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围曹仁贵

天启四年三月十三,大唐帝国西征集团军在西北伊州城外利用减灶法让回鹘联军做出战略误判,误以为其暗中调遣主力兵团南下参与和曹仁贵的作战,从而在当天夜里由高昌回鹘主力骑兵突袭西征军大营,被万毅率兵设伏,从而将这场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的对峙变成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决战,虽然因为安西回鹘骑兵主帅甲木半途率军出营救援高昌回鹘而导致整个战役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状况,加上高昌回鹘前线主将哈穆德在其主帅哈勒亲王已经被天策军生擒的情况下果断率领精锐断尾求生,击破天策军包围圈,并且成功汇合甲木所部,导致万毅未能够竟全功,但是此战的意义依然深远无比。这一次反袭击战役中,天策军经过一整夜的激战,在黎明时分万毅开始下达命令收兵的时候,回鹘联军此时尚未被歼灭和打散的士兵基本上已经全部撤回大营和伊州城了。事实上在随后回鹘人主动放弃了城外的联军大营撤回伊州城内依托城墙抵挡胜利之后兵威正盛的天策军。

而在经过一夜激战成功的将剩余的回鹘残部逼入城内转入防守之后刘璇这边陆续接到各兵团返回大营之后送上来的战损汇报和战果汇报。

“大帅,此战我们算是成功了。”刘璇看着万毅一边嚼着面饼一边看地图笑道:“第七兵团成功拿下对方一万多俘虏,还有约计两万多击杀战果,基本上算是重创了甲木所部。”

“陌刀营怎么样?”万毅摆摆手,对于这些他没有兴趣,目前摆在他面前最重要的就是陌刀营在经过连续激战之后是否还能够长途奔袭的能力,毕竟沙洲那边已经到了最严重的时刻,从玄影卫那边发过来的情报显示,曹仁贵在日前的战斗中数次突破城墙限制,如果不是关键时刻李三儿率领城外的飞鹰旅第三大队返回城内和城防军携手反击,只怕沙洲真的危矣。

“陌刀营目前已经全部回营,此战共计战死两千多人,三千人受重伤正在集团军野战医院抢救,另外还有三四千人受轻伤在营部医院进行简易包扎。”刘璇知道万毅这边的打算,闻言点头道:“我已经通知石坚将军了,陌刀营休整一天,明天一早奔驰沙洲,和部长汇合。”

陌刀营的损失还在万毅的承受范围之内,五万人的陌刀营除了战死和重伤的,轻伤员之外还有四万左右,可以说主力仍在。所以万毅点了点头道:“你去通知石坚,让他以马上补充后备兵员,实在不行可以协调从第七兵团内部借调,保持巅峰战力,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沙洲。告诉他安西一战能否成功就看他能不能及时赶到沙洲了。”万毅这句话一出口也让刘璇转身立即出帅帐安排,从高思继的第七兵团抽调了三千名精锐战士汇合后备兵员送到石坚那里,让陌刀营尽快回复,同时通知石坚,让他最迟不得迟于明天早晨开拔沙洲。

与此同时,刘璇这边的战情通报也快马奔向沙洲,并在随后交给玄影卫以最快的速度送往长安大本营。伊州这场的反击战虽然战斗过程仅仅持续一夜,但是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深远影响。此战共计消灭回鹘联军近七万人,加上几乎全军覆没连带着主将都被俘虏的于阗军,这一战直接将回鹘联军的有生力量消灭了三分之一,而且事实上刘璇的统计仍然不准确,回鹘联军此战损失的远远不止十万人,在甲木率军回到伊州城内和哈穆德汇合之后一清点,两人的脸色一下子垮了,此时回城的军队只剩下十七万人,加上城内原本就有的五万守军,总计二十二万人,还不到二十五万。而战前回鹘人可是有着三十五万以上的总人数,加上于阗军三万人,近乎四十万。也就是说一战折损了十五万人,要知道两部回鹘迁徙到安西已经百年,每一部总人口也不过区区二三百万,一下子损失十五万青壮年,对于回鹘这个部族而言已经算是伤筋动骨了。

其实刘璇当时因为着急汇报将自己俘虏的近两万人给忘了,加上那些被打散失踪的士兵,甲木和哈穆德两人统计的数据才是更加真实。只不过和刘璇这边发现俘虏想着是不是趁着回鹘战力回缩将这些人送到瓜州交给司马道信相比,哈穆德可真的是想死的心都有了,在高昌回鹘境内主场作战,自己这一战不仅仅战败,损失了近八万人,回城之后高昌回鹘军队除了自己带出来的三万名精锐,回来的人寥寥无几,不是被天策军围杀,就是各自突围之后消失的无影无踪,面对着不到五万人的残兵败将,哈穆德连带着哈勒亲王到底是死是活都无心去管,只想着该如何向自己的大汗交代。

