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上不疑我,勋章制度

当所有王公大臣、皇子公主悉数到齐后,李隆基带着杨玉环,从沉香亭而出,到达龙池边。

宴会的位置,就在龙池的东北,距离沉香亭不远。

“拜见圣人!”

由于不是朝堂,所以人对李隆基躬身一拜,称呼圣人。

“平身!”

李隆基抬手示意众人免礼。

奚族、契丹叛乱,并没有让他多扫兴。

在李隆基看,东北的所有部落加起来,国力不及吐蕃的一半。

他们只不过仗着广袤的平原和苦寒之地,唐军想彻底征伐不易。

李隆基相信不久后,安禄山就能传来捷报的消息。

杨玉环先端坐在提前准备的榻上,在人群中看了几眼。

李隆基来到公卿之间,近距离问候王公大臣。

他主要是见一见退休的老臣,和一些富有才艺的臣子,向他们问候,以展现自己的平易近人。

“摩诘,改天一定再为我写副字……”

李隆基特别关照文坛领袖王维,走到王维面前的时候,要起字来。

“圣人口谕至,臣会立即动笔!”

王维拱手回应。

李隆基拍了拍王维的手后,又来到李适之面前:“宋国公如此精神,可以重新为相了!”

“臣只是身体还行,为国家办事的时候,一定会有欠缺的。”

李适之立刻婉拒道。

“可惜!”

“父子皆为国之栋梁,七郎也算是继承宋国公了。”

李隆基笑着说道。

“唉!圣人还是太纵容七郎了,怎么能将朔方和河东的兵马交给七郎呢,以至于现在长安流言四起。七郎也是,他竟然对老臣说‘上不疑我’,如此骄纵,怎么们统领河朔两镇!”

李适之向李隆基说道,诚惶诚恐。

“哈哈,我确实信任七郎,宋国公多心了,七郎一定有能力统领河朔。再说,正值与吐蕃交战,七郎成为河朔的边帅,更容易指挥河朔的骑兵。”

李隆基哈哈一笑。

他听到“上不疑我”这四个字,没有感受到丝毫骄纵,而是一种赤胆忠心。

有异心的人,说不出这四个字来。

李隆基更安心让李瑄统领兵马,将西北两边交给李瑄。

“既如此,待平定吐蕃,一定要收回七郎河朔兵权啊!”

李适之向李隆基请求道。

“宋国公好好在家享福,我有分寸。”

李隆基安抚李适之。

岁寒知松柏,还是宗室的大臣靠得住。

李适之与李隆基又谈论一些家长里短,不再打扰李隆基。

刚才的话,都是李瑄让李适之说的,李适之对李瑄言听计从,按照计划,碰见李隆基的时候,将这番话说出来。

一刻钟后,李隆基问候一圈老臣后,回到首座,与杨玉环坐在一起。

而王公大臣们也各自落座,欣赏歌舞表演,宴饮美酒。

作为送别李瑄从军的宴会,自然少不了边塞的歌曲。

宫廷第一乐手李龟年开局献上王昌龄的名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声调激昂又悲怆,一唱三叹。

几曲过后,李隆基邀请李瑄到他旁边就坐。

既然是送行李瑄的宴会,李隆基要与李瑄好好谈论一番。

“七郎此战,准备如何具体?”

李隆基想得知李瑄的战略。

“回圣人,吐蕃大军的布置,臣还不清楚。如今吐蕃赞普亲至青海,参照开元二十九年,其兵力绝非聚集在一起。所以要等到达河陇的时候,臣才能布置。”

李瑄向李隆基阐明,无法告知。

和上次不同,上次吐蕃在青海、九曲、赤岭的布局被李瑄等人猜透,所以才制定出虚虚实实地策略,戏耍了吐蕃。

现在吐蕃聚集大量兵马,绝对是寻求与唐军大战,李瑄要先弄清吐蕃的布置,再考虑用什么方法对敌。

“七郎言之有理。朕相信七郎随机应变的本领。”

李隆基不再问作战计划。

李瑄屡屡能在大战中完胜,使李隆基对李瑄很有信心。

“朕之前说的话,依然有效。只要拿下尺带珠丹,不论是死是活,都为七郎封王。”

李隆基又提醒李瑄这件事情,可见他对妹夫尺带珠丹的恨意。

“臣倾尽全力,只要有一丝机会,就一定逐杀尺带珠丹!”

