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讲学

第158章 讲学

甘露殿内,君臣三人饮着葡萄酿,商量着凌烟阁的功臣画像的事。

有太监脚步匆匆而来,在陛下身边递上一卷卷宗。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的目光皆看向这份卷宗沉默不言。

李世民当着两人的面拿起卷宗仔细看着,卷宗上记录的都是今天在长安城发生的事。

长孙无忌将手中的酒碗缓缓放下,目光观察着陛下的神色。

又见陛下将卷宗放下,放在三人之间的桌上。

“承干让京兆府的人,以崇文馆的名义在长安街头讲学。”

“讲学?”房玄龄疑惑地拿起卷宗看了起来,而后神色了然道:“陛下,太子殿下是希望关中最普通的乡民也能知道现在关中的治理方略。”

李世民狐疑道:“他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吗?”

长孙无忌神色凝重没有当即开口。

房玄龄道:“以往官府行事都是官吏的事,多数时候与民无关,或者是民众只是听从安排。”

李世民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以现在关中对太子的风评,各县的县丞都说为官战战兢兢,因太子真的会罢免县丞的。”

言至此处,注意到陛下看了一眼自己的长孙无忌低声道:“陛下,罢免县丞确实是吏部办的,可吏部罢免的依据都是确凿的,而且多数是他们自愿辞官的。”

李世民的神色这才稍有缓和。

房玄龄继续道:“当京兆府与各县乡民走在一起之后,那就会让各县的县官被动,被动加入到关中的建设中,已不是他们情愿与否,而是万千人的意愿,正如卷宗有言,也就是现在街道上在讲学的人所说。”

“关中乡民十户中有七户还是赤贫户,他们除了拥有赖以生存的田地,便再无依靠……”

李世民盘腿而坐,又道:“朕与你们说凌烟阁画像的事,是不是该让阎立本来画。”

话又说了回来,陛下似乎不太愿意掺和到太子的事中。

就像太子不愿意搭理陛下的监理与朝中监管。

在这一点上,父子两保持了难得的默契。

长安,春明门后的一处街道上,这里支起了一个棚,而棚中坐着不少人,棚前还放着一个牌子,写着:崇文馆讲学,五个字。

有一个穿着官服的小吏大声道:“关中要发展势必离不开各县乡民,可诸位都在做什么?在家造孩子?”

话音落下四周围观的人纷纷笑着,渐渐地笑得人越来越多。

讲话嘛,除了之乎者也,最朴素的语言便是最能打动人的。

那小吏又道:“那位笑得最开心的大哥,这些天夜里肯定没有睡好。”

闻言,一个满脸粗糙的大汉笑着低下头。

四周的人笑得更开心了,有老人家开口笑着露出发黄的牙齿,还缺了几颗。

这个小吏年纪不大,只有二十岁出头,但面对众人讲话十分从容。

狄知逊城墙根,手拿着毛笔正在记录着这些话,又对一旁的儿子道:“仁杰,往后为父也要这么讲课的。”

狄仁杰道:“许少尹很着急,他很缺人手,希望爹爹可以早点讲学。”

狄知逊笑道:“无妨,听几天就会了。”

而街道另一头,温彦博与颜勤礼,看着这个场面沉默不语。

许敬宗笑道:“老先生以为如何?”

温彦博道:“本以为你们所谓的讲学都是诸子春秋。”

“这些人听不懂诸子春秋的。”

那小吏接着道:“现在关中很富有吗?”

四周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但没有人回答这话。

“其实你们大部分人都是贫穷的,伱们看看那些有钱的公子与学识渊博的名士,也不会听下官在这里乱讲。”

大家又跟着笑了。

路过的几个学子很明显的眼神一怒,咬着牙路过。

“你们不富裕,这关中就富裕不起来,再者说没了你们勤劳的双手这关中什么都不是,京兆府一直以来就秉持着以各县乡民为主来建设关中,你们不用害怕自己手里有了银钱。”

“听说过长安那个揍人出名的许少尹吗?这位少尹在长安城打架从来没输过,不瞒诸位,其实他是在下的上官。”

言罢,这个小吏不免尴尬一笑。

许敬宗听到这人拿自己这个许少尹的名头来说笑,脸色顿时黑了几分。

温彦博老先生的脸上带着笑容,他道:“说得挺好的。”

许敬宗双手背负,气馁一叹。

“我们许少尹在长安城是名不虚传的,什么权贵子弟,他根本没有放在眼里,但凡有人欺凌乡里,县官为祸一方,你们告诉京兆府,先让太子殿下罢了他的官,再让许少尹去打断他的腿,剁碎了喂鱼都可以!”