“事到如今我们还是各自回去请示大汗他们吧,和大唐的战争到底要打到什么时候。”哈穆德的心思甲木自然是感同身受。此战他所属的安西回鹘军虽然损失较小,但是对于甲木来说十几万骑兵只是短短的三个时辰还在自己的营门口,被对方区区五万人打的如此狼狈,几乎算是白白损失了三万人马,这口气让甲木无论如何都咽不下去。但是甲木不是那种只知道打仗的军人,在见识到和天策军巨大的武器和战术差距之后他已经在考虑这场战争继续打下去的话到底还有没有抵抗的意义。回鹘人就那么多人口,此战安西回鹘虽然不像高昌回鹘那样几乎算是全军尽出,但是如果自己手上的人马被对方打败那么依靠国内剩余的部队也绝无可能继续和天策军继续对抗。所以在清点完战损之后甲木就已经快马传讯王庭,除了汇报战役经过之外就是想让王庭那边重新考虑这件事。如果选择继续对抗那么就需要想办法增强自己的力量,学习曹仁贵拉拢更多的盟友和军队,否则的话依靠两部回鹘绝对挡不住天策军的雷霆一击。

“这件事不是你我能够决定的,我现在只是在担心,我等一战失去了进攻的力量,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天策军从容抽调兵力南下围攻那个汉人节度使将军。”哈穆德叹了口气苦笑道:“没有他在那边制约,只怕你我两方都无法单独应对大唐了。”

伊州城楼上随着两位最高主帅看着天策军大营之内陌刀营开始快速往南而去开始愁云惨淡,担忧后续战事会朝着持续不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在遥远的西南方向,一支天策军突然出现在于阗和安西的边境上,并在极短的时间内翻越两者之间的昆仑山余脉挺进安西境内。

这就是薛洋所属的第三兵团的第三营和第十五营。两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翻越大山阻隔直接杀进了安西回鹘的南部疆域,也就是依靠着昆仑山北部密集的河流形成的诸多绿洲。这些绿洲星罗棋布的散布在从昆仑山各山脉中流出的河流附近,居住着各部落的居民,虽然大部分绿洲都是回鹘人在统治,但在前期飞鹰旅扫荡之后这些地方现在已经处于无政府状态,失去了回鹘人的统治之后这些少数部族部分已经开始自行组织了基层的政权,不过在薛洋率军前来之后这些刚刚兴起的政权再次烟消云散,两万大军几乎没有几天的时间就横扫了这大大小小上百个绿洲,直奔安西东南部重镇播仙镇。

播仙镇在隋唐之前被称为且末,是属于陇右道下属,因为历代都有人来此屯田,之前鄯善王还率领四千余户来此避难,其后虽然历经吐蕃和回鹘通知,播仙镇却凭借着从昆仑山流出的雪水滋养了周边肥沃的土地,加上属于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农业发达,商业也很兴盛。曹仁贵退居安西之后来到播仙镇扎根,经之前的军官和士兵家属全部安置在播仙镇,依靠着本地肥沃的土地,播仙镇其实就是安西南部名副其实的粮仓,这也是曹仁贵能够稳住手下军队最大的原因所在,此地就算回鹘人横征暴敛,但是依然有着充沛的粮草支援军中。可以说在收复沙洲之前,播仙镇就是曹仁贵的大本营,是他的根基所在。所以在薛洋率军抵达播仙镇城下的时候曹仁贵留守在播仙镇的所有军民都是大惊失色,根本没有想到在安西腹地居然忽然出现一支天策军。而且此时的播仙镇根本没有多少军队,几乎算是连老弱病残都没有。

第三营甚至连试探都懒得去做直接开到城下,几轮枪炮之后兵不血刃直接进入城内,将为首的曹仁贵家族的所有人全部拿下,城内曹仁贵布置的所有关节也被玄影卫控制,由暗转明的玄影卫迅速配合军队稳住了播仙镇的局面,协助军队接管了整座城池。

“留下一千人和玄影卫联合稳住播仙镇,然后给于阗那边传讯,必要的时候让张胜派兵进入播仙镇。我们不要停留继续往东。”薛洋在播仙镇曹仁贵的住处待了不到一个时辰之后,对着刚刚走过来找自己的李阳道:“因为前期飞鹰旅彻底搅乱了播仙镇以东所有区域,所以我们占领播仙镇的消息不会那么快传到曹仁贵耳中,所以我们虽然端掉了曹仁贵的老巢,但是对于沙洲的支援作用并不是那么明显。”

