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赞普劝李瑄造反,黄河源头

尺带珠丹还未有所反应,就如同小鸡一样,被李瑄提在手中。

“大胆,我是赞普!”

尺带珠丹愣神之后,在李瑄手中挣扎,四十多年赞普生涯,养尊处优,哪受过这种屈辱?

赞普的赞,是雄伟强壮之意;普为大丈夫。

组合起来,为雄壮丈夫。

在雍仲苯教的理念下,赞普是天神降世,统治人间的神。

和中原的天子一样,都是君权神授的意思。

在尺带珠丹内心里,他是神圣且有威严性的赞普,不该被如此冒犯!

“李帅天威!”

“李帅天威!”

当李瑄举起尺带珠丹的时候,神策卫举起长枪和剑,发出阵阵长喝。

而后赶来的赤水跳荡和游弋骑兵,也纷纷驻马,举起刀枪,以应李瑄的威势。

声音在山谷飘荡甚远,惊空遏云。

李隆基下诏说过,擒尺带珠丹者,封异姓王。

全军将士都认为,唯有李帅可擒尺带珠丹。

李帅的勇武和统帅,是此战胜利的关键。

那些投降的诸王大臣,在雪地战栗,这样的喝声,让他们毛骨悚然。

每一个唐军士兵都不留余力地大喊,他们能从声音中听出对李瑄的狂热和崇拜,

有李瑄在,他们不惧一切;有李瑄在,他们敢战一切。

这种威望,无人能及。

“李瑄,快把本赞普放下。”

尺带珠丹羞愤地大喊,被当货物一样展示,他不禁掩面。

“尺带珠丹,这都无法承受,你如何到长安见圣人!”

李瑄将尺带珠丹扔在积雪上,淡淡地说道。

由于尺带珠丹和李隆基都当了数十年的君主,二人的恩怨,还要从很久很久之前说起。

年轻时的尺带珠丹傲慢自大,与李隆基通信的时候,多出言不逊。

因此李隆基在赤岭会盟的时候,李隆基差点不同意,还公然反驳吐蕃的求和:“吐蕃赞普往年尝与朕书,悖慢无礼,朕意欲讨之,何得和也!”

幸亏皇甫惟明再三劝说,李隆基才勉勉强强遣使入吐蕃。

这样的和平注定是短暂的。

历史上的尺带珠丹与李隆基有诸多相似之处。

比如同样有一个当权近二十年的宰相,一个叫没庐穷桑倭儿芒,一个叫李林甫。

同样治理国家前期无双,后期昏庸。尺带珠丹所制定的军令、政令,为子孙的壮大夯实基础,李隆基开创前无古人的开元盛世。

两人都好大喜功,只是大唐的国力能支撑李隆基炫耀武功,吐蕃的国力不允许尺带珠丹好大喜功。

一个被安史之乱仓皇南逃,一个被“末朗”之乱,直接杀死在贝擦城。

不同的是,尺带珠丹有一个好儿子,与松赞干布比肩的赤松德赞。

先不说现在赤松德赞年纪太小,就算年长,也无法在家家户户都有男儿死、被俘的突然,力挽狂澜。

除非接下来十年无战事,并在安史之乱中找到最合适的机会。

“李瑄,你杀了我吧!”

尺带珠丹昂着脑袋说道。

一想到要去长安,尺带珠丹脸色就变得极为难看。

虽然总是能听到长安繁华,但那是李隆基缔造的繁华。

他是大国之君,却以俘虏的身份去大唐,他似乎已经看到李隆基看到他时的表情。

如果是那样,他但求一死。

“我从你的眼中,看到你不想死。去长安为圣人跳一支舞,圣人高兴了,说不定就能饶你一命。”

李瑄知道尺带珠丹想要苟活着。

越是有权势的人,越畏惧死亡。像李隆基一样,纵然心中知道长生不可求,依然在追逐虚无缥缈的长生之说。

“哼!妄想。”

尺带珠丹哼一声后,向李瑄说道:“将军是四镇节度,掌兵马数十万,威望深厚。只要与我吐蕃合作,将军也可以当皇帝。你们汉人有句话叫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我读过你们汉人的史书,常惋惜武安君和淮阴侯的结局。将军还这么年轻,如果不把握机会,像冠军侯一样病死的机会都不一定有。”

被李瑄逮捕以后,尺带珠丹脑子反倒变得清醒,他循循善诱,想在万死之中求得一生。

他知道李瑄逮捕了许多吐蕃俘虏。

如果把这些俘虏交还,吐蕃依然还有实力。

所以他想引诱李瑄造李隆基的反。

“我对大唐的忠心,苍天可鉴,日月可表。你向一个忠臣说这样的话,不觉得可笑吗?”

