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及冠贺礼

李恪也从太极殿出来,看了看李泰,便加快脚步离开了。

李世民走到太极殿后方,两仪殿外。

大朝会刚结束,陛下没有着急用饭,而是在殿外随意走动着。

三两个太监与侍卫站在一旁。

“太子近来有与什么人来往吗?”

太监回道:“太子殿下近来与李绩大将军走得近。”

李世民笑道:“那是朕让他去教太子箭术的。”

“回陛下,太子殿下近来在中书省走动,太子的东宫也没有宾客,听说太子与两位东宫属官走得也不近。”

李世民双手背负,抬眼看着天空笑道:“朕的这个太子越发孤僻了。”

太监低着头没有言语。

李世民低声道:“将朕放在甘露殿的弓也送去东宫。”

太监又道:“那是陛下征战时留下的弓呐……”

李世民叹道:“承乾虽说天赋一般,好在他练箭术刻苦,送他也无妨。”

“喏。”太监行礼道:“老奴这就去准备。”

早朝结束,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两人脚步匆匆走到一处营房边上。

“这太子好大的胆子!”长孙无忌来回走着,气道:“吐蕃使者说起和亲之事,陛下还未开口,太子怎敢当场拒绝!”

房玄龄安慰道:“即便如此,你还不是帮太子说话了。”

长孙无忌心中有气,指着太极殿方向又道:“朝堂上若不是老夫站出来附议,让陛下如何讲话?”

房玄龄叹息一声,又是无奈一笑。

尽管这般责备,也没有当着太子的面这么说,还不是帮了太子一次又一次。

房玄龄从营房取了一封书信,便与长孙无忌一起走向中书省。

“药师在信里怎么说的?”

房相又将信交给长孙无忌道:“李药师说突厥与漠北此战,突厥的胜算小。”

自征讨吐谷浑大胜归来之后,李靖便一直深居简出。

以至于问起突厥的战况,还要李靖托人将信送出来。

东宫,李承乾面前站着三个太监,他们带着笑脸,道:“太子殿下,这是当年陛下征战天下所用的弓。”

李承乾试了试弓弦,这张弓有些年头了,弓弦依旧牢固,保养得很好,笑道:“父皇的心意,孤明白了。”

三个太监又依次行礼,这才离开东宫。

东宫太子及冠了,虽说没有正式的庆贺,也没有正式的宴请群臣。

但皇后赐了太子元服,陛下又将陪伴多年的弓也送给了东宫太子,宗室众人皆闻风而动,各家拿出礼物庆贺东宫太子及冠。

“太子殿下,河间郡王命人送了甲胄过来。”

一个用木架架着的甲胄被抬了进来,光是看到这副甲胄上的刀痕,一看就是有些年头了。

“太子殿下,江夏郡王送来兵书韬略一卷。”

大唐的武将们都是朴素的,送来的事物也都是与打仗有关。

没有金银玉石,也没有什么大把的玛瑙或是奇珍异兽。

而是许多他们自己喜欢的物件。

这种朴素的情感是好的,至少也不会让人觉得东宫太子喜好财物。

毕竟东宫太子练箭术已有大半年。

李家一门,爷孙父子三辈人,都是尚武的嘛。

小福已做好了臊子面,道:“太子殿下,可以用饭了。”

李承乾吃着饭菜,看着眼前放着的一样样礼物,又道:“若还有东西送来,就去找宁儿,有些礼不该收,有些该收的,她都清楚。”

小福点头道:“喏。”

用了饭食,李承乾便快步离开了东宫,今天的太子殿下穿着一身新衣裳,戴着发冠,与以往很不一样。

走到承天门时,李道彦道:“恭贺太子及冠。”

李承乾道:“父皇也没正式给孤行冠礼,不用多礼。”

李道彦又道:“礼不可废。”

“有劳你们值守,孤还要去中书省。”

“喏。”李道彦朗声回道。

李道彦也是宗室子弟,可惜当年的宗室将领李神通过世得早,说来也是同辈人。

李道彦早早就肩负了他们这一支的家庭压力。

皇城中又恢复了热闹的景象。

走到中书省门口往来的官吏不少,因去年还有许多事没有办完,也都留在了今年。

朝会结束之后,大家便都进入了工作状态。

房相特意在中书省留了位置,让于志宁与徐孝德可以坐在这里,处理卷宗预算,这是靠近中书省大门边上的位置。

李承乾默不作声走入中书省,看到舅舅与老师正在忙碌,干脆坐在一旁,看着眼前几份奏章。

“朝中各部但凡有要钱的,需要先有预算。”

“预算?什么预算?”

中书省门口有人争执了起来。

于志宁拉着人走到门外,低声道:“这是现在中书省的规矩,你们若做不好的预算,我们可以代为帮忙,只是会多费周折,若伱们有了预算,我们只要校对,实地看过,没有疏漏便可以给你们银钱。”

兵部侍郎段瓒道:“我们兵部还等着要钱,还不是要等他们核对好预算。”

户部侍郎张大象苦恼道:“一前一后,要多少时日?”

