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第342章 不留遗憾的一战

第342章 不留遗憾的一战

李世民扶起了这位老先生,神色十分严肃地道:“朕此去辽东,定收回前隋将士尸骨,不负民心。”

郑元璹迈着蹒跚的脚步,缓缓点着头。

“当年杨广东征,在辽东留下了太多尸骨,正因如此东征势在必行,此番若不征讨高句丽何以面对天下人,朕还有何颜面?”

郑元璹低声道:“老臣还有许多在辽东书写的卷宗,可赠予陛下。”

李世民朗声道:“好!”

春雨过后,便是农忙时节了,皇帝一家虽说到了洛阳,但洛阳的农耕依旧。

夜里的洛阳城依旧在戒严。

李承干看着眼前的行军路线图,自洛阳此去辽东是一条十分漫长的行军路线,大军出征需要调动河北与河南两地各州府的人力。

按照计划,大军要在六月抵达幽州,而后在十月之前渡过辽水,攻下城池得到休整,大军在城中御寒。

气候是阻挠唐军东征的最大阻碍,更不要说还有高句丽的复杂地形。

乾元殿内很安静,李承干看着地图沉默不语。

“皇兄。”

听到话语,李承干回头看去,见到是李恪,又道:“忙完了?”

“嗯,大将军说让恪弟来问问粮草如何?”

李承乾道:“粮草提前半个月就送出去了,比大军早半个月的脚程,太仆少卿萧锐给大军布置了二十万石粮草,薛万彻先一步去了河北调集粮草,韦挺主持河南的转运,大抵上是这样的情形。”

“也不知道这一战会打多久,后继的粮草孤再想想办法。”

李恪道:“当初天山一战十万兵马的粮草对皇兄来说都不在话下,如今六万大军皆是信任皇兄的。”

言罢,他又递上一份册子道:“这是各路兵马的兵册,契苾何力与薛万备为前军,率军五千人,其后是江夏郡王与英公的两万大军,再之后苏定方大将军的大军,陛下与后方的大军最后进入辽东。”

如此庞大的大军并不是一股脑全部冲去高句丽,而是分成前后几批,李承干看着兵马布置,道:“孤知道了。”

李恪行礼道:“此番出征,又要有劳皇兄了。”

这一次动用的关中民壮并不多,经过这十多年,从征讨突厥,又是吐谷浑,松州,高昌,几次大战,关中的民生早已疲惫不堪。

这一次的兵马绝大多数都是从折冲府的驻军兵马中调动,因此没有在关中大规模募兵。

李承干在一旁坐下来,饮下一口茶水,多看了眼这个弟弟的神色,又看向地图,道:“此图如何?”

李恪瞧着地图,多看片刻,不住点头,“很是详尽。”

李承干解释道:“这是青雀让文学馆的人所绘制的。”

李恪的目光看向辽水以东的方向,道:“若张亮大将军渡海顺利,多半会在高句丽的卑沙城靠岸,父皇的几路兵马越过辽水之后,多半会在安市城进行大战。”

“以前听李卫公说过,父皇用兵多是出奇制胜。”

李恪颇为赞同,道:“皇兄觉得,此战父皇也会以奇兵制胜?”

李承干揣着手,又有些疑虑,言道:“但愿父皇此战没有遗憾。”

说着话,又将高句丽的一片山圈了起来,“这里是高句丽的腹地,这片山名叫驻跸山,若大军到了此地即可绕后冲击高句丽后方的王城。”

李恪盯着这片山脉,疑惑道:“这里很特殊吗?”

李承干摇头道:“当然,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现在只不过觉得这片山脉地势险要。”

李恪颔首道:“恪会注意的。”

李承干将一卷文书递给他,“这是调动粮草的文书,你留在父皇的左右多多照应。”

“喏。”

瞧着这个弟弟再一次走入夜色中,李承干拿起一旁的兵册将其整齐地放在桌案一角。

待离开乾元殿,来到洛阳行宫的后方,便听到孩子的嬉笑声。

这是小於菟的笑声,他正在玩着一辆小车。

两个孩子很快就适应了这个新家的生活。

见是殿下回来了,苏婉上前道:“殿下,母后说或许要在洛阳留一两年,妾身又让人去长安将更多的衣衫与被褥带来。”

李承干抱起朝着跑来的女儿,“你安排便好。”

苏婉点头一笑。

宁儿正陪在母后身边,安排着这里的诸多事宜。

寝殿内,家具都已收拾好了,比之前几天更整齐了也更整洁了,在长安留下的书籍与衣物也正在送来。

翌日,当雨水停歇的时候,东征的先头大军动身奔赴辽东。

李承干在洛阳的行宫处置完朝政,便目送着契苾何力与薛万备的前军队伍离开,东征的前军所部皆是骑兵。

再回首看眼前的洛阳城,这座古都正在发挥着它的勃勃生机,城里的戒严终于解除了,除了保留宵禁,基本上不会影响原本的洛阳居民的生活。

洛阳修建的历史很久远,久远到可以追溯到周王朝,之后又经历秦汉,魏晋,到如今的隋唐。

其实在北魏时期,洛阳城规模还是很大的,但也在之后战乱中,洛阳也近乎被废弃。

如今的洛阳也是当年隋炀帝在以往的基础上重新修缮,规格也大多数按照皇城的样式来修建,或许当年的隋炀帝是想要将洛阳当作都城的。

见到舅爷与爷爷拄着拐杖走来,李承乾道:“前军已动身了。”

