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博陵崔氏

简简单单地八个字, 却似有无限风起云涌, 波澜壮阔,扑面而来。

袁恕己早已明了苏柄临所指何人。

自汉魏南北朝至隋唐, 天下世家大族多不胜数,然而其中最可称道的是五姓: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 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其中李氏有陇西跟赵郡,而本朝高祖李渊便是出身陇西,可见显赫。

而五姓之中, 李氏跟崔氏因各有两个郡望,所以世人又称为五姓七望。

但于当时, 若论名声鼎盛世所尽知, 就算是至为尊贵的帝王李姓,都比不上崔氏。

崔姓本源于姜,传说是炎帝裔孙姜尚之后,因姜尚之后得崔邑为食邑, 从此后,姜尚子孙以食邑之名称为姓,故而追本溯源,崔氏一族从西周开始。

后, 崔氏子孙繁衍生息,宗族日盛,强人辈出,族中子孙,或为当世权臣,或封侯拜相,累累功勋显赫,不可言说。

数百年的苦心经营,子孙们皆不懈自励,历经春秋战国,秦,魏晋南北朝,到了隋唐,崔姓俨然已成为天下第一姓。

世人拱手称之位: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所以此刻苏柄临一提这八个字,袁恕己立即便明白了。

——五姓七望,天下第一,博陵崔玄暐。

十字街,窄巷之侧。

阿弦扶着失而复得的这位仁兄,不知他怎么会跑到这里来,若是她晚来一步,后果不堪设想。

起初阿弦以为是老朱头把人送走了,如今看来却不太像,难道是他自己要走?

可是先前还说已经忘了所有,这样病歪气虚地跑出来,是要去往哪里?

但目前的燃眉之急,却是快些将人好生带回家中,偏偏这人虽看似枯瘦,实则沉重之极,阿弦扶着他的手臂,以肩头抵着他的胸前,自觉不像是负着一个人,反而如同扛着一堆金石沉檀,举步维艰。

正在上气不接下气,被压的胸闷眼花,幸有两个巡街的县衙公差经过,眼尖看到是阿弦,慌忙冲过来,一左一右将人扶住。

彼时阿弦已经摇摇欲坠,若不是公差们及时相救,只怕这会儿她已被压的扑跌于地。

两名公差架住人,问阿弦道:“十八弟,这是什么人?”一个瞅着男子飞须蓬头的脸:“这样可疑,莫非是嫌犯?”

阿弦正拄着腰吁吁喘息,闻言摆摆手,又吸了口气:“不不,是我……是我堂叔。”

另一人忙笑道:“我正要说呢,先前听高建提过,说是你家里来了一位亲戚,我们还惦记着得闲去探望,不想这样巧就遇上了。不过看堂叔的模样好似不大好?莫非急病?”

阿弦道:“是……有劳两位哥哥帮手啦。”

那两人笑得格外灿烂:“自家兄弟,何必说这样见外的话。”

他们回来仍是抄近路把那小巷走的,阿弦无意瞥了眼,却见巷子里“干净”异常,虽然仍是有些许阴冷,却只是单纯的风之冷飒,并无其他。

一刻钟的功夫,终于将人扶抬回了朱家,一进门,就见老大夫坐在堂屋里,正怔怔发呆。

见他们回来,才忙起身道:“果然找到了?”

阿弦指挥两人将男子抬回自己房中,道:“我是跟捕头告假回来请大夫的,本以为用不了多长时间,谁知出了点意外,哥哥们回去,帮我在捕头跟前说一声儿。”

那两人本要在此多逗留些时候,见阿弦这样说才不敢怠慢,便双双告辞去了。

阿弦忙回到屋里,老大夫已经诊了脉,诧异道:“如何气息竟好像比先前更微弱了?”又问药是否按时服用,以及吃用等物,阿弦一一回答。

老大夫凝神,复又写了一副药方:“原先以为他头上的伤无碍,如今看来却是非同一般了。我这副药里多加了散瘀活血之物,务必要按时煎服,好生照料,且他现在的情形如强弩之末,很不适宜满地乱走,只怕力尽神散,又或者头上的内伤有变,那便是天神也难救了。”

阿弦只顾点头:“是是是。”她抬手入怀想掏钱,忽然想起身上只几个铜板,如此寒酸不好拿出来。

老大夫阅人多矣,见她的神色便知端倪,便笑道:“诊金不必着忙,那抓药的钱一并不用急。”

阿弦见如此慷慨,喜出望外,忙连连道谢:“改日有了,立即奉上。”

同大夫出门之时,老大夫止步看向阿弦,问道:“刺史大人近来修善堂的事,我听说,也有十八子促成之功?”

