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宝变革

宰相的设立,除了辅佐国家军政大事外,就是为了减少皇帝的失误,在关键时刻劝说皇帝。

圣君和贤相向来是儒家口中实现理想的太平盛世的首要条件。

李隆基大权独揽,但为维护明君的形象,不可能冒着群臣的反对,去做一件事情。

况且还是一件从未实施过的事情。

当击笏的声音停止,礼部侍郎达奚珣拱手说道:“启禀陛下,臣觉得常平新法,有些欠考虑了。乡里之间,百姓缺少教化,朝廷把常平粮仓的粮食借出去,无法收回,该如何是好呢?须知常平粮仓的作用啊!若常平粮食亏空,将来出现灾荒的时候,必然会带来更大的祸患!”

“达奚侍郎说得不错……”

“是这个道理……”

“新法要慎重……”

达奚珣的话音落,赢得一些官吏的赞同。

常平粮仓,除了调解粮食价格以后,还是储存备荒的粮仓。

如果常平粮仓亏空,很可能会在旱灾、水灾、蝗灾、地震等灾祸来临的时候,出现更大的灾难。

“达奚侍郎,天灾是不可预定的,而百姓沦落到借朝廷粮食的地步?是什么原因呢?”

李瑄知道常平新法没有那么容易推行,在达奚珣话音落,李瑄立刻向达奚珣反问道。

“可能是旧的粮食吃完,新的粮食还未续上,也可能是其他某些原因。”

达奚珣小心翼翼地回答道,他害怕陷入李瑄的言语陷阱,像之前他的同僚李岩一样。

“每家每户,总会因各种事情,出现各种危难,不论如何!难道百姓遇到困难的时候,朝廷就不管不顾吗?达奚侍郎不会不知道百姓走投无路的时候会干什么吧?”

“那时候,豪强大族就会出手,堂而皇之地用一些微不足道的钱粮,买下百姓的土地。亦或者高利息借给百姓粮食,让百姓用土地抵押,而这种情况下,百姓是还不清的,迟早会沦为佃户,甚至农奴。”

“这些百姓种着同一块土地,但所种植的粮食已经不属于他们的,锄头、犁、牛,也全部是借豪强大族的。他们会从良民,渐渐消失在户口之中。”

“天宝四载的时候,西平郡豪强想在我从河西回来的时候伏击我。那些跟随在豪强身边的,除了奴仆以外,大多数都是佃农。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因为他吃豪强的,穿豪强的,别说让他们杀我,就算让他们造反,佃农都会跟随。”

“这对国家的危害,更甚于天灾……你身为侍郎,怎么会连这点都想不清楚……”

果然,李瑄一番阐述之后,立刻开始怼达奚珣。

他言辞犀利,直切要害,把大臣们们不敢说的,都揭露出来。

达奚珣一时不知用什么去反驳。

“陛下,诸位大臣,我大唐之盛,古往今来无有比拟。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唐完美无缺,总有一些人为自己的利益,去挖掘大唐的根基,这些人十分愚蠢,他们只看现在,不望将来,目光极为短浅。”

“诸郡县常平粮仓的粮食借给百姓,就算十个里面,收回来九个,也不会赔本。然潜在收益是无尽的,因为朝廷避免无数户口成为佃户,避免万顷良田被兼并,这是保住国家的根基。而且我相信,只要地方处理好,百姓都会将粮食还回来,实在无法归还,在查明以后,还可以延期,让百姓渡过难关。”

“这样百姓怎么会不感激朝廷?怎么会不慕陛下之恩德呢?”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我们身为大臣,难道不该这么做吗?哪怕有一家之寒,一户之饥,也是地方官吏的过错。”

李瑄向李隆基和文武百官一拱手后,继续说道。

农民皆有田地,才是国家的根基,国家才能收到赋税。

如果大量的农民成为佃户,甚至被豪强隐藏起来成为农奴,那国家就会被侵蚀。

监察御史和侍御史加起来才二十多过。

全国一万多个乡。

哪怕李瑄曾治理过的河西、陇右,依然有豪强在穷乡僻壤的地方欺凌百姓。

只要地方官吏搞鬼,他们这些高层就会被蒙住眼睛,捂住耳朵。

那些监察御史,有的到地方监察,在美女和金钱中迷失自我。

有的人在某道监察一圈,弹劾不法,平反冤案,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笔。

可也只是仅此而已。

因为他们去的地方,哪怕一年巡察,也没有步足百分之一。

甚至巡察的地方,还是地方官吏和地方豪强,想让监察御史看到的。

比如李瑄的河东之行!

“李相,我不敢苟同你的话。现在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必要执行新法!”