李瑄向李隆基拱手。

他知道李隆基不是瞎说,历史上的天宝后期,李隆基先后给哥舒翰和安禄山封王。

李瑄是宗室,李世民的后代。像信安王李祎一样,当个郡王,不会有大臣反对。

“吐蕃功成,雪域高原可否上?”

李隆基还是对吐蕃的领土念念不忘。

“此次征服苏毗,挑选不畏冷瘴的士兵,在苏毗境内训练几年,有机会攻破逻些城!”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苏毗的十一个东岱是吐蕃入侵河陇的大后方。

唐军若是占领苏毗的十一个东岱,等于锁住吐蕃的大门。

将来征服吐蕃很有可能。

不论如何,李瑄也要先为李隆基画上大饼。

让李隆基觉得他有能力为他开天辟地。

“有七郎在,户部迟早将雪域高原纳入版图。”

李隆基举起杯子,与李瑄共饮。

旁边的杨玉环默默听着李瑄和李隆基谈论,拿起杯子浅尝辄止。

“都说吐蕃士兵视死如归,王君、盖嘉运、王倕、萧炅、皇甫尚书等皆与吐蕃有过败绩。可吐蕃在李将军手中,不堪一击。李将军之兵,个个以一当十。尺带珠丹想胜,恐怕得二百万大军前来!”

李隆基诙谐一笑,意指吐蕃不可能战胜李瑄。

把李瑄捧得很高!

“臣之用兵,谋勇并进,以己之长,击敌之短,或使敌猝不及防,出奇制胜,所以能有今日的功绩。吐蕃蛮夷虽不如大唐文明强大,但其还是可取之处的。”

李瑄没有被蒙蔽双眼。

出征前李瑄被捧得太高,几乎被李隆基造神了,他必须胜利。

否则李隆基没面子,他将来肯定不好过。

“我大唐羽林龙武禁军,吐蕃效仿;我大唐节度使军使,吐蕃效仿;我大唐以军城堡垒安边,吐蕃效仿;我大唐强弩弓箭,吐蕃效仿……唯独无法学习我大唐礼义廉耻。他们有什么长处?七郎说来听听?”

李隆基真没觉得吐蕃士兵有什么长处。

“回圣人,吐蕃的告身制度,便有可取之处。吐蕃六告身,铁字告身,铜字告身,银字告身,颇罗弥告身,金字告身,玉字告身。哪怕是最差的铁字告身,也非勇士不可得。吐蕃的奴隶、士兵,常常为一块铁字告身悍不畏死地猛冲,一队死绝,亦不后退。所以在某些战斗中,吐蕃不论是士兵,还是奴隶,都彰显出强大的战斗力……”

李瑄向李隆基阐述吐蕃告身制度的特征。

“大唐对普通士兵的战功,也会授勋。”

李隆基认为勋不比吐蕃告身差。

“请恕臣直言。如果能有一块代表军功的黄金挂在胸前,甚至黄铜、白银,都远比勋有吸引力。”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大唐的勋官本就不完善。

明明是授勋十二转,却有许多无军功而授勋官。

如李瑄的父亲李适之,授上柱国。

李适之虽然当过节度使,但军功不够上柱国。

作为后世人,李瑄知道徽章能作为士兵的荣耀,鼓舞士气。

“我好像能理解了。”

李隆基微微点头。

对于士兵,如果将一块金银挂在胸前,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此战过后,七郎记录士兵的功勋,授予玉金银铜告身。”

李隆基心血来潮后,也想这么做。

“我大唐不应叫告身,需变一变名字。”李瑄向李隆基建议道。

“不错!我大唐怎么能用吐蕃的告身呢!”

李隆基恍然,问李瑄:“七郎觉得叫什么,该怎么实施?”