李瑄嗤笑一声,在他看来,尺带珠丹困兽犹斗。

战事结束,他不介意与尺带珠丹多说两句。

“以为将军是聪明人,实则愚不可及。大论炯桑是智者,他料定大唐皇帝迟早杀了伱。哪怕他现在再宠信你,他临死的时候也会拉你陪葬。”

尺带珠丹也在笑李瑄。

之前他们觉得等一些时间,李瑄会被李隆基猜忌。

但哪想到李瑄攻击如此凶猛!

一年接着一年,春夏之际,厉兵秣马;秋高马肥,必定开战。

没让吐蕃有一丝喘息。

吐蕃用两年时间,跨越数千里,调兵遣将,才准备三十三万兵马。

突袭伏俟城战斗,突袭茶卡战斗,骑兵大战,大非岭战斗,大非川战斗,大非川古道战斗,突袭乌海城战斗,乌海游弋战斗、花石峡战斗……

有大战有小战,最终的结果是三十三万兵马被全歼。

尺带珠丹认为自己说得对,李瑄不会有好结局。

但造反却能博取好结局。李瑄也一定有这个能力。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自古忠孝礼仪,岂是你能明白的?”

李瑄自然不会理尺带珠丹,迟早有一天,他会将吐蕃兼并。

“我会将吐谷浑、党项、通颊、苏毗的故地全交给你。这样你兵强马壮,必定会成功。必要的时候,吐蕃还会助你一臂之力。”

尺带珠丹看李瑄油盐不进,心中急了,他实在无法明白李瑄心中在想什么。

他已经提醒的很明白,这是他最后的机会。

“那些,已经算是我大唐了。尺带珠丹,你就认命吧!如果圣人不杀你,你在长安看好大唐的强盛!”

“一定要看好!”

李瑄拍了拍尺带珠丹的肩膀,话语中充斥着弦外之音。

“李瑄,你冥顽不灵,必不得好死。”

尺带珠丹看出来,李瑄和汉人史书上的那些将领一样无政治头脑。

“你贪生怕死,今日我俘你,你应该感谢我。”李瑄没有生气,而是缓缓说道。

“你糊涂了?”

尺带珠丹话语也变得冲起来。

“我要不擒你!你回逻些后必死无疑,甚至回不到逻些城!”

李瑄笃定道。

吐蕃的贵族可都是狠角色。尺带珠丹这样折腾,国内怨声载道。

愤怒的人,野心的人,必然会放手一搏。

李瑄甚至认为,哪怕没有末氏和朗氏,其他贵族也会向尺带珠丹动手。

只是不知道上大名鼎鼎的“玛祥仲巴杰”是否会和历史上一样掌权。

这个人李瑄还没交手过,但他从政治、军事,甚至宗教,都把恩兰达扎路恭吃得死死的。

“我为赞普四十多年,我继位的时候,你父亲李适之还在玩泥巴,国内百姓、都对我心悦诚服,谁会杀我?谁敢杀我?”

尺带珠丹装腔作势地说道,实际上李瑄的话,让他陷入纠结之中。

他年富力壮,没有选定赞普继承人。

国内肯定会一番争斗,本就衰弱的吐蕃,命运是如何呢?

如果唐军运送物资到柏海一带,会不会在来年立刻进攻吐蕃呢?