高士廉望着城下的繁华景象,道:“马周治理洛阳城颇有成效,他应该是有功劳的,杨广也可瞑目了。”

李渊道:“要瞑目的人太多了,你不能光说杨广。”

“老朽也没说不管其他人。”

见爷爷与舅爷争执着,李承干走下了城楼,看着一车车的粮草从东面送去。

六万大军的粮草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还要供应很久。

李承干感受着这一次粮草压力,不免觉得比当初扫平天山时更难。

沿着城墙走着,李承干一路看着洛阳的城防,父皇如今还在大营中,似乎一心准备出征,也从未过问洛阳的事宜。

“太子殿下。”

见到行礼的人,李承干又觉得面熟,稍稍一想便想到了当初父皇让柴哲威守备洛阳,道:“柴哲威将军,这些年守备洛阳有劳了。”

都听闻太子对文官严苛,对府兵多有照拂,柴哲威行礼道:“末将这些年……说不上辛苦。”

“当年还是柴大将军的兵马震慑洛阳,才有马周他们的施行治理。”

“末将都是奉命行事。”

李承乾道:“近来孤都会在洛阳,往后还望大将军继续守备。”

“末将领命。”

柴哲威是柴绍与平阳公主的孩子,他年岁已过三十,在军中算是稳重的将领。

两人正说话,却见侍卫来禀报:“太子殿下,赵国公来了。”

李承干停下脚步,回头看去,道:“舅舅。”

长孙无忌作揖道:“殿下,臣与岑文本,马周众人商议,向陛下请旨,册封高藏为高句丽王,给予认可,封渊盖苏文为高句丽柱国,可其人放松警惕。”

“必要吗?”

听到殿下反问,长孙无忌又道:“若能缓解前军遇敌的压力,那就是可行的。”

李承干颔首道:“来人。”

“末将在。”

一个侍卫上前。

李承干吩咐道:“带舅舅去军中大营面见父皇。”

“喏。”那侍卫作揖道:“赵国公随末将来。”

长孙无忌还是一脸颇有心事的样子,就跟着侍卫离开了。

到了晌午的时候,李承干洛阳行宫内看着各县的奏章,从中可以了解现在的洛阳各县的发展情形。

这些天,关中的奏章也接连送来,关中各县再分各乡的事宜进行得还算顺利。

有内侍快步而来,道:“殿下,陛下下旨封高藏为高句丽王,封渊盖苏文为高句丽柱国。”

李承干知道这个国书的意思,渊盖苏文在高句丽的所作所为都是不正义的。

就因为这种不正义的行为,很容易落人口舌。

现在的渊盖苏文心虚,并且父皇的旨意能够让他心存侥幸。

打心里,李承干有点不喜欢舅舅的这种计策,这种摆出大唐默许的意思,来麻痹一时,到最后唐军兵至辽水,渊盖苏文也会醒悟过来。

当然了,也正如舅舅说过的,哪怕能够让前军减少压力,给高句丽添乱,那也是应该做的。

内侍又道:“殿下,赵国公还说要随陛下出征。”

“父皇是怎么拒绝舅舅的?”

内侍稍有困惑,随后又笑着释然了,若陛下答应赵国公随军出征,也不用自己来传话,而是陛下让他们传旨了。

“回殿下,陛下说太子还年轻,而许国公都已年迈,郑公也在长安养病,房相留守长安,命赵国公悉心辅佐殿下。”

李承干颔首,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内侍稍稍一礼,便退到了殿外。

在太子殿下处置文书与奏章的时候,是不喜边上站着人的,若呼吸声大了些,殿下都会不悦。

因此从长安而来的内侍太监都很清楚规矩,站在门外绝不去打扰太子。

李承干又拿起一卷纸,这是老师来信,信中老师命京兆府少尹许敬宗打开各县的粮仓,将粮食全部囤积于潼关的仓库,并且由潼关运入洛阳。

粮草要运输,水路是最便利的,当年杨广修建的大运河又要用起来。

李承干看向另一张地图,这张地图是整个中原河道的部署,以及各个州府都在地图上。

忙完手中的这些事,李承干让内侍太监将这些批阅好的文书与奏章全部交给朝中各部。

看那内侍要离开,李承干又道:“慢着,徐孝德还在修建洛阳城吗?”