阿弦意外:“此事跟我并无关系。”

老大夫道:“不必瞒我了,那安善早已经对众人说了,是你跟刺史大人相识,你又为了安善他们尽心竭力,刺史才肯发这大愿心。”

阿弦道:“其实不是,是刺史大人自己动念。”

她才要解释,老大夫含笑道:“这是极有功德的大好事,你是谦逊内敛的孩子,不愿张扬也是好的。然而我人微言轻,刺史是见不到了,就替那些小孩子跟乞儿们先谢过你了。”

老大夫说罢,拱手向阿弦深深一揖。

从先前战乱直到平靖,这桐县却仍是千疮百孔,富人们自乐其乐,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尤其是在辽东极寒的冬天里,几乎每天每夜都会有冻饿倒地的死者。

此事别人虽不清楚,这老大夫身为医者,又怎么会不知道?如今袁恕己要修善堂,以后这些无家可归之人便有了容身之地,可以想象,以后纵然寒冬再临,也不至于再如先前一样,割韭菜似的纷纷倒地,让人连救都不知从哪一个下手。

阿弦忙将他扶住,又急还礼:“您这是折煞我了。”

老大夫点点头:“家里病人身边儿缺不了人,你不必跟着去了,回头我抓了药,自叫个伙计给你送过来就是了。”他下了台阶,却又回头:“另外,我有句不大中听的话。”

阿弦道:“您老要说什么?”

老大夫看向她身后,低声道:“此人先前的情形虽极败坏,但好生调养,自有回旋之极,可因他又劳神竭力,所以竟露油尽灯枯之状,我想提醒十八子,人好端端地固然万事大吉,但倘若有个万一……你也不要过度感伤,还要顺其自然才是。”

阿弦听出老大夫话中的警醒之意,勉强道:“是。”

老大夫去后,阿弦回到屋里,却见男子复又陷入了昏迷。

阿弦趴在炕沿上,迟疑了会儿,握紧他的手。

方才大夫临去所说,阿弦自然知道,这是让她做好了“人救不回来”的准备。

手心里的那只手果然有些凉凉的。

阿弦忍不住垂头,额心抵在那只手上。

她想不通为什么他会出现在十字街,也想不通为什么面前才出现一缕阳光,转瞬又似雷霆闪电。

不多时,玄影叫了两声,原来是外间药铺小伙计来送了六副药。

小伙计道:“谢大夫说,这一天一副,用黄酒做药引,辅以人参汤最佳,因店里没什么好人参,谢大夫只包了这一小包须子给你用。”

阿弦知道人参最贵,何况她又没现钱给铺子里,如此做已经是谢大夫格外周全了。

让小伙计回去带上多谢,阿弦把药泡了,看着纸包里的三钱人参须,瞪了半晌,忽然间想起一件事来!

入夜,老朱头方收摊回家,进门后却发现厨屋里油灯微淡。

因老朱头在厨下的本事无人能及,只要尝过他做的饭菜,再吃别的东西便都味同嚼蜡一般,何况他又不肯阿弦操劳,故而家中的厨房,从来都是老朱头的地盘,如今看亮着灯,自觉奇异。

老朱头放下担子,扫了一眼走进厨下一看,几乎窒息。

只见原本不大但很是整洁的厨内,如被人抢掠过一般,碗碟歪歪扭扭地挤在一块儿,角落里堆着几片碎瓷片。

地上水渍油渍混迹,锅台上也稀稀拉拉斑驳狼藉,原本他引以为傲的挂铲勺的地方已空无一物,所有家什都被横七竖八地扔在锅台上,有一个木铲甚至断做两截,放在炉膛前,成了备用之柴。

老朱头捂着胸口,即将要惊气倒仰。

“有强盗!”三个字哆嗦出声,老朱头提一口气,嗓音有些沙哑又略觉尖细:“来人……”

就听身后阿弦道:“伯伯你回来啦!”