虽柏海距离逻些数千里路,十分险峻。但准备妥善,以李瑄的能力很有可能攻入逻些城。

“哈哈,赞普请拭目以待。等你们的使者到长安,会将国内的消息传递给你。”

李瑄笑了一声。

武街之战之后,吐蕃求和,想以平等的礼节见李隆基。被李隆基断然拒绝。

这一次大战,吐蕃一败涂地,连求和的机会都没了。

他们害怕唐军会继续攻击,八成会选择向大唐俯首称臣,献上大量的金银珠宝,规定每年的上贡物品。

哪怕是像回纥那样臣服。

有的时候,臣服并不是真正的服从,而是休养生息,以图东山再起。

这样的例子,古今有太多太多。

“我不信!”

尺带珠丹只要咬牙吐出这三个字。

李瑄这次没回应,向亲卫一挥手。

廖峥嵘下马拱手。

“吐蕃赞普交给你了,不论去哪,务必要让他毫发无损,他可是圣人思念的人。”

李瑄向廖峥嵘吩咐道。

他觉得一旦战斗结束,李隆基定会第一时间,让他回长安献俘,以向天下百姓和域外百国炫耀功绩。

在丝绸之路上,吐蕃一直被认为是能和大唐叫板的国家。

现大唐一战灭敌三十三万,擒拿吐蕃赞普,杀吐蕃首席宰相,擒吐蕃大臣数十,擒吐蕃叶如如本,擒吐蕃内四王之中的吐谷浑小王、象雄王、党项王,擒吐蕃附属的通颊王,降伏苏毗王,斩吐蕃元帅那囊尚杰斯秀亭,斩、擒拿吐蕃大将、诸附属王子数十。

这种耀眼的功绩,放在古代,能相比的也屈指可数。

主要是吐蕃因为雪域高原变暖,蓬勃发展后,变得太强大了。

华夏的周围的胡人国度,唯有鼎盛时期的匈奴和突厥可以比较。

“遵命!属下一定安安稳稳护送吐蕃赞普回湟水城。”

廖峥嵘领命。

尺带珠丹看自己被李瑄的亲卫架着,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只能低下头,精气神仿佛被抽空。

其他的吐蕃诸王大臣,李瑄上前询问他们的身份后,让赤水跳荡将他们押回柏海。

他们部落,正在由高秀岩、安思顺进攻。

届时唐军一定会获得不菲的财宝。

“启禀李帅,这是一支金箭,像是传说中的赞普金箭。”

亲卫在脱吐蕃近卫军铁甲的时候,看到一支七寸金箭,立刻交给李瑄。

战斗结束,吐蕃尸体身上若着盔甲,哪怕是皮甲,也会被脱走。

铁甲最轻也得三十多斤,重的甚至五六十斤,哪怕不穿,回炉重造也是大量的资源。

“是赞普金箭!”

李瑄把玩一下七寸小箭,知道这不可能是赝品。

赞普金箭贯穿吐蕃从松赞干布以来的历史,是吐蕃最贵重的赞普信物。

他将赞普金箭呈给李隆基,就算地方文武献上金山也比不上。

清理完战场,李瑄回到柏海。

又是惊起将士们阵阵惊呼。

李瑄在想如何在柏海、巴颜喀拉山口、香日德驻扎兵马。

现在已经抓住尺带珠丹,其中许多骑兵来自河东、朔方。

战后一定要回去,他总不能把河东、朔方骑兵都截留。

既然是防守,要派遣以步兵为主的边军。

在李瑄看来,接下来只要牢牢守住这三处地域,吐蕃反攻的可能性不大。

柏海是练兵地,将香日德河和巴颜喀拉山口设立为关隘。

柏海连接两段,随时可以支援。

一番游走观察后,李瑄决定建立神威军在柏海,步兵一万人,骑兵五千人,皆为双马骑兵。

建立绥戎军在巴颜喀拉山口,步兵五千人,骑兵两千人。

建立定戎军在香日德河,步兵四千人,骑兵一千人。

李瑄打算说服李隆基招募扩充,而非调遣兵马。

如果招募,更符合李瑄今后的战略。

他会从吐谷浑、党项、苏毗、白兰羌等部招募一批人。

“启禀李帅,在星宿川附近,发现吐蕃的千户所,那里有许多冬夏牧场。”

