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战起(上)

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中原经济危机在玄影卫的后续计划的实施似乎开始慢慢的消停下去了,但是汴梁等地为中心的中原却陷入一片哀鸿之中。经济停滞,商业几乎全部停顿,整个市场化成了一个沉寂的死水谭。而这些地区的百姓却没有丝毫的好转,全部靠宣武军发放粮食配给来维持,但是宣武军不是万能的,整个中原地区几百万百姓消耗的粮食却不是一个宣武军能够扛得住的,所以到了八月份原本应该到了新粮收购的季节,但是百姓手中的粮食却没办法流通,城外的粮食没办法进入城内,城内的百姓买不到粮食,全部靠宣武军自己来收粮来维持。

“看样子可以了,估计谢瞳应该也反应过来了,下一步他的注意力应该就是在那些逃到朱瑾地盘上的那些商人了。”胡小四接到手下的情报微微一笑,抬手吩咐道:“让飞鹰旅马上接应各路百姓,从先前预订的通道去关中。”

这条命令随着玄影卫暗卫飞速传达各路接应人马手中,这些被玄影卫秘密藏起来一个多月之久的十几万百姓开始日夜赶路去关中。

“传令下去,马上执行第三步计划,让他们自己先乱起来,掩护我们的行动。”胡小四见到动静一起,马上下达了最后的指令,然后从东都消失,而伴随着这位天策军情报第一人的离开,天策府的此次行动也到了收网阶段。

先前囤积的物质被化整为零随着进入关中的百姓带入关中,高达几百万石的粮食一下子充实了天策府的粮仓,而且这些百姓在进入关中之后迅速被各大新兴的工厂吸收,化作这些工商业发展的原始动力。

不过现在还刚刚开始,第一批百姓进入关中之后,胡小四的动作也开始了。只见中原各州不约而同的出现了另外一批神秘的商人,分入这些州郡的乡下,开始和宣武军官方抢夺粮食,不断利用手中仿佛无穷无尽的铜钱开始抢购物资。一开始谢瞳和朱全忠并没有注意到这批商人的目的,还以为是从朱瑾领地回来的本地商人,所以还打算资助他们一把,一度甚至命令下乡收粮的宣武军给他们让道而行。但是很快这些人收购了粮食之后并没有进入城中转售,而是收购了之后就开始消失了。这一下让朱全忠感觉到不对,而这时候郑璠也终于查到了这批人的来历,就是之前从各大州郡神秘消失的天策府商人。

但是知道了这条消息之后朱全忠反而没办法下手,这些人重新出来之后就大张旗鼓的开始在自己的地盘上行动,那么必然有后手。

而且就在此时华州前线传来消息,天策军东方军团杨天成所部前出潼关,开始沿华州一线布军,东向压制宣武军驻军,这样一来彻底让朱全忠投鼠忌器,只能看着这帮人收购自己的粮食然后消失不见。

本来如果只是这些粮食的话朱全忠肯定会咽下这口气,但是紧接着郑璠传来的消息却让他怒不可遏。十几万百姓穿州越县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没有,郑璠和谢瞳不同,他一直盯着西北方向的天策府,所以很快就查出了一点蛛丝马迹。不过此刻郑璠的老对手胡小四也没指望自己的小动作能够瞒得住对方这位,所以飞鹰旅自从进入中原之后开始秘密潜伏,这时候终于开始发动。就在朱全忠决定动手开始缉拿那些尚且还在收购粮食的时候忽然间出手,这些兵王一出手顿时让那些普通的宣武军士兵一败涂地。

汴梁的朱全忠也紧接着接到了急报,自己的手下几日之内全部被屠杀殆尽,几千人的队伍被全部杀尽,如何不让他心惊?

“主公,我看应该是李玄清手下的飞鹰旅干的。普天之下也只有他们才有本事做得出来。”朱全忠的节度使府内谢瞳对着蹲在门口皱眉的朱全忠道。

“那就让葛存周和王彦章带人去将他们都杀了,我就不信了,区区几百人也能挡得住我宣武军?”朱全忠闻言怒道。

“臣以为还是少安毋躁,西线华州杨天成的兵团已经陈兵一线就等着和我们开战了。我们的主力现在还在蔡州和淮泗一代,如果杨天成举兵东进我们该怎么办?”谢瞳见到朱全忠一脸暴怒急忙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不过这个时候的朱全忠对于自己的这位首席谋士的话还是很在意的,听到谢瞳的话之后一阵沉默之后道:“那依从先生所言,目前该如何应对?”

