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变

“大帅,沙洲那边玄影卫传来最新消息。”瓜洲城外的天策军大营之内,随着万毅的回归,天策军这边也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高思继和拓跋思继的骑兵军团更是直接秘密前出埋伏,随时待命出击。而赵四最后发过来的讯息也让大营之内开始骤然沸腾。

“高将军,你率领右翼兵团务必在明晚之前抵达沙洲城西门附近,如果到时候有城外兵马试图进入城内务必一定阻拦,如果没有的话就直接率军攻打城门。”万毅摊开地图带着众将指着沙洲所在方位道:“按照玄影卫送来的情报,安西回鹘有可能会趁火打劫,你们必须在成为截住他们,将他们打回去。”万毅交代完之后立即转向拓跋思继道:“拓跋将军你的任务则是接应安西营,在安西营打开城门之后进入城内,第一时间控制归义军本部,然后向南直行防御任务,堵住吐蕃人的雇佣军。”

“如果吐蕃人和安西营开城门的时间同时呢?”拓跋思继道:“是否先执行接应安西营的任务?然后依靠城墙防御?”

万毅摇了摇头道:“如果时间来不及那就先期执行防御吐蕃人,沙洲城我会让柴嘉随后跟进,接替你们的任务。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所有入城部队明白,如果有必要的话你们要想办法尽快稳定沙洲的局势,我们的时间不多,年前一定要拿下沙洲,打退回鹘和吐蕃人的紧逼,为了明年我们能够顺利拿下安西,收复大唐故土做好准备。我想这是我们西征集团军献给皇上最好的新年礼物了。”

“那合着他们都有事情做就我们陌刀营这次在旁边干看着啦?”石坚见到万毅说完这句话,这典型的就是战役指挥之后的结束语了,顿时急了开口道:“要不大帅你给我们陌刀营也派点任务?”

“好,那就给你一个任务,陌刀营全体伪装成主力部队,将我们的行动伪装好,让沙洲的探子将这个假消息传递回去。”万毅一句话将石坚所有的话都给堵回去了,还让旁边的柴嘉捂着嘴捅了一下石坚,这一下冷不防让石坚直接跳了起来,旁边的高思继笑道:“石老大你要明白你现在可是责任重大啊,咱们西征军二十多万大军就靠你们来看场子了,你们陌刀营五万人就能装出二十万人的动静可不是一件小事,这是咱们打进沙洲的第一大功劳。”

“去你的,高思继你小子别得了便宜还卖乖,你们倒是好啊,这才来就赶上大战。”石坚对于高思继这难得的笑话不屑一顾,但是还没等他继续说什么就被万毅打断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各部将领马上执行命令,炮兵营随柴嘉所部行动,机械弩一分为二,随高思继和拓跋思继两位将军行动。参谋长立即通知后勤部队准备相应的弹药和补给。我和副首相在瓜洲坐等你们成就大功。大家记住,不管张朝奉等人行为如何,但是归义军是一支在西北为我等大唐百姓奋战百年的英雄铁军,他们在西北孤立无援但是依然激战至今,值得我等所有人尊敬。所以大家要注意手下分寸。”

在场众将相互看了一眼之后高思继开口道:“请大帅放心,我等谨遵将令,让归义军的军魂不至于从此消失,我相信大唐也会永远记住这支英雄部队的。”

“各部准备吧,参谋长会协助好你们做好战前准备的。”万毅安排完任务的时候沙洲那边也到了最紧急的时刻,张朝奉大队人马开始全城搜捕曹仁贵及其家人,而他自己则独自来到天牢,找到了最里面的死囚牢。

“打开它。”昏黄的灯火之下死囚牢死气沉沉,一个沉默的背影独自站在那里对着阴冷的墙壁发呆,张朝奉走了进去,自顾自的点燃了摆在一旁的烛火,打开了自己带来的食盒,从里面端出几样菜品和一壶酒两个杯盏,将酒倒上之后坐在了一边。

“你来了?”那个身影就是李一常,此时披头散发看不出往日的丝毫神采,不过倒是转过身来坐在了张朝奉对面,端起酒杯浅饮一口笑道:“还是雪山之颠的真酿,有些年没喝过了,倒也怀念。”

“是啊,老师我记得前年你和姑父助我铲除索勋之后我们整整喝了一天的雪山真酿,大家那时候醉成一团,醒来什么都不记得了。”张朝奉也是有点感怀,言语之间有点沧桑道:“那时候老师和姑父还有仁贵我们三人是多潇洒,一心指望着能够整顿积弊,重振我归义军的名声,恢复前代祖父他们的丰功伟绩,称雄西北,为我等汉民百姓打出一片朗朗乾坤。”

