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

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

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了集体协作能力,而不是各部各自为战,把三省六部捆在一起,大家努力朝着一个方向进发。

这个时代还是很平凡的,大家都是平凡的人。

对内是集体的行动力,对外就是斗争。

真要说在这个平凡的世界的逻辑是什么,真要归根结底说,团队的荣誉与力量,往往是胜过个人的。

所有人一致的意志,远远超过个人的勇武。

“待今日早朝结束,还请各部拟定章程交由中书省,到了晚上会有人送纸张与香皂交到诸位手里,可在朱雀门前领取。”

李承干重新面向父皇,又道:“父皇可还有要嘱咐的。”

李世民压着就要向上飘的嘴角,仔细审视着这个儿子,朗声道:“各部若无事再禀报,退朝。”

太极殿内,群臣高呼道:“臣等恭送陛下。”

刚走了两步,李世民的脚步停下,目光深深地看着站在群臣前的儿子,沉声道:“太子来甘露殿议事。”

李承干朗声道:“喏。”

早朝结束,群臣三三两两走出太极殿,李承干站在原地许久,看众人都走得差不多了,这才独自一人走出太极殿。

郑公魏征脚步沉稳地走出承天门,道:“看来今天赵国公很高兴。”

长孙无忌脚步不急不缓,道:“是吗?”

魏征双手背负,脚步不停,又道:“早朝的时候你笑了很久。”

长孙无忌错愕道:“老夫笑了吗:”

“嗯。”

魏征点着头。

长孙无忌抚须蹙眉,沉默不语。

魏征看着监察御史马周与殿中侍御史张行成,这两人走在一起低声交谈着,又道:“殿下说了,早朝结束各部要拟定章程。”

长孙无忌道:“有劳郑公。”

魏征摇头道:“太子殿下送给群臣香皂,还是太奢靡了。”

对泾阳来说香皂要多少有多少,其实这也算不得什么。

长孙无忌也走向中书省,舅父多半就要知道今天太极殿内发生的事,他老人家一定会很骄傲吧。

太子殿下听从他老人家的建议,并没有将心思放在泾阳一地,这位太子心中所想的一直都是社稷。

尽管这个太子还是有很多缺点的,比如说在同龄人眼中很孤僻,没有朋友,不好交友,又或者是这个太子向来喜干净整洁,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

又或者说太子殿下一直都在强调秩序,这让朝中诸多文武面对太子的时候,都要衣冠整齐。

如果你的发冠歪了,太子殿下会盯着你的发冠一言不发,看很久。

那种咄咄逼人的眼神,令朝臣还是很紧张的。

朱雀门外,李泰脚步匆匆走到朱雀大街上,一路小跑地回到了府邸。

府中的仆从看着魏王紧张的神色很好奇,又见魏王殿下不停擦着汗水。

王珪提笔给括地志写着注解,问道:“魏王殿下是遇到了什么吓人的事了?”

“嗯。”李泰缓缓点头,可又不住摇头。

见状,王珪提笔而起,笔未放下,又道:“那是怎了?”

李泰抚平自己的呼吸,道:“皇兄他……他今日在太极殿上,当着父皇的面竟然在吩咐群臣。”

王珪目光又落在了书卷上,淡淡道:“陛下有说什么吗?”

李泰猛灌了一口凉水,大口出着气道:“父皇什么都没说。”

“那就证明太子殿下什么都没有做错。”

“可这毕竟是在父皇面前。”

王珪写完一篇注解,提笔而起,另一只手将这卷书放到另一边,等待墨迹晾干,又拿起另外一篇接着写注解。

李泰又道:“皇兄现在未免也太……”

王珪道:“可知当初太子是如何评价魏王殿下的?”

“皇兄的评价?”

“嗯。”王珪耐心劝导,道:“当初有人说魏王殿下文采斐然,而又得知魏王殿下编写括地志,太子殿下常说孤的弟弟有如此成就,有如此才学,皇兄很是骄傲,为这个弟弟骄傲。”

“那么当下……”王珪笑道:“太子殿下能够帮助陛下协理朝政,得到群臣的支持,魏王殿下也应该为太子这位皇兄感到骄傲,切莫慌张,也切莫自我怀疑。”

李泰冷静下来,又想起了当初皇兄的话语,孤将来一定会羡慕伱的成就。

现在,李泰很迷茫,坐在自己的府邸内,又不知此刻自己该做什么好,脑子里全是皇兄当着父皇的面,号令群臣的场面,这辈子多半都忘不了。

王珪将一卷书放在魏王面前,道:“这是老朽注解的第一卷,还请魏王殿下校阅。”

李泰望了眼这个须发皆白的老师,连忙道:“弟子这就看。”

王珪满意点头。

皇宫内,李承干揣着手,走到了甘露殿前。

“进来。”

