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巧舌如簧(上)

武则天,大名鼎鼎的女皇,后世是妇孺皆知。虽然前任有关于她的记忆,然而,当李隆基亲眼看到武则天时,仍是大为震惊。

最让李隆基震惊的是两点:一是武则天貌美如花,浑身散发着成熟女人的韵味。

武则天已经是七十四岁高龄了,看上去不过四十来岁的样子,这太难得了。象武则天如此高龄,而又不显老的女人不是没有,就是太少太少。现代社会,频频露面的那些女明星,能有几人象武则天这般如此高龄而不显老呢?

“怪不得她能迷得唐高宗团团转,最终把她从尼姑庵弄出来,封为皇后。”李隆基又是一阵感慨。

众所周知,武则天年轻貌美,很得唐太宗的赏识,被封为“武媚”,由此可见唐太宗对她的喜爱了。

唐太宗虽然欣赏她,却是对她很是防范,因为她一次应对让唐太宗大起警觉。唐太宗有一匹骏马,没人能驯服,武则天当时正好在旁边,说她能驯服,不过需要三样东西:马鞭、铁棍和匕首。用马鞭抽打,要是骏马还不驯服,那就用铁棍打。用铁棍打了,还是不驯服,就用匕首杀了。

这话表露出她的强势性格,对于唐太宗这样牛闪闪的皇帝来说,对她当然要警惕。

在唐太宗死后,武则天被发去当尼姑。李治却是迷恋她的美貌,就把她接回宫里,倍受宠爱,最后几经波折,当上了皇后。

二是武则天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出俯视群雄,气吞四海的帝皇之威,令人不敢仰视。

“怪不得她能从一介女流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果然不是幸致,而是她有其过人之处!”李隆基微微点头,大为赞叹。

中国古代是重男轻女,从一介女流成为女皇,其难度有多大难以想象。

更别说,唐朝因为唐太宗的缘故,地位稳固,李唐王朝深入人心,要想代唐不比登天容易,武则天就是成功了,其才华可想而知。

唐高宗不仅是个软皇帝,还体弱多病。唐高宗发现武则天有政才,在唐高宗生病期间,就让武则天处理政事,让唐高宗很满意。只是,时间一长,唐高宗发现他说话不作数了,大臣都听武则天的了。

到了这时候,唐高宗想要废掉武则天,并命上官仪起草诏书。然而,武则天一怒,唐高宗立时就软了,还把上官仪给出卖了,导致上官仪一家被杀。

就这样,武则天一步一步的稳固了自己的权力,最后当上了女皇。

武则天貌美如花,威仪四射,令人不敢仰视,只是她的脸也太冷了,黑得跟地卷皮似的。

“这个武承嗣,真不是东西,他真会告挑时间告刁状。”李隆基看在眼里,对武承嗣大为不爽。

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武承嗣前来告刁状,说李隆基吃草,这太丢面子了,让武则天脸上无光,她的脸色能好看吗?

“儿臣……”李旦快步上前,跪在地上叩首,向武则天见礼。

“砰!”李旦一句见礼的话没有说完,武则天如玉般的右手在短案上一拍。

这响声并不大,然而,李旦听在耳里,却是如同雷霆在耳际轰鸣似的,一个激灵,额头上冷汗直冒,一句请安问好的话再也说不出口了,张大了嘴巴,一动不动,跟尊雕像似的。

“这也太软蛋了。”李隆基看在眼里,一阵无语。

适才,李旦还信誓旦旦,大包大揽,要把事儿揽在身上。武则天还没有说话,只是拍了拍短案,他就软蛋了,这令李隆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不过,这也正常。”李隆基转念一想,要是李旦不如此,反倒不正常了。

谁有武则天这样强势的母亲,谁都得发怵。武则天的性格强毅,就是唐太宗这样的牛闪闪皇帝都得警惕,更别说李旦这软蛋了。

而且,李旦一直生活在武则天的阴影中,他对武则天是打从骨子里害怕,见到武则天如同老鼠见到猫儿似的,武则天发怒,他能不惧吗?

“好你个皇嗣,教子无方,竟然吃草,皇家的脸面都给你父子丢光了!”武则天好看的眉毛一拧,目光锐利如同利剑似的,冲李旦喝斥起来。

声音虽然冰冷,令人发寒,却是异常动听,如同黄鹂的美妙歌声,又如明珠撞击玉盘,清脆悦耳。

贾太监没说谎,武则天是真的怒了,要不然的话,也不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喝斥李旦。不管怎么说,李旦也是她的儿子,要是能给留点面子的话,她一定会给的。

武承嗣把李旦那副胆颤心惊,冷汗直冒的样儿看在眼里,异常享受,昂头挺胸,手持玉笏,上前一步,道:“臣启禀陛下,皇嗣教子无方,竟然吃牛……都……不……吃的草,令皇家颜面扫地,皇嗣不配为皇嗣,还请陛下惩处。”

为了扫李旦的脸面,武承嗣把“牛都不吃”四字拖得长长的,仿佛这是世间最可耻之事似的。

“臣赞同魏王之言。”一个高冠革覆,褒衣博带的官员上前一步,大声附和。

他叫张嘉福,是武承嗣的心腹之一。

“陛下,臣以为魏王言之有理。皇嗣教子无方,皇孙吃牛都不吃的草,这种事儿翻遍史籍,都找不到啊。要是这事让史官记下了,一定会让后人耻笑陛下。”又一个官员上前一步,手持玉笏,大声附和,道:“陛下,史笔如铁啊!”