“我大唐授勋十二转,一定是取其勋字,而要颁发实物,如印章一样有意义,当为章字。组合一起,名为勋章。”

“不同于授勋。我大唐可以将勋章分为:跳荡勋章,以铜铸,匠人雕牡丹为印;勇士勋章,以银铸,匠人雕雄鹰为印;英雄勋章,以金铸,匠人雕猛虎为印;还有玉麟勋章,以美玉铸,匠人雕麒麟。其中,英雄勋章和玉麟勋章要圣人亲自在百官的见证下授予,让将领们感受到圣人的天恩。勇士勋章为节度使授其麾下。跳荡功勋由一军主将向节度使申请,然后授予麾下。”

“勋章制度一定要严格按照军功制度,无军功,哪怕是皇子、权贵,亦不可授。”

李瑄道出完整的勋章制度后,又郑重地说道。

勋章一旦乱授,将没有丝毫意义。

“诸勋章授予的标准是什么?”

李隆基又迫不及待地李瑄。

他想象到在兴庆殿上授予将领勋章,这些将领对他肝脑涂地的模样。

不仅奖励士兵,还可拉拢军心。

“跳荡功勋,就是军中的跳荡之功;先登者、斩将搴旗可为勇士;积累勇士之功为英雄,勇士战死为英雄,其勋章和对应奖赏赐其家人。玉麟勋章,为以少胜多,扭转战局的主将授予。”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临阵对敌,矢石未交,先锋挺入,陷坚突众,贼徒因而破败者为跳荡。

可见立下跳荡之功不容易。

更别说先登的勇士之功,先登城池,既要勇气,也要运气。

许多士兵,未站稳脚跟,死在城墙上。

“一场大战,恐无几人得到勇士勋章,更何况英雄?”

李隆基觉得太苛刻了,他还想为大将们颁发英雄勋章和玉麟勋章。

“勋章不可轻授。如果勋章太多,士兵们的士气就难以调动。”

李瑄明白李隆基的心思。

他知道李隆基到最后八成会玩坏勋章制度。

他说这些,只是让李隆基更加信他。

毕竟勋章可以拉拢将领的心。

李瑄觉得军衔制度这个时代没什么用。

勋章制度,不单单是胸前挂的铜铁玉,还有田地的赏赐。

再在军中宣传勋章的荣誉感,必能激起士兵的狂热。

“就按七郎说得去做。我会安排这些!”

李隆基点头。

等李瑄与吐蕃大战完毕,第一批勋章赏赐后,看看军中的反应。

李瑄与李隆基在首座边喝边聊,竟然一直到天黑掌灯。

李隆基只让李瑄陪伴,其他的王公大臣,公主皇子自己玩自己的。

也有格格不入的人,期盼着宴会尽早结束。

一盏盏灯在龙池边、龙池上点燃,使整个宴会亮如白昼。

美酒佳肴,不断地更换。

舞女换了一批又一批,歌女乐伎,仿佛没有穷尽。

王公大臣们一个个喝得面红耳赤,观看美丽的宫娥的身段,和熟人举杯攀谈。

шшш ▲Tтka n ▲C〇 没多少能和李适之、王维一样,控制自己的放纵。

现在李适之的老友调侃李适之不再是饮中八仙。

只有李适之明白自己不能喝醉。

相比于太子李亨在喝着闷酒,皇子倒是轻松惬意。

公主和太子妃们聚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还玩起了游戏。

唯有李隆基二十九女虫娘孤零零坐着,她不喝酒,也没有公主搭理她。

虫娘只有十来岁,她还是懵懵懂懂的年纪。

如果不是宴会,虫娘必见不到父皇的面。

她知道和父皇坐在一起的是李将军,她的兄长姐姐们,都不如李瑄得宠。

虫娘还不知道,她身为皇女,却没有公主的身份。因为她的母亲是曹国进贡的胡旋女,加上她九月而生,李隆基不会封她为公主。

寿王李琩和薛王李璲坐在一起,他自始至终未抬头看他父亲一眼。

本来李琩不想来的,但总不能一直因病请假,寿王妃韦氏劝说他来参加这次宴会。

“宫中的舞女,不论是颜色还是技艺,胜我府中十倍!”

