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广州

天启二年十月底,天策军攻占广州,俘虏岭南节度使刘昌鲁在内的几乎全部的军政要员,正式宣告岭南最大的一股割据势力从此烟消云散,广州这个南方最大的城市落入天策军之手。经过近一年的连续作战,大唐帝国的版图扩展到除了西南以外的大部分南方地区。这个消息传到长安之后,整个帝国都陷入沸腾之中,李玄清领导的新的大唐帝国通过不间断的作战,花费近五年时间,从区区丰州一隅之地起家,奇迹般的在藩镇割据、四分五裂的中国大地上创立了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

“恭喜皇上,广州光复,岭南大部收复,大唐帝国必将承前继后,一往无前,创造大唐新纪元。”岑天时看着眼前庞大的广州城朝着李玄清郑重一拱手,笑道。

“广州这么快收复是全体天策军将士的功劳,也是无数帝国子民一心一意跟随帝国征战的功劳。”李玄清摆摆手示意身边的几人跟着自己爬上了广州城的城楼,笑道:“广州作为前代岭南地区最大的一个海外贸易集散地,已经有百年历史,也曾经创造了无数辉煌的往事。如今被我们收复,自当好重建好这个岭南重镇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你们指挥部在将士休整之后主力参加后续的西南作战。将广州周边的其他州县全部拿下。”李玄清看着杨天成笑道:“你们俩这快一年了,从长江沿岸直接打到了珠江岸边,也算是一个奇迹了。再接再厉一把,拿下庞巨昭和叶广略切断西南地区的南方一翼,给薛洋他们减轻一点压力。”

“皇上放心吧,前线战事我和厚纯都会安排好的。”杨天成点点头笑道:“就是曲承美那边要不要让海军过来试试战力啊?虽说上次台风几乎将静海军的水军一扫而空,但是这家伙在整个交州和颜州还有不少水师舰队,短时间内恢复是没有多大问题。再加上我们打下广州必然会让他抓紧时间整顿战力,搞不哈还会派水师过来骚扰我们,我看最好能够在地面部队打过去之前先打掉对方的舰队。”

杨天成的话不仅仅在场的几位军方将领点头不已,甚至就连岑天时也觉得有必要。广州要想得到发展,海外贸易是重中之重的一个环节,虽然之前已经有不少年海外贸易陷入停顿,但是近些年已经陆陆续续恢复了一些,一年当中也有不少南洋和附近一带的海外国家的商人来贸易,但是如果让曲承美的水师从中堵截的话只怕会很容易让刚刚兴起的海外贸易再次陷入停顿。

“你和天翔商议一下吧,将郭崇韬尽快组建南洋舰队,专责负责打击曲承美的水师,保护南洋贸易航道。”李玄清点点头道:“广州既然已经光复,海外贸易重启,让财政部税务司以及国名警卫队迅速组建海关,让海外贸易尽早给内地发展带来动力。”海关关税之前在河关成立的时候就已经议定了。而且随着大唐帝国版图的扩大,李玄清也准备将河关逐步撤除,放松对于工商业流通的限制,只是少量征收一下河关税就可以了。

“岭南地区多山区少平原,土地不是百姓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内阁在制定发展策略的时候要把握好各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随着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各地的物产也能够快速流通,各地应该发展自己的特色,相互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才能够带动全国的共同发展。”李玄清顿了一下之后继续道:“汕头港已经基本建成,让杨秋先来广州这边吧,等到明年帝国会议划定各省区之后再行安排具体的负责人,暂时整个南方全部纳入到军管区。”

“哈哈,那杨部长估计要忙死了,李继鹏去了楚地在长沙坐镇,整个东南的担子全部落到他一个人身上,可是够呛的。”王厚纯笑道:“只怕到时候比军队还要忙碌。”

“能者多劳嘛。”岑天时对于昔日的这位学生可是不吝赞美之词,笑道:“我已经通知慕容让他也过来帮着梳理广州这边的工商了,相信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几人在广州的城楼上聊了大半天之后才散去,杨天成和王厚纯领衔的江南指挥部安排柴嘉率兵北上贺州汇合陈宇扫荡粤北地区,薛万里率领东线主力兵马从端州出发攻击叶广略和庞巨昭,广州一战庞大的战俘也交给随后赶来的后勤部,就地加入了重建广州的步伐当中。