自己还没开口就听到了父皇的话语。

李承干暗暗叹息,走入殿内。

李世民也刚刚坐下,灌了一口茶水道:“饿了吧。”

“有点饿。”

话音刚落就见母后领着几个宫女,端来了饭菜。

“东宫早就准备好了饭食,知道陛下今天要召见你,便让东宫提前准备了。”

宫女小心翼翼地将太子殿下面前的碗筷摆放整齐。

李承干这才坐下来拿起碗筷吃着饭菜。

李世民也早就饿坏了,吃着一张饼,微微抬头使劲嚼着。

注意到父皇碗边还放着一碗酒水,李承干皱眉看着,良久不语。

殿内很安静,父子俩一言不发地吃着饭菜。

长孙皇后微笑地陪在一旁,道:“知道丽质这孩子喜吃甑糕,今天命人送了一些过去。”

“嗯,弟弟妹妹好久没有吃甑糕了。”

说话间,就见到一个小丫头快步跑来,她的脸蛋圆乎乎的,一直跑到母后的脚边,抓着母后的裙摆,好奇地盯着眼前这个大哥哥。

长孙皇后道:“忘记了?这是你皇兄。”

小兕子奶声奶气道:“皇兄。”

李承干笑着道:“兕子都长这么大了。”

“这孩子每天都在长高。”

见妹妹来到自己的桌边,伸手抓起一片肉,放入她自己的嘴里。

李承干观察着她,揽过她,问道:“几岁了?” 小兕子伸出三根手指,嘴里还在用力嚼着肉。

李承干揽着这个妹妹,她的呼吸很用力,她的心脏跳动更有力道,在这个妹妹身体里好像有一股很强的生命力。

“皇兄要用饭,来母后这里。”

小兕子迈着还有些不太受控制的短腿快步跑入了母后的怀中,母后用布巾给这个小女儿擦了擦嘴。

李承干吃完了一张饼一碗黍米饭。

李世民也打了一个饱嗝,灌下一口酒水。

“父皇,平日里还是要少喝点酒,多喝点茶也好。”

“怎么?你觉得朕喝酒不好?”

“对身体不好。”

“朕的身体有太医署看着。”

长孙皇后叹息一声,忧愁地看着还懵懂不记事的小女儿,本来心平气和地吃一顿饭,这父子三两句又让气氛变得不好了。

“你父皇呀,当年常常领兵打仗,夏天的时候脱下甲胄,脖子与胸口处都被沉重的甲胄压得通红,那时候不喝一口酒水,便喘不过气。”

听着母后的话语,李承乾道:“当初如此,那么现在父皇更应该注意身体。”

李世民冷哼道:“难道朕也要像你爷爷一样吗?”

李承干反问道:“有什么不好的吗?”

“你……”

本想在父子之间劝一两句,承干作为儿子少说两句,陛下这个当父皇的也少说两句。

可是这父子之间话不过三句,就会像点了火似的。

李世民又喝下一口酒水,问道:“禄东赞的事朕听说了,你怎么不向朕禀报?”

李承乾道:“当初是父皇让儿臣写信叫他们收兵的,现在到了这个局面,儿臣也让大唐占足了道理,占足了情面,难道父皇当初让儿臣写信的时候,没有考虑过之后的事吗?”

李世民沉声道:“你身为太子要注意言行。”

“儿臣很注意言行。”

“以后你也不用作诗了。”

“这跟作诗有什么关系!”

虽说他们父子俩都还好好坐着,三言两语火气越来越大。

眼看陛下的呼吸起伏,面色隐约涨红。

长孙皇后又道:“行了,朝中的事情交给朝臣们去办,你们父子俩吃个饭,就应该多说说家里的事。”

父子俩又低着头,各自坐着沉默不说话了。

小兕子在母后的怀中低声道:“母后,想睡了。”

长孙皇后又看了眼这父子俩,气馁地抱着小兕子离开。

皇后快步带着一队宫女离开了,甘露殿内就剩下陛下与太子,还有两个太监。

李世民拿起一份文章,这份文章美曰其名乃是东宫太子的实践报告。

“你与朕说说,这份实践报告中的文化战是什么意思?”

注意到儿子想当然的目光,李世民接着道:“说说你的方略。”

李承乾道:“当初与李百药说过,让各国使者都学关中话,学中原文字,只不过近一年来,尽管鸿胪寺与礼部都这么做了,可还是收效甚微,因此儿臣很苦恼。”

“之后呢?”

李承干又道:“因此儿臣要求拿着文书来往互市的西域人也要学会关中话,高昌王子且不说了,他本就会熟练的关中话,想要互市就要学关中文字与关中话,有了这个要求,想要参与互市的人自然就会主动去学,而在大唐的来往中,成为一门必学的本领。”

“朕听说你还想要扫平西域?”

