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请战

日食在古人眼里往往意味着上天的警告,说明人间无道。可是,李世民实实在在是个圣明天子,总不能让君王负这个责任,下罪己诏吧!在一干三省六部的大臣的商议下,裁撤了一批臣子,觉得不大够,要再找个替罪羊的时候。正好,吐谷浑的可汗伏允冒了出来,为他的儿子尊王求娶大唐公主为妻。这倒也罢了,在宗室中找个公主嫁出去也是自汉朝以来的惯例,只要你服服帖帖就行。可是,那个吐谷浑的伏允也很不上道,进献贡品回去的路上,估计觉得回礼不够丰厚,干脆劫掠了鄯州,那边也算边境,没多少油水,李世民本着和平友爱的天朝大国的气度,便派人去谴责了一番,要伏允到大唐来赔罪,最好带个人质过来让大唐上下安安心。那位可汗大概是真把自己当成什么人物了,干脆装病,不肯动身。就这么拖着,现在想要一个公主做儿媳妇,为了表示诚意,起码也要来迎亲啊,然而,那位还是装大牌,不来!这下,可是挑动了大唐上下君臣的那根底线了,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大唐现在不想跟你计较,愿意促进一下民族融合,一直以来,也就让你安安稳稳的过日子,现在,日子安稳了,野心也上来了?不把大唐放在眼里了?朝野上下从来不缺激进分子,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必须要好好敲打一番,把那养不熟的狼打残了,族人同突厥例,贬为奴隶。那边圣上想要给太上皇尽孝心,要修一座大明宫,现在还缺劳力呢,正好弄上一批人,免得还要征发民夫。

就在朝堂上文臣武将还在扯皮,一大堆儒家的大臣坚持王道教化,不该妄动刀兵,并且举出孔老夫子的名言:“域虽大,好战必亡!”坚持圣人之言,恨不得与一帮快要气得拔刀的武将来一场学术辩论的时候,吐谷浑又传来了新的消息。

吐谷浑大臣天柱王鼓动伏允再次侵犯了大唐的边境,屠戮了近万边民,还扣押了大唐的使臣赵德楷,这下可是捅了马蜂窝了!一向对外强硬的魏征皮笑肉不笑的咧咧嘴:“诸位忘了一句话,好战必亡的下一句,忘战必危!”气得一帮老夫子直哆嗦。

怎么办,这还用说吗?打!将那些狂妄自大的胡人打得落花流水,知道谁才是主人,哪个才是强者。依照胡人的规矩,战败者的一切财产归胜利者所有,包括他们的性命与自由!

李承乾同样很激动,这是一个机会!他需要在军中拥有一定的威望!一直以来,他给那些大臣的印象都是一个精于文事,在武功上却没有多少建树,而跟随李世民的老臣,大多数都是战场上下来的,他们的子孙必将进入帝国的政治中心,为了获得他们的支持,他需要军功来证明自己!更何况,大凡男儿,总有一番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以前是条件不允许,而这次,吐谷浑从来都不是大唐眼中的对手,压根就是一只虱子,壮着胆子在大唐身上吸了几口血,大唐觉得不耐烦了,就可以一把掐死他!也就是说,只要不出意外的话,这场军功他是铁定能到手的。

当他把想法跟长孙冲他们一说,他们也是个个叫好,要知道,或许他们能继承父亲的爵位,但是,自己若是没有什么本事,也是不能在朝堂上立足的。当初武家,也就是武则天她家,资助李渊在太原起事,可是,他们没有半分军功在身,结果虽然封了个国公,可谁会把他们放在眼里!现在,几个人合计了一下,觉得这次的功劳可以说是十拿九稳,铁定跑不了了,虽说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可是谁真的会让太子上阵厮杀,也就是在后方观战,最多出出主意罢了,安全问题也是不用多考虑的,于是纷纷跑回家跟家人说了,要求他们的老爹支持太子请战。