十几万人一起动手,广州城内的废墟被迅速清理,周边的流民也被军方指引前来广州落户,后勤的运输船队在广州码头被修缮之后直接沿着珠江抵达广州城下,海量的物资从后方源源不断的运抵,让广州的发展有了充足的动力。得益于中原和江南各地今年的收成和天策军收复速度,逐渐成型的贸易让徐家为首的五大豪商甚至都暂时放弃了前往日本的想法,全力加入这场北方物资南调的洪流当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金陵张家张启山组建的长江航运公司也逐渐焕发出后来者的优势,将长江沿岸的各区域连通起来,这样一来远至川蜀、楚地的物资被迅速运抵至杭州,然后装船运往南方,整个长江水系也彻底和运河水系连接在一起,加入了这场全国联动的贸易洪流之中。

有了张家航运公司的加入,北方各省区的压力顿时大减,川蜀和荆楚各地丰富的物产资源和粮食被激发出来,广州以及福建等地重建需要的海量物资也有了解决的办法,长江的江面上来往的商船络绎不绝,甚至一度超过了运河,李玄清心目中的黄金水道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后顾之忧被异军突起的张家解决之后,李玄清和岑天时顾不得去想这些,开始帮助杨秋一起规划广州的发展,因为之前有建设汕头港的经验,杨秋将广州城原本的格局全部给推翻,按照李玄清从后世带来的理念,以码头港口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在原有的广州码头的基础上一口气兴建了五个深水停泊码头,用最新式的水泥栈桥替代了原有的木质结构,长长的足有上百米的前伸式码头配合最新式的灯塔让整个广州港焕然一新,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广州城似乎全部变了样,在十几万战俘和无数的百姓的努力之下,广州地区重新从战火中走了出来,大唐帝国依靠着李玄清和岑天时等人的辛苦赢得了民心。

“杨秋,下一步就是恢复民生了,好在广州这边也不全靠农业,大部分时间除了珠江平原的产出,更多的还是依靠海洋。所以在民生这一块,海洋渔业是重点,要记住一点,希望来自于海洋,财富来自于海洋。”李玄清拍了拍这十几天连续作战双眼发红的岑天时肃然道:“大唐帝国要想承前启后,就必须懂得这一点,陆地上我们汉人从来都是领衔天下之巅,但是在海洋探索上面我们做的未必比其他民族做的好。要把这种观念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明白,大唐帝国的希望不能没有海洋。”

“皇上,杨秋这是因为这一点才会将修建港口和码头作为广州发展的第一步,等到城内和周边理清楚之后就会全力以赴发展贸易,不光是和帝国内部其他地区进行贸易,而且还会想办法和周边的其他地方发展贸易,争取早日恢复天宝年间广州城的盛景,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大唐帝国的广州是一个国际大都会。”

“我和岑先生明天就要启程回长安了,希望剩下的时间里你制定一份详细的规划带回去,广州、杭州是帝国既定的南方经济中心,一旦发展起来就会带动周边,辐射整个帝国南方区域。”李玄清摆摆手让杨秋不要这么郑重,继续道:“南方物产丰富,也不像北方那样久受战乱,人口凋敝,所以发展起来会很快的,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李玄清刚说完,胡小四匆匆走了过来,岑天时笑道:“小四这都大半个月了,你这宝藏挖的怎么样了?那个刘昌鲁昨天都被押送长安了你也没去看看,难不成你把他们家的宝贝都找出来了?”

“那是,也不看看我在黔北是怎么干的?你没看后勤部船队带回去的那一箱箱金银珠宝和成箱的铜钱不都是我的功劳吗?除此之外我还让小虎去偷偷打劫叶广略在广州的一个商队,可是抓获了不少南洋来的珠宝。”胡小四笑道:“今天来是给各位送礼的,每人十颗大珍珠,还是彩色的。”说完掏出几个盒子每人发了一个笑道:“我打听过了,这东西在南洋那边可不值钱,跟白给似的。”

李玄清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笑骂道:“白给,你白给我一堆试试?不过南洋珠宝,难道说南洋那边的航路恢复了?”

“玄影卫从曲承美那边得到的消息,南洋那边和中土贸易一直没有间断,以前岭南战乱的时候就借道交州和内地贸易,以南洋特产和金银财宝交换咱们丝绸瓷器茶叶等物产,所获颇丰。”胡小四点头道:“这个曲承美也正是靠着这个才能够组建起静海军和水师舰队。否则凭借交州的经济状况他哪有好日子过?”

李玄清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道:“郭崇韬的海军看来是需要抓紧时间过来了,他们目前有没有启程南下?”