“是啊,那时候主公是意气风发,我等几个更是心高气傲,以为天下英雄都不过是索勋之辈,在我等上下一心,励精图治之下必然可以达成所愿,甚至那时候我还在想着如果中原持续内乱我等未必不可以依仗西北铁骑之利长驱内地匡扶我大唐河山,成就千古功业。”李一常一杯酒下肚话匣子也就此打开,脸上也出现了缅怀之色,笑道:“我虽然才学粗鄙,但是却也想着辅佐主公作萧何之后,成就汉刘邦之伟业。”

李一常的话让张朝奉脸色明显的一痛,李一常的话明显的让他也想起了当年之事,李一常缅怀他难道不缅怀,好不容易扳倒了权臣索勋,正想着整治一番,重振归义军的名声和实力,然后扫平河西,降服周边的大小部族,趁中原内乱占领河朔,以西北精骑之锐利争夺天下,未必没有机会。只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在他们铲除索勋的时候中原已经一统,李玄清携统一中原之强横实力出兵西北,将一切都打乱了,温末人、吐蕃人、回鹘人,一个接着一个倒在了天策军冲锋的路上,新的大唐帝国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太阳一样出现在东方,自己这些人的努力成了一场空。

时不我待啊,张朝奉和李一常同时想到的就是这一句,自己有雄心,有基础也有实力,最终却输给了时间,倘若上苍能给自己五年时间,那么归义军必然可以在河西和天策军争雄,那时候鹿死谁手绝对尚未可知。可如今,外地已经打进了瓜州,张氏百年基业就剩下了沙洲区区一隅之地,原本如此形势就算是危急之极,但是如果归义军内部上下一心,精诚团结,那么在西北各族的支持和援助之下未必不能和天策军斗一斗,但是如今天策军尚在瓜州还未前来,自己内部倒是先乱了。曹仁贵里通外国,背弃自己,而自己的老师,也是最信任的人,却明知曹仁贵的罪行不告诉自己,这是不是对于自己失去信心了?是不是也想着树倒猢狲散,危急关头自保?张朝奉这段时间也听说了,大唐那边对于自己的老师其实也很惦记,光是自己知道的就来了不下于五拨人游说。以前对于这些事张朝奉嗤之以鼻,甚至都不愿意去打断这些游说的人,但是如今看来只怕是自己的老师未必没有动心。

张朝奉的心思李一常如何不知道?所以端起酒杯喝了一口自顾自的一笑道:“主公此来莫非是打算问问为何我不告诉你曹仁贵的事情?”

“主公啊,如今沙洲的局势到了什么样的关头我想主公应该知道吧?”李一常缓缓笑道,事到如今他也没什么好隐瞒的,自己的学生自己清楚,有才气有能力,只是这猜忌之心是从来都不曾停下,甚至如果自己不是他的老师那么也绝对没有办法坐到之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外有强敌在侧,虎视眈眈,内有萧墙之祸,随时爆发。”张朝奉声音低沉,眼神之中迸发着无穷的杀气,“就是因为这样,老师你为何要对我隐瞒曹仁贵之事?如果此事我早知晓那么断然不容曹仁贵潜逃,我有足够的时间清理内部祸端,只要没有了内部的祸端,天策军就算是强攻沙洲也绝对不会那么容易得手,等到回鹘和吐蕃人的援军齐致,就凭天策军劳师远征这个弊端我就能给他打回去。”张朝奉的眼神之中透着浓浓的不甘心,看着李一常的眼神也变得幽幽的,犹如黑夜之中的孤狼一般。

“唉,主公啊,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事到如今李一常也没什么说不得了,叹了口气道:“主公也知道外有强敌在侧,内有萧墙之祸,可是主公你可知我为何不告诉你?我李一常在你五岁的时候就做了你的启蒙老师,你可以怀疑我能力不行,但是我对主公的忠心对于归义军的忠心主公可曾怀疑过?”

张朝奉默默的摇了摇头,李一常对于自己如何他心里清楚,但是还不等他回答李一常自顾自道:“我之前想到曹仁贵的想法之后就已经在盯着他了,但是如今我等在沙洲可是危如累卵,此时如果主臣不合,那么我归义军的大业又该如何坚持下去?只怕真的是顷刻之间就散了啊?曹仁贵虽然有私心,但是其主家在沙洲,根基也在沙洲,只要我们不逼迫,他顶多只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但是在我归义军能够坚持的时候绝对会坚持下去,和主公站在一起直面天策军的压迫。可是如今主公将此事挑明,事情就被挑明了,我们和曹仁贵之间的那一层纸也就被捅开,那就只剩下鱼死网破了。”李一常放下酒杯叹息道:“而且主公你还不明白吗?那些回鹘和吐蕃人与其说是来支援归义军的还不如说是来支援曹仁贵的。要知道不管是回鹘人还是吐蕃人最初的关系都是曹家的,现如今安西回鹘也被曹仁贵说动了,那么他们来沙洲是听您的还是听曹仁贵的。”

