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灭

“兄弟们准备。”李阳所在的阵地是天策军最前沿的阵地,此刻所有的天策军士兵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一线战壕里面满是天策军的战士端着枪瞄准前方,后方则分成三排,每一排士兵身边都放着一个个弹药盒,随时准备填充子弹。

三段式战术其实就是排队枪毙,但是在实战中分工和配合是极其明细的,有人负责端枪射击,有人负责填充弹药,中间绝对不能出现间隔,否则的话弹药投送的密度就会出现问题,这在前膛枪填充时间长这个难题没有解决之前是必须依靠人数和相互之间的衔接来完成的。

李阳看着被火炮和炸药包炸翻的吐蕃骑兵依然契而不舍的往前冲忍不住摇了摇头,转身看了一眼身边的亲卫,只见一名亲卫举着千里镜正在不断的报出对方的距离,当最后一个三百米的数字被报出来之后李阳一声怒吼,只听到他所在的阵地一瞬间响起了激烈的枪鸣声,无数股细小的白烟开始纷纷冒出,出膛的子弹呼啸的朝着那些闯过爆炸的吐蕃骑兵而去,几乎是在这边枪声响起的一瞬间,那边无数的骑兵纷纷被击倒在地。

此时天策军第一排士兵射击完毕之后直接将手中的长枪递给后方的士兵,与此同时后方士兵手中填装好的步枪也跟着递了上去,让前排士兵能够持续射击,而第二排士兵在接到已经放完子弹的枪支的时候则迅速递给第三排,同时接过第三排士兵手中的步枪。第三排士兵则在接过第二排士兵枪支的时候迅速装弹,然后循环往复,这样才会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保证第一排士兵处于射击状态。

李阳这边连绵不绝的枪声将突破炮火封锁的吐蕃骑兵放倒在地,挡住了第一波攻击,但是吐蕃十万大军几乎是犹如疾风骤雨一般朝着天策军的阵地而来,在这种人潮攻击之下李阳的一万支步枪的反击很快显得岌岌可危,即使炮兵竭尽全力去发射炮弹,依然无法消弭人数上的差距。而且在初期的混乱结束之后吐蕃人也渐渐适应了被炮弹袭扰的战马满场乱转的场面,开始逐渐组织起有效的应对攻击,灰褐色的浪潮席卷着巨大的烟尘滚滚而来,整个大地的地面仿佛都要被碾碎了一般。

“让二三线阵地立即投入战斗。”薛洋站在山顶上让另外两个阵地上的天策军立即投入战斗,只一瞬间战场上的枪鸣声陡然加强了一倍不止,在另外两线阵地的支援之下李阳这边稳住了阵型,密集如雨的子弹投射出去之后,之前冲的最前的吐蕃骑兵几乎是一排排倒在地上,受伤的战马和士兵成了此刻冲锋道路上最大的障碍,骑兵冲锋的速度一旦被打断那么在面对持续不断的天策军火力投射之下伤亡几乎是成倍的往上涨。

不过此时薛洋已经无心去理会对面吐蕃骑兵主帅下一步应该如何调整部署了。在他的眼里自己的部队在野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少,前膛枪遵循的三段式战法虽然能够保证火力的密集度,但是却极大的牵制住了自己的兵力,平均每一个士兵在射击的时候就需要两名以上的士兵辅助,自己七万大军布置在阵地上,实际上真正参加到一线战斗的连一半都不到,即使配合火炮的攻击依然是形势不明。

上一次在弄栋城的巷战中还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是一旦真正的野战这个漏洞被对方优势的人数和兵种放大之后成了致命的问题。薛洋相信如果自己指挥骑兵发起进攻,即使付出巨大的代价也能够很快突破这种火力封锁。而骑兵一旦突破到步兵身边,那么火枪的优势就没有了,真要让步兵用手中的步枪和骑兵刀对决只怕自己这七万人未必能够讨到什么好。

而这种情况薛洋刚刚思索不久,对面的吐蕃骑兵也开始了调整的部署,被天策军的火力打懵之后对方的主帅开始果断分兵,从后方抽调部分军队开始迂回到天策军阵地的东面开始发起第二条战线的攻击。本来就在努力钳制对手攻击的天策军面对这种情况不得不加派人手投入战斗,这样一来三段式的战法就没有办法完整的保持了,三排士兵被抽调出一排去负责新的战线。如果不是到了这个时候很多士兵已经很熟悉手中的武器,子弹填充速度大大加强,正面战场很可能会被对方凿穿。