“儿臣从来没有这么说过,修建河西走廊,种葡萄与横扫西域没关系。”

“呵呵呵……”李世民淡淡一笑。

“好吧。”李承干揣着手道:“看来这个误会解释不清了,孤的解释连父皇也不信了。”

“父皇也请放心,以后若有别人问起,儿臣一定会解释清楚的,要是还有人不信,儿臣就在承天门前贴一张布告,就说东宫太子绝无横扫西域之意。”

李世民道:“你主持朝中用度已一年有余了,就写这么一篇文章吗?”

“儿臣愚钝,两年间才办成了这么一件事。”李承干站起身道:“父皇,天色不早了,孤今天也不能午休了,还要赶着去中书省办事。”

“是朕耽误了你的午休?”

“儿臣绝无此意。”

李世民鼻孔出着重气,沉声道:“国事重要。”

李承干行礼道:“儿臣告退。”

等太子殿下离开了甘露殿,殿内很安静。

能够听到陛下的呼吸声,两个太监站在原地战战兢兢。

安静良久,李世民忽然拍案道:“混账小子!还说不想横扫西域,他修建河西走廊,种出葡萄是为了什么,还说不是朕耽误了他午休!”

两个太监被陛下忽然拍案而起,吓得一个激灵,跪在了地上,哆哆嗦嗦道:“陛下息怒。”

尽量克制着心中的怒气,李世民道:“召工部尚书阎立本来。”

“喏。”

半个时辰之后,阎立本迈着慌忙又不敢迈开的脚步,走入甘露殿内。

李世民手里依旧拿着儿子的实践性报告看着,这篇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尤其是团结朝臣,提倡加强朝中各部集体协调与执行力的论述。

这是以往治理朝政上,没有说明白的要点,也没人说过这些。

阎立本躬着身子站在殿内已很久了,陛下一句话没说,而是一直在看着一张纸。

又不敢出声打扰,只好继续站着。

东宫已很久没有送来文章了,现在足以可见陛下对这篇文章的喜爱。

如果太子与陛下能够和睦相处就更好了。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文章,揉着眉间似乎在斟酌这篇文章的深意,这才注意到站在这里的阎立本。

“你来了。”

还未到阎立本回话,太监便在陛下耳边低声道:“阎大匠已站在这里半个时辰了。”

李世民扶着额头道:“赐座。”

阎立本如蒙大赦,道:“谢陛下。”

接过太监沏好的一杯茶水,李世民沉声道:“其他事暂且不论,凌烟阁的事准备得如何了?”

阎立本连忙道:“回陛下,这件事是工部侍郎徐孝德在安排。”

就要放下的茶碗,在手中一滞,蹙眉道:“你是工部的尚书,你还要看他脸色行事?”

今天暂且两更,明天争取再加更

373.第373章 我要当太子第131章 折冲府361.第361章 皇帝归来第104章 夕死可矣371.第371章 虎牢关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第124章 圆满的成果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284.第284章 关中雷雨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62章 对错第4章 红楼与曹先生385.第385章 登基220.第220章 唐军来了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61章 迎接陛下第93章 苦恼的舅舅第97章 谣言283.第283章 吃什么长大的第107章 太子的欣赏373.第373章 我要当太子303.第303章 玄奘的归心第131章 折冲府308.第308章 储君治下235.第235章 清闲的人第131章 折冲府第34章 储君心事342.第342章 不留遗憾的一战第32章 拜访舅爷282.第282章 洛阳变故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63章 小事上犯糊涂第149章 皇子的名声第35章 越活越平庸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第14章 偏心的父皇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159章 父子春游282.第282章 洛阳变故202.第202章 扫兴的人第152章 东宫旧人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饶人220.第220章 唐军来了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320章 归来的皇帝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问”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第73章 “肥羊”第19章 他们越反对,它就越光芒万丈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109章 指指点点263.第263章 他的事业第322章 太子与老师第50章 天分217.第217章 孤不懂这些的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第112章 小气的父皇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32章 拜访舅爷368.第368章 新设287.第287章 比金钱更值得第122章 这关中远远不够第112章 小气的父皇第59章 事必躬亲的太子第153章 崇文馆第184章 历代皇帝的忧虑第33章 孙神医第112章 小气的父皇199.第199章 临近新年257.第257章 活捉第97章 谣言333.第333章 郑公的交代191.第191章 查到底231.第231章 修缮长安286.第286章 转变第169章 愿为前锋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89章 哪来的怪脾气第61章 迎接陛下265.第265章 母后与妹妹的安排255.第255章 明智的对手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24章 还是舅爷疼太子332.第332章 中年危机的布衣之交376.第376章 封禅400.第400章 皇宫欢庆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117章 善意的话第144章 刘仁轨的新生第135章 忠心的许敬宗259.第259章 来长安的禄东赞189.第189章 聪明的人第61章 迎接陛下374.第374章 泰山脚下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251.第251章 战争阴云第63章 小事上犯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