这句话说出来之后张朝奉还没说话李一常继续说道:“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曹家就是那个光脚的,主公您能给回鹘和吐蕃人什么条件我相信曹家绝对不会皱眉就会答应双倍的代价。如今几乎是主公在逼曹家造反啊。我们失去了曹家和曹仁贵就是失去了最大的外援。我相信曹仁贵此刻早就出了沙洲城,不是去了安西的大屯城就是去了南边吐蕃人的雇佣军地盘了。主公,事到如今说这些其实都已经晚了。我一直在瞒着主公,可是主公难道不想想为何早不早晚不晚在这个节骨眼上接到了情报?这里面难道不是天策军在作怪?主公啊,只怕这一次我归义军到了最后的时刻了,张氏在西北百年也是该考虑退路了。”

张朝奉半晌没有说话,事到如今他也明白了这前因后果,不管是曹仁贵的想法还是之前李一常的打算,甚至天策军赵四这边的设计,只不过却如李一常所言,事到如今一切都已经晚了,自己这边的人每一步都在别人的设计之下,这哪里是什么设计啊,这是在揣摩人心,每一步都是诛心之计。尤其是对自己的了解,甚至对方都已经做好了即使被拆穿也不会影响效果,所为阳谋诛心,堂堂大道根本就没有自己挣扎的余地,猜忌之心一旦被点明就等于放出了人心之中的阴暗面,张朝奉根本就无法应对这一切。原本有李一常在还能够挡住,至少张朝奉不清楚就不会捅破这层窗户纸。现如今——

“主公不必在此和我耽误时间了,老臣当初也是受了老主公的重托,只可惜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主公还是趁着现在有时间想想该如何保全张氏一族吧?”李一常看着眼前的张朝奉就如同看出了昔日的那位学生。

“老师放心,我马上放你们出去,请先生且看我如何扳回大局。曹仁贵能够拉回来援军,焉知我张朝奉就拉不回来?姑姑那边也该有消息了。”张朝奉忽然朝着李一常深施一礼道:“还请先生为我稳住后方,此次危机过后我自当到先生跟前负荆请罪。”

李一常看着张朝奉头也不回的走了出去呆了呆良久之后长叹一口气,也罢自己临了到了最后就陪你走到最后吧。

李一常从天牢出来的时候赵四也正好从这里路过,看着李一常的样子赵四摇了摇头,心里最后一丝犹豫也随之而去。沙洲的事情到此也正好要结束了。也正是在这一刻,苏小虎那边也开始了行动,飞鹰旅随着自己的统帅,所有的杀戮也在这时开始。

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烟第二百六十三章 钱镠渡海(下)第四百章 突袭护密(上)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战定高昌(中)第十六章 灵州军营(上)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烛第一百一十四章 乱世清流(下)第十章 自创武功第一百六十二章 并州事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绵州之战(四)第二百七十一章 围点打援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阗国灭(六)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二百五十八章 断其退路第八十七章 关中剧变第四十三章 丰州新政(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袭太原府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击战(下)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黄沙第一百章 关中发展(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东迁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纪台风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复河西(五)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二十二章 突击强化(四)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击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罗之战(上)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难干(七)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国并立第二百八十章 兵临广州第三百七十一章 诸教隐没(中)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二十九章 长安之战(中)第八十四章 转不过来的弯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线布局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夺食(下)第二章 贺兰山遇险第五百七十九章 东航探险第三百七十一章 诸教隐没(中)第四百九十六章 换得胡酋慰国人第四百零九章 减灶法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启后(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复河西(六)第二十八章 长安之战(上)第四百零七章 请君入瓮(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罗之战(下)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帜(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后一个汉人藩镇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经济刺激计划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军齐至第一百五十四章 沧州之战(三)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四十一章 丰州新政(上)第六百零二章 十万劳工开运河(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难干(四)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变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舰队起航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军的最后(中)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胜是负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两端第三百四十四章 凉州城外的火车第一百五十三章 沧州之战(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铁路动脉(中)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联盟(中)第二百五十五章 开州之战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阗国灭(四)第二十一章 突击强化(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运河(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阗国灭(一)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战(中)第四百九十三章 时代改变体制第三百七十章 诸教隐没(上)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战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钱庄(下)第六百一十五章 战术佯动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国力(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占王宫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战(七)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战(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四百五十三章 杀出无敌威势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战起(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西呼应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国之殇(上)第五百一十章 狂飙突进(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绵州之战(一)第五百八十六章 风起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