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不一样的孝心

第103章 不一样的孝心

看到皇兄用饭了,东阳也放心地笑了笑。

两个妹妹开始整理账目,李丽质道:“现在东阳也会用算盘了,可以帮着皇兄整理,多一个人帮忙也能早点回去休息。”

李承干三两口吃完面条,低声道:“弟弟妹妹都吃了吗?”

李丽质回道:“都吃过了,晚上吃的红烧肉,还是泾阳送来的猪肉,说是第一批养出的小猪,送了一些肉过来。”

东阳又拿来几盏油灯将它们点亮之后,眼前终于亮堂了许多,她低声道:“知道皇兄这个时候还在忙碌,妹妹就与姐姐一起来帮忙。”

李承干叹道:“这些文书都拖了有些时日,明天就要送出去,有劳你们了。”

李丽质咧嘴一笑道:“无妨,来得及。”

夜色下的皇城很安静。

李世民送着房玄龄与长孙无忌走出承天门,叮嘱道:“余下的事你们两人多看着点。”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一起行礼。

一旁的太监又道:“陛下,太子殿下与长乐公主,还有东阳公主还在中书省。”

李世民点头道:“你们先回去吧。”

“臣告退。”

看着房玄龄与长孙无忌一步步走向朱雀门,李世民手里拿着一卷卷宗,走向中书省。

老太监跟在一旁,低头不语。

一直走到中书省门前,李世民看着三个孩子围着一张桌子,算盘的拨动声不绝于耳。

老太监正要禀报陛下来了。

李世民拦住他,只是站在门外,安静瞧着她们。

夜色浓重,太子殿下,长乐公主,东阳公主都没有注意到外面的目光,而是继续盘着账,偶尔低语几句。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李承干的脸上,这孩子眉头紧锁的样子。

终于,陛下迈步走入了中书省内,走近才看到一旁放着碗筷,看来是这孩子刚用了饭。

老太监突然咳嗽了一声。

李承干抬头见到了一个提着灯笼的老太监,又见到了站在一旁的父皇。

李丽质与东阳见状,连忙行礼道:“父皇。”

李世民点头道:“还不去休息?”

李承干活动着有些发酸的手臂,道:“这些账目明天一早就要送出去,今夜就要赶出来。”

“太液池的别苑,朕不着急。”

“父皇放心,明天就能动工了。”

李世民板着脸道:“朕说了不着急。”

李承干目光落在账目上,道:“六月之前便能完工。”

父子俩这才说两句话,便充满了火气,李丽质连忙道:“父皇,来寻皇兄?可是有要事商议?”

女儿一句话,让李世民心中原本就要升腾的怒火平息了一大半,便拿出一份卷宗道:“伱自己看看。”

李承干拿过卷宗,皱眉端详。

准确地来看这是一份考卷,考卷上所写的正是生产关系的文章。

很少见除了东宫以外还会有人写这种文章,再一想其中引述的观点便是自己的留在弘文馆的那篇。

李世民道:“这位裴行俭你可相识?”

李承干解释道:“儿臣不认识他,不过当初在弘文馆确实放过一篇文章,本想着会让更多人见到,这是两年前的事了。”

“嗯,这位裴行俭已及第了。”

李承干还看着文章又道:“官居何职?”

李世民双手背负,看着外面的黑夜背对着儿子道:“房相让他在渭南县当个县尉。”

“父皇的意思呢?”

“朕想听听你的看法,毕竟这文章出自你东宫。”

李承干收起卷宗,点头道:“那就按房相的意思办。”

李世民颔首道:“满朝文武就裴行俭一个人写出了东宫才有的文章,你难道就不想安排他?”

“儿臣还能如何安排他,或许是裴行俭一时巧思,毕竟能在科举卷上写这种不入主流的文章,说明了此人有投巧之嫌,儿臣只看他的能力。”

李世民低声道:“当真?”

李承干将卷宗放在一旁,道:“父皇想怎么样?”

李世民又道:“好,那就让他去渭南县当一个县尉,若当不好一辈子就当个县尉。”

“父皇有心了,他真不是东宫的人。”

李世民一步步走出中书省朗声道:“早些休息。”

李承干作揖行礼,也朗声道:“谢父皇关心。”