他叫王庆之,也是武承嗣的心腹之一。

“史笔如铁?”武则天轻声道,眼中的厉芒更胜数分。

皇帝怕什么?

皇帝不怕血流成河,不怕积尸如山,就怕史笔如铁。

血流成河,积尸如山,那是帝王功业的象征。哪一个有大成就的帝王,不是踏着累累白骨登上辉煌呢?

可是,要是史官写下他的丑事,那就会背上骂名,千秋万世都没有好名声,谁能不怕呢?

鸟儿得爱惜自己的羽毛,是人就得爱惜自己的名声,皇帝也不例外。

这个王庆之用心险恶,说到武则天的痛处了。要是这事被史官记下了,肯定会成为笑柄,千秋万世令人笑话,武则天不能不忌惮。

“臣附议!”

“臣附议!”

一片附议声响起,不少大臣赞同武承嗣的说法。

他们都是武承嗣的人,当然要拍武承嗣的马屁。

这里的官员并不全是武承嗣的人,也有和武承嗣很不对付的,想要为李旦说上几句话,可是李隆基吃草这事儿实在是让人脸上无光,他们想要帮忙也不知从何说起。

“哼!”武承嗣听着群臣的附议声,得意的斜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李旦,不可一世。在心里暗中转念头:“李旦啊李旦,这是你自寻死路,让我逮着机会了,你等着倒霉吧。”

“陛下,皇嗣为万民关注,要是这事儿传出去,那就是皇家颜面扫地,绝不能轻恕,一定要严惩,以戒来……”武承嗣昂头挺胸,扯起嗓子,一副慷慨激昂的样儿。

“闭嘴!”然而,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只听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

这声音很陌生,没有听过,武承嗣一愣,寻声望去,要他闭嘴的竟然是李隆基。

“你吃了熊心豹子胆了,竟敢要我闭嘴?”武承嗣哪会把小小的李隆基放在眼里,心中怒火升腾,就要喝斥。

然而,只听李隆基冲他喝道:“给我闭上你的鸟嘴!”

“……”李隆基这话如同雷霆轰地,震得殿里的人个个惊诧莫铭。

“……”就是武则天也是嘴巴张了张,一脸的诧异。

第26章 好大一顶绿帽子第71章 醉握美人膝第28章 大获全胜第59章 冬季练兵第54章 精兵第38章 东天竺乞降第35章 人心思李第28章 妙计破城(下)第54章 精兵第43章 选边站第38章 风雨欲来第79章 东宫风光第79章 突厥耻辱地:碛口第85章 大决战(下)第38章 风雨欲来第14章 自取其辱第59章 姚崇十事第72章 大败暾欲谷第6章 一语解惑第5章 武则天第28章 大获全胜第45章 一箭三雕第14章 百里飘臭第37章 阴谋进行时第22章 此路不通第8章 妙计破城第42章 智珠在握第77章 默啜傻眼第65章 气象一新第2章 唐睿宗第21章 大破吐蕃(下)第7章 我有妙计第1章 大食东进第31章 出兵天竺第9章 盛大庆典第67章 大唐军事学院第6章 张说挂帅第82章 美女第51章 整的就是你第24章 望风而降第39章 宫变(中)第3章 自救第7章 亲情第50章 不识时务第29章 王孝杰上书第44章 鸡毛当令箭第15章 信?不信?第30章 张昌宗第31章 出兵天竺第33章 轻取第16章 告刁状第11章 不信?第22章 立谁?第58章 大唐憾事第19章 赢得尊重第65章 中国智慧第15章 超级乌龙第24章 人心所向第16章 中亚明珠第51章 纷纷请降第69章 大练兵第12章 张说罢官第31章 太平公主第82章 惊天血战(下)第12章 安插人手第60章 血染大漠(下)第47章 第二轮交锋第37章 阴谋进行时第7章 我有妙计第30章 吐蕃大治第1章 大食东进第56章 隆基献策第64章 一将一相第20章 上当了第3章 大唐军备第4章 调兵遣将第27章 全军出击第33章 招兵买马第7章 英雄归来第8章 妙计破城第43章 一路向西第33章 轻取第6章 李显回京第6章 巧舌如簧(下)第3章 威行大漠第25章 狠人vs狠人第39章 宫变(上)第65章 气象一新第18章 振聋发聩第76章 女皇之怒第69章 火烧大漠第88章 名满天下第18章 僧辩第17章 谁传谁兵法?第4章 国难思良将第19章 赢得尊重第87章 碛口大捷第81章 天赐良机第52章 打击报复第7章 英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