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战(七)

“薛洋,率兵守住城墙,我去打开城门。”柴嘉见到李顺节倒在地上,招呼薛洋在此留守接应之后,带着亲卫队开始飞速下到城门口。这时候的神策军在主将被杀之后彻底乱了,开始纷纷朝着后方涌了过去,根本无心和柴嘉争夺,所以一行人急速打开主城门。

城外的李天一为了赶速度,一早在柴嘉到达城墙之上的时候就开始让前线人马集中在城门口等待,此时见到城门一开,顿时一窝蜂的涌了进去。

“柴嘉,你马上带上精干人员直奔南城和主公汇合,剩下的交给我。”李天一远远的对着柴嘉怒吼,其本人也在亲卫队的护卫下开到城内,开始布置兵马围剿那些犹如无头苍蝇一般的神策军士兵。

但见命令被一项项传达出去,天策军开始在各自将领的率领下分区分部围剿神策军,而玄影卫派往城外的联络人员这时候也纷纷出动,指引军队将那些标记过的目标一一指了出来,随行而来的天策军在围剿乱兵之余开始配合玄影卫执行清除各方在长安城的暗子。按照天策府的规划,长安城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天策府大本营,绝对不能留下隐患,所以玄影卫布置在长安城的暗卫除了执行已经开展的计划之外,还要负责清查各方刺探的任务。

而此时神策军的乱兵除了败逃之外,有一部分人开始疯狂起来,长安城的烧杀抢掠也在兵败如山倒的形势下发生在这个曾经的大唐帝国的心脏。

无数百姓被这群败兵杀害,财物被抢,女人被**。而随着北城被顺利攻下,这些被快速驱赶到长安城中心的神策军开始集中抢劫那些曾经的朝廷命官,无数没有跟随杨复恭出行或者没有接到杨复恭命令出行的官员在这场战乱中丧生。就连曾经的宰相杜让能,这个杜如晦的后代,如果不是天策军快速推进,甚至都没有办法幸免于难。

这城中的变故也让李天一的办法显得不合时宜。为了减少乱兵的危害,李天一果断放弃稳步推进的办法,让第七营集中起来以最快的速度追杀败兵,第九营分出一部继续执行玄影卫的计划,其他人在自己的亲自率领之下,赶到各个重要地点增援,其中等到李天一到达杜让能的府邸的时候,一大队神策军正在这个宰相府邸肆虐,女人孩子的哭嚎声让李天一的眼神瞬间凌厉起来,右手一挥,浓浓的杀气伴随着阴沉沉的话语声飞速弥漫,“命令全军给我杀,敢于祸害百姓者,一律杀无赦。”

传令兵飞速传令,而杜府的一切却让天策军的血性一下子达到顶点,几乎就在李天一传令的那一刻,这些跟随在他身后的天策军一下子扑了进去,惨叫声也在这一刻响起,但见长刀闪动之间,一颗颗神策军的人头冲天而起,不到片刻这几百人的神策军被杀的干干净净。杜让能也被天策军找到,带到李天一面前。

不过李天一这时候哪有什么心思去和杜让能说话,只是交代了一句紧闭大门,有事情可以找天策军之后就匆匆而去。

李天一不知道自己在杜府门口传达的命令被杜让能听到,也由此改变了一位大臣原本的心思。不过这一切李天一现在是不知道了,天策军放佛也知道这位主帅此刻的心思,为了加快速度,只要是身着神策军军服手中拿着兵器的一律上前就是一刀,这场杀戮给了长安百姓极大的信心,乱世之中难得有军队能够保护百姓,尤其是唐末这个时代,百姓犹如草芥,甚至在某些统治者眼中,人命就是粮食。

李天一这边在竭尽全力围剿乱兵,柴嘉那边却在急速朝着南城狂奔,这一路上基本上都是趁乱奔逃的乱兵,柴嘉也没心思去围剿,远远的南城城门口簇拥的一大群人马让他喜出望外,连忙招呼身边的人手立即上前。

不过此时杨复恭已经带着自己最后的人手打开了南城门,杨复恭指挥人手带着昭宗快速到了北城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长安城,忽然对着身后的养子胡成道:“准备放火,李玄清不是想要长安城吗?我就一把火烧了皇宫,让他什么都得不到。”

胡成闻言带着人正要往城内走,忽然传来一声清朗的声音,“皇帝陛下,李玄清拜见。”城外的空地上风驰电掣般出现了一队骑兵,当先一人身着银色盔甲,快速来到神策军身边。

“灵阳郡公李玄清拜见皇帝陛下。”李玄清下马之后朝着杨复恭身边的一位身着黄袍,年纪和自己相仿的少年人,一躬到底。

昭宗皇帝李桦此时才看清楚眼前这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人就是所谓的皇室弟子,也就是将西北闹的底朝天人。不过昭宗尚未说话,身边的杨复恭冷冷道:“李玄清,你这个叛逆,皇上对你一直抱有期望,你却擅自引军攻击禁军,妄图谋朝篡逆,身为宗室子弟,却欺主自立,大逆不道,你想干什么?”

