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运河(一)

李玄清看着这座船坞中已经能看得清大致轮廓的钢铁怪物有点惊诧道:“这该不会就是铁壳船吧。”不过他话还未说完就看到一边巡逻的警卫队见到两人的模样快速走来。

李玄清掏出自己的银羽剑符晃了晃,示意大家不用管他,带着巧兮从船坞的后门走了进去,开始近距离观摩这艘船。

“大哥哥,还别说,张大哥还真的琢磨出了铁壳船的流程了。你看,龙骨的地方全部用直通钢材一次性浇筑的,看样子新建的钢铁厂高炉生产出来的合金钢问题已经不大了。”巧兮很满意这种制造技术,笑道:“就是看起来轮廓有点怪,这不像是海船的形状,不过用于内河的话倒是没有问题。”

李玄清点点头道:“现在已经开始铆钉榫接船体了,估计快下水舾装了。咱们去找张强吧,问问他进入如何?还有货轮的建造有没有进展。”两人走出船坞朝着一边的办公区而去。

此时的张强正带着技术人员比对着图纸讨论李玄清嘴里面的内河货轮的设计结构,听到办公室大门被人推开,抬头一看惊喜道:“主公,夫人,你们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顺便考察一下造船的进度如何。”李玄清摆摆手示意大家不要多礼,坐下来瞅了一眼图纸笑道:“这是货轮的设计图纸啊,还别说倒也是像模像样的。说说看,货轮的建造速度怎么样?不会比铁壳船还要慢吧?”

这几个设计人员被李玄清说的一愣,还是张强反应快,接过话茬道:“其实货轮我们已经建造完一艘试验船了,只是有一项技术没有达标,所以又返厂修改了。主公要不我带你和夫人现场去看看吧。”

李玄清和巧兮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惊喜之意,站起身来随着张强来到二号船坞,也是造船厂最大的一个干船坞。只见二号船坞此时已经全部被注水,一艘类似于后世平底江轮的船只漂浮在船坞中,四周都被钢索控制住了。

张强带着李玄清和巧兮从一边的舷梯走上货轮道:“主要是我们没有处理好舵叶和角度问题,开出去以后转向困难。”边说边领着众人走到前方的驾驶室道:“主公请看,这个万向轮和后方的船舵衔接出现了问题,我们没有事先计算好转向的角度,导致万向轮转动的时候带动船舵的齿轮咬合度也不够,所以......”

李玄清点点头,明白他们的难点在什么地方,除了齿轮的问题,主要还是角度计算的问题,但是这个方面需要他们事先计算,然后才能够试验。所以语重心长的说道:“你们能够这么短的时间将货轮建造出来,我是感到很欣慰,对于大家的努力我也都看在眼里。但是你们作为船厂的高层和技术人员,除了讲求速度更重要的还是技术。类似于这种技术需要事先进行反复的计算,确定好角度,然后布置联动装置才能够成功。”

万向轮转向系统在后世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角度标准,但是李玄清前世并没有接触过,所以无法给他们太多的帮助。事实上在算术几何方面古人的造诣并不比同期甚至是近代的欧洲人差多少,只是在中国这一类的传承太少,而且动不动就失传,这才会逐步被人家赶上来了。

“请主公放心,我已经组织人手进行计算了。齿轮方面易州那边的总厂也已经试验新的合金钢了,在质量上面基本上没有问题。”张强面色尴尬,急忙上前道:“张强做事考虑不周,请主公治罪。”

李玄清摆摆手道:“治罪就算了,有些事情第一次难免有疏漏,但是身为船厂的掌舵之人,做事情要多多考虑,船只航行在江河湖海之中,如果因为我们疏漏,必然会导致船毁人亡,你们切记要重视起来。”

“好了,咱们去看看铁壳船吧。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你留他们处理这件事吧。这个技术难度不大,给你们十天时间解决好这件事,你的老官长还等着你的船运货呢。”李玄清也没再多提这件事,朝一号船坞走了过去,准备询问一下铁壳船那边的进度。

“目前铁壳船建造基本上正常,保守估计十天之内就可以完成船体铆接,然后测验漏水情况,如果效果比较好,就可以下水舾装。”张强指着里面来来往往的工人道。

“你这个船只倾角有问题啊,这样笔直向下的直接船艏不利于海上航行,而且速度也提不起来,我记得木船的船艏都是飞剪型设计,怎么到了铁壳船就改成了方艏了?”其实对于中国古代的船只设计和建造,李玄清还是很满意的,中国古代的船只很早就注意到大倾角和尖底窄底部对于航行和船只的稳定性有很好的帮助,在设计建造船只的时候也将这一点很好的贯彻下去了,所以在见到古代大型海船的时候基本上都能看到这些影子。

