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结束与开始

(今天晚上又是揣着U盘到处找地方更,好容易到同事家,居然摸错门了,又迟了,道歉,再道歉!下个月冲沙场榜,各位书友大大鼎力支持啊!)“臣吕温参见陛下。”

“吕卿免礼。”

真巧,当值的是吕温。吕温是东宫旧臣,王叔文集团的核心之一,去年吐蕃赞普死,吕温奉命作为使团成员去吊丧。历史上曾有人议论,如果有吕温在,王叔文集团就不会失败,可见此人才干。回朝后,因为熟悉吐蕃事务,吕温入翰林院,在粮秣统计司负责吐蕃回鹘西域事务。

既然来的是专家,李诵就开门见山问道:

“卿可知大唐有多少子民失陷在吐蕃、回鹘、西域?”

吕温道:

“臣不知确切数目。河湟、安西失陷吐蕃已经快五十年,加上与吐蕃历次战争中被俘,被掳掠而去的人口,数十年繁衍下来,虽屡次遭到虐杀,臣估计光丁壮依然不下三十万。北庭被回鹘控制,我朝百姓可能有数万人。至于再往西去,臣无能,本司的经费有限,还未能派出人员,只能依靠商队来了解。据一些行商讲,被突厥掳掠而去的子女,在恒罗斯之战前后被俘的军户,多年来在原昭武九国及黑衣大食均是奴隶身份,有不少人连汉话都不会说了,长得虽然是汉人面孔,却不知道自己是唐人。”

说着说着,吕温的声调也低沉了起来,失陷的百姓们扒在篱笆后偷偷哭泣的景象是他亲眼所见。唐朝虽然宣称“合同为一家”,但是在民族政策上不过是由于自信带来的积极歧视,谈到这些话题,民族感情收到了严重伤害。

李诵也是,一股闷气憋在李诵心里。李诵问道:

“卿刚从吐蕃回来。以卿之见,失陷百姓还心向大唐吗?”

吕温道:

“别的地方臣不敢说。河湟之地的百姓依然是忠于大唐的。臣甚至以为,只要朝廷能给他们提供兵器供应,光凭河湟子民就能驱逐吐蕃,光复河湟。陛下若要恢复河湟,臣以为应当尽早筹划,不然年深日久,等到河湟百姓忘了自己是唐人的时候,收复河湟乃至安西北庭就晚了。”

李诵点头道:

“爱卿之言甚合朕意。朕若要解救回鹘乃至大食子民又该如何呢?”

吕温寻思半天,道:

“陛下何不效仿鲁国?”

春秋时鲁国有一项法令,就是鲁国不管是官员还是商人还是其他什么的,只要在国外遇见鲁国人沦为奴隶的,就把他赎回来,花费的金钱由官府补偿。

李诵点头道:

“善!”

永贞元年很快就过去了。当永贞二年来到之后,又是一番崭新的气象。在各镇的使者在长安消费了无数金钱,带着皇帝的赏赐踏上归途的时候,惊讶的发现关中的道路已经整修了一遍,比来时好走了许多,路边残缺的树木也挖好了树坑准备补上。道路两边更能看到许多忙碌的人,或在兴建水利,或在平整土地,整个关中都是一片忙碌景象。

新年以前就有藩镇使者陆续返回本镇。李绛每天晚上都会向李诵汇报这些使者在长安活动的情况。接见以后的第四天,李绛匆匆来到御书房报告说:

“吴元济已经返镇。”

李诵点点头示意知道。李绛继续说:

“蹊跷的是李公度没有返回淄青,在京中四处送礼。他的那个属官李世焘今天一大清早就出城了,至今没有回来,监视的人说这些人带着少许行李。”

李诵还是没有反应,正要问其他人情况,突然回过味来,李绛不可能把无关紧要的事报告给他,猛然抬起头,问道:

“此人在长安都做了些什么?”

“此人倒是安分,不像李公度每日出入大臣府邸,名士家院。只是间或去东市西市逛逛,买些丹青材料,或者买些乐器。前日还在秦楼,与乐师合奏了一曲。”

“他用的是什么乐器?”

“斛栗(字打不出来)。”

李诵“腾”地站起来,道:

“李师道!”

李绛跪下惭愧道:

“臣无能,居然没有反应过来,让他跑了。淄青今日到的内线报告说十几日不见李师道,臣这才猜到此人可能是李师道。臣失职,请陛下免去臣的职分,治臣之罪。”

李诵道:

“此事原也怪不得你,起来吧,朕与你都见过此人,却不曾想到此人有如此胆略。宰相们都以为李师道纨绔子弟,只知道玩乐,如今看来,这人志向不小。以后搜集情报,务必要仔细了,力求周全。千方百计也要留下各镇将佐幕僚的画像。今次来朝诸人的画像都留下了吗?”

