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丰州新政(上)

正月的河套地区依旧沉浸在冰雪交加之中,往日人迹了了的丰州城最近几天却忽然一下子热闹起来,在几万关内百姓的忽然涌入之后,这座城市变得异常拥挤,各色人群不断走动,昔日冬季关门大吉的各色店铺也纷纷开张,竭尽全力吸引着客户光顾。

为了给百姓腾出空间,原本设在城内的军营也已经搬到城外,城内各处开始新建房屋住所,安置百姓。

“快去看,刺史府发公告了。”一队士兵在人群中走了过来,手持一份布告贴在一堵墙上,顿时引起了来往的人群观看。这已经是半个月来刺史府第三次发布布告了。

“近年来丰州人口凋敝,河渠荒废,耕作不勤,百姓疾苦......新任丰州巡察使特此正告广大丰州民众,兴修河渠,重开阡陌,治农桑而抚百姓,兴水利而保富足。即日起,凡参与刺史府治河工程者,伙食全包,工钱十文,日结付讫,以工代赈,以济万民......”士兵走后,马上有百姓围上去,有识字者马上念了出来。

“二哥,我们回去和嫂子说一声,马上快去吧。前几天的修路告示我们没赶上,这回可不能落下了。”其中一个年轻人对这身边的一人低声道。

“走走走,还愣着干嘛?回去叫上大龙他们,那个招人的管事我认识,这回一定能排上。”说完带着身边的兄弟快步而去。

他这一走,马上带走了不少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围了上来观看这份最新的布告。

“主公,最新一批的以工代赈效果比之前好多了,修河工程需要的人手现在已经基本上满了,所需要的工具丰州府库已经发下去了,今天就可以动工了。”刺史府内李玄清一边琢磨着这开春之后的土地耕作问题一边听着岑天时的汇报。

“人手不够啊,要是再来个几万人就好了。”李玄清叹了口气,这河套地区什么都好就是人口太少,这些年中原内乱,总算是有些流民逃难到了这里。记得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迁徙都没办法增加数量,最后不得不祭出了流放罪犯这个办法。守着后世北方著名的粮仓却没有人手开发,也算是让李玄清醉了。

不过他这句话却让一旁的岑天时一个趔趄,差点栽倒在地,什么叫再来个几万人?你养得活吗?就丰州府库的那点粮食和一路打劫带来的,都不够现在这些人吃到下一季收成的好吧?想到这里,岑天时忍不住提醒道:“主公,您想着开发套上平原的心思天时可以理解,但是我们储存的粮食不够啊!就目前的人口,我们至少还差两万石粮食才能坚持到下一季。”

李玄清笑了笑,摆摆手示意岑天时坐在自己身边,笑道:“粮食的缺口我来想办法,我草拟了三个办法,想请先生帮忙斟酌一下。”见到岑天时听到自己有办法解决粮草眼睛都绿了的模样,忍不住好笑:“第一,这些天杨天成和徐天翔陆续派人传回捷报,九原、永丰和丰安已经全部拿下来了。这三座县城可是有不少存粮的,我已经命令他们除必要的军粮和应急之外,全部运回丰州,三县加起来估计至少能解决三千石左右吧?”

“其次,从后天开始,陈宇、铁良和杨天成会各自率队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围剿丰州境内的土匪盗贼,争取在二月底全部肃清所有匪患,你要知道这些年由于和回鹘人的贸易量急剧增大,这些匪首倚靠打劫过往商人,基本上都是脑满肥肠,他们的手中可是掌握着天量的财富和粮草,只要肃清他们,至少可以带回来五千石的粮食,还能一两万人的免费劳动力。”李玄清竖起第二根手指,笑道。

岑天时点点头,对于丰州境内那多如牛毛般的盗贼也是深感头疼,不过他可没那么好糊弄,当下反驳道:“这五千石的粮食估计也只够这多出来的人口的口粮,这一部分不算。”

李玄清也不反驳,笑道:“那就第三个办法,想办法让丰州城内的三大家族把自己储存的粮食掏出来,我可是让小四打听过了,这三大家族仓库里的粮食估计不下于五万石,只要他们能掏出一半来,我们就赢了。”

岑天时见到李玄清竖起的第三根手指,忍不住笑道:“关键是没办法让他们乖乖的把粮食掏出来啊,我都去了张家三次了,就给了五百石陈粮。”他这话说完忽然反应过来,李玄清既然说出了这个办法,说明他已经想到办法了,连忙追问道:“主公莫非是有主意了?”