“这是徐公子要求的,我们也没办法,他说这种方翘船只是闽州那边的造型,比较适合内河航行。他打算先组建内河船队。今日已经一口气下了十艘这种铁壳江轮和十艘货轮。”张强的话让李玄清和巧兮想起了在内河和海上的区别,巧兮走上前笑道:“张大哥这样解释我们就明白了,刚才看了还吓了一大跳呢。你们要抓紧时间了,在零部件上面尽量使用标准化制造办法,保证部分甚至是大部分零部件能够通用,这样才能够节省成本加快建造速度。胡大哥那边还等着这些船呢。”

“你们的动力设备运过来了没有?从大本营运过来需要时间啊。”李玄清见到这些事情基本上都已经定了也算是闲了下来,笑道。

“已经让耶律家的运输公司起运了。”张强见到李玄清的笑容也是松了口气,伴随着天策府的统辖范围越来越大,天策军的战绩越来越辉煌,李玄清给这些昔日下属的威压也在逐步加大,虽然他自己可能不觉得,但是身为下属却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主公身上散发出来的越来越大的压力。

“那是龙门吊?”李玄清拉着巧兮准备回营州城和岑天时汇合,忽然发现船坞前方高高竖立着一架有点类似于后世龙门吊的器械,顿时惊奇道。关于龙门吊,巧兮和李玄清还在犯愁如果没有这个设备,光靠人力还不知道怎么把后续的设备运上船呢。而且后期码头上的起重机、吊桥等等都和这个相关联。没想到的是在造船厂居然能够见到这种类似的设备。

“龙门吊?这是属下带人改良过的云楼机。不过主公说的龙门吊这名字不错,要不就改成龙门吊。”张强起先有点疑惑,不过随即以为是李玄清赐名,顿时高兴道。

“张强,你马上将你这个云楼机,啊不,这个龙门吊的所有资料和图纸送到大本营总部,责令总部的技术人员就此改造出三个设备出来,一个是起重机,垂直向上输送货物的机器;一种是吊桥,水平方向输送货物;还有一种就是你这个龙门吊,还要改良下,你这个只是刚好够你现在使用的。让总部的人想办法改良然后标准化生产,最好能够按照输送的重量极限分出等级。跟你说张强,你这可是立了大功了。回头给你发奖。”李玄清之前的郁闷一扫而光,哈哈大笑道。

“是啊,张大哥你本事真大,居然把这种设备都自己摸索出来了,害的我和大哥哥担心了好久呢。”巧兮也是非常高兴,上前拍着手笑道。

张强自己倒是觉得这东西不难,但是看着李玄清夫妇高兴的模样自己也跟着开心起来。

“张强,造船厂这边稳定下来之后就回易州将锻造厂和制造厂整合起来,成为东部地区最大的机械制造和研发中心,支撑中原地区的发展。”李玄清交代了一句之后带着巧兮朝营州城而去。

两人抵达营州城内的时候岑天时已经在营州刺史府处理完政务正准备派人去找李玄清二人。营州刺史张建忠是行政学院毕业出来的第一批学员,以前在关中的时候做过陈仓尉,后来天策府入主关中之后将陈仓尉这样的官职给撤了。一咬牙报考了行政学院,毕业合格之后东调营州接任营州刺史。

李玄清的到来让张建忠紧张之余还隐隐然有点好奇,除了在行政学院毕业的时候见过李玄清一次,剩下的这位天策府最高统帅还是第一次出现在自己面前,所以他比张强还要有压力。倒是旁边的岑天时拍了拍张建忠的肩膀笑道:“建忠,不要有压力了,主公又不吃人,你紧张什么。”

“我这副模样没吓到建忠兄吧?”李玄清一笑,也明白张建忠的紧张原因,笑道:“怎么样,营州目前的政务没什么问题吧?你没让民政长逮到什么把柄吧?要不要我给你说说情?”一句话让在场的人笑了之余也算是缓解了一下尴尬的场面。

“主公,我觉得营州可以作为重点发展地区,刚刚我也和建忠聊过,目前营州常住人口当中已经有超过五成为工商业者,而且数量也还在源源不断增长。这应该是咱们天策府辖区内第一个工商业人口超过农业人口的地区了。”说起正事岑天时看了身边的张建忠一眼,有点感慨道。

“你也这么认为吗?”李玄清微微一笑,这个地点基本上可以说是后世的天津市了,身处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区,现在也是第一条铁路的重点,而且还和大运河交汇,如果还发展不起来的话那就别谈工业了。

“是的,主公。臣以为在后期要继续强化工业在营州的地位,和易州形成一个工业结构互补的关系,倚靠交通的优势,将营州打造成北方制造业中心。”张建忠一说到政务和经济,紧张的情绪也得到了缓解,说话也流利起来,竟然和李玄清的想法不谋而合。