面对这父子俩,做妹妹的也觉得头疼。

父皇总算是离开了,两个当妹妹的着实松了一口气,就怕父皇与皇兄在这里又大吵一架。

夜风吹入中书省,让油灯的火苗也是忽明忽灭的。

等将太液池别苑的用度都盘算清楚,李承干这才带着两个妹妹走出了中书省,关上了厚重的大门,领着她们回了东宫。

从今年开朝,到现在朝中用出去的花费有三万余贯了,朝中盈余还有两万贯,等互市的赋税送来,还能宽松五万贯。

满打满算,今年若是顺利的话,朝中的钱粮处于流动状态,可支配的可以达到十万贯。

对于从贞观初年天灾中,复苏的大唐朝政经济,这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情况了。

互市会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朝中资金来往的重要组成。

就如泾阳又卖给了突厥人一百袋肥皂渣,这些肥皂渣每袋可以换六十头羊,那就是六千头羊,肥皂换成了羊群,用羊群再进行交易,朝中便可以从这种互市行为,收取关税。

以关中一头公羊的价格三百钱来算,那就是一笔一千八百贯的大买卖。

肥皂送出去便赚了近两千贯。

这还是正常操作的,杜荷让人将羊群卖到关中以东的各州府,还能卖出更高的价格。

那么仅仅只是一些肥皂渣,抛却运送的人力成本,杜荷至少能净赚一千贯钱。

一笔交易就有如此收入,而且不过是些边角料,这个开头无疑是好的。

相较于以前在泾阳开设一个作坊,那都只是小买卖,不论是舅爷还是皇叔,根本看不上眼。

而掌握大唐的进出口贸易的渠道,这才是真正的大买卖。

翌日,朱雀门揭榜了,那个叫许圉师的年轻人成了这一次科举的进士榜首,很快就成了长安城的议论焦点。

而许圉师也很快成了世家子弟们想要联姻的对象。

像这样的人将来可能会站在朝堂上的重要位置,更不要说此人的家世,又是谯国公家的孩子。

裴行俭在及第的名单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不由地叹息一声。

李义府走来,低声道:“裴兄,祝贺了。”

裴行俭道:“看到你名字了,也祝贺你。” 李义府作揖道:“在下已拿到了官身,如今是门下省典仪。”

裴行俭道:“在下也拿到了官身,渭南县县尉。”

至于其余人各自都有了安排,裴行俭又道:“这就已踏入了门下省,义府兄弟将来入中书省,未尝不可。”

李义府抬首看着及第名册上的名字,道:“裴县尉将来或许也会入三省执掌六部。”

“说笑了。”裴行俭慵懒地说道:“县尉挺好的,某家以后做一辈子的县尉。”

两人笑着告别,各走一边离开了朱雀门。

将来会如何谁也不知道,李义府很年轻,裴行俭也不过十六岁。

李义府是一个对世家有恨意的年轻人,因此裴行俭不想与这人走得太近,免得将来会有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新任的县尉要去京兆府拜会上官京兆府尹,毕竟渭南县也在京兆府管辖。

裴行俭拿出文书递给了这里的门吏便走了进去。

李道宗手里拿着一面铜镜,剃着自己的发黄的牙齿。

“府尹,裴县尉来了。”

一旁的小吏低声道。

李道宗不耐烦看了一眼刚来的这个生面孔小子。

裴行俭作揖道:“渭南县县慰,裴行俭见过府尹。”

李道宗放下铜镜,吸了吸鼻子,端坐好,打量着这人,道:“有人说你是当将军的人才。”

裴行俭不解道:“府尹这是何意,下官不过是个县尉。”

“有人还说让某家特别关照你,你小子有什么过人的本领?”

面对府尹的咄咄逼问,裴行俭站在原地很是疑惑,道:“下官确实想过做个将军,可从未领兵打仗过,只是科举及第任了一个县尉。”

李道宗继续道:“能吃苦吗?”

裴行俭作揖道:“敢问府尹,是谁要关照下官,是谁说下官是个当将军的人才。”

李道宗丢出一份卷宗,道:“少问,拿了就去干活。”

“这又是什么?”

李道宗冷哼道:“少问。”

当官的第一天,裴行俭就一头雾水,拿起府尹丢在地上的卷宗打开一看便是,渭南县三年改造计划。

“哗啦!”

这个厚重的卷宗打开,裴行俭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与图解又是大吃一惊,道:“这是……”

李道宗又吸了吸鼻子,道:“少问。”

又被这个府尹一句话,两个字给呛了回来,裴行俭手捧着这份卷宗,大致明白了这是往后三年要做的事。

但长安的京兆府,办事都这样的吗?

裴行俭心有困惑,看向府尹。

话还没说出口,又怕对方又是一句话两个字。

深吸一口气,收好卷宗,裴行俭行礼道:“下官告辞,打扰了。”

等人走了,坐在衙内的李道宗继续对着铜镜剔牙,也不知道太子殿下怎么会选了一个堪堪及第的河东小子。

做完这些,李道宗对一旁的小吏道:“给东宫送个话,就说事情安排下去了。”

小吏应声道:“这就去。”

此刻的东宫太子,正在太液池边,身边跟着于志宁与徐孝德。

一卷账目还拿在手中,李承干看着一群工匠丈量地面,道:“一百尺就够了,不用太大。”

新任的工部侍郎徐孝德道:“殿下,这毕竟是陛下居所,还是大一些为好。”

李承乾道:“钱粮用度有限。”

徐孝德点头,又给工匠传话,道:“前后左右一百尺,不要量多了。”

于志宁又道:“殿下,木料送到了。”

李承干走向刚运到这里的木料,看着一根根圆木放在一起,问道:“这都是什么木料?”

