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联盟(上)

天启三年十二月初,天策军西征集团军攻占归义军最后的据点沙洲,归义军最后一人掌舵人张朝奉在激战之中被飞鹰旅近距离击伤,虽然战役之后天策军尽力救治,但是最终伤重不治。归义军大将曹仁贵带着部分部队逃往安西,天策军西征副帅高思继伏击安西回鹘接应人马于坎离山口,战至黎明时分,击杀并俘虏回鹘军队五万余人,虽然没有收到全功但是依然创造了极大的战果。此次大战之中拓跋思继兵团在南线成功的击溃了吐蕃雇佣兵团的骚扰,并协同玄影卫将张氏族人堵截在唐古拉山脉的北侧。

等到天启三年十二月初三早晨万毅和拓跋思谏的车架来到沙洲城下的时候柴嘉已经基本上肃清了沙洲下属五个县所有的归义军残余,大战至此全部结束。万毅抵达之后和拓跋思谏分头处理积压的各项事务,将军政分开,万毅这边指挥大军整顿归义军和回鹘俘虏,等待国民警卫队过来接手,相对于归义军的俘虏基本上归集到瓜洲那边集中处理,或是进行劳动改造或者是编入建设兵团经过培训成为建设大西北的助手。而与此同时万毅和拓跋思谏以西北军政最高负责人的身份联名向长安汇报沙洲大捷,并将此次战役的经过详细记录附在军报后面发给了总参。

“大帅,军方在年底应该没有其他动作了吧?”拓跋思谏刚刚准备询问万毅这边下一步的计划,新年在即,西北的这群高级将领基本上是回不去了,但是寒冬的西北即将进入最严寒的时节,如果此时继续动兵只怕不仅仅士兵受不了后勤那边也会崩溃的。沙洲一战几乎是将之前储存在瓜洲的武器弹药储备当中的一半都消耗殆尽,如果继续开战不说其他的光是弹药的运送就够后勤部疯狂。而且伴随着最寒冷的天气的到来,几乎所有的户外繁重的活动都要停下来,否则的话消耗太大。

“副首相,沙洲这边不是缴获甚多吗?军方的军粮我们之前就储备足够了,这些缴获你们完全可以拿去啊。”万毅摇了摇头苦笑道:“难不成这些都不够?沙洲这边可是归义军的治所所在地,难道连点粮食都没有了?要不要我去派兵找城中的大户去借粮?”

万毅的这个办法根本就是占着自己掌握武力耍无赖,但是这个办法显然也没办法让拓跋思谏点头,“大帅你知道之前张朝奉在强制招兵的时候已经大批量的从民间搜刮了大批量的粮草,那些城内的大户存粮已经没有多少,如果我们再去派兵强征那么只怕瞬间瓜洲这边会再次出现动荡,而且这些人和周边的回鹘和吐蕃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没有稳定住沙洲这边的民心之前绝对不能给自己制造出这么大的麻烦。”

“不是给我们制造什么麻烦,而是现在已经有大麻烦了。”万毅尚未说话帐外就传来了赵四的声音,紧接着这个西北玄影卫头子走了进来苦笑道:“还真是被副帅说中了,这个曹仁贵真是个大麻烦,按照安西那边紧急传来的消息,安西回鹘已经同意曹仁贵暂时在播仙镇驻军,而且要命的是这家伙已经开始派出无数的人手前往安西各地说服各地大小部族首领,准备拉拢各部组建反唐联盟。按照暗卫传来的消息,于阗国主李启铭已经被说动,答应说服于阗周边的二十个部族参与。据说此次曹仁贵的目的是想办法找到当年昭武九姓后代从中选拔精锐组建反唐大军与我西征军相抗衡。”

“于阗?不对啊,我之前看过于阗的资料,这个于阗可是我华夏血脉,为何此次会和周边的这些大小部族合力对抗大唐?而且还这么积极?”赵四的话刚说完走进来的刘璇有点莫名其妙,他是西征军参谋长,对于于阗的资料可是熟悉得很,这个西域佛国对于中原王朝可是仰慕的很,怎么可能贸然和大唐为敌?