“回殿下,徐侍郎还在修建洛阳城的房屋,工部的人手不够,少府监的人也都要跟着陛下出征,徐侍郎亲自带着人在给六部官吏修建房屋呢。”

“让徐孝德建设一间大屋子,就在洛阳的崇文馆边上,招崇文馆三百学士,每天翻阅各地奏章与奏报。”

“喏。”

吩咐完这些,李承干还思量着有没有疏漏的事,这个时候的舅舅确实不能随大军东征。

“让舅舅来一趟吧。”

“这就去吩咐赵国公。”

李承干又让人去给小福传话,让她将饭食带来乾元殿。

等候舅舅的片刻清闲,李承干站在乾元殿前,看着眼前的皇宫布局。

当年杨广修建洛阳宫时,命名紫薇城,修建时一度征召民力超过百万人。

如今李唐这一朝,复称洛阳宫,当年父皇巡游洛阳,将这里的宫殿改了称呼,其中三座大殿为正殿干阳殿,还有贞观殿,徽猷殿。

后来爷爷觉得当初洛阳宫太过奢华,觉得杨广太过穷奢,一度拆了干阳殿。

当年父皇一度要重修洛阳宫,被当时的老师与张玄素等人劝阻,称洛阳民生凋敝,没有施行修建。

现在的干阳殿还显得老旧,没有修缮好。

因此作为偏殿的乾元殿,只能暂用。

李丽质快步走来道:“皇兄,稚奴与慎弟来了。”

李承干侧目看去,就见到了这两个弟弟,“不是让你在长安吗?怎么来这里了?”

李丽质不悦道:“房相念稚奴与慎弟想念父皇,这才允许他们来洛阳。”

李治委屈地道:“皇兄。”

李承乾道:“来了就来了,用饭了吗?”

听到皇兄先说用饭,李治与李慎也是心头一暖。

正巧舅舅也来了,李承干领着他们走入乾元殿内,道:“用饭吧,舅舅也坐。”

长孙无忌先是行礼,而后才坐下。

洛阳宫的饭食很简单,天色已近黄昏,李承干又给两个弟弟递上碗筷,又道:“慎弟,你来的正好。”

李慎接过筷子道:“皇兄有何吩咐?”

“干阳殿需要修缮一番,你给徐孝德画一张图纸,让他安排人手来修缮。”

李承干也坐下来,又道:“忙完这些事就回长安吧,若是父皇知道你们私自过来,免不了责罚。”

李治低下头道:“嗯。”

李丽质道:“皇兄,妹妹有些事希望可以让稚奴与慎弟去办。”

“你说。”

“让慎弟与稚奴去一趟博州,博州有几处矿产需要查明,妹妹看近年来的往来铜铁,怀疑有人开私矿。”

第30章 天赋异禀的弟弟妹妹第81章 喜欢建房子的皇帝79.第79章 家宴第84章 战书380.第380章 郑公交代第4章 红楼与曹先生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306.第306章 皇帝出游第85章 兵马未动337.第337章 “奇观”303.第303章 玄奘的归心第154章 陈年旧事第101章 东宫争吵第165章 难免的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197.第197章 叔叔们220.第220章 唐军来了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326章 苏亶家事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后一战第173章 妹妹的不满341.第341章 不是当年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93章 苦恼的舅舅第312章 令人烦恼的孩子209.第209章 严酷的规矩第8章 东宫的新生活375.第375章 登泰山338.第338章 文景与现在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第86章 补贴与孝顺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220.第220章 唐军来了28.第28章 孤将来一定会羡慕你的成就第91章 及冠贺礼284.第284章 关中雷雨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246.第246章 以为太子只在钓鱼第43章 一朝一夕间261.第261章 看第一场秋雨第323章 新爷孙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8章 东宫的新生活第19章 他们越反对,它就越光芒万丈第41章 大胜而归287.第287章 比金钱更值得第30章 天赋异禀的弟弟妹妹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360.第360章 归心348.第348章 洛阳鱼不肥第152章 东宫旧人190.第190章 下蛋了第73章 “肥羊”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28.第28章 孤将来一定会羡慕你的成就第30章 天赋异禀的弟弟妹妹336.第336章 老府兵348.第348章 洛阳鱼不肥244.第244章 花丝镶嵌第74章 太子拜师366.第366章 请英公相助263.第263章 他的事业257.第257章 活捉第47章 伏允的下场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谢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赏)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来信第144章 刘仁轨的新生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245.第245章 皮纸老子祭典第95章 合力捞鱼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来信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种水稻309.第309章 发兵188.第188章 河东好友第151章 想要“强权”的太子第87章 通达?第23章 太子游长安393.第393章 松赞干布第108章 酷暑的关中第144章 刘仁轨的新生78.第78章 解气?202.第202章 扫兴的人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第77章 立冬宴席304.第304章 寒冬284.第284章 关中雷雨第8章 东宫的新生活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第132章 豪杰依旧第318章 稚奴的事业第80章 漠北恩怨201.第201章 西域传说350.第350章 无地自容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87章 通达?第14章 偏心的父皇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亲眷246.第246章 以为太子只在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