达奚珣见说不过李瑄,只能用和稀泥的方式。

夸赞盛世,不得图变。

“达奚侍郎当过地方官吏,怎么能说出这种话呢?难道达奚侍郎看不见百姓的艰辛吗?”

李瑄向达奚珣质问后,又道:“我虽在边塞,但亦亲自耕种过土地,知道耕种的困难,知道百姓会因何缺少粮食。”

“我有两首诗送给诸位,以表达我用常平新法,改变百姓生活境地的决心,此二诗皆名《悯农》,是我今年春天在陇右耕地时所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瑄一字一顿,将这两首诗在朝堂上念出来。

第一首表达土地兼并的严重性,农民们春天种植一粒粮食,秋天就能收获许多种子。

四海之内,荒地都变为耕地,可还是有百姓饿死。

《悯农其一》非常消极,不是盛唐的音调。

但在这个时候弹奏出,正适合他常平新法。

哪怕李隆基心里觉得这首诗夸张,但也绝对不会怪责李瑄。

《悯农其二》稍好一些,是告诫权贵大臣们农民的不容易,不要吃着凝聚农民血汗的粮食,而不为农民争取利益。

这两首诗问世,李瑄有自己的打算。

可以让朝野,甚至一些读书的良家百姓,看到李瑄对百姓的爱戴。

朝堂文武百官的面色各异,连李隆基都一脸慎重。

虽然是五绝,但这种为贫苦百姓写的诗还真没见过。

也就是李瑄写出这样的诗,否则能不能传出去,也是一回事。

因为很多官吏抵触,甚至不认同李瑄的诗。

这是李瑄诗中,写得最糟糕的两首,没有一点艺术价值。

但强大的人,哪怕随意轻语,都会被人当成真知灼见;弱小的人奋力呐喊,会显得那么无声。

那些信奉李瑄的人,觉得李瑄的常平新法必须实施。

让百姓摆脱豪强大族!

所有人都知道,常平新法是利国利民的政令。但触犯了大族和豪强的利益。

豪强大族无法继续土地兼并。

原本耕种有豪强土地的百姓,可能会放弃耕种,让豪强大族继续损失。

“啪啪啪……”

在众人一片惊声中,作为诗人的礼部尚书席豫,用板笏拍了手中。

他有赞叹李瑄的诗文风格多变。

他看出李瑄的良苦用心。

为国为民,没有私心。

席豫在朝堂上有名气,连李林甫都不敢残害。

他为官一向清廉耿直,没有什么奢欲,做事不为权势所动摇。

并且性情谨慎小心,给子女、属官写信,从不写草字。

有人说:“这是小事,何必如此留意?”

席豫回答说:“小事不谨慎,何况做大事呢?”

在这关键时刻,席豫能为李瑄发声,说明席豫被李瑄高尚的品格吸引。

有席豫的迎和,朝堂上许多诗人都鼓掌,表示支持李瑄的常平新法。

但左右相未点头,新法在实施的时候,依然困难。

所有文武大臣都看向左右相。

连李隆基都在等待李林甫点头同意。

虽李林甫能揣摩圣心,但李林甫明白他要招揽一些反对李瑄新法的大臣。

现在正是时机,如果他退缩,他可能会永远失去机会。

于是,李林甫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万不敢苟同李相之言。此常平新法看似美善,然行于实际,则弊端丛生。各地方官吏为求政绩,强行抑配,不论民之需否,皆令借贷,致使民有不愿贷而被迫贷者,民怨渐起。且那一分之息,虽云不高,然诸多杂项费用加之,实乃沉重之负,百姓苦不堪言。”

和达奚珣不同,李林甫没有从浅显的问题出发。

达奚珣太明显了,谁都知道达奚珣为大族说话。

事实上,不仅达奚珣的女儿嫁给大族,而达奚珣的儿子,也娶洛阳大族的女儿。

李林甫借以更深的危害,让李隆基知道法令的颁布与实施,之间有巨大差异。

然李林甫不知道的是,李瑄在提出常平新法的时候,已经告诉李隆基常平新法会出现什么样的危害。

李林甫话中的大概意思,李隆基早就知道。

所以李林甫说出这番话后,李隆基对李林甫颇为失望。

李隆基没有回答李林甫的话,就代表对李林甫的态度。

李瑄当然要借此时机,替李隆基发声:“右相之言极为荒谬!若不行常平新法,那每逢灾荒饥岁,百姓求助无门,唯有卖田卖地卖儿卖女于豪强大户,如此则土地兼并愈烈,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国家如何得安?常平新法行之虽有小碍,然只需严申法令,一旦地方官吏阻挠,哪怕太守、长史、采访使,审查完成,直接处死,绝不姑息!”

“太守是一郡大吏,如果以小罪而被杀死,天下会服气吗?李相难道不觉得太残酷了吗?”

