说话,便见内侍王得用持了一份奏报进来,直接递给了李世民,一般,不是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他可不会这样,顿时,孙享福便停了嘴。

片刻之后,李世民看了奏报,开口道,“正明说的没错,未来几年,云南之地,将是我大唐的重中之重,诸位爱卿看看这个吧!”

李世民将奏报递给了房玄龄,片刻之后,大家便都传阅了一遍,这封奏报,是长孙冲从定襄发过来的,原因是骠国,吐蕃国,各自来了一队人马从西边而来,几日时间,便可到定襄,说是要参加此次的运动大会,长孙冲询问是否来邀请来宾接待。

要知道,自从禄东赞在延平门之战被俘虏了之后,吐蕃方面,一直没有与大唐做任何沟通往来,就好像忘记了这么回事一般,长安那边,禄东赞和一干吐蕃将领,光是吃牢饭,都吃了大唐几百石粮食了,也没见他们的君主跟大唐有什么交待,在这件事情没有处理完之前,大唐与吐蕃,可是还处于敌对状态呢!长孙冲自然需要询问。

而骠国,此前与大唐并无往来,但现在,大唐将整个滇西高原纳入治下之后,其与大唐接壤之地,长达千里,此次他们借道吐蕃,走西边通道,不请自来,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态度,这个国家在这个时期,也算是一大强国了,其国境东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治下有十八个属国,近三百个部落,和九个大的城镇,人口不下二百万,与吐蕃一左一右,毗邻云南之地,如果这两国联合起来,云南之地,还真是不怎么安稳。

第188章 分田到户第138章 事了钦差到第419章 回长安第713章 新的十年计划第619章 九垸县学第412章 约定谈判第686章 世界逐渐清晰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514章 大赏群臣第263章 善阳的冬天第566章 定襄城初体验第229章 将星云集第232章 善阳的衣食住行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548章 金钱概念和价值观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406章 雷人的建议第499章 拜访魏府第425章 稳步发展第628章 探讨皇权第480章 四方捷报传第765章 调控的问题第329章 演武环节第241章 运作第610章 对吐蕃的布局第634章 家族企业的建议第195章 关中景象第519章 安排第242章 去戏剧院第553章 国际借贷第592章 借贷经营的问题第339章 尝试的重要性第539章 形势没人强第562章 利益第235章 胡商到第471章 没有难度第686章 世界逐渐清晰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号第532章 上政治课第145章 倭国使团第231章 过冬请到善阳来第五章 淳朴的孙大力第116章 李香蝶第130章 计策第一百零五章 孙享福的义第757章 糖衣炮弹发射第311章 广告效应第358章 今年科举不授官第490章 东边战事定第503章 被请进宫第九十九章 上元节第246章 治国难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驾到第331章 种花椰菜第582章 无官未必一身轻第172章 被罚充军第146章 制海盐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308章 准备迎接第185章 去除枷锁第184章 善阳县候第575章 屈突诠来访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钩第436章 朝臣们的成长第669章 生物资源的利用第305章 对策第461章 幸福来的太突然第246章 治国难第385章 给百姓的未来铺路第422章 又是神来之笔第142章 封爵与否第413章 女子为官的开端第425章 稳步发展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291章 花钱的规划第594章 江陵未来的核心产业第187章 孙府迎客第357章 起塘第四十七章 酒楼开建第十七章 去长安第十四章 秦府下厨第555章 再会夷男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门第四十四章 表字正明第158章 好多的诡计第381章 各种忙第464章 惊变第638章 劝说王旭第369章 论长安的经济发展第280章 餐桌议事第655章 思考和担忧第721章 开工第146章 制海盐第544章 偷跑第323章 又出招第648章 归又去的玄奘第185章 去除枷锁第704章 久别胜新婚第141章 岭南的发展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