老朱头吓得一哆嗦,忙回身抓住她:“弦子,咱们家遭贼了……”

阿弦扫一眼厨内:“什么遭贼,是我做菜了呢。”

老朱头觉着自己听错了:“你做菜?”

阿弦点头。

老朱头看一眼面目全非的厨下,神魂虽然归位,却仍胸口隐痛:“你、原来是你!你这是做菜,还是在拆房?再说……谁让你做菜了?”

阿弦道:“我打小儿就只吃伯伯做的菜,如今也该孝敬孝敬伯伯才是。”

阿弦嘿嘿笑着,拉老朱头来到堂屋。桌上居然有两个扣着的菜碟。

阿弦得意道:“这是我做的。”

老朱头蔓延狐疑:“怎么好端端地……”半是好奇半是猜疑地打开扣碗,“哟,还真的做菜了?”

阿弦道:“我本来还想煮个汤面……”

“别,千万别。”老朱头断然制止。

原本好奇的目光转作痛心疾首,此刻在两人面前,碗中的东西,浑然看不出本来面目,黑漆漆的颜色,干柴柴的品相,一嗅,被烧糊了的干焦烟气扑面而来,几乎把老朱头呛得咳嗽出声。

如果没有些许微温跟糊咸味儿,乍一看还以为是一弹新鲜出炉的黑色湿泥。

“孩子,这是什么?”老朱头尽量和蔼地问。

阿弦道:“是焖茄丁。”

老朱头绝了望:“去年辛辛苦苦晒了两个半月才晒好的茄子干儿,你都给我白瞎了!暴殄天物,实在是暴殄天物……”

阿弦听到“暴殄天物”四个字,脸上露出类似尴尬的表情。

老朱头起初还以为她是意识到犯错之故,但再看一眼,心忽然又惶惶起来。

他眯起眼睛:“不年不节的,你为什么要做菜?”

阿弦道:“这不是孝敬您吗……”声音却越来越小。

老朱头问:“说吧,除去拆了我的厨房,毁了我上好的菜干子,你还干了什么?”有句话叫“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现在的阿弦,就给老朱头这种感觉。

而且越看,他越觉着心惊肉跳。

阿弦道:“我……没做什么。”

老朱头凝视她片刻,忽地撇开她,来到柴房前,将门推开看了眼,却见里头空空无人。他想了想,回身进了堂屋,又将阿弦卧房的门推开。

“原来是把人挪到自个儿房里来了啊?”老朱头冷笑,“我当你怎么无缘无故的就来……”

话未说完,老朱头戛然而止:“不对……这是什么味儿?”

他忽地如玄影一样,微微仰头,鼻子掀动。

阿弦站在他身后:“伯伯,我们不如先吃晚饭吧,待会儿菜就凉了。”

老朱头顾不上再去心疼他辛苦晒好的茄子干儿了,因为他发现了另一件让他大为恐惧的事。

空气中那股熟悉而久违的气息,让他心头警铃大作,他很快发现了自己的恐惧之源,以及这股气息的来历。

老朱头回头瞪向阿弦,失声大叫:“你把我那支价值连城的老山参怎么了?”

是夜,府衙之中。

打发了左永溟,袁恕己起身,慢慢地往卧房而去。

今夜繁星灿烂,清辉泛泛。

正在回暖,虽然走在廊下仍有些冷飕飕地,可是栏杆外头的院地之中,却已经传来草虫欢快的鸣叫声。

袁恕己止步回身,来至栏杆前,那草虫却也机警,察觉有人靠近,便停止了吟唱,悄悄地潜藏行迹。

袁恕己笑了笑。

白日跟苏柄临在客厅中的那一幕,复又现于眼前。

苏柄临说罢那人名字,袁恕己接口道:“原来是他。当时我跟李璟监军前去护卫之时,路上便也曾说起过这位崔大人。当时……李监军也说过这位钦差使者来头非凡,说我们这趟护卫一定要万无一失才好,谁知道竟然……”

苏柄临道:“不错,但是李璟跟你,无非是因为崔玄暐的出身是名闻天下的博陵崔家而动容,却不知这人的真正不同之处。”

袁恕己道:“哦?愿闻其详。”

苏柄临道:“你可知道如今朝中的局势如何?”