“我现在宁愿曹仁贵早点知道。”李阳摇了摇头苦笑道:“看样子我们必须马不停蹄沿着丝绸之路往东,沿途击破石城镇、大屯城进而抵达石城。这样才能够真正切断曹仁贵的后路,协助沙洲打破目前的局面。”

“我估计伊州那边大帅也已经抽调部队南下了,现在必须马上出发,不然的话一旦包围圈在我们这边出现缺口,那么曹仁贵肯定不管不顾朝着播仙镇而来,到时候光凭我们打野战肯定拦不住曹仁贵,搞不好到时候他们还会直接冲进于阗境内。”薛洋说到这里道:“去通知部队马上出发,将播仙镇交给玄影卫。”薛洋此举在后来证明确实有先见之明,曹仁贵在被陌刀营击溃之后率领残余兵马刚刚离开沙洲就被已经赶到石城的薛洋率军狂攻不已并最终全军崩溃。

薛洋这边的动作此时没有任何人知道,由于播仙镇的玄影卫忙着带着一千军队接管播仙镇,而第三兵团行军速度又是出了名的快速,所以等到第二天玄影卫这边传出消息的时候薛洋他们基本上已经出现在石城镇了,等于基本上和玄影卫传递情报的速度相等了。

而在薛洋这边快速进军的同时,来自伊州的消息让王厚纯终于松了一口气,在苏小虎抵达沙洲之后,城外的游击任务也就交给了飞鹰旅本部,第三大队则全军入城接替了国民警卫队的守城任务。虽然这些天曹仁贵一度率军突入城内,但是在王厚纯竭尽全力利用炸药包和火炮防守的情况下,等到李三儿他们入城的时候曹仁归依然没有取得明显进展。而且王厚纯还适时的利用飞鹰旅入城之后战力暴涨的机会打出了一波反击。以兵王来打守城战,确实让曹仁贵感到一阵无奈。

而王厚纯在接到伊州那边快报说陌刀营已经南下的时候飞速指示苏小虎,让他在城外务必想办法拖住曹仁贵,并且改变部署让城内的李三儿不要使出全力,要让曹仁贵看到希望,这样才能够给陌刀营抵达赢得时间。

不过此时王厚纯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老部下薛洋其实已经在端曹仁贵的老巢了,而且也不知道最终曹仁贵也正是在这支跋涉万里穿越千山万水的飞骑面前被彻底打败,其本人也被第三兵团的士兵一枪击毙。

不过此时的曹仁贵还不知道自己的老巢被抄而且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已经将他围在了中间,他还在和史建瑭商议下一步该如何加强攻城力度好尽快拿下沙洲。而失去了自己最后本钱的史建瑭原本想回伊州向李存勖负荆请罪的,但是在曹仁贵劝说之后决定留下来报仇雪恨。他不知道的是他决定不走却真的注定再也走不了了。

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开元(上)第一百零七章 变生疑云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遥望玉门关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战前会议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发疏勒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儿井和井渠第二十六章 突击强化(六)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国(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声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灭第三百五十一章 归义军遣使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难题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贸易协定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后手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临潮州第六百零二章 十万劳工开运河(下)第三百零三章 长金线开工第一百五十二章 沧州之战(一)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黄沙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二十八章 长安之战(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汉化政策第四百一十五章 归义军的落幕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战起(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胜是负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胜是负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复萨法尔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劳第四百零九章 减灶法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三十九章 尘埃落定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战第二百四十三章 两京连通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阗灭国(五)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发(上)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国(上)第十六章 灵州军营(上)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击第二百九十章 编修唐史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战回鹘第二百七十章 决战岭南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开始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风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罗之战(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开元(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广州第二百八十八章 浔州之战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压大食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运河(三)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劳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军生变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烧不尽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罗之战(上)第七十二章 平地惊雷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业革命与五年计划第四百三十九章 资本的原始积累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战(二)第八十五章 李茂贞的算计第四百八十三章 两部合一(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九章 兄弟团队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杀敬翔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战术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发疏勒第十九章 突击强化(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败涂地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银行第一百零四章 关中发展(五)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钱庄(上)第三百章 远航船队起航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银行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达岭大捷(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殇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号计划第八十三章 疲敌之计第二百七十四章 刘士政的宝藏第七十六章 连下三城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二百一十章 钓饵战术(下)第三百零四章 南诏分裂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线布局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币结算圈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鹘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对峙的雏形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烟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国会议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杀敬翔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获巨大第一百二十四章 连环布局(上)第一百零五章 两世缘定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胜是负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一百一十四章 乱世清流(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换和平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