四周传来了叫好声。

眼下,京兆府讲学的便只有这一处,往后还要扩大讲学的范围,讲话尽量贴合关中乡民的生活,让他们都知道京兆府这么做是为何,并且将这些简单又贴合实际的理念,传达下去,传播出去。

许敬宗再回神看去之后,老先生不知什么时候已走远了。

他连忙跟上脚步道:“崇文馆所做的便是这些,老先生见笑了。”

温彦博拄着拐杖道:“看似胡闹了一些。”

“别看他现在与这些乡民笑呵呵,其实这个讲学的年轻人亦是一个学富五车之辈,只不过与京兆府绝大多数的人一样,他的过去并不好。”

温彦博不解道:“京兆府绝大多数人是什么样的?”

许敬宗目光看着远处城门口的热闹景象,回道:“自泾阳种出了葡萄之后,太子掌关中农耕以来,下官开始执掌京兆府,为了补充人手招揽了不少人,这些人都是吏部挑选的,而这些人多数都是贫寒出身,穷苦出身,如正在讲学的这位徐邻,他就是自小孤苦靠借读别人家的书,一步步到如今。”

“太子殿下是刻意招揽这些人的吗?”

“老先生有所不知,自去年科举开办以来,五千余人参加科举及第不到百人,而这些落选的一部分人被京兆府吸纳了。”

温彦博低声道:“以往历朝历代的太子是如何登基的?”

老先生对太子的登基是着急的,他老人家觉得太子将来即位之后,一定会发起东征。

许敬宗小声道:“据下官所知,有的是宫廷暗杀夺权,或者是得到军中将领支持……”

他还看了看四下,生怕这些话被别人听到,再言道:“再者是得到士族支持,有地方士族支持皇子在极高的声望中登基。”

“是啊,自汉以来都是这样的,前人的经验都是宝贵的。”温彦博摇头无奈道:“可太子偏偏选了一条这样的路。”

许敬宗安慰道:“太子殿下知道前人的经验是宝贵的,可太子殿下更明白选择这三条路的成本是最低,也是最容易成功的,但这都不是太子所想要的模样。”

温彦博点着头走入崇文馆内,这里很安静,对一旁的人道:“本以为老夫还有几个门生可以帮助殿下,可他们都是士族中人,殿下是不会希望老朽这么做的。” “罢了,罢了。”温彦博点着头道:“老朽就且多看几天,看看太子殿下心中的愿景会成什么样。”

早春时节到了三月,一份份奏章送入长安,中原各地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到了。

今年崤山以西,黄河两岸与江南地界温暖得非常快。

东宫,李承干与李绩正在对练着。

只见太子挥出去一拳,李绩抬腿就是一脚,踢在了太子的手肘上,如果这一脚的力量再大一些,此刻太子的手肘就已经断了。

李承干退后几步深吸一口气。

李绩迈开步子,也是一拳打出。

这一次太子没有硬接,而是侧身先躲过拳头,抓住大将军的胳膊,腰背发力。

一个干净利落的过肩摔将人摔倒在地。

见到这个动作的李淳风神色好奇。

李绩被摔在地上直咳嗽,四仰八叉躺在地上,好一会儿才缓过来,迷茫道:“殿下,这又是什么招式?”

李承干伸手抓住他的手,将人扶起来,道:“过肩摔,以前看人教过,便记下来了。”

“末将失算了。”

李承干笑着道:“孤觉得有些生疏。”

李绩指了指站在一旁的太监,道:“殿下找他们,末将可经不起这么再摔几次。”

五个太监纷纷退后几步,他们本就是来照看太上皇的,可不是来陪太子殿下练身手的,而且刚刚那一摔看着就很痛。

李淳风抚须道:“很有意思的身手。”

李绩拍去身上的尘土,道:“李道长可要试试?”

“不了,贫道还要去弘文馆。”李淳风抬头看了看阴沉的天空,多半是要下雨了。

脚步未动,他又道:“殿下需要注意拳脚并用,动作太僵了。”

李承干颔首道:“谢道长赐教。”

目送着李淳风离开,李承干揣着手问道:“大将军?”

“嗯?”

“大将军与李道长交手过吗?孤看他一直很平静,颇有世外高人的风范。”

李绩低声道:“末将没有与李道长交手过,不过听说牛进达与他有过一次交手,拳脚却碰不到李道长。”

两人依旧看着李淳风的背影,他的道袍随风而动。

“碰不到是什么意思?”

“回殿下,我等出拳都是为了打倒人。”

“这没错。”李承干蹙眉回道。

“可有一件奇怪的事,当拳头打不论怎么打,手臂伸出去总是差三两寸,碰不到他。”李绩回忆起当初的场景,又道:“后来牛进达急得手执马槊追杀着李道长,从朱雀门追到了春明门。”

“是吗?这是怎么练的?”

“末将也不清楚,只是听说李道长自小在道门长大,从小一边看书一边挑水砍柴。”

“就这样?”