“刘璇你可能不了解,于阗前代国主和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的关系很深,之前归义军鼎盛时期两家甚至还曾合谋对抗过回鹘和吐蕃,而且之前于阗被吐蕃占领,还是归义军打败吐蕃人才让于阗得以复国。”赵四苦笑道:“再加上如今我们西征来势汹汹,唇亡齿寒之下只怕昔日对于中原的那点宗主之情也起不到什么作用。而且对于他们来说,归义军才是自己人,这一点我们比不了。”

“合纵连横,这好像也是你们玄影卫的看家本领吧?既然曹仁贵能够联合安西各部对抗大唐,那么咱们也可以分化瓦解他们的联盟吧?”刘璇听到赵四的话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对于如何破解当前的危局刘璇可是对于玄影卫有充足的信心。

“赵四,你们玄影卫是不是有应对之策了?”万毅此时也对着赵四问道,曹仁贵的这一招反唐联盟虽然对于西征军而言是心腹大患,但是玄影卫是李玄清按照前世的记忆组建起来的全新谍战组织,在万毅等人看来玄影卫那边既然能够有察觉那么就一定有应对之策。

“关键还在曹仁贵准备召集的昭武九姓身上,昭武九姓原本是当年的月氏人后代,只是在前代安西军回国平叛之后,昭武九姓就被大食、回鹘以及吐蕃人灭国,其族人也四散飘零,有部分族人还曾经和安西军一起回到中土,融入中原。”赵四点头道:“我打算紧急返回中原去找慕容部长,通过他联络昔日的康氏一族,然后分化瓦解曹仁贵的想法。”

“不过这个只是其中一个方案,还有一个就是玄影卫已经在执行了。”赵四道:“不过这个计划虽然已经在执行,但是我必须要回长安请示统领,顺便让统领下达最高指令,通过我们埋在西北那边的暗线将玄影卫和飞鹰旅筛选出来的人顺利打进曹仁贵网络的昭武九姓后裔当中。”

“暗线?你们玄影卫怎么在西北还有暗线?而且居然以你的权限都无法调动?”这一下不光是刘璇就连万毅和拓跋思谏都好奇了,这需要胡小四亲自下令才能启动的暗线到底是什么人物?而且怎么就连他们这西北军政的最高负责人都不清楚?

“这是大唐开国前皇上和统领无意当中埋下的暗线,所以级别最高,我也只是因为负责西北这一刻才知道一个大概,但是无法启动。不过这次情况特殊其中还关系到昭武九姓后裔,所以我觉得也是时候启动了。”赵四显然也不太清楚这里面的具体情况所以换了个话题道:“不过此次曹仁贵想从昭武九姓之中挑选人手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的目的可不是那么简单。”

“你的意思是说他想通过昭武九姓在安西或者其他地方谋取一块地盘?”万毅有点不确定道:“只是昭武九姓的辉煌早已经成为过去,就算民间尚有后裔存在,但是百年时间都过去了,恐怕也早已经同化的差不多了,就和西北地区的汉人一样,估计连自己的历史都不记得了,如何能够帮助到曹仁贵?”

“普通的九姓族人自然是已经和西北的回鹘等少数部族的部众差不多了,但是昭武九姓毕竟在当年辉煌一时,所以在安西以及葱岭以西附近还是很有实力的,其中部分还掌握着当地的命脉,这些人如果被曹仁贵拉拢那么迸发出来的能量绝对可观。而曹仁贵领导的归义军目前只是客居播仙镇,并没有自己的地盘无法发展壮大,而且大部分将士的家属亲朋都在沙洲,短时间还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时间一长的话绝对会出大问题。所以对于他来说必须尽快解决好根基问题,找到一块合适的地盘然后安顿好族人和将士,这一点只有昭武九姓才能帮助他们。而且在安西那边群狼虎视的环境中如果要突破的话他能够依靠的也只能是昭武九姓后裔。毕竟不管他怎么变,有点他改变不了那就是他本来就是汉人,手下的几万人马也都是汉人。这在西北几乎没有办法被其他各族认同,就算是于阗也不会容忍这样一支力量脱离自己的掌控而存在。西北汉人在这百年当中不是没有反抗过异族的统治,只不过真的是孤立无援,四面八方都是敌人,没有一个盟友。这也是当年安西军的后人到最后被各族联手围剿沦落为唐寇的原因所在。”赵四的话让大家都想起了张胜的遭遇。

“你的意思是昭武九姓后裔比起于阗更加心向汉人,心向大唐中土?”万毅很明显从赵四的话里得到了另外一层意思,所以当即问道。

“当年昭武九姓所建立的国家都是大唐安西大都护的附庸,对于他们这些亡国者而言,大唐无疑是他们最大的希望所在。要想复国只有依靠大唐,只可惜咱们来的有点晚了,如果能够早十年来安西那么肯定会得到他们的全力协助,而不是像如今这样被曹仁贵窃取信任。”赵四点点头道:“根据暗卫和西行商队带回来的消息,有很多昭武九姓后裔至今仍然保持着让族中子弟学习唐言的惯例就是期盼着有一天咱们大唐能够重新打通丝绸之路。要知道这一点就是如今安西境内的汉人都做不到,说唐言要是被回鹘人和大食人发现的话会当作唐寇对待的。”

赵四的话无疑在向在场的三人透露着玄影卫的计划,不过万毅显然没打算细问这件事,玄影卫原本就是独立在总参之外的力量,所做的计划基本上也只是对上负责。但是万毅还是听出了赵四话里话外的意思,当即问道:“既然如此需要我们做什么?军队虽然不能大规模开动,但是对于这个反唐联盟你们玄影卫的力量是不是太过于单薄了?”