杨复恭的话让李玄清身后的天策军勃然色变,亲卫队更是纵马就要上前,只是被身边的岑天时一使眼色,顿时安静下来。

“微臣岑天时,拜见皇帝陛下。”岑天时走了过来,自顾自的走过来施礼完毕之后笑道:“魏国公这话说的不当啊,我家主公身为皇室子弟,岂能眼看幼主受人欺凌?阁下身为宦官却妄图把持朝政,祸害大唐百姓,手下神策军名为禁军,实际上才是真正的叛逆,对上挟持皇帝,对下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你,杨复恭,才是我大唐最大的敌人,才是那个要谋朝篡逆的人。身为大唐臣子,自当是消灭乱贼,清君侧,还天下百姓一个清明世界。陛下,我家主公此来正是要请陛下留在长安,天策军会竭尽全力保护陛下,剪除逆贼。”

岑天时的一番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身后的天策军跟着纵声呐喊,几百人的队伍愣是喊出了千万人的气势。

李玄清走上前去,抱拳道:“陛下不必为难,臣绝对没有纵兵欺凌主上的意思,一切仅凭陛下意愿,如果陛下愿意留在长安,臣必然保证陛下安全,十丈之内,这天下没有任何人能够伤到陛下。”

李玄清说这句话的时候猛然间散发出一股难以言明的威势,身后的披风无风自动,让身前的神策军众人忍不住齐齐后退。

昭宗看着李玄清,脸色微动,正要说话,忽然间远处再次开来一支人马,瞬间打破了南城的平衡,只见这支人马开到近处,为首的两名将领翻身下马,对着昭宗拜倒在地,“宣武军丁会、杨彦鲁拜见陛下,属下救驾来迟请皇上赎罪。”

李玄清和岑天时相视一眼,均是看懂了对方眼神中的意思,也不多言,只是静静的站在一边。岑天时朝着混在亲卫队里的王厚纯一使眼色,后者点了点头,不动声色的离开了此地。

朱全忠的人马终于到了,这场战役所有的参战方也终于在此刻全部到齐。不过有时候人不怕没有选择,就怕选择太多,现在摆在昭宗皇帝面前一下子有了三个选择,这让自从即位以后基本上都是提线木偶的这个年轻人难以抉择。而他身边的杨复恭在见到昭宗犹豫的神情之时也一下子脸色变得十分的难看。但是他毕竟是几十年的官宦生涯走过来的,眼珠子一转笑道:“各位,我看陛下一时之间也难以决定到底巡守何地,不如咱们暂时化干戈为玉帛,先就此扎营休息,明日等陛下想清楚之后再说如何?”

李玄清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只是笑道:“陛下是九五之尊,可以自行选择移驾何方,玄清要说的是,如果有人敢欺压陛下年少,请陛下务必告知玄清,天策军十几万将士随时准备为陛下奋死一战。”说完之后忽然转头对着身边的丁会笑道:“丁将军鞍马劳顿,一路辛苦,听说贵军军师这段时间滞留长安,想到在灵州和我天策军有一夕之缘,如果将军见到,请代我问声好。”说完之后带着人马快速而去也不理会在场其他人的反应。李玄清这一走却带来了另外一个变故,那就是停留在杨复恭神策军后军的辎重队不知何时间悄然离开了他的视线,而随着李玄清的离开,长安城的城门也轰然关闭,这个时候杨复恭才恍然发现,自己打包带走的大队辎重物资连人带车都不见了。

“好小子,在咱家眼皮子底下都能搞小动作,看来这地方是不能呆了。”杨复恭略一思索自然也就知道八成是天策军暗中策反了自己的辎重队中的重要人物,在所有人把目光集中在李玄清身上的时候带着辎重队悄然进入长安城隐藏的。这么多金银财宝白白便宜了天策军,杨复恭肉疼不已,二话不说直接带着昭宗皇帝来到杨守亮的营中下榻。