“回太子殿下,按工部安排,将原本的楠木都换成了杉木。”

李承干在账册上划了一条,接着道:“杉木挺好的,便宜实惠,楠木太贵重了,又不是宫殿。”

准确地来说皇帝住的地方应该就是宫殿。

可用太子的说法,这里不过是皇帝避暑的别苑,不算皇宫,虽说是建设在建章宫的旧址上。

为了调度预算,李承干本着一切从简节约的方式,能省则省。

只要这里少用一块砖,河西走廊的边关就能多一块砖。

李承干又叮嘱道:“用石子将路铺平了,河边一定要全部用护栏围起来,切勿有疏漏。”

“喏。”

太子殿下走在前头,身后跟着一群工部的工匠。

殿下每每吩咐一句,工匠们便要记下一个要点,生怕有疏漏。

兴庆殿内,李世民吃着桃子看着近日的东宫起居注。

太监脚步匆匆而来,脸上带着笑容,道:“陛下,别苑开始修建了,终于动工了。”

李世民嚼着桃子,侧躺着。

太监又道:“而且太子亲自带着工匠在查看,说是这太子殿下一向如此,事必躬亲,哪怕是用多少砖石,用多少木料都要亲自过问。”

李世民点头,将手中的桃核一丢。

太监伸手接过桃核,接着道:“陛下,而且太子殿下亲自带着工匠叮嘱,工部的人都说殿下是个有孝心的孩子,这才会亲自看着陛下的别苑动工,还说要多修一个台子,能让陛下钓鱼散心。”

李世民往嘴里放了一个冰块,放在口中嚼着,“咯嘣,咯嘣……”

太监站在一旁还是面带笑容。

李世民冷哼道:“孝心?他将楠木换成了杉木。”

闻言,太监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呵呵,前后不过一百尺,承干的孝心,朕都看在眼里。”

“老奴也是听别人议论,老奴真不知道殿下还做了这些事。”太监跪在地上汗如雨下。

李世民又道:“无妨,朕也就住一两个月避暑而已。”

“是老奴没有打听仔细,老奴不该说这些。”

“你也没有说错,太子行事向来是事必躬亲的。”

感冒后,还是咳嗽得厉害,让小张稳一稳病情,就当休息早睡两天。

之后会争取加更的。

第176章 唐人的城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351.第351章 少了255.第255章 明智的对手第51章 守备长安的太子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105章 被监视的太子402.第402章 贞观老人们的元宵220.第220章 唐军来了280.第280章 史书难写186.第186章 杜正伦第118章 不缺添乱的人267.第267章 苏亶第51章 守备长安的太子第70章 家事235.第235章 清闲的人389.第389章 玄奘归来第12章 等暖风来第142章 别人的苦难第129章 李靖大将军373.第373章 我要当太子361.第361章 皇帝归来256.第256章 迂回绕后382.第382章 长孙无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气第117章 善意的话第57章 善终的老臣350.第350章 无地自容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121章 负重锻炼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权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第138章 从不退让第32章 拜访舅爷第83章 颉利的近况第168章 一夜376.第376章 封禅第184章 历代皇帝的忧虑第177章 远大的理想243.第243章 雪后第17章 他要卷死孤261.第261章 看第一场秋雨第10章 太子的身心问题299.第299章 为何哭,为何笑191.第191章 查到底217.第217章 孤不懂这些的第174章 分寸265.第265章 母后与妹妹的安排399.第399章 谁更圣明276.第276章 老谋深算的样子第97章 谣言333.第333章 郑公的交代第142章 别人的苦难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动270.第270章 新家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将来302.第302章 交河城旧事183.第183章 识大局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366.第366章 请英公相助377.第377章 旧人老臣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262.第262章 禄东赞的生活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212.第212章 坚韧的意志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301.第301章 亲卫296.第296章 不参与朝争199.第199章 临近新年1.第1章 太子殿下393.第393章 松赞干布282.第282章 洛阳变故第107章 太子的欣赏374.第374章 泰山脚下第51章 守备长安的太子第161章 监察260.第260章 谈人生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40章 东宫的钱袋子第72章 能从天黑讲到亮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323章 新爷孙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响第163章 杖责213.第213章 旱情第5章 东宫前任尸骨未寒292.第292章 贞观十四年第118章 不缺添乱的人190.第190章 下蛋了第132章 豪杰依旧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336.第336章 老府兵202.第202章 扫兴的人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305.第305章 学不了的个人魅力385.第385章 登基275.第275章 朝臣榜样褚侍郎第51章 守备长安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