于志宁道:“尽快。”

中书省内很忙碌,朝中各部要钱,这钱都要经过太子亲自批复才可以。

等于志宁,徐孝德做完部分的预算。

李承乾还要亲自看过。

忙碌中,天色就要入夜了。

皇城内的官吏三三两两离开,李承乾坐在中书省内还在看着各部的预算。

等这里的人也都走了差不多了,房玄龄道:“太子殿下,时辰不早了,明日再安排。”

李承乾道:“不行呀,兵部与户部的事比较紧张,事涉各地的军饷与粮草,明日一早就要交给他们,多耽误半天,便是耽误各地卫府。”

房玄龄将一盏油灯放在太子桌上,十分认同赞许地点了点头,就离开了。

兵部筹措军饷,邯郸,朔方,凉州三地卫府需要军饷,共五千六百五十一贯钱。

李承乾拿起兵部的奏章,以及卫府的兵员统计,仔细核对着。

一个身影,从中书省前一闪而过。

李承乾闻到了饭菜的香味,抬眼一看是李丽质,搁下笔道:“正好饿了。”

李丽质提着食盒走入中书省,道:“这里就只有皇兄一个人了,如果有别人在,妹妹也不好进来,只有皇兄就放心了。”李承乾接过食盒,端出两盆菜,还有一碗黍米饭。

“小福呀,总是说要好好吃饭,知道皇兄一定还在中书省忙碌,妹妹就帮着送来了。”

“你们都吃过了?”

“嗯,吃过了,今晚又炖了羊骨头汤。”

说着话,李丽质拿起一份卷宗看了起来,低声道:“父皇将这些事都交给了皇兄,父皇倒好,今天又是散心,还能与几个将军们饮酒,甚至还接见了高昌王子。”

李承乾将碗中的黍米饭吃完,便继续批复着。

“妹妹帮皇兄整理。”

“这些都是加急的,要和那些分开来。”

“嗯。”

……

夜风还是有些冷,李丽质将有些受冻的双手放在油灯边,暖和片刻这才继续做着批注。

等兵部与户部的奏章确认没有问题了,李承乾这才盖印,而后放在房相的桌上。

带着妹妹走出中书省,关上厚重的大门。

回东宫的路上,李丽质低声道:“皇兄,现在朝中很缺钱吗?”

李承乾道:“嗯,满打满算,能够拿出五万贯都算不错了,等着今年互市有成效了,应该能够富裕点了。”

走到承天门前,这里特意留了门。

门前的守卫抱拳道:“将军特意有吩咐,要是太子殿下回来得晚,一定要留着门。”

李承乾颔首道:“替孤向道彦说一声谢。”

“喏。”

李丽质提着灯笼跟在皇兄身側,又道:“今天东宫门前又堆放了不少东西,还都是宗室中人送来的。”

东宫门前确实放着不少东西,还有丝绢或是玉石。

宁儿正在安排人整理着。

见太子殿下回来了,她上前道:“这都是宗室送来庆贺太子殿下及冠,起初他们送来都让他们放在了外面。”

宁儿做事还是很靠谱的,她知道什么人可以接近,什么人不可以来往。

与其一件件收,不如一视同仁,让他们全部放在东宫外。

李承乾道:“有劳你们了。”

宁儿连忙道:“奴婢应该做的。”

走回东宫,宁儿将写好的礼单递上,道:“殿下,都写好了。”

李承乾打开礼单端详,其实父皇的叔伯一辈的人已够多了,从李神符将军一直到江夏郡王李道宗。

光是爷爷的儿子在外的封王就有十余人,从荆王李元景,再到韩王,霍王……一概不认识,也不熟。

见她还站在一旁,李承乾道:“有心事?”

李丽质小声道:“皇兄,听说今天朝会,有吐蕃人说起了尚公主?”

李承乾喝着一碗凉水,道:“你放心,我们兄弟姐妹团结一心,孤不会让妹妹们嫁给吐蕃人,还有漠北人。”

话音刚落,就听到门外的罐子倒在地上的动静,紧接着就是一阵窸窸窣窣的话语声。

李承乾颔首,道:“多半是高阳与东阳她们吧。”

李丽质笑道:“多半是的。”

东阳公主脚步匆匆来到自己房间,随之而来的还有清河与高阳。

她低声道:“皇兄在太极殿上都已拒绝了吐蕃人,不会让我们嫁出去的。”

清河公主重重点头,道:“现在也只有皇兄会护着我们了。”

几个姐妹很团结的点头。

翌日,天还没亮,李承乾就要晨练,练习箭术。

父皇的弓就放在东宫,也不想拿出来用,因多日练习箭术,已习惯了手中的角弓。

一箭放出,箭矢牢牢钉在了靶子上。

李绩看了一眼,道:“殿下,如今力道足够了。”

