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

看着这些景色,人就不会这么浮躁了,也不会着急了。

唐人的生活节奏是很慢的,多数时候还能够看着田地里的粮食发呆,也能看着河流发呆。

“你会经常走出来看看吗?听说关中各县中就你刘仁轨很少与其他县的县令走动。”

薛万备站在一旁沉默,这话是说给后方的刘仁轨的。

太子殿下又来咸阳桥钓鱼了,没完没了。

刘仁轨回道:“臣以为殿下近来是心情浮躁,才会来这里。”

李承乾道:“那你现在不赶孤走了?”

“太子殿下出行势必要驱散乡民,只要不打扰县内乡民,臣亦不会打扰殿下。”

“那伱现在已打扰孤了,刘县令尤不自知。”

“臣如何打扰殿下了?”

“被人盯着后背的感觉很不舒服。”李承干笑道:“不要总是站在后面,你走到近前来,这样孤会舒服一些。”

刘仁轨行礼道:“臣不敢。”

李承干忽然一笑,道:“你连孤都想赶走,你还有什么不敢的?”

刘仁轨作揖低着头。

薛万备带着兵马守在一旁,默不作声。

说话间,李承干钓起一条鱼,熟练地将鱼从钩子上取下,而后放入一旁的鱼篓中。

冷风吹过,几片枯叶落下,飘在水面上泛起涟漪。

李承干呼吸着这里的空气,闻着空气的味道,看着流速缓慢的河流,钓鱼时人的身心就会沉浸在四周的环境中。

听着咸阳桥上热闹的话语声,在享受着此刻的没有朝章政事的宁静。

鱼儿又咬钩了,李承干钓起来一条拇指大小的鱼。

刘仁轨注目看着,见太子将这条小鱼丢向远处的河面,看了太子的举动,他低头似有思索。

又钓了三两条鱼,李承干便沿着河岸漫无目地走着。

薛万备帮着殿下拿鱼篓,一手提着鱼竿。

太子每走一段路,侍卫们便跟上脚步。

刘仁轨亦步亦趋跟在后头。

沿着河道的两侧田地上种着不少萝卜,远处的野地里还有不少孩子在玩闹。

李承乾道:“刘县令。”

刘仁轨快步上前道:“殿下。”

平日里跟在身后,唤他一句他还是能上前的。

别看他现在这般,像不点不亮的蜡烛。

他治下的咸阳县,县民都念着他的辛勤治理。

毕竟很少有县官会在收粮的时节,在田地里住一个月的窝棚,来看着粮食。

李承干问道:“你现在俸禄几何?”

刘仁轨回话道:“自殿下将我等县令俸禄提至五品,年禄米二十石。”

这是自武德年间留下的俸禄规制。

可见太子殿下蹙眉了片刻,刘仁轨又有些担忧,难道说错了?

再又一想今年送来的俸禄就是这个数,又低着头思量着。

“平时生活如何?”

“回殿下,还算富足。”

这话听着中肯,李承干停下脚步,望着远处思量道:“当真?”

刘仁轨行礼道:“臣的才能用于治县,殿下政令开明,关中各县生民安逸,夫复何求。”

李承干又看了他一眼,低声道:“你是一个能一辈子做县令的人。”

“臣领命。”

如果换作是许敬宗,说不定现在已将漂亮话说上天了。

在刘仁轨嘴里是听不到夸奖的。

其实刘仁轨的生活并不富足,正如李恪所担忧的,刘仁轨甚至将他家的禄米分给了赤贫人家。

他对朝堂是忠诚且信任的,从他打死虞宁来看,父皇甚至将他从一个县尉提升到县丞,再升任如今的县令。

这种人很难得,因为在关键时候,他绝对会是第一个上的。

换一种说法,或者是一个宁天下人负他,他不负天下人。

汉室宗亲的老刘家当真都是这种人吗?

李承干走入咸阳县,看着田地里的乡民将一捆捆的麦秆全部扎起来,堆放在自家的院落中。

还有一家老小,五六个人坐在田地里用饭,用了饭就小憩片刻,接着在田地里忙活。

当官兵进入县内,一众乡民便纷纷避让。

“恪弟最近还与你走动吗?”

“回殿下,吴王殿下如今在军中当值,当值结束之后,偶尔有找下官喝过酒,是吴王殿下带来的酒水与吃食。”

安宁的咸阳县,偶尔还能听见几声鸟叫。

景色看起来都是金灿灿的,一片枯黄色中还能听到几声犬吠鸡鸣。

走到咸阳县衙门口,就看到一个走路还显得蹒跚的孩子跑了出来,他伸出双手想要抱。

刘仁轨连忙上前抱住自己的孩子,道:“殿下见笑了,这是犬子。”

县衙内一个妇人也快步走出来,慌乱又有些带着赔罪意味,默不作声地行礼。

“刘县令,恪弟的朋友不多,他能将你当作朋友,你也应该将他当作朋友才对。”

刘仁轨行礼道:“臣明白。”

“好了,孤也回去了。”李承干叹息一声,走出了咸阳县。

回到长安之后,李承干给弟弟妹妹买了一大块甑糕,顺路看了看长安城的建设事宜。

李治嘴里嚼着甑糕道:“皇兄,皇姐说母后看父皇不爽利。”

“是吗?”