袁恕己顿了顿,道:“我只听闻圣上英明治下,不知老将军指的是什么?”

苏柄临冷笑:“你是真的没听说,还是怕在老夫面前‘出言成祸’?我听闻的是,圣上的确是英明治下,只不过,咱们的那位皇后娘娘可也是不遑多让,委实能干的很。”

袁恕己道:“老大人……”一声称呼,口吻里多了一二分规劝之意。

原来袁恕己虽看似不羁,实则却是个有分寸之人,他很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先前杀本地豪绅,虽看似惊世骇俗,却都在他掌控之中,毕竟薛仁贵调他来豳州,不止是磋磨他而已,更是想借他的力,整一整豳州气象。

所以在苏柄临那里借兵才会如此容易,只因苏柄临也很清楚豳州的情形,同时跟薛仁贵亦心意相通。

但是……妄论朝政,尤其是事关那位“皇后娘娘”,袁恕己却有些忌惮缄口。

先前的大唐勋贵,最显赫威风也比不过上官无忌,褚遂良。两人既是开国功臣,又是先帝托孤的辅命之臣,上官无忌且还是皇亲,但就因跟现如今的这位皇后不对付,最后两人竟都落得个流离身死的下场。

袁恕己心里有数:这辈子他绝不会蜗居在这偏远的豳州,吃吃风沙杀杀豪绅修修善堂而已,终有一日,他会回到长安,回到那个风流人物数之不尽权力富贵用之不竭的地方,他将步步登高,叱咤风云。

所以现在,就算距离长安数千里,他也不肯贸然失言半个字。

谁知道今日之妄言,会不会成为明日之断送根本。

苏柄临当然听出袁恕己话中之意,他凝视着面前的青年人,忽地仰头大笑。

顷刻,苏柄临道:“你放心,你以为我要非议皇后么?非也。”

袁恕己蹙眉不解。

苏柄临道:“我暗中听长安之人流言,说是如今中书省里传达的宫中批文,多半并非出自圣上之手,而是皇后。”

袁恕己微惊,终于忍不住道:“这恐怕不能罢?后宫不得干政,长孙皇后那样贤能,都不曾如此,再者说,圣上难道会答应?”

苏柄临道:“这就是咱们这位娘娘的独到之处,圣上偏偏就肯了。起初三省六部的人还并未看出蹊跷,后发现朱批不对,却也不敢往这上面想,但皇后却并未讳言此事,众人才知。可是经她的手所批的旨意,却的确找不出什么错谬,甚至……往往切合紧要。”

苏柄临喟叹:“你可知,如今朝中已经有人以什么‘二圣’之称来呼天子跟皇后。”

袁恕己震惊之余,略觉悚然。

他仿佛有一点微妙的预感,在他以后的朝堂之路中,这位从未相见过的皇后娘娘,将成为他避无可避的关键之人,可是要站在她的对面,还是跟她站在一起……

此刻的袁恕己,还并不清楚。

定了定神,袁恕己道:“老将军果然耳聪目明,驻守边关三十年,对朝中的事却仍了若指掌。不过平心而论,一介女流能做到如此,只怕全天下也挑不出第二人了。”

苏柄临点头:“皇后虽有破格之处,但她有一宗好处,那就是她警醒自剔,并不肆意任用外戚。故而如今,并无任何一个武家的人在朝中当差。”

袁恕己摸了摸下颌。

苏柄临又道:“但就算如此,皇后在朝中的人脉却仍极为丰厚,而我们所说的这位崔大人,就是其中之一。”

袁恕己本正在思忖,忽听苏柄临又提起崔玄暐,顿时又正色聆听:“难道这位五姓七望、天下第一的博陵崔大人,也是皇后娘娘一派的?”