李承乾无奈道:“练了这么久才只是力道足够。”

“比之寻常人相比,能够在百步外,有这等力道,已属不易了,况且殿下不过是练了半年有余。”

这位大将军向来不是一个会夸人,实话实说是个好品质。

距离上朝时分还早,李承乾放下弓,活动着四肢,便见到了舅舅领着一个人朝着东宫而来。

再仔细一看,来人正是郑公。

长孙无忌道:“近来总是听说东宫的面食乃是一绝,郑公偏不信,这就带他来东宫见识见识。”

李承乾道:“早就准备好了,正是用饭的时辰。”

今天的早餐很简单,一人一碗饺子,再有些腌菜与蒜,放在桌上。

几人围着桌子而坐,李承乾吃着道:“郑公,尝尝吧。”

魏征拿起筷子,夹起一个饺子放入口中仔细咀嚼着,发现口味确实不错,便又夹了几只。

李绩喜欢将饺子搭配着蒜吃,大将军吃饭时是不会讲话的,专心又认真。

李承乾道:“舅舅昨晚没睡好?”

长孙无忌缓缓点头。

李承乾又道:“是有心事?”

长孙无忌看了眼这个外甥,深吸一口气,也没再说话,而是继续吃着饺子。

魏征打了一个饱嗝,又往嘴里放了两个,道:“痛快!老夫这般年纪,能够吃得如此痛快的饭食,已不多了。”

李承乾将一旁腌萝卜放在他面前,道:“郑公往后可以与舅舅多来东宫用饭。”

魏征夹起一块腌萝卜,放入口中嚼着,清脆的口感加上正好咸淡,令人开胃。

李承乾又给他们一人倒上一碗茶水,道:“往后郑公可以随时来东宫。”

魏征感慨道:“还是要通禀的,礼数不可废,殿下是储君更应该注重礼制。”

李承乾颔首道:“孤还有很多需要学的,若得空还请郑公多多指教。”

魏征连忙行礼道:“老臣不敢说指教,殿下如有困惑,老臣愿为殿下解惑。”

话音刚落,长孙无忌站起身道:“时辰不早了,该去早朝了。”

让宁儿带着宫女们收拾着碗筷,李承乾跟着郑公与舅舅一起去早朝。

正走着,长孙无忌忽然问道:“听说陛下将那张弓送给了太子殿下。”

李承乾道:“是呀,可能父皇觉得孤练箭术刻苦,也希望孤继续刻苦。”

“嗯,殿下荣辱不惊,这很好。”

“舅舅说得是,孤一定谨记。”

342.第342章 不留遗憾的一战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225.第225章 天赋异禀366.第366章 请英公相助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为248.第248章 失蜡铸造法第22章 爱骂圣人的太子231.第231章 修缮长安第40章 东宫的钱袋子305.第305章 学不了的个人魅力389.第389章 玄奘归来第139章 解释不清的误会第145章 贞观八年的尾巴第175章 莫要内耗第153章 崇文馆第124章 圆满的成果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332.第332章 中年危机的布衣之交第115章 各县弹劾第327章 第二次发展第131章 折冲府344.第344章 并不顺利的治理276.第276章 老谋深算的样子114.第114章 “一见如故”第103章 不一样的孝心386.第386章 新年186.第186章 杜正伦第100章 终究成了父皇的功绩第22章 爱骂圣人的太子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152章 东宫旧人214.第214章 大旱大涝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163章 杖责第124章 圆满的成果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329.第329章 这是唐人的智慧第54章 臣来告老第91章 及冠贺礼370.第370章 启程封禅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禄东赞第101章 东宫争吵第30章 天赋异禀的弟弟妹妹220.第220章 唐军来了第107章 太子的欣赏235.第235章 清闲的人307.第307章 太子的实习期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来信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101章 东宫争吵386.第386章 新年第164章 这世上的事难不住太子369.第369章 舍我其谁第84章 战书第105章 被监视的太子第66章 大将军教导286.第286章 转变第70章 家事386.第386章 新年第24章 还是舅爷疼太子294.第294章 山君传说第176章 唐人的城309.第309章 发兵第184章 历代皇帝的忧虑第142章 别人的苦难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250.第250章 夜钓第13章 耿耿于怀第126章 道长的成就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306.第306章 皇帝出游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后一战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277.第277章 京兆府无所畏惧246.第246章 以为太子只在钓鱼第90章 天大的误会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240.第240章 老师的一贯作风267.第267章 苏亶235.第235章 清闲的人第64章 父皇的权力巅峰伊始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151章 想要“强权”的太子395.第395章 天可汗与赞普第108章 酷暑的关中382.第382章 长孙无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气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142章 别人的苦难第88章 活得明白第43章 一朝一夕间第124章 圆满的成果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禄东赞第63章 小事上犯糊涂第184章 历代皇帝的忧虑235.第235章 清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