“具体的计划需要我回长安重新制定细节,但是还请大帅抽调一部分能说会道,最好能够精通西域各族语言的战士,心思细密志向坚定,对了最好将张胜抽调出来让他趁着这段时间教导一下他们西北的生活习惯和细节,等到统领和皇上同意,随玄影卫一起进入安西。”赵四道:“还有就是副首相这边要抓紧时间在沙洲进行改革,将我大唐的国策通过丝绸之路宣扬出去,让西北各族能够早日全面了解我大唐。”

“这个没问题,反正这段时间闲着也是闲着,沙洲这边情况稳定之后我回安排,还会尽快组建新的商队进入安西。只不过曹仁贵原本就是商事起家,他有可能鼓动西北各族重新切断丝绸之路,到时候商队如何过去呢?”拓跋思谏对于这一点很赞赏,但是也有点担忧。

“这一点我已经和小虎商议过了,飞鹰旅等待补充休整之后就会立即进入安西各地执行任务掩护你们商队进入。而且曹仁贵的那些联络信使到时候也会被列入飞鹰旅的击杀目标,凡是和曹仁贵有联系的各族首领都会受到飞鹰旅的攻击。”赵四显然是要将刺杀任务进行到底了,所以闻言冷笑道:“依照曹仁贵的想法肯定会关闭丝绸之路的各个出口,但是我已经计划好了,刺杀和他有联系的重要人物,同时安插培养亲善大唐的人士,执行反封锁任务。”

“既然你那边有计划我也不多言,我会相机抽调各部精锐配合飞鹰旅执行任务,你回头让小虎过来一趟,我给他安排人手。”沙洲一战飞鹰旅损失不小,派遣到西北的飞鹰旅三个大队加起来损失了三百人左右。飞鹰旅本来就是兵王,每一名战士都是从千百场厮杀当中选拔出来的最精锐的将士,补充本就困难无比,即使现在飞鹰旅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人才选拔和培养体系但是对于苏小虎而言依然是心痛无比,这几天都没什么好脸色。万毅的这句话等于是准备抽调西北二十万大军当中最精锐的士兵补充进入飞鹰旅。

“好了,赵四你打算什么时候回长安?现在年关将近,如果要走的话要提前了,否则赶不上年终会议。”拓跋思谏对于万毅的安排没有意见,所以转而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等这两天我将手头上的事情安排好就出发,玄影卫在我走后指挥权暂时移交给集团军总部,我会办理好移交手续的。”赵四道:“还请大帅和诸位放心,曹仁贵的反唐联盟虽然来势凶猛,但是玄影卫绝对不会让其得逞,从而影响到我大唐的西征大业。”

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国并立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战起(中)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难干(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区第五百一十二章 决死一战(下)第三十二章 清缴叛逆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五百七十二章 种子和希望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夺食(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五百七十五章 图穷匕首现第七十五章 关中开始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五百二十五章 铁路修到疏勒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一)第八十三章 疲敌之计第五百八十五章 颠倒乾坤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遥望玉门关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绵州之战(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战象骑兵的盛衰第五百二十七章 场面压制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战(三)第七章 坩埚炼铁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后的争夺(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连环布局(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战(三)第四十七章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殇第八十三章 疲敌之计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国会议第五百零一章 欢迎你们回家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战局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谍影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群狼战术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黄沙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五百七十五章 图穷匕首现第三百七十章 诸教隐没(上)第三十九章 尘埃落定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击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压东南(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扫荡咸海第四百三十八章 来自丝路的馈赠第十一章 横霜剑锋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四百八十三章 两部合一(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苏州战役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变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贸易协定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战(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临德州第三章 南天门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绵州之战(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舰队起航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七十九章 乌梁素海遭遇战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虏比胜仗更重要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编授衔(上)第六百三十三章 环球航行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阗国灭(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儿井和井渠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锅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难干(四)第六百章 工业扩张第一百二十四章 连环布局(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肃州风云(上)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战(一)第五百四十九章 丝绸铁路第五百九十章 圣城之殇第三百五十四章 归义军叛变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阳关无故人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达岭大捷(下)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帜(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变第四百零五章 请君入瓮(上)第五百八十六章 风起耶路撒冷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枪队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来袭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四百零二章 千军万马堵沙洲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联盟(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钱与改制第一百八十九章 组建海军(上)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战(五)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军东征(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