“已经启程了,只不过广州汕头这一代没有石炭储备,咱们现在都是动力船,就连许多航运公司的船只也开始逐渐换成新式货轮和客轮,所以北方的石炭开采反倒是跟不上了,运输船队那边除了要运送各项物资还要装运石炭,所以比较麻烦,耽误了时间。”胡小四随口道。

“看样子回长安之前是需要去一趟并州了,安休休那边可是掌握着帝国九成以上的石炭储备,必须保证开采力度供应全国。另外让后勤部派专人组成勘探队来南方勘探矿产资源。内阁明年正式成立国土资源部,专门负责帝国境内的所有矿产开采和审核,保证经济发展需要并且同时确保资源开采有序进行。”李玄清点点头笑道:“看样子未来一段时间渤海湾地区将为成为北方资源的集散地了。东北地区也要抓紧时间,不能落后了,东北可是一个资源宝库。”

李玄清的话让岑天时等人一阵点头,石炭已经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目前的石炭开采经过后勤部以及工商部手下各豪商技术革新,已经能够做到地下开矿开采了,只是规模不大。看样子对于重要资源还是需要先国营利用国家的力量才能够大规模开采。岑天时的这个想法也造就了后来一个鼎鼎大名的矿业大亨的出现。大唐帝国国营石炭开采集团,伴随着帝国的步伐出现在天下各地,成为帝国发展的重要助力。

天启二年十一月中旬,李玄清和岑天时乘坐最新式的帝国公务船只从广州出发北上回杭州。岑天时从杭州出发回长安筹备内阁年底事宜,李玄清夫妇则在杭州短暂逗留之后再次坐船北上前往天津,然后乘坐火车去太原,和安休休商议石炭开采事宜。并州这个石炭资源大省在两人会晤之后开始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安休休以国营的名义建设了两个大型的石炭开采厂,并且以招标的名义新建两家民营重点石炭开采厂。并且为了运输方便,以自费自筹的名义依靠民间集资和布政使府补贴的办法硬是将并州的铁路由太原府往西延伸到了汾州并且计划往南修到潞州等地,将几大石炭开采重点州县连接起来,方便资源快速输出。这样一来并州的铁路建设居然直接跑到了全国前面去了。

而在李玄清等走后,杨秋主导的广州城也全部重建完毕,在做好各项措施之后杨秋开始了改革事宜,将珠江地区的大小平原上的地主一扫而空,大量的流民就地安顿落籍。解决掉土地麻烦之后开始大力发展渔业,以前世代依靠海洋生存的众多渔民被召集起来,传授新的捕鱼知识,取消以前繁重的税收,全新的大唐帝国渔业税给海洋渔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广州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天启二年十一月底,天策军海军南洋舰队五艘军舰抵达广州,新式的铁甲战舰让所有人都震撼不已。而郭崇韬更是当众宣布帝国海军将成为广州发展的保护神,坚决保护帝国子民在海上的利益,得到了广州各界的大力支持。新的广州就此开始远航。

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阳攻坚战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烛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钱与改制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难干(五)第二十七章 选拔出征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开始第一百六十二章 并州事了第二十八章 长安之战(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纪台风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长沙第六百零八章 东西对进和中央突破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垦戌边和人口迁徙计划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这个时代第二十六章 突击强化(六)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战[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战]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来使第三十七章 打出来的交情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劳第四百八十一章 两部合一(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长洛铁路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西呼应第一百二十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三)第三十七章 打出来的交情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战止和第四百九十三章 时代改变体制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后腿第一百五十五章 沧州之战(五)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三百三十四章 汉化政策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战定高昌(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钱庄(下)第四百零九章 减灶法第二百四十章 行业准入资质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风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礼第二百零四章 东都变故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压东南(下)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业基地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后的回鹘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谍影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后的葬礼(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一百零一章 关中发展(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二百三十二章 满月宴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财富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败垂成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五百九十五章 运河条约第三十六章 双雄决斗第十五章 点化山贼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业的春天(上)第一百零四章 关中发展(五)第三百四十一章 军心大乱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战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梁换柱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复河西(六)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汹涌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四百八十章 一战惊天下第二十八章 长安之战(上)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变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发展规划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难干(五)第三十章 长安之战(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湾开发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联盟(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汉化政策第三百三十七章 东西商路第一百五十二章 沧州之战(一)第五百零四章 碎叶大战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风云第五章 纯阳心法第九十八章 趁乱打劫(上)第四十九章 一战归心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殇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发(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这个时代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谍影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年计划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三十七章 打出来的交情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国之殇(上)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战(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贡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杀出无敌威势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准备第八十七章 关中剧变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九十章 名将悲歌第四百五十三章 杀出无敌威势第三十章 长安之战(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战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