此时的战场虽然吐蕃骑兵改变战术之后已经形势大为好转,但是短时间内在火炮和炸药包的支援下,天策军凶狠的子弹依然牢牢把持着战场的主动权,密集的子弹将对方的骑兵步伐牢牢的控制在三百米左右的距离上,而炸药包的延伸发射则让对方的后续冲锋兵力陷入混乱,冲锋的势头远远不能达到极致。但是薛洋在山顶上注视着战场的形式脸色却变得十分凝重,此时如果陈宇那边没有及时出现,那么接下来必然是短兵相接。薛洋可不希望自己手中这些受了实战训练的士兵在白刃战中被对方给消耗掉。

话说此时陈宇已经抵达战场附近了,在布置完拦截战线之后他亲率一个营已经赶到了吐蕃骑兵军阵的后面,不过他想的和薛洋不一样,他准备直接攻击吐蕃军队的中军位置,所以耽误了不少时间。这一耽误差点让薛洋这里面临被突破的危险。不过站在他的角度而言,如果能够直接突进对方的中军必然极大的吸引对方主力部队回援,这样一来直接就可以翻盘,让攻守双方瞬间易形。

陈宇这边五千人在逼近对方的中军之后直接开枪,迅速将吐蕃后军打乱,一排排的士兵边行进边开枪将原本被抽调去开辟第二条战线的后军剩余人马全部击杀,顺利的杀进了对方的人潮之中。

“前排冲锋,后排装弹,保持火力不要停。”陈宇边往前冲边怒吼,提醒自己手下的将士不要乱了阵型。而且等到抵近中军的位置之后,陈宇命令部队立即停下来就地防守,在增强攻击效果的同时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一万人的部队,五千支步枪同时投射出来的弹丸瞬间将吐蕃部队的中军撕开一个口子,而且随着陈宇的动作,这五千人的杀伤力也在短时间内达到极致,周围的吐蕃士兵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炙热的子弹带走生机,由于距离很近,那些士兵在射击的时候几乎不用瞄准,直接朝着人多的地方招呼,每一颗子弹都能带走一条生命。

“神射手给我瞄准对方的将领射击。”陈宇一把夺过身边一名亲卫的步枪瞄准前方一名百夫长,一枪过去直接将对手的半个脑袋打飞。他的这一声枪响也让周围的几十名枪法好的士兵开始脱离齐射的阵营,开始寻找那些将领挨个瞄准爆头。虽然前膛枪的准头不怎么好,加上制造工艺也没有后世那样精良,但是在这些本身枪法就比较突出的士兵看来,摸准误差之后还是能够做到精确打击的,有经验的神射手甚至能够做到百米距离上十发九中的逆天战绩。

陈宇的这个办法很快就起到了效果,在前线的基层将领不断被击杀之后这些吐蕃骑兵显然失去了指挥,主帅的命令无法传达给底层士兵的恶果随着时间的流逝迅速被放大,很多士兵在没有后续的命令传来之后陷入了盲目的混乱当中,这种混乱逼迫吐蕃主帅不得不从前线抽调人手过来围剿陈宇。

而这一细致的变化让一直在高处关注整个战场形势的薛洋把握到了,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命令炮兵进行超越距离的极限射击,二十门火炮经过短暂的射距调整之后再次怒吼,二十枚弹丸呼啸而出,带着一股灼人的气浪在人潮中爆炸,几乎是在一瞬间将一片区域彻底清空,这种集中的炮火让那些刚刚准备回撤的吐蕃骑兵差点直接崩溃,许多战马在这一片惊天动地的爆炸之后开始盲目的乱跑愈发加剧了场面上的混乱。冷兵器时代最大的难题在薛洋集中炮火攻击之后带来的弊病让吐蕃人的阵型面临崩溃的危险。

吐蕃的主帅从前线抽调兵力的办法在薛洋的火炮攻击之下没有行得通,而且还连带着原本应该继续往前攻击的部队也开始走向混乱的边缘,无法掌控住局面的吐蕃骑兵数量越多越混乱,而此时的陈宇的一个营成了一个危害越来越大的毒瘤,持续在后方吞噬中军的人马,打乱中军的整体部署,这种毒害让吐蕃主帅根本无法应对。

而战场的另一面在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之后,天策军前线的士兵发现眼前冲锋的吐蕃骑兵的数量越来越少,冲锋的密集程度也越来越稀疏,那些漫山遍野的骑兵开始控制不住自己的战马,这一幕变化让身处前线的李阳和李神福二人敏锐的认识到反击的时间已经快要来临。果不其然,薛洋在山顶上猛然间让身边的亲卫吹响进攻的号角,号召全线投入反击。