李林甫质问李瑄。

“敢问右相,如果按照理想状态下,常平新法能否利国利民?”

李瑄反过来询问李林甫。

这个老贼排除异己,杀诸道太守的时候可是眼睛都不眨一下,全是莫须有的罪名,现在却冠冕堂皇起来。

“可以。”

关于这一点,李林甫无从反驳。

因为常平新法的出发点,让李林甫无法强行否认,只能从其他方面否决。

“如此,右相怎么会认为这是小罪呢?破坏这样的国之大策,就应该处以极刑,以警示天下官吏。更何况,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李瑄严肃地说道,声音就如这寒冬一样冰冷。

“话虽如此。官吏欺上瞒下,朝堂无法绝对杜绝。监察御史也不可能走遍郡县。”

李林甫坚持自己的观点。

“启奏陛下,臣觉得应该在诸郡县建立常平新军。”

“常平新军的主要职责,是调查借粮不归还的百姓,以免地方官吏行过激之事。同时,常平新军可监视地方官吏,举报那些欺瞒陛下,与豪强勾结的官吏。”

李瑄趁机将组建常平新军的事情说出。

“常平新法,本就有亏损的风险。组建一支常平新军,不知要花费多少钱粮,意义何在呢?”

李林甫抓住这一点,对李瑄的常平新军质疑。

“陛下,臣认为当裁去一批郡兵、县卒,让他们回归农田。臣发现缉拿盗贼,郡兵县卒就算缺少一半也足够!更何况关键时刻,常平新军还可以帮助郡县。”

李瑄当然有自己的方法。

少一些郡兵县卒,招募常平新军。

李瑄在临海的时候,就知道郡兵几乎沦为废物。

这种郡兵的设立,没有一点意义。出现叛乱的时候,难道还指望这些郡兵吗?

“常平新军的设立,非常不错。由李相筹备常平新军,届时将道、郡、县设立常平新军的数量告知朕即可。”

李隆基接着李瑄的话发声,无一不显露对李瑄的支持。

而常平新军由朝廷直接控制,可以避免许多危害。

“遵旨!”

李瑄向李隆基拱手领命。

“陛下,常平新法不适合在此时颁布,请您三思。”

李林甫还在努力。

倒不是真正想劝服李隆基,他是想让文武百官看到他的态度。

他坚定地去对抗李瑄,一定有不少官吏来投靠他。

不要说朝堂上的官吏,就是王公、公主驸马、杨氏,也会因常平新法而受到损失。

“利国的良策,总是要试验一番。右相的说辞,不足以证明常平新法的坏处。李相胸怀天下,这才是宰相的风度!”

李隆基沉声向李林甫说道。

特别是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

李瑄早就向李隆基说过常平新法的危害,李隆基当然不会买李林甫的账。

谁阻止实施新法,李隆基就认为是谁想阻碍他成为千古圣君。

李林甫心中一跳,他能听出圣人很生气,他也没想到圣人会这么坚定地实施常平新法,李瑄为圣人灌了迷魂汤了吗?

“左相,你如何看待常平新法?如果有异议,请说出不好的地方。”

李隆基又看向裴宽。

这是在逼着裴宽站队。

常平新法不好?

哪里不好,可以说出来?

裴宽心中郁闷,他想说的,李林甫已经说了,但都被李瑄辩驳了。

他总不能说“常平新法阻碍了豪强大族土地兼并”?

谁敢说这句话,谁就会遗臭万年。

裴宽深思熟虑后,他发现李瑄真的很精明,环环相扣。

有常平新军为常平新法保驾护航!

他最担心的就是豪强大族在李瑄的威压下,忍无可忍,聚众谋反。

或者以此威逼,行进的更激烈。

“臣认为可以试试!”

裴宽无奈地答复。

给不出反驳的理由,而强行反驳。李隆基真有可能罢相!

“左相也有宰相的眼光啊!”

李隆基夸赞裴宽,然后不等李林甫同意,就道:“已经有两位宰相同意新法,朕觉得新法可执行。反对常平新法,又说不出理由的,都是别有用心!”

常平新法,是为扼制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李隆基当然清楚。

他以为以他的威势,豪强大族会让利给百姓,这样大家皆大欢喜。

这也是李隆基全心全力支持李瑄的原因。

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李隆基自己都无法放弃奢靡的生活。

怎么能指望豪强大族将利益吐出来呢?