“启禀主公,玄影卫统领传来消息,长安城内宣武军和神策军暗子已经全部清除完毕,胡统领也已经将宣武军头目郑璠包围起来了。”就在李玄清返回天策军大营的时候,匆匆赶来的传令兵带来了胡小四最新的消息。

“哈哈,主公啊,咱们可以把消息放给丁会,然后备好酒席等他上门就可以了。”岑天时听到消息后哈哈一笑,对于自家主公的算计能力是由衷的佩服。

李玄清伸了个懒腰,笑道:“咱们和李克用大战一场,精疲力尽无力阻拦他们两家。消息玄影卫估计现在都已经放出去了,剩下的就交给先生了,别和朱全忠客气,金银财宝,粮草战马人口,有什么要什么,不要怕狮子大开口。反正在朱全忠的眼里,皇帝可是很重要的,区区这些俗物他不会在意的。”

岑天时哈哈一笑,知道李玄清的心思自然不会和朱全忠客气,再说天策府马上就要接手关中,关中历经战火,百姓疾苦,关中平原千里无人烟,战后重建需要天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能捞一点是一点。

李玄清带着众人到达大营的时候,天策军和沙陀人的大战已经结束了,后勤部在忙着救治伤兵,前线将士除了追杀败兵的骑兵营之外,剩下的步兵则在忙着打扫战场。双方二十多万人的厮杀,几万人的尸体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清理。相对于己方的士兵还要登记火化然后将骨灰一一标记好带回灵州外,沙陀人的尸体就简单多了,直接仍在一堆,一把大火直接烧成灰烬。

徐天翔带着王厚纯等留守大营的将领迎了上来。李玄清拍了拍徐天翔的肩膀笑道:“今天干得不错,告诉全体将士,今晚犒赏三军,庆祝长安大捷。”

王厚纯笑着让身后的传令兵快速传令之后道:“小四那边已经全部结束了,现在正在回营的路上。”

李玄清带人边走边道:“城内怎么安排的?”说完走到大帐之内招呼众人坐了下来,继续道:“让骑兵营不要追过坊州,拿下潼关之后就地转入防守,不要过度刺激李克用。”

“城内已经调集第二营进入城内了,主公放心,长安城拿下来就不会吐出去。”徐天翔笑道。

“好了,今晚你们配合先生和小四演出戏,有人来送礼,你们可要装得像点。天成你们随亲卫营跟我去南城,其他人有天翔指挥。”李玄清微微一笑,道:“放心,演好了有钱赚。”

就在李玄清往外走的时候,忽然之间营前飞速奔来一队人马,其中一袭倩影跟着众人快速来到众人面前。

“大哥哥。”怯生生的声音一瞬间唤起了李玄清心头久违的温柔。

第一百六十六章 铁路动脉(上)第二十一章 突击强化(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战定高昌(上)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烟第四百一十章 瓮中捉鳖(上)第十章 自创武功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声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只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复第九十九章 趁乱打劫(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袭洪州第六百零三章 东和西打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纪公审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黄沙浪滔滔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军舰队编制和布局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帜(上)第五百九十九章 极北航线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设卫生部第三百一十七章 丰灵铁路线第二百三十二章 满月宴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纪念碑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一百五十七章 沧州之战(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变故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难干(七)第一百五十七章 沧州之战(六)第六十六章 灵州改革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击战(下)第一百零七章 变生疑云第七十一章 孤鹰岭之战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后的葬礼(下)第五十章 打出来的带路党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荣的心思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三百零三章 长金线开工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凤凰城(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钱庄(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钱庄(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资本的原始积累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烟第二百八十章 兵临广州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烧杭州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统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阗国灭(一)第一百零三章 关中发展(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战(四)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五百七十二章 种子和希望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设卫生部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兰城之战第七十九章 乌梁素海遭遇战第三百三十章 火烧虎丘关第三百零四章 南诏分裂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来使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四)第八章 变局开始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败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国(中)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开始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阗灭国(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并州事了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礼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对峙的雏形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战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钱庄(下)第十章 自创武功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舰队起航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论泰西局势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机的落幕第二十六章 联军大营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达岭大捷(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编授衔(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统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观成败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后的回鹘人第二十六章 突击强化(六)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难干(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归第一百章 关中发展(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围曹仁贵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汹涌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启后(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驾临安西第四章 鬼门弟子第二章 贺兰山遇险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复萨法尔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贸易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三十三章 分赃大会第一百二十四章 连环布局(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战(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战(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诸教隐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