李绛道:

“都留下了。陛下要追李师道吗?”

李诵道:

“把李师道的挑出来,其他的存档吧!他已经去了一日,起码下去一百多里了,就让他多活几年吧!”

天刚亮的时候,潼关外的千里谷道上,几骑人正立马山头,边上还有几匹马,明显是换乘用。天气寒冷,几人虽然都穿着皮衣,脸依然冻得通红,无一例外的是眼圈也是红红的。前面一人喊道:

“来了,来了!”

几骑人一声呼哨,冲下山去。正在走近的一队人马明显有些惊讶,却不慌乱,马上有十几骑人张弓搭箭迎了上去,其他人拿起兵器护住两边。这边下山的几人一阵冲刺,勒住马匹,中间一人驱马上前,大声道:

“淮西兵马果然名不虚传。不过吴将军就是如此待客的吗?”

马上的人正是李师道。

李师道潜往淮西见吴少诚吴少阳的时候,李诵也完成了永贞二年的计划。

永贞二年,随着前一年陆贽,郑余庆,武元衡出朝任节度使,宰相将由以下几人担任:

杜黄裳、李吉甫、于頔、李巽、裴垍。

根据李吉甫的计划,除了陆贽,郑余庆,武元衡,还将有一批重臣出朝任节度使,一批节度使将被征召入朝,还有部分节度使将会对调,同时裁撤部分藩镇。这一年,朝廷将在和吐蕃谈判之前争取动摇吐蕃对河湟的统治。这一年,在政治经济上都将有大的动作发生。

“永贞二年,咱们拭目以待!”

御前会议上,李诵信心十足的说。

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门雪(十一)第七十九章 胸有章法自不慌第三十四章 恶 战第一百二十章 交 锋(二)第五十八章 出潼关记(二)第七十八章 魏王田季安第六十三章 李孝忠第二十五章 永贞元年的开始第六章第一百二十章 交 锋(五)第十六章 会 战(上)第三十章 又看热闹又赚钱第二十一章 高大帅一鼓下梓州(六)第一百二十章 交 锋(九)第一百二十一章 冠军游击大将军(三)第五十五章 甜心?田兴!第二十九章 骂阵 劝降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冠军游击大将军(二)第六章 上书与进兵第二十八章第三卷 第十一章第四十章第六十一章 黄河的水真清啊!第五章 登楼望月第六十五章 应 对第五十一章第五十章 偶尔露峥嵘第六章 铁血悲情第一百一十一章 活 着第七十四章 遇 险(求订阅!)第十章(上) 过山车第三十二章第九十二章 蓄 势第一百二十章 交锋(四)第四十七章 大漠沙如雪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八)第三十八章 最无能穿越者(求收藏!~)第四十二章第十九章 功亏一篑第二十一章 高大帅一鼓下梓州(五)第三十五章 万胜堆第九十七章 韩 弘第三十章第三十五章 橐 鞬第九十章 马 匪第六十三章 李老太爷第五十三章第八十九章 无 言第六十二章 冬雷震震第一百一十六章 远 望第一百一十章 战,战,战!(下)第八十三章 反 贪第一百二十七章 遗诏(二)第三卷 第九章第二十二章 幕僚有话说第一百一十九章 论政(中)第三十二章 溃 败第九十七章 韩 弘第一百零四章 兵 变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门雪(十五)第三十八章 大和尚有大计划第三十章 冲 阵第八十四章 别了,《琵琶行》第九章 没到三笑(泣血求订阅)第一百一十九章 论 证(上)第一百二十章 交 锋(八)第四十章第一百二十六章 庙号(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门雪(十)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门雪(九)第一百零五章 皇帝的阴谋(下)第七十三章 前世恩怨第四十二章 还是淮西第一百一十章 战,战,战!(下)第三十九章 另一种原因(上)第三卷 第二十六章第一章 秋风第九十二章 蓄 势第三卷 第二十五章第一百二十章 交 锋(九)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七)第十一章 炮灰 光棍第三卷 第十二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冠军游击大将军(二)第五十章 我真傻(求订阅)第六十八章 晋阳危机(二)第八十三章 反 贪第四十五章第五十九章 相州之行(二)第八十二章 曹 州(求订阅!)第四十六章更新第七十七章 误会 暧昧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第八十八章 门下宰相的责任第一百二十一章 冠军游击大将军(一)第七十八章 干 旱第四十七章 算 盘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声甘州(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