薛王一边欣赏歌舞表演,一边为李琩敬酒,缓解李琩的压抑。

或许今天晚上薛王会沉醉而归,寿王夜不能寐。

时间流逝,天黑已经很久,但大家都不记得时间,玩得尽兴。

在李隆基组织的宴会上,没有人敢无故提前退场。

“禀圣人,这一曲完毕后,臣为圣人弹奏一曲臣自创的琵琶曲,以表臣必胜之心。”

李瑄与李隆基喝了十几杯酒后,有点顶不住,准备松缓一下。

他要弹奏的正是十面埋伏,在坐镇九曲的几个月,他经常练习,早已娴熟。

“七郎自创的琵琶曲,我可要洗耳恭听了。”

李隆基向高力士吩咐,这一曲过后,之后的舞女就不要上来了。

宫人将琵琶递给李瑄。

李瑄调试琵琶后,随时准备上场。

片刻后,宴会中央跳舞的舞女退下,李瑄持琵琶上场,惊动所有观者。

之前的表演许多人在玩游戏,没有关心,但李瑄的演奏,他们都想看一看。

这个时候,所有王公大臣才想起李瑄不仅仅是边将,还是一个大诗人,通音律的才子。

“噔噔噔……”

众人本以为就是静静地听。

但开局李瑄拨弄琵琶的肃杀之气,差点将举杯者的酒杯震掉。

这种惊天动地的琵琶声,一瞬间让整个宴会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不可思议地看着李瑄。

随着李瑄拨弄,金戈铁马,大气磅礴的曲调更让人震撼。

连李隆基这种音乐宗师,都完全被吸引,他缓缓放下酒杯,极为认真得听。

前奏完毕,李瑄开始更快速地拨弄丝弦,金声、鼓声、刀剑碰撞的声音……

不久后又无声,然后又如泣如诉……

这种起伏跌宕,让众人心脏都为之一震。

杨玉环看得出神,当她醒悟的时候,看到李瑄拨弄琵琶的专注,那灯烛下的影子婆娑。

她喜欢李瑄被万人瞩目的样子,这样她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看着。

仿佛,她也被李瑄的琵琶所吸引。

即便,这曲调确实精湛!

伴随着李瑄收势,一曲终落。

“啪啪啪……”

李隆基回过身后,带头抚掌。王公大臣们也跟着鼓掌。

可恶,又被小贼装到了。

李林甫鼓掌的同时,心中纳闷李瑄怎么什么会,而且还都这么好。

虫娘也惊奇,她阿娘也弹奏琵琶,但从来没有这么弹奏的。

看到父皇鼓掌,她也想学这首曲子,天真的以为只要阿娘弹奏此曲,父皇就会去看她们。

“七郎,此为何曲?可有曲谱?”李隆基急忙问李瑄。

这比之前盖嘉运献上的《甘州大曲》还要雄浑壮阔。

“此为《十面埋伏》,讲得是韩信在垓下打败西楚霸王,西楚霸王别虞姬,乌江自刎的故事,请圣人过目。”

李瑄将提前准备的曲谱取出递给李隆基。

李隆基打开曲谱后,仔细观看,赞不绝口,恨不得立刻来一曲。

李瑄也趁着此机会,退出李隆基的座位,使李隆基不至于冷落其他重臣。

他与王维、吴道子交谈后,又与大臣们把酒言欢,大臣们都赞誉李瑄的琵琶精湛。

其实不是李瑄琵琶精湛,而是曲调无双。

数百年来,最著名的琵琶曲,没有之一。

这场宴会,直到子时才罢!

临行前,李隆基再次敬李瑄一杯,因为李瑄明天天不亮就会赶路。

李瑄向李隆基一礼后,与父兄一起出宫回家。

翌日,天未亮李瑄起床。

没有通知李玉莹,洗漱完毕,李瑄准备出发前往驿站。

李适之和李霅刚送他出府,李瑄便拒绝他们再送,他要趁早赶路。

父兄只能作罢,希望来年七郎如是归来!