真正的变革,必然是腥风血雨。

朝臣们面面相觑,他们看着在大殿中央的李瑄,一副随时辩论的模样。

谁都知道李瑄能说会道,害怕上去以后自取其辱。

李林甫拱手退下,似乎屈服。

他现在只需要等待大臣们到他府中,然后抓李瑄的破绽。

作为一名老辣的宰相,他知道常平新法想在全国实施,必然会出现大量的“灾祸”,哪怕有常平新军保驾护航。

他要将等李瑄身败名裂,将李瑄逐出长安。

朝会结束,常平新法,在李隆基的全力支持下,勉勉强强得以推行。

但推行的过程,却是极为困难。

下朝以后,文武百官各怀心思。

有的未离开朝堂,他们驻足在朝堂之外,似乎雪越下越大了。

这是什么的征兆呢?

本来因李瑄拜相而震

现在因常平新法而惊。

可以想象常平新法昭告天下的那一刻,必然会地动山摇。

下朝以后,李瑄第一次步入“中书门下堂”,也就是俗称的“政事堂”。

这是宰相和皇帝讨论军机的地方。

华清宫的政事堂在朝堂的后方。

李隆基没什么说的,他让李林甫和裴宽,处理两省之事和国家大事以外,必须为李瑄的新法行便利。

李林甫和裴宽只能点头。

李隆基没有在中书门下堂久待,一刻钟后,就回华清宫的内宫。

第257章 李隆基为李瑄拜相造势,舞马第322章 大食突围,安西陌刀与河陇陌刀第72章 心在动第23章 名将的落幕第214章 长安西市的计划,顶级强弩第336章 大食元帅阵亡,河中之战大胜第55章 颇黎第17章 杨玉环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户所第3章 李适之第284章 李瑄纳妾,裴灵溪的感动第12章 大案第144章 杨钊的野望,李隆基召见第202章 王忠嗣赠李瑄两石漆弓,墙倒众人推第28章 新任军使卢瑜第119章 吐蕃大举入侵第140章 凉州城,哥舒翰第89章 王昌龄第307章 李瑄的危机,高仙芝回京献俘第349章 安西军的“清君侧”思想,最后的长安第291章 科举发榜,吐蕃大使再入长安第370章 马嵬驿政变,李瑄遇李隆基第151章 野兽袭击李隆基第91章 问擒拿海贼之策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托城门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监官吏,斩杨国忠 五杨第168章 率临洮军 赤水军突袭回纥“阅兵”第59章 丰安令刘晏第34章 神勇第297章 与“五杨”的矛盾,利益的冲突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夹道相迎第274章 李林甫送侄女,杨玉环的失落第148章 杨玉瑶的诱惑,凤凰东来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帅的选择第174章 授柱国,诸将的封赏第2章 灵翠楼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进攻碎叶城第326章 大唐西进,目标怛罗斯第305章 李相的威严,逮捕五杨之一第187章 收复九曲,设立九曲郡 洮阳郡第129章 封候,河西陇右讨击大使第238章 堵住花石峡,吐蕃赞普穷途末路第106章 积石军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长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278章 结婚前的幻境第50章 获得宝马第300章 火树银花,杨玉环心中的花火第346章 李隆基观看新大唐地图,为将士奏功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儿浑瑊第332章 定河中之战,围歼大食近卫军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梦,颜真卿第278章 结婚前的幻境第322章 大食突围,安西陌刀与河陇陌刀第89章 王昌龄第52章 期望的功勋第266章 “锦衣卫”,野无遗贤第151章 野兽袭击李隆基第256章 千秋节上,李瑄的礼物第348章 新的龟兹,小别胜新婚第370章 马嵬驿政变,李瑄遇李隆基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347章 李隆基的赏赐,山雨欲来风满楼第11章 押官薛错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万士兵支援九曲第124章 决战第55章 颇黎第146章 和亲,与韦坚决裂第195章 诸葛亮剑,李林甫的把柄第31章 飞马射缨第217章 梨树争夺战,杨氏家奴第353章 胜业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难第218章 再遇裴灵溪,勉之第50章 获得宝马第240章 赞普劝李瑄造反,黄河源头第259章 京兆尹妥协,九霄环佩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梦,颜真卿第159章 终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247章 正式成为天水王,一掌击碎天灵盖第137章 被监察御史弹劾第210章 四镇节度,控地万里,劲兵重镇,皆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丝绸之路第212章 安抚杨玉环,欲长镇河陇第223章 吐蕃也读孙吴?远方国王的来信第296章 天宝八载,灵溪怀孕第236章 吐谷浑倒戈,吐蕃赞普南逃第129章 封候,河西陇右讨击大使第35章 斩将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350章 不一样的朱雀街,长安百姓的期望第68章 斩将,当者辟易第196章 大将军无所不能,来此只为杀人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袭九曲第122章 虚虚实实,不堪其扰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丝绸之路第95章 劫过倭国商船的海贼第363章 李适之出逃长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128章 你说的是人吗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斩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