自从战鼓队被淘汰之后,天策军各部队已经开始装备这种最新研制出来的号角,利用铜质金属打造出来的外形和喇叭相似的乐器吹奏起来声音高亢嘹亮,能够在炮火声中传达的很远,新式的号角声让天策军纷纷越出战壕超前猛冲,很多士兵甚至连刺刀都拔出来插在步枪上了。

而此时的火炮和前方阵地的上的弩炮却在士兵冲锋的同时几乎是卯足了劲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射出最多的炮弹和炸药包,几乎在一瞬间,刚刚停歇下来的战场就被剧烈的爆炸接管了,炸药包和炮弹在地面炸开带起的无边气浪和碎石成了此刻战场最强大的杀伤性武器,那些被打乱了节奏的吐蕃骑兵此刻再也无心进行战斗,整个战场呈现出彻底崩盘的节奏。而那些冲锋在第一线的天策军士兵边冲还边持枪射击,虽然此时准头不是很好,但是一下子解放出来的七万人人手一支步枪一瞬间爆发出来的火力却在这最关键的时刻成为压垮吐蕃骑兵的最后一根稻草,七万人的天策军士兵一人一枪打出的弹丸直接将整个吐蕃骑兵的阵线整体往内收缩了十几丈的距离,沿途的战马尸体和士兵的尸体几乎淹没了地面。

“呜呜”的牛角号此时突兀之极的在战场响起,吐蕃主帅见到天策军反击之后开始准备撤退,这场战役让他根本摸不着头脑就被打败,对方的新式武器加上相互之间的配合让自己手上的十万大军都没有来得及铺开阵型就被打败。说实话简直是窝囊之极,但是架不住此时形势比人强,薛洋在反击的同时命令前方的弩炮部队开始跟随步兵前进,保持战场火力的支援力度。

而与此同时摆开一个圆形阵的陈宇此时也开始朝前移动,他是打的有声有色,一万人的部队在对方的后方形成的圆形阵差点将吐蕃人的后路都给堵住了,激战之中吐蕃主帅都差点让神射手一枪毙掉,火枪在陈宇这边成了所有吐蕃人的噩梦,这种无影无痕的武器根本就是防不胜防,而且前膛枪在防守上面天生就比进攻要好得多,短距离骑兵无法冲锋的优势也让陈宇占尽了优势。可以说如果不是他率领一万人的及时出现只怕今天薛洋的正面战场出现的伤亡要务必惨重。

不过此时吐蕃人准备撤退却未必有那么容易,不说从后方追来的天策军士兵,就是陈宇之前布置的拦截防线就足够拦住绝大部分吐蕃人撤退的道路。而此时追的最快的李神福也已经快要接近陈宇的阵地,这一幕让陈宇果断停止射击,转头也开始加入了追击的阵营。

“这场战役总算是胜了。”远处的山顶上,炮兵部队已经停止开火,薛洋去看着战场上的满目疮痍悄无声息的叹了口气。

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业基地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战(三)第三百零四章 南诏分裂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五百七十章 天启十一年第一百一十四章 乱世清流(下)第三章 南天门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钱庄(中)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战(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瞒天过海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极城第三百零七章 丰州新工业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归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后的争夺(下)第七十二章 平地惊雷第六百一十五章 战术佯动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门关之战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战(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垦戌边和人口迁徙计划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战定高昌(中)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对决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二百九十章 编修唐史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战(一)第五百四十三章 东北国营农场第四百八十一章 两部合一(上)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业基地第五百一十一章 决死一战(下)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龙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五十六章 铁血战魂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约而同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锋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风云第一百零三章 关中发展(四)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运河(三)第三十七章 打出来的交情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贸易协定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开始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阗国灭(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进军西南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战起(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三百三十章 火烧虎丘关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击第十六章 灵州军营(上)第五百一十九章 马穆鲁克的无奈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获巨大第四百零八章 特种作战第一百一十四章 乱世清流(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一百一十三章 乱世清流(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开始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离心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烟第二百零四章 东都变故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击战第二百一十章 钓饵战术(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战(中)第一百六十二章 并州事了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三百一十三章 两岸晓烟杨柳绿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鹘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战(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战第三百四十二章 归义军东进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战(二)第六百零八章 东西对进和中央突破第四百零二章 千军万马堵沙洲第三百四十八章 肃州风云(下)第四十九章 一战归心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发(上)第三百三十章 火烧虎丘关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区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战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汉金山国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后一个汉人藩镇第三百七十一章 诸教隐没(中)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岛谍影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钱庄(下)第四百一十章 瓮中捉鳖(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战(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四百三十九章 资本的原始积累第五百九十章 圣城之殇第三百零三章 长金线开工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战起(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肃州风云(上)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战(二)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二十六章 突击强化(六)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