“臣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按兵不动,想办法将那些逃到朱瑾领地的商人叫回来,然后我们想办法自行恢复汴梁等地的商贸。如果臣预料的不错,李玄清的重心应该不再我们汴梁。”谢瞳指了指地图上西北的方向道:“郑璠大人在西北的布置现在应该已经开始奏效。李玄清此举应该是在警示我们不要插手他的东面,这样他才能够在西线腾出手来打败吐蕃人。这次可不是吐蕃人一家,温末人也被挑动了。”

“只是这样的话我们的损失太大了,十几万人口,数以万计的钱粮啊?”朱全忠叹了口气道:“咱们攒了多少年才攒出来的?”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啊,主公。”谢瞳跟着朱全忠蹲着身子道:“如果主公能够打败李玄清,那么这些百姓和物资不都还是主公的嘛。如果主公被李玄清打败,那么迟点早点不都是一样的?”

朱全忠一怔随即明白了谢瞳的意思,自己和李玄清两人迟早要决一雌雄,此刻边角地的争夺其实说白了就是两人自觉不自觉的开始清理场外势力,等到把这些人清除出去,那么中原归属的这场战争注定在二人之间发生。

“那我们该如何呢?”朱全忠明白了谢瞳的意思之后马上问道。

“臣认为李玄清下一步的打算就是打下川蜀或者北上草原,为自己争取战略回旋的余地。既然如此那我们也可以为自己争取一块战略回旋之地。”谢瞳晃了晃脑袋继续道:“但是现在的当务之急的是稳定内部,统一山东,给我们赢得喘息之地。这样也给了长安的李玄清一个信号,他去打他的西北大战,我们打我们的山东,两人是井水不犯河水。”

朱全忠沉默良久才缓缓点了点头,盯着地图上那片伸出大海的半岛脸色变幻了无数次转身走了出去,也不理会谢瞳待在那里。

不过也就在朱全忠和自己的智囊商议对策的时候李玄清这边也等到了西北前线发来的最新消息。

“天翔,吐蕃哪来这么多人?十万人?陇右吐蕃全部出动才能凑过十万骑兵吧?”李玄清接到消息之后匆匆赶到了军部大楼。

徐天翔苦笑道:“我也不知道,但是玄影卫传来的消息确实是十万骑兵,而且他们已经抵达原州了。但是温末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动静。”

李玄清微一沉吟摇摇头道:“不管他们了,厚纯和万毅他们两个可以应付的,总参给他们两人下令,吐蕃人都西南集团军对付,让灵州方面给我盯着温末人不放,同时做好准备,只要时机一到马上出兵凉州,收服河西之地东路。”

徐天翔点点头道:“主公放心,总参已经给厚纯和万毅发过命令了,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民政部那边也接到通报。”顿了一下继续道:“天成那边要不要收收?”

“看样子小四这一次是把自己的老对手给吓到了。”徐天翔笑道:“不过小四这一次传回来的消息说,安插在宣武军节度使府内的暗卫说谢瞳好像在和朱全忠密谋什么,也是谢瞳给朱全忠劝过来的。”

李玄清点点头叹息道:“看来咱们是小看了天下的英雄了,这个谢瞳八成是猜出了咱们的战略目标所在了,所以才会和我们打起了同样的心思。”

徐天翔仔细的比划着地图道:“这个朱全忠不会是打着接回商人的幌子对自己的老兄弟朱瑾和王师范动手吧?这两个人可是他的连襟兄弟啊,而且在朱全忠和秦宗权争锋最困难的时候这两人可是全力相助他的。这要是动起手来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

“是不是的以后再看吧。”站在朱全忠的立场,这块腹心之地是必须拿下的,否则的话朱全忠就没有办法集中中原之力出关,就算是不西向和李玄清争锋,那么在稳定徐州和蔡州之后也难以在继续南下淮南和长江北岸。

“主公真不打算去西北吗?”徐天翔也不纠结朱全忠的举动,反正对于他来说到时候一招横扫千军就可以了。

李玄清摇了摇头道:“你要去就自己去吧,明天我和巧兮要去丰州看看去。听说那边的工业搞得不错,所以打算带着后勤部的技术好手过去看看,指点指点,巧兮这个大老板打算去投资去,到时候给你们这帮子光棍攒点老婆本。”

李玄清的话让徐天翔尴尬不已,不过李玄清倒也没有继续说什么,而是转身而去,让这个家伙一个人待在总参作战室发愣。

“要不,我明天去送个礼物?”半晌之后徐天翔忽然冒出了一句,让一旁在忙碌的参谋差点一脚栽倒在地,自己这位总参谋长大人难道改性子了?