李治用力咽下甑糕又道:“母后今天来东宫与姐姐说了一些话,姐姐与母后说完也不爽利,还在剁排骨呢。”

仔细听了听,东宫的厨房确实有剁排骨的动静。

李承干揉了揉眉间,道:“父皇又怎么了?”

“皇兄怎么知道是父皇的缘故。”

还能怎么想,这个家能让母后不爽利的,也只有父皇。

毕竟要是弟弟妹妹闯祸了,最先生气的应该是丽质。

若真是这样,现在李治应该在哭,而不是享受着甑糕。

李治十分单纯地解释道:“听爷爷说今天母后去见了父皇,还有舅舅商谈了一些事,后来母后便来了东宫,现在又回立政殿了。”

李承干轻拍了拍他的后脑道:“没事,吃你的。”

“嗯。”

李治嘴里嚼着一大块甑糕,重重点头。

宁儿穿戴着围裙,手腕带着袖套,这些都是东宫特有的。

她手里拿着一块竹片压着刚刚塑形的陶土,转动一个圆盘。

一个陶碗的形状便缓缓成型,在小福的目光下,一个陶碗成型,放入平日里用来烤饼的炉子中,等待着成型。

其实也不是东宫没有碗筷了,只是宁儿喜欢在空闲地做一些陶器。

今晚,东宫的饭菜还是很丰盛的,就是排骨剁得有些太细碎了。

同样的饭菜也给陛下与皇后送了去。

这个时辰的长安城是很热闹的,用了晚饭之后,李承干梳洗了一番道:“宁儿,准备一些布绢,孤要去看望老师。”

宁儿在寝殿内收拾了一番,找出了几匹较好又不会太过名贵的布绢。

“殿下去看望房相不能用太名贵的礼,这样就正好。”

李承干让李治与李慎一人抱着两匹布绢,这两个蠢萌的弟弟陪在左右最好。

听到可以在夜里出宫玩,李治与李慎还是很高兴的。

走出宁静皇宫,夜色逐渐笼罩了整座长安。

临近入夜时分,朱雀大街上很热闹,一盏盏灯笼都已挂上,街道上的行人也不少。

李治这小子容易被外物吸引注意力。

李慎还要拉一拉他的袖子。

李治这才回神跟上脚步。

来到房相府邸前,李承干说明了来意,带着两个弟弟走入府邸内。

一个仆从连忙走上前道:“殿下来啦,小人这就去通禀房相。”

“不用了,你带孤过去吧。”

走到老师的书房前,看着这里与去年来时也没什么变化,这间书房很宽大,书卷满满当当放在书架上,还能闻到墨香。

房玄龄来到门前迎接道:“太子殿下。”

李治与李慎先行行礼道:“见过房相。”

房玄龄抚须又向李治与李慎行礼。

“过了寒露节,就要转凉了,孤想着来看看老师,这些天少有在中书省见到老师。”

房玄龄低声道:“近来边关内外有诸多事要安排,前些天河东与朔方的兵马刚调动了一番。”

李承干坐下来,看着书房中的陈设。

房玄龄询问道:“听说太子今天又去咸阳桥钓鱼了?”

“嗯。”

“见过刘仁轨了?”

李承干接过仆从递来的茶水,观察着茶水中的茶叶,低声道:“他呀……一言难尽。”

“殿下重视县治,凡太子政令通过京兆府直达各县,这种方式是好的,可看殿下对刘仁轨十分在意。”

“老师觉得他是一个能做一辈子的县令的人吗?”

“殿下想要提拔他?”

李承干否认道:“暂时还不想。”

房玄龄饮下一口茶水,低声道:“都说东宫太子门下才俊众多,殿下还缺这么一个刘仁轨吗?”

“老师说笑了,人才永远都缺。”

“还听闻陛下对太子殿下将西征得来的银钱用来修缮长安,陛下对此颇为关注?”

李承干看着两个懂事坐在一旁的弟弟,他们也不说话,而是安静地坐着。

听着老师的话语解释道:“修缮长安城的事是经过中书省的计议,还有工部主持的,朝中要践行节俭的方略也是满朝文武皆支持的,父皇有些言语也无妨,支持孤的人还是挺多的。”

“父皇有抱怨也是正常的,至少父皇抱怨了,孤就会觉得父皇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很真实。”

房玄龄了然点头。

李承干拿出一份奏章,道:“有些事东宫太子也不能一言而决,当初父皇封赐陕东道总管,就想着做一些事,奏章上的安排还请老师斟酌。”

闻言,房玄龄接过奏章,也没当即打开看,而是问道:“殿下真的不打算重用刘仁轨?”