“大哥哥,要不给营州改名吧,我记得上次听说东北那边也有一个营州,这将来要是两地重名,岂不是会闹笑话。”巧兮忽然插嘴道。

两个营州的起因和缘由岑天时和张建忠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此时听到巧兮的提议顿时觉得改名的话也无不可,趁着现在改名比起将来自然要方便的多。

“我看不如就叫天津吧。营州地处河海两地,自然是天津了。”李玄清想都没想直接套用后世的名字,也不管和后世的天津在地理位置上尚且有点差别。

岑天时捋了捋长须笑道:“我同意,回头让民政部去发通知,建忠你从下个月开始就直接更换名字吧。这段时间也可以宣传一下。”

“谢主公赐名。”李玄清亲自给营州换名字,自然是让张建忠惊喜莫名,急忙站起身来道谢。

“好了,不要多礼,好好将天津治理好我就很满意了。”李玄清摆摆手道:“先生那边收到工商厅发来的通知没有?慕容准备的怎么样了?小四那边发消息过来,玄影卫已经基本筹备完毕了,赵四估计也就是这几天就抵达这里,开始协调各方上马第一批货物,汴梁等地也都安排好了。”

“大本营那边的工商业成品调集过来是来不及了,慕容现在已经阻止商家从附近的丰州让工商品运送过来,应该不会耽误时间的。徐家的内河航运公司也已经在蓟州登记注册。听说北方的货物在蓟州装船,然后南下天津分流归类。”岑天时将慕容瀚海这段时间的动作大致介绍了一下道。

“这动作不慢啊。”李玄清点点头笑道:“依照造船厂的速度,最迟本月底第一条货轮和江轮也就能够下水了。到时候走海河进入运河水系,等于绕了一圈,应该来得及。小四前期应该是搜罗了不少木船,够他们用的了。”

“主公真觉得小四的运河贸易能挣很多钱?”岑天时见李玄清的样子显然是运河贸易当做解决目前工业发展资金紧缺的主要办法,顿时有点不解道:“对于咱们天策府目前在经济上的投资来说,这个运河贸易能带来的效益没有那么明显吧?”

李玄清摇了摇头笑道:“先生你想岔了,如果经营得好绝对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条运河就是一条货真价实的黄金水道。”

“黄金水道?”岑天时眼睛一亮笑道:“要不咱们回长安一趟,想办法打通潼关至陕州到东都洛阳的另一条线,说不定也能作为一条黄金水道呢。”

岑天时本来只是打算开句玩笑,但是听在李玄清和巧兮耳中却犹如晴天霹雳一般,这条线路在两人的脑海里因为固定思维而基本上没出现过,而胡小四当初搞运河贸易的初衷也只是利用玄影卫建立走私通道去挣钱。此时岑天时的话无疑给了两人另一种思路。

要不,大哥哥咱们回长安一趟吧。“巧兮站起身来笑道。

第二十六章 联军大营第三百四十三章 龙家裂变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骑施终结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准备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业扩张(下)第三十九章 尘埃落定第一百二十四章 连环布局(上)第六十一章 西进战略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战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变第五百章 西北工业的春天(下)第十四章 三年学艺(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五百三十七章 边境堡垒和贸易第三百一十八章 群狼战术第一百章 关中发展(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国(下)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战(中)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难干(六)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业布局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岛谍影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抢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袭(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烧杭州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战(下)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联盟(中)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声第五百二十七章 场面压制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复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一百五十四章 沧州之战(三)第五百九十五章 运河条约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五百二十七章 场面压制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复河西(二)第二百零八章 首发之战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梁换柱第三百五十一章 归义军遣使第一百八十九章 组建海军(上)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袭洪州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启后(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阳攻坚战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战(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发疏勒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战(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乱世清流(下)第二百四十章 行业准入资质第三百四十七章 肃州风云(中)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凤凰城(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长洛铁路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罗之战(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难干(六)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烧杭州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只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复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准备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战(一)第四百零七章 请君入瓮(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钱镠渡海(上)第五百二十七章 场面压制第八章 变局开始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战止和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机的落幕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一百五十三章 沧州之战(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战(七)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国主义殖民时代第四百一十五章 归义军的落幕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义第十四章 三年学艺(下)第九十九章 趁乱打劫(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动作第二百一十章 钓饵战术(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边境堡垒和贸易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厂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复河西(六)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样的京汉线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汉金山国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五百九十六章 绝境求生(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复河西(五)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战(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复广州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择第二百四十八章 陇海线肇始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战端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帜(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战回鹘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绝和亲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汉金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