李玄清点点头,“这是下一步计划,暂时不要外透,我保证他们到时候不给你三万石粮食,我就喊你主公,怎么样?”停了一下,也不在意岑天时被自己这句话说的尴尬的模样,“还有一个办法,这个办法比较慢,但是从长远角度考虑,却是丰州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主公说的是商贸?”岑天时见到李玄清脸色逐渐变得严肃,知道了是什么办法,“可是我们才接手丰州不到一个月,这个办法还真是慢了。”

“这是我写的未来丰州农工商发展计划书,你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李玄清从自己的案几上抽出一份自己这几天琢磨出来的东西递给岑天时道。

岑天时不明白什么叫计划书,不过通过这些天的相处,也早就习惯自己这位年轻的不像话的主公嘴里时常冒出来的新词,他理解为由于没有系统的读过书,想出来的办法不知道用什么词造成的,哪知道李玄清这家伙直接借用后世的词汇。

不过从岑天时接过这份长达十几页,满布工整小楷的计划书开始,脸色就变了,随着他一页一页的看完,整个人再次进入癫狂的状态,一边看一边嘴里还在絮絮叨叨的念叨着什么。李玄清看着他的模样暗暗好笑,自己这份计划书是抄袭后世河套平原开发得来的,只是修改了一部分不应该出现的变成了自己所著的这份山寨货而已。

“天时一直以为主公是不擅政务,现在看来真是天时浅陋。主公这份计划书真的是高屋建瓴,农工商面面俱到,涵盖了河套百年的发展大计。真是天佑华夏,降下主公这等神人,天时代普天之下受苦受难的百姓谢谢主公。”岑天时忽然对着李玄清跪了下去,恭恭敬敬的磕了个头,面色潮红,口中叠声道:“天时得遇明主,自当竭尽所能,助主公完成大业。”

李玄清被这家伙的反应吓了一大跳,根本没弄明白这家伙为什么突然对自己又是磕头又是赞扬,只是对于这些称赞的话感到脑门黑线直跳,连忙将他扶起来,有点心虚道:“先生不会是这几天事情太多,劳累了吧,这只是一份计划书而已,一切都停留在纸面上,尚有诸多细节需要填充,不值得您这样夸赞。”

不过岑天时很明显把李玄清的话理解错了,还以为这家伙是谦虚呢,连忙摆摆手,郑重其事道:“主公是主公,那些细节自然由臣去填充,主公放心,天时马上就开始安排人按照计划来一步一步实施主公的计划,保证不会让主公的计划落空。华夏复兴有望了,中原百姓也有救了,哈哈。”说完竟然不理会李玄清,抱着计划书就跑了。

李玄清有点不理解自己找来的这个头号文臣了。按理说这个时代的人都是重农抑商的典型代表了,自己的计划书中大篇幅的介绍手工业、采矿业、冶铁炼钢、煮盐、新型纺织、瓷器等等都是原始的工业啊,更不用说强化商业的作用采取的措施。这家伙不会也是穿越来的吧?

算了算了,他理解自己的想法难道还有问题?我最近可能是想多了。李玄清苦笑着压下自己脑袋里乱七八糟的念头,带着几个人直奔军营而去。

现在的军营早就被李玄清移到了离丰州城北十里左右的一个背风的地方,城内只有刺史府所属新兵两千人,充当城防军和使役。不过等李玄清来到军营的时候却发现本来应该还在寒冬凛冽的冬季,这军营居然也和丰州城的大开发一样,到处是一派热闹的景象。只见一个个方阵的士兵在各将领的统帅下开展各式各样的训练。

乱世之中兵权是最重要的,所以看到这幅场景李玄清也是松了一口气,这半个月来自己基本上是一头扎进政务之中,徐天翔又去了东面,暂时也因为担心天德军反扑而回不来,还真是担心这帮家伙趁着没人管乱来呢。

李玄清到了大帐之后,命人击鼓升帐,今天要交代的事情很重要,没办法让传令兵述说。鼓声一响,铁良他们主要将领顿时明了只有李玄清来了才会集中大家,所以连忙让副手继续操练,自己飞速朝大帐而来。

鼓点三通,所有将领全部都到齐,等到鼓手停下来,众人齐齐的朝李玄清参拜点名。军中最重军纪,这一点李玄清可是一点都不会放松,直到大家全部做完这一切,才开始说明今天自己的目的。