李承干解释道:“都说刘仁轨是汉室宗亲,可他这人从未以这个身份自居,正如他所言,若是朝中让他做一辈子的县令,他可以在县令的位置上坐一辈子的。”

“刘仁轨觉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平凡如他,与这样的人交谈,孤深得启发。”

房玄龄看着奏章上的内容,安静听着殿下的话语。

仆从将油灯的灯芯拔高一些,让光也更亮些。

喝下一口茶水,李承乾道:“欲谷设出卖了高昌,高昌王死了之后,孤从麹智盛那张追悔莫及的脸上学到了一个道理,世事无常其实是常态,世道并不是我们期待的那么好,所以我们不要依赖天赋,也不要依赖他人的帮助……”

“老师你看。”李承干的话语顿了顿,道:“刘仁轨不以出身自居,他觉得他很平凡,可高昌王自命不凡,这一前一后的比较,不是很有意思吗?”

随着太子的话语结束,房玄龄也看完了这份奏章,将它放在桌上,安静思量着。

李承干看仆从拿走了布绢,而后门外又传来了师母的话语声,带着一些自责与埋怨。

房玄龄道:“殿下,这些政令中书省可以安排。”

李承干笑道:“有劳老师了。”

“都是利于乡民的事,保障官吏的好事。”

走出老师的书房,李承干见到了师母,稍稍行礼后便告别了。

梁国夫人与老师夫妻两人送太子殿下到家门外才告别。

天色已经完全入夜,李治跟着皇兄的脚步问道:“刘仁轨是个很厉害的人吗?”

李承干一路走着道:“他是个很扫兴的人。”

翌日,下了早朝之后,房玄龄便早早去见了陛下。

而太子见了于志宁之后,这位东宫詹事兼殿中侍御史的于志宁去京兆府。

在京兆府门外,停下脚步,于志宁思量了片刻,就独自一人走入了京兆府内。

半个时辰之后,于志宁就与京兆府尹李道宗,京兆府少尹许敬宗,以及京兆府书令官颜勤礼一起去了泾阳县。

寻常来说京兆府少尹许敬宗来泾阳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为他一直都身兼着泾阳县县令一职。

杜荷留了些许的胡子,看起来也比当年沉稳了许多。

于志宁笑道:“杜荷公子,朝中想要买作坊中的纸。”

“这里有的是纸张,于侍郎随我来。”杜荷领着头,带着三人走到一个库房前,打开库房的大门,入眼的满满一仓库的纸张,这些纸张黄灿灿的,一卷卷成列在仓库的两侧。

些许阳光照入这处库房,于志宁取下一卷纸,这卷纸很厚实,重重落在地上。

389.第389章 玄奘归来376.第376章 封禅399.第399章 谁更圣明201.第201章 西域传说第120章 孤的大事业377.第377章 旧人老臣352.第352章 洛阳大雨第11章 图表第71章 最划算的买卖第80章 漠北恩怨192.第192章 星图与名册371.第371章 虎牢关第16章 德智体美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满1.第1章 太子殿下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64章 父皇的权力巅峰伊始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72章 能从天黑讲到亮382.第382章 长孙无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气188.第188章 河东好友第126章 道长的成就第87章 通达?第141章 陈仓县尉262.第262章 禄东赞的生活第164章 这世上的事难不住太子186.第186章 杜正伦第42章 正义的一战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权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177章 远大的理想378.第378章 豪情万丈的时代243.第243章 雪后第161章 监察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来信第161章 监察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第9章 播种新的学说234.第234章 有陛下当年之风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127章 游园276.第276章 老谋深算的样子385.第385章 登基230.第230章 认罪的高昌王子347.第347章 辽水战争199.第199章 临近新年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来了402.第402章 贞观老人们的元宵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104章 夕死可矣第181章 老师家事368.第368章 新设第60章 秋猎归来第103章 不一样的孝心第124章 圆满的成果307.第307章 太子的实习期240.第240章 老师的一贯作风第180章 喜欢与人交谈第120章 孤的大事业第49章 上架感言第132章 豪杰依旧第156章 京兆府争论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213.第213章 旱情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286.第286章 转变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话语215.第215章 存粮第321章 臂膀第152章 东宫旧人303.第303章 玄奘的归心331.第331章 赵国公的忧愁227.第227章 军中安排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饶人第172章 精气神400.第400章 皇宫欢庆301.第301章 亲卫201.第201章 西域传说285.第285章 生产瓶颈366.第366章 请英公相助第150章 仗义出手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198.第198章 一地鸡毛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241.第241章 雪灾(感谢唐萌少主的盟主)第24章 还是舅爷疼太子第132章 豪杰依旧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谢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赏)第163章 杖责398.第398章 君臣坦诚第124章 圆满的成果339.第339章 议东征344.第344章 并不顺利的治理337.第337章 “奇观”334.第334章 荒谬且短见第8章 东宫的新生活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