不过徐大参谋长有没有去送礼其他人是不知道了,只知道第二天李玄清在一行就悄然离开长安往北而去。而伴随着李玄清的启程,东边的胡小四也开始了最后的部署,所有的事情全部完成,杨天成在接应到最后一批百姓之后,三万大军和身后赶来的第二军团掩护下撤除了华州地界,回到了关内,这场让外人莫名其妙的对峙突然之间结束,而山东各地的经济危机也开始渐渐平息,但是余波却莫名其妙的转移到了其他地方。

“小四,你们不是都撤了吗?怎么江南这些地方的物价又开始上涨了?”杨天成接到情报之后对着身边也是一脸苦笑的胡小四问道。

“你别看我,我已经让玄影卫去查了,江南那边可不是我的手笔。”胡小四摇摇头道:“你放心吧,徐兴夏的家在商州,我已经托人让他去问了。”

“算了算了,不管这些了,反正咱们这些当兵的也管不了这么复杂的东西。”杨天成摇摇头甩出去脑海里的这些念头笑道:“岑先生就在潼关,咱们去见见吧。这一个多月我们在前线,岑先生在城中可是几乎夜夜未眠啊。”

“走走走,那还愣着干嘛,咱们快去吧,我告诉你我从东都带回来不少好东西,见者有份,回到长安之后大家平分。”胡小四拉起杨天成的手笑道。

“哈哈,就知道你小子从来都是占便宜不吃亏的主。对了告诉你啊,主公动身去丰州去了,天翔也去灵州了。”杨天成边走边道。

“主公去丰州了?”胡小四一愣,随即想起了什么笑道:“天成,总参的一号计划是你和天翔的手笔吧?”

“我去,你怎么知道的?这可是绝密!”杨天成笑骂道:“我记得总参可是没有对你们这些人说啊?而且这个计划目前还在研究当中的。”

“切,我有什么不知道的?我告诉你这可是主公跟我说的。主公说了等他去丰州就意味着这个一号计划正式开始启动。我说你们是不是也该准备准备?清场子总不能都让陈凡他们干吧?”

“去死,我是作战部长还是你是作战部长?赶紧的走,岑先生这段时间也该忙完了。”杨天成一推胡小四,两人嘻嘻闹闹朝着潼关而去,大部队都交给副手了。

也几乎就在同时,远在兖州的暗卫分部传出三路消息,朝着长安方向经济而去,山东大地和西北一样,同时开始了各自的计划。两家不约而同的朝着自己周边的势力下手。所不同的是,朱全忠的心思放在了朱瑾身上,而李玄清却把前线交给自己的将领,自己悄然去了北方。

而且几乎巧合的是就在这一天,李克用终于平定了赫连铎,陈兵幽北。北方三家走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

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准备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殇第五百三十七章 边境堡垒和贸易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五百章 西北工业的春天(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肃州风云(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阗国灭(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五百三十四章 扫荡咸海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阗国灭(六)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对峙的雏形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五百七十九章 东航探险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东航探险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国力(上)第五百七十五章 图穷匕首现第四百零二章 千军万马堵沙洲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战(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极城第十九章 突击强化(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四十一章 丰州新政(上)第五章 纯阳心法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难干(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沧州之战(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运河(一)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战(三)第三十六章 双雄决斗第二百零九章 钓饵战术(上)第七十九章 乌梁素海遭遇战第五十六章 铁血战魂第五百二十章 持节巴格达第一百零二章 关中发展(三)第一百零五章 两世缘定第五百三十四章 扫荡咸海第二百八十八章 浔州之战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战(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约而同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国(中)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三章 南天门下第十四章 三年学艺(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沧州之战(五)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四)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战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难干(一)第二十章 突击强化(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刘士政的宝藏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军第四十一章 丰州新政(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军东征(中)第三百零七章 丰州新工业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东迁第四百八十二章 两部合一(中)第三十章 长安之战(下)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击第二百一十章 钓饵战术(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长鸣第五十六章 铁血战魂第三十四章 河东来客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声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银行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战(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发疏勒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舰队起航第五百一十二章 决死一战(下)第十三章 三年学艺(中)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运河(三)第六百零一章 十万劳工开运河(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战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虏比胜仗更重要第三百三十四章 汉化政策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四百七十七章 转战安集延第四百二十章 技术代差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二十二章 突击强化(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机的落幕第八十九章 大战前夕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钱与改制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复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银轮部队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汹涌第三十五章 将不过李第三百七十二章 诸教隐没(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压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