“陈宇,现在军中情况如何?老兵抽调之后,新兵训练的怎么样了?天德军投诚的士兵处理到什么地步了?”李玄清坐在主座上一边翻看兵册一边对着陈宇问道。

“启禀主公,天德军投诚八千人,筛选出合格兵士四千人补充入正军,两千人入厢兵,剩余两千不合格的移交岑刺史修河堤去了。军中现有正军一万两千人,厢兵九千人,骑兵五百人。”陈宇听到李玄清问自己,连忙出列回答,这段时间跟在铁良身边,总算是知道了铁枪都的军纪都执行到什么程度了,所以此刻见到李玄清发问是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

李玄清点点头,示意他坐下之后,站起身来,肃然道:“今天来是有两件大事要跟大家说明白。其一改军制。”

这句话一说出口,安静的大帐一下子出现了动静,铁良出列道:“主公的意思莫非是要整编军队?”

李玄清点点头,继续道:“既是整编也是改军制。军制以伍为最小的单位,一伙两伍,这个不变,一队五伙,编制为50人,一旅五队,编制为250人,旅【天策三都编制】帅配属一伍亲兵,合计255人;一卫五旅,编制为1275人,卫正配属亲兵一伙,书记文书辎重副官五人,合计1290人;三卫为一都,都指挥使配属亲兵一队,副官若干,合计4000人,,都以上设营,暂时不对外公布。现在我命令——”

全体众将齐刷刷站起身来,只听得李玄清淡淡的声音不断传出:“天策军全军整编为三个都,第一都都指挥使徐天翔,下辖李天一、陈凡和王厚纯三个卫,暂驻丰安和九原;第二都都指挥使杨天成,下辖刘宝亮、侯勇、张成三个卫,驻守永丰;第三都都指挥使陈宇,下辖吴欢、柴嘉、钱老六三个卫。铁良负责组建天策军独立重甲卫,胡小四负责组建天策军玄影卫,侯勇负责组建天策军直属队,同时节制骑兵卫,左天成负责组建天策军后勤部......”

伴随着李玄清的命令,一直养在深闺的天策军开始在内部浮出水面,而且通过这次整编,从长安跋涉千里而来的这支军队真正的成熟了。

“我命令,天策军三都即日起开始负责清剿各自辖区内所有土匪强盗,以一个月为限,二月底之前必须还丰州百姓一个朗朗乾坤。”李玄清声音高昂,化作一声咆哮响彻整个军营。

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统第八十五章 李茂贞的算计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三百章 远航船队起航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后一个汉人藩镇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业的出路第二百一十章 钓饵战术(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这个时代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一百九十一章 荆南大战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军的最后(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厂第二十八章 长安之战(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七十二章 平地惊雷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纪台风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战起(中)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烟第一百一十三章 乱世清流(上)第八十七章 关中剧变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战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样的京汉线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银行第七十八章 河套阴云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联盟(下)第十二章 三年学艺(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四百三十八章 来自丝路的馈赠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复河西(六)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论泰西局势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谍影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击战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联盟(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战术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难干(二)第二百四十章 行业准入资质第五百七十章 天启十一年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难干(四)第五百三十七章 边境堡垒和贸易第二百四十二章 两线战略第三百三十七章 东西商路第一百九十一章 荆南大战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战(三)第四百八十一章 两部合一(上)第九十八章 趁乱打劫(上)第三十六章 双雄决斗第二百五十五章 开州之战第五百六十七章 权力交接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复河西(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抢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舰队起航第一百零七章 变生疑云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军的最后(上)第五百六十七章 权力交接第五百零四章 碎叶大战第三百四十四章 凉州城外的火车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击战(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败垂成第一百六十七章 铁路动脉(中)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岛谍影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罗之战(上)第四十九章 一战归心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变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闲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约而同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战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发展规划第四百零九章 减灶法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风云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难干(四)第七十六章 连下三城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旧部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离心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机的落幕第一百零二章 关中发展(三)第四章 鬼门弟子第一百八十五章 扑朔迷离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击战第五百九十六章 绝境求生(上)第二十六章 联军大营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计划第一百零四章 关中发展(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后一个汉人藩镇第五百七十五章 图穷匕首现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五百零一章 欢迎你们回家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经济刺激计划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胶问世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阳攻坚战第二十六章 联军大营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