李承乾炮制了一份热情洋溢、热血沸腾、义愤填膺的奏折,强烈的谴责了吐谷浑的背信弃义的叛乱行为,惨无人道的屠杀,不能保护自己的子民,这狠狠的扫了大唐的面子,就是不把大唐放在眼里,就是不把父皇你放在眼里,简直是国家的耻辱,父皇的耻辱,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了给父皇你找回面子,儿臣愿意领兵出征,把伏允那个老混蛋的脑袋献给父皇你当球踢,那个像癞蛤蟆一样想要求娶大唐公主的什么尊王,弄回来给大唐的公主们喂马……如此一番说辞,总而言之,李承乾明确的提出了要出战的愿望,并且略带抱怨的提醒李世民:当年你可是答应过让你儿子我跟突厥作战的,结果,还没等到你儿子能够上战场。突厥就在你的雄才大略下快要灭族了,因此,为了实现你当年的诺言,就让你儿子我这次出战吧!

李世民收到奏折的时候,差点没笑起来,这个大儿子如今已经是一国储君,还是有些胡闹,几乎是在胡搅蛮缠了。不过,他倒也不反感这样子,毕竟,皇宫中,所有的皇子都要向他表现自己的优秀,害怕他,敬畏他,把他当作皇帝,而不是一个父亲,他之所以宠爱几个女儿,是因为公主少了几分利害关系,可能对他更加亲近一点。李承乾是他的长子,却从小聪慧懂事,没让他操过什么心,男人对自己的第一个儿子的感情总是不同的,他能够隐约感觉到,自己这个儿子并不会因为他是一个帝王而如何,至于他的亲近还是别的什么,他喜欢归结为因为他是他的父亲。(其实是生活在另一个时代的人从根子上就缺少对皇权的敬畏心理。)李承乾用这种几乎可以说是略带撒娇的讨价还价的语气跟他说话,这让他很新鲜,也很开心。毕竟,他除了是一个帝王,还是一个父亲。在不触及心理底线的情况下,他希望有一份亲情,不带多少功利与杂质的亲情,而李承乾很好的把握了那道底线,也就不会触怒他。

几天后,一道诏书下发到中书省,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樊兴为赤水道行军总管,统率边境地区以及契、党项族的兵力进攻吐谷浑。太子李承乾为西海道监军,率五千御林军前往边境效力。

第228章 闹剧第25章 金缕衣第247章 杨毅第24章 拼音第112章 首演第227章 纷乱第21章 报纸第238章 魔心宗第156章 变故第226章 各有计较第169章 英雄救美第23章 余波第215章 浮生半日闲第24章 拼音第七十九章第245章 琉球之战第60章 惊马第105章 第一场雨第3章 转机第214章 暂时的平静第120章 闲谈第13章 药王孙思邈第129章 你是谁?第七十七章第173章 立功第244章 准备收网第116章 事败第181章 达成一致第八十章第54章 银行开业第249章 起始第113章 崩逝第103章 直言 第一百零四章 阴妃第198章 争议第92章 剑器舞第211章 金陵第157章 落定第99章 醉 第一百章 情敌?第260章 李泰的末路第218章 私盐?第一百八十八章第150章 道教新体系第31章 曲水流觞第195章 殇第163章 高丽异变第59章 萧皇后第150章 道教新体系第51章 驾崩第140章 倦怠第81章 净土寺第6章 闲谈第115章 立政殿第39章 回援第247章 杨毅第224章 偶遇第60章 惊马第240章 丝帕的秘密第228章 闹剧第161章 邀请第七十四章第32章 内阁第56章 佑儿第50章 太上皇病重第9章 饮宴第227章 纷乱第212章 风雨欲来第24章 拼音第150章 道教新体系第35章 请战第257章 茶楼第49章 赏雪看梅第234章 邀请第29章 洞房第六十九章第119章 武家姐妹第60章 惊马第4章 太子第141章 小女儿心事第231章 花会第171章 新城的心事第56章 佑儿第151章 加冕第35章 请战第116章 事败第209章 胜出者!?第260章 李泰的末路第206章 争风吃醋第178章 尘埃落定.第5章 平胡计第137章 风雨欲来第44章 怒火第234章 邀请第131章 各方反应第134章 武媚娘的志向第48章 春天来了?第149章 危机第240章 丝帕的秘密第110章 情思第95章 微服 第九十六章 暗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