苏柄临似笑非笑:“是不是一派的,我们外人并不好说,但是崔玄暐对皇后娘娘举足轻重,而皇后娘娘对崔玄暐也是格外青眼倒是真的。不然也不会力主在驱赶王勃之后,请了崔玄暐做沛王的老师,而这次出使调停,听说也是武皇后的力荐,曾说什么……只要崔玄暐到了羁縻州,一定会令战事消弭。”

袁恕己倾听至此,心慢慢沉了下去。

夜色越深,朱家小院儿。

老朱头觉着自己的心将要跳出来了,想要破口大骂,对上眼前黑白清澈的双眼,却骂不出来,但不骂的话,胸口憋闷的将要炸裂。

终于提一口气,指着阿弦道:“败家子!混账东西!你、你怎么不把我的心也掏出来给他熬汤喝!”

阿弦垂眉耷眼,自知理亏。

那老山参,正是松子岭黎大所送。

救了黎大的女儿后,黎大给银子被谢绝,但黎大感恩,于是便将珍藏的一支绝好的老山参送来。

原本阿弦并不肯收,黎大道:“我已经决定金盆洗手,再不进山了,这个便是最后的一支参,乃是山参中的绝品,这多少年来有知情的,出千两银子我都不肯卖,只因觉着若是落在个寻常人的口腹之中,也是白瞎了这参。”

那山参静静地躺在红缎子盒子里,参体有二指之宽,上头也郑重地裹着红绸子。

下面的须根完整,就算是最细的一根须子,也比今日药铺子里送来的须子粗壮十倍。

阿弦因天赋异能,也看出这人参绝非反品,她哪里敢收,便摆手道:“我也是个最俗的平常人,不敢消受,只怕吃了这参反而折寿呢。”

黎大摇头:“十八子救了阿兰,便如救了我们全家,这参我是心甘情愿奉上,十八子不要将他卖掉,以我多年走山的经验,这参这般品相,药力自然非凡,若将来有个艰难的关口,服下这参,未必没有起死回生之功效。”

当时阿弦收下了这参,却不是因为别的,一来看黎大诚心的很,二来,却是因老朱头。

毕竟老朱头年纪渐大,又日日操劳,若将来有个劳累过甚病痛之类……

故而阿弦存了这个私心,心想留下这参有备无患而已。

不料,这珍藏至今的山参,居然用在了一个想也想不到的人身上。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三只,么么哒~~~(づ ̄3 ̄)づ╭?~

这章信息有点饱满~

第174章 豁然开朗第132章 滴血第205章 绾青丝第344章 喜欢第361章 将完结第345章 报仇第166章 温言款语第161章 绝不饶恕第212章 冲个喜第47章 血都热了!第351章 安心第145章 被鬼追第220章 登堂入室第52章 刑场之上第363章 将完结第158章 行刺皇后第39章 救命恩人第122章 意义第249章 又大吃一顿第333章 金口玉言第136章 哥哥第220章 登堂入室第275章 明媒正娶第40章 绝非天生第31章 扶我起身第175章 等你开窍第187章 护身第331章 妙的很第152章 生死对峙第275章 明媒正娶第107章 头等大事第294章 对母后第259章 坦白与白第238章 阿叔别走第63章 杀之第214章 乔迁之喜第273章 如父如兄第142章 新人笑第90章 疼不疼第202章 司其职第199章 好东西第217章第179章 你这孽畜第204章 两无猜第306章 相夫教子第49章 百味之冠第202章 司其职第188章 填满第103章 存神炼气第204章 两无猜第66章 雨中第89章 绿孔雀第134章 入宫第244章 同甘而共苦第166章 温言款语第276章 赐婚旨意第185章 韦之女第325章 记住第157章 三车法师第69章 不系舟第309章 不可貌相第140章 怜无声第345章 报仇第210章 红扑扑第66章 雨中第314章 只属于殿下第25章 迷离夜第362章 将完结第371章 完结篇第82章 教坏我第31章 扶我起身第273章 如父如兄第197章 知心第161章 绝不饶恕第283章 扼花第366章 完结中第85章 陈大哥第164章 得不到的第324章 阴阳第32章 心服口服第314章 只属于殿下第120章 狠第179章 你这孽畜第38章 清雅端正第105章 他是君子第143章 配不上第321章 女装第51章 爱屋及乌第222章 火中孔雀第216章 误会解开第146章 风雷夜第283章 扼花第323章 知己第218章 如此渴望第62章 双全第296章 解语花第260章 山和美人第197章 知心第218章 如此渴望第76章 一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