虽然天未亮,但街道上已经有人在打扫。

平时,应该还有上早朝的人。

但今日因宴会停止早朝。

“夜如其何,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李瑄看着兴庆宫的方向,吐出这意味深长的诗句,然后带着亲卫和裴璎,穿梭街道,通过天未亮,便已大开的长安金光门……

第319章 大食转攻为守,你闭嘴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226章 大非川之战开启,焚烧草原,日夜不息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进攻碎叶城第134章 化为鬼魂,阵前结草第339章 大食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反应第285章 新科举的题目第91章 问擒拿海贼之策第159章 终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208章 太子李亨认罪,施展酷刑第4章 华山金矿第76章 李瑄亦是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对战大食的计策第186章 连克五城,斩吐蕃大相第21章 为高力士“献宝”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帅战术,陌刀军完成第15章 大胜第103章 对吐蕃的战略第329章 大将战死,怛罗斯之战胜利第184章 南霁云斩杀吐蕃元帅,九曲之战大胜第289章 权势滔天 满库金银珠宝第62章 五万骑兵第326章 大唐西进,目标怛罗斯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10章 咏柳第377章 天策上将,秦王,尚书令第353章 胜业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难第233章 骑兵大战落幕,吐蕃赞普的心灰意冷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计,李林甫罢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153章 天水郡公,实封五百户,韦坚罢相第346章 李隆基观看新大唐地图,为将士奏功第284章 李瑄纳妾,裴灵溪的感动第108章 麦田中的伏击,陌刀之战第196章 大将军无所不能,来此只为杀人第160章 忠于社稷,李泌出山第202章 王忠嗣赠李瑄两石漆弓,墙倒众人推第218章 再遇裴灵溪,勉之第277章 圣人和贵妃参加婚礼第367章 灵宝之战,潼关陷落第265章 携千牛卫巡查河东,廖峥嵘的疑问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书第351章 天将军回天街图,与李隆基的对话第296章 天宝八载,灵溪怀孕第215章 画圣吴道子,非有诏不得画第226章 大非川之战开启,焚烧草原,日夜不息第176章 狼烟冲天,赤岭争夺战第367章 灵宝之战,潼关陷落第53章 备战第233章 骑兵大战落幕,吐蕃赞普的心灰意冷第263章 水调歌头,杨玉环的眼泪第307章 李瑄的危机,高仙芝回京献俘第105章 角力,吐蕃麦庄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35章 斩将第13章 违制的坟墓第371章 我要节制天下兵马第41章 丰安令第277章 圣人和贵妃参加婚礼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304章 杨玉环第二次出宫,李隆基的“脆弱”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240章 赞普劝李瑄造反,黄河源头第367章 灵宝之战,潼关陷落第347章 李隆基的赏赐,山雨欲来风满楼第14章 权相李林甫第349章 安西军的“清君侧”思想,最后的长安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丝绸之路第190章 授上柱国,封楚国公,兼河西 陇右采第102章 南霁云第332章 定河中之战,围歼大食近卫军第50章 获得宝马第265章 携千牛卫巡查河东,廖峥嵘的疑问第264章 与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115章 招募游侠,组建“神策”第115章 招募游侠,组建“神策”第223章 吐蕃也读孙吴?远方国王的来信第229章 赞普的决定,将军难免阵前亡第137章 被监察御史弹劾第365章 安禄山称帝,哥舒翰出潼关,突袭长安第249章 吐蕃成为附属,回到长安第93章 海贼王吴令光第45章 节制一军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辩论第97章 竟敢偷袭本将第291章 科举发榜,吐蕃大使再入长安第64章 大举进攻第113章 组建四万匹战马的临洮军第377章 天策上将,秦王,尚书令第71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斩元帅第297章 与“五杨”的矛盾,利益的冲突第320章 唐军就位,四面包围第43章 豪强第176章 狼烟冲天,赤岭争夺战第80章 满城沸腾第238章 堵住花石峡,吐蕃赞普穷途末路第219章 获得猛士,灵溪赠梨第193章 造反,凉州城中的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