李瑄正在观看山河之势的时候,荔非守瑜向李瑄禀告。

“有牧场,说明有大量马牛羊驼。明日发兵,攻下那个千户所,让他们臣服大唐。”

李瑄向荔非守瑜回复。

星宿川在柏海以西,紧挨着约古宗列曲,临近黄河源头。

柏海是吐蕃重要地域,周围设立千户所,便于控制。

一个千户所,理论上有一千帐以上牧民。

实际的数量上,有多有少。

李瑄也想在柏海附近建立一些牧区。星宿川的吐蕃千户所,正好征服,让他们为唐军圈养牲畜。

第二天,李瑄亲自率领骑兵到星宿川。

那里的吐蕃牧民其实知道唐军在柏海,但苦于无路可逃,只能在瑟瑟发抖中。

因为约古宗列曲靠着巴颜喀拉山口。

唐军扼制柏海、巴颜喀拉山口、香日德河,到处都是探马,他们没长翅膀,飞不出去。

吐蕃在星宿川的千户所和大多数千户所一样,已经几无青壮了。

男人,都是不到五尺的小孩,和一些只能放牧的老人。

他们的家人,在几场战役中,被俘被擒。

“轰隆隆!”

唐军五千轻骑,踩着积雪到达星宿川。

无边壮丽的山河,在这一瞬间被打破宁静。

一队队的唐军骑兵散开,将营帐的区域分割包围。

有的人从牧场逃出,依旧被唐军追上。

在唐军的刀枪之下,千户所没敢反抗。

纵然对唐军恨之入骨,在长者的要求下,他们放下弓箭、投石索、刀矛。

这里的千户长去青海后,再也没回来,他们失去主心骨。

李瑄令士兵,不得伤害这些老弱妇孺。

只是将千户所内的吐蕃贵族给抢了,金银珠宝带走。

至于牲畜也被没收。以后这些牧民为唐军养牲畜,李瑄保证他们饿不着,冻不死。

立场不同,李瑄在征服吐蕃前,无法像对待吐谷浑一样对待吐蕃。

治下的吐蕃人,李瑄已经想到治理办法。

他麾下有许多吐蕃男子俘虏,不论是之前的九曲,还是现在柏海以北,唐军所俘虏的吐蕃百姓,估计有数万帐,数十万人。

如果这数万帐有家人活着,只要好好为大唐办事,就把他们男人放回去。

至于那些充当劳役的吐蕃俘虏,哪怕没家人赎他们,也可以安排他们与吐蕃女子婚配。

在大唐俘虏中,不论是吐蕃奴隶,还是吐蕃人,都是一样的待遇。

如此,吐蕃奴隶更容易归附大唐,为大唐所用。

当然,这只是初步控制柏海以北的吐蕃人。

以后还会筹备其他的计策。

“启禀李帅,千户所中有老幼马匹一千余匹,牛羊牲畜十一万余,其中以幼年居多。”

高适统计牲畜的数量后,向李瑄汇报。

“此千户所是纯粹的游牧千户所,牛羊不少啊。”

许多牲畜是幼年,其年长的牲畜,应该都被赶到青海当粮食了。

许多吐蕃千户所都是一边种地,一边游牧,那样更加稳定。

“这里水草肥美,只要没有疾病,牛羊一定大丰。”

高适向李瑄说道。

在敌对关系下,高适认为征服吐蕃人没什么不对。

之前吐蕃在达化屠城,唐军要是把吐蕃人放走,那才是缺心眼。

李瑄已经很仁厚了,之前皇甫惟明可是在九曲大开杀戒,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被俘虏的吐蕃人,李瑄一直要求各地管理者,使他们吃饱穿暖,不得虐待,违者严惩。

吐蕃人只要好好干活,不搞事情,在大唐境内都活的不差。

“达夫,几年前,我一直想着看到黄河的源头,现在我做到了。”

李瑄与高适一起,来到约古宗列曲。

“黄河波澜壮阔,他的源头竟然如此窄小。这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吗?”