“听道长说是这样的。”

眼前李淳风已经走远了,风更大一些,有一些细雨飘下,显得道长的身影更仙风道骨了。

春雨终于来了,在万千人的期盼中,一场春雨降临在关中。

街道上的行人纷纷避雨,许敬宗与上官仪,郭骆驼三人正在一家酒肆喝着酒。

有一群人走在雨中,正在朝着这家酒肆走来。

领头的人正是尉迟宝琳,他走在雨中道:“记住了,不要用刀子。”

“小将军放心,小人明白。”

足足三十余人走在雨中,脚步不徐不疾地走向酒肆,路上的行人见势不对纷纷散开。

见到对方的架势,上官仪拍案道:“老许!快走!”

“还想走?”尉迟宝琳已带着人将这处酒肆围了起来,他脸色带着讥讽的笑意,把玩着手中的棍子。

雨水落在酒肆外围着的人身上,也落在棍子上。

尉迟宝琳道:“以往你们京兆府如何跋扈,某家都不想计较,现在你们京兆府要把我们家的作坊搬到关外去,你这是寻死。”

许敬宗临危不乱端坐着道:“这是朝中的规定,与尔等无关。”

“某家的作坊又与你何干!”

“念在尉迟将军的份上,本少尹给你三分薄面,你现在就走,还能全身而退。”

“呵呵呵……”尉迟宝琳气笑了,用棍子指了指许敬宗,又看了看身后的人,转脸又面色一狠,怒道:“给我打!”

围在酒肆外的一群部曲,就要冲入酒肆,忽听到远处有密集的脚步声。

雨幕下,又有一群民壮朝着这里冲来,他们手里也没有拿刀子,而是提着棍棒。

魏昶大声道:“救少尹!”

这伙民壮冲入对方的部曲中,双方人手当街打了起来。

混乱中,有人去叫了官兵。

也在这一片混乱中,许敬宗,上官仪,郭骆驼三人逃了出来。

上官仪心有余悸道:“好在魏兄来得早。”

许敬宗道:“多半魏昶知道尉迟宝琳在收拢部曲之时也开始准备了,他来不及告知老夫。”

隔壁街道的群架还在继续,许敬宗又道:“上官兄,郭兄不用惊慌,巡城的官兵很快就到。”

见上官仪要走,郭骆驼道:“上官老弟这是去做什么?”

上官仪走入雨中摆手道:“你们在这里等官兵便好。”

很快官兵就围了过来,李道彦带着兵将这处街道围了起来,打架的人全部拿下了。

“许敬宗,怎么又是你?”

第154章 陈年旧事第326章 苏亶家事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319章 处罚(感谢饭饭饭团er的盟主)263.第263章 他的事业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来了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梦第162章 小公主与李道长338.第338章 文景与现在367.第367章 看洛阳第86章 补贴与孝顺349.第349章 事关尊严366.第366章 请英公相助299.第299章 为何哭,为何笑224.第224章 玉璧与金车第38章 想要集权的父皇237.第237章 笄礼第116章 用心险恶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禄东赞345.第345章 梦中惊坐起391.第391章 最近不爱吃鱼第95章 合力捞鱼338.第338章 文景与现在290.第290章 将来的一代人第5章 东宫前任尸骨未寒345.第345章 梦中惊坐起302.第302章 交河城旧事第165章 难免的394.第394章 大唐的贵客第318章 稚奴的事业第140章 和谐的宴席378.第378章 豪情万丈的时代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68章 孤有进步吗?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85章 兵马未动214.第214章 大旱大涝第50章 天分第2章 “人肥”259.第259章 来长安的禄东赞第142章 别人的苦难第49章 上架感言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326章 苏亶家事295.第295章 那一类人295.第295章 那一类人226.第226章 令人费解的变化246.第246章 以为太子只在钓鱼第86章 补贴与孝顺第41章 大胜而归第122章 这关中远远不够第87章 通达?第57章 善终的老臣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第83章 颉利的近况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58章 重情重义,英雄好汉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377.第377章 旧人老臣222.第222章 给太子的封赐第115章 各县弹劾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13章 耿耿于怀第162章 小公主与李道长第322章 太子与老师235.第235章 清闲的人第69章 活该一辈子太子?252.第252章 范阳案第41章 大胜而归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105章 被监视的太子361.第361章 皇帝归来369.第369章 舍我其谁225.第225章 天赋异禀第141章 陈仓县尉第120章 孤的大事业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权第152章 东宫旧人79.第79章 家宴275.第275章 朝臣榜样褚侍郎第120章 孤的大事业402.第402章 贞观老人们的元宵第77章 立冬宴席第9章 播种新的学说279.第279章 清查第152章 东宫旧人第25章 西北战事将起第23章 太子游长安393.第393章 松赞干布第157章 从来就不为自己第168章 一夜276.第276章 老谋深算的样子第4章 红楼与曹先生第169章 愿为前锋361.第361章 皇帝归来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严183.第183章 识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