虽然此地结冰,但高适仍能感受到一脚就能迈过去的地方,若非李瑄所说,他不敢相信这是黄河的源头。

汉人早在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就一直在寻找黄河的源头。

但却找错了,那时汉人推测叶尔羌河是黄河的源头。

用后世人的思维看,这错得很离谱,叶尔羌河可是在西域。

但寻找黄河源头,自然不能顺着黄河向上游行走,因为许多是崇山峻岭阻挡,不可能过去。

就比如多玛距离柏海很近,但隔着许多山峰。

以至于有汉人到达星宿川,却不认为这是黄河源头。

由于山脉阻隔黄河路,再看一条小溪,这太离奇了。

在世人眼中,动辄咆哮,造成万人苦难的黄河,源头一定有让人幻想的故事。

“黄河的源头,不过是几个泉眼。这股涓涓细流在漫长岁月中冲刷、沉淀,最终汇聚成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

“达夫,我们要努力啊!”

李瑄知道高适一时难以理解,大有深意地说了一声。

“李帅的广博,属下无法企及。属下一定跟随李帅的脚步,见证您的伟大!”

高适放平心态,向李瑄拱手一礼。

别人这么说他不信,但他相信李帅。

李瑄随即让随军将这一大事件记录。

天宝六载,一月二十一日,四镇节度使李瑄探黄河源头……

包括黄河源头的形成,和其他细节,都会呈给李隆基和天下百姓。

第19章 箭术与马战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来诗歌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勋章第151章 野兽袭击李隆基第6章 王维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辩论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书第261章 宰相肚里能撑船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长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55章 颇黎第120章 吐蕃叶如第一猛将第159章 终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69章 李光弼夜见程圭第46章 再遇薛错第158章 裴灵溪第110章 李适之罢相第123章 穷途末路,殊死一搏第209章 圣人赏赐诸葛亮剑,入相之势第115章 招募游侠,组建“神策”第74章 大雪满弓刀第25章 渭水离别第229章 赞普的决定,将军难免阵前亡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123章 穷途末路,殊死一搏第248章 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第149章 杨玉环封贵妃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头第155章 杖杀罗希奭,驱逐王鉷,裴宽拜相第160章 忠于社稷,李泌出山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第252章 与圣人论国事,出将入相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头第281章 豪掷黄金两千两第221章 安禄山蠢蠢欲动,豪强的乞降第32章 突厥寇边第304章 杨玉环第二次出宫,李隆基的“脆弱”第91章 问擒拿海贼之策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开花第129章 封候,河西陇右讨击大使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贡 求和第39章 王忠嗣第84章 长离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116章 违抗军令的军使第14章 权相李林甫第217章 梨树争夺战,杨氏家奴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长安的歌谣第263章 水调歌头,杨玉环的眼泪第96章 五百金 两美女的贿赂第285章 新科举的题目第41章 丰安令第284章 李瑄纳妾,裴灵溪的感动第26章 回乐城中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进攻碎叶城第85章 美人爱英雄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国的态度第20章 皇帝问策第241章 河源勒石,丰厚的战利品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计韦坚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长安的歌谣第176章 狼烟冲天,赤岭争夺战第132章 天寒地冻,就是苍天助我第149章 杨玉环封贵妃第99章 兼江南东道采访处置使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136章 名将之死第58章 头破血流第252章 与圣人论国事,出将入相第205章 你想图谋天下,恢复隋室?第136章 名将之死第71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95章 劫过倭国商船的海贼第289章 权势滔天 满库金银珠宝第299章 安禄山的火焰跳动第187章 收复九曲,设立九曲郡 洮阳郡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针毡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丝绸之路第87章 攻击李林甫第199章 城门前的重逢,万民拥戴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计,李林甫罢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来诗歌第240章 赞普劝李瑄造反,黄河源头第218章 再遇裴灵溪,勉之第49章 卖马人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腾,杜甫第226章 大非川之战开启,焚烧草原,日夜不息第289章 权势滔天 满库金银珠宝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89章 王昌龄第295章 岳父献鱼肠剑第170章 神兵天降,骑兵大战第167章 十二万步骑齐距河湟,回纥骑兵南下第132章 天寒地冻,就是苍天助我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开花第252章 与圣人论国事,出将入相第195章 诸葛亮剑,李林甫的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