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

清晨的鸟鸣惊醒了李清,他躺在雪白的床被上,微微睁开了红肿的眼睛,昨天他与疯狗搏斗,险些被咬伤,亏得管家带人赶来,才将狗打死,随后他说服管家,将府里的狗都一一杀灭,只要有一条疯狗在,这整日里撕咬打斗,怎会不被传染,虽然不懂什么是狂犬病,但被疯狗咬伤致死,这却是常识。

忙到半夜,他才落枕得睡,却又胡思乱想半天,学会计的不会造什么玻璃、水泥,但却懂得一些常识,能否靠它们发财呢?一直折腾到三更,还是没有半点头绪,这才昏昏睡了。

院子里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是小雨起床了,想到这个丫鬟,李清不禁生出几分敬意,昨日那恶狗咬住他的衣服,眼看要咬到胳膊,这丫头竟然毫不畏惧冲上来,用扫帚猛击狗头,甚至还用竹条戳瞎了它的眼睛,这柔弱女子爆发起来,竟然是如此勇敢。

他不好意思赖床,今天还要去见先生呢!李清推开窗,一片金黄色的阳光泼洒进来。太阳刚从东山露出脸,射出道道金光,像是在大声的欢笑,藐视那层淡雾的不堪一击,蔚蓝色的天空上,没有一丝云彩,越发显出它的深邃无边。

李清深深地呼吸,空气寒冷而清新,小院门推开,他看见了一张甜美的笑脸。“早啊!小雨。“望着这张笑颜,李清的心情变得异常的轻松美妙。

“早!公子”她快步走进屋来,从食盒里取出几碟细点,又飞快地将一碗浓稠的梗米粥端出来,可能极烫,她放下碗后便直吹手。

李清看那细点,一碟是桂花松糕,一碟却是水晶饺子,玲珑剔透,各式各样,还有一碟盐腌细笋丝。

“你也坐下一起吃吧!”李清拉过一把椅子,让她坐下。

“不了!我等会儿吃。”小雨吓了一跳,连连摆手,虽说经过昨天的事,两人关系近了很多,但她是丫鬟,身份悬殊,怎能和主人同桌吃饭。

“我知道你们规矩严,但我并不是你们鲜于府的人,有什么关系,我吃完你再吃,还要收拾东西,这罗里罗嗦的,时间可没了。”

但小雨只是摇头笑,死活不肯坐下,李清见再三劝她不动,脸上竟有些挂不住,一拍桌子恼道:“我说话一点都不管用么?你再不坐下,我就叫管家换了人去。”

小雨无奈,这才挨着椅子坐了,从食盒里取出一只小碗,舀了点粥,又拈起一块松糕,放在嘴里细咬起来。

李清大喜道:“这才对了,以后中饭、晚饭咱们都一起吃,我最不喜欢吃饭的时候,有人在旁边看着,实在是不舒服!”

小雨却没有应声,还在细细嚼那块松糕,她父母就是这府里的奴仆,按大唐律历,她生下来便是主人的奴婢,就和府里的花草山石一样,只是一件物品,主人们从来就没把她当做是人,但此人似乎有点与众不同,昨天遭遇恶犬,也是他用身子护着自己,挡住恶犬的撕咬。

虽然心怀感激,但长到十四岁的她却是头一遭和所伺候的人同桌吃饭,更多的是心惶、不自在,实在让她坐立不安,哪里还有心思吃饭。

“我吃好了!”

她越来越惶恐,觉得自己在离经叛道,违背了主人家的规矩,要是被管家看见了还了得,她再也没有心思吃饭,低头匆匆跑出去,李清诧异地望着她的背影,桌子的一碗白粥还纹丝未动,突觉自己着实有些孟浪了。

吃罢早饭,李清收拾一番便去了书馆,昨天路过,还记得地方,刚近馆舍便闻一苍老的声音:“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随即一阵清朗童声传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李清惊讶之极,他前几天还在想这几句,可巧今天便听到了,走过窗户,他探头向里望去,这里是鲜于家的私学,主要教族中的孩子,但也有一些外姓孩子来借读,鲜于兄弟都颇有孟尝之风,只要肯来学的,无论富贵贫贱,他们一概收留。

主持私学的是一严姓老先生,举人出身,学问极好,又是本乡人,便被鲜于兄弟聘来做先生,教授一帮大大小小的孩子。

严先生年纪虽大,眼神却极好,李清只是一探头,便被他看见,他早得到消息,今天会有两人来读书,一人是老爷的外孙,另一人是外孙的西席,当然到这里便降格为伴读,他才是西席。

“你们把早上教的都背下来,然后各写一百字。”

他话音刚落,下面便传来一片抱怨:这各写一百字,要写到几时?

严先生却眼睛一瞪:“放课前必须写完,少写一个字,就抽一戒尺!”他扬了扬手中的铁尺,抱怨声嘎然而止,随即传来一阵嘈杂的背书声。

“你就是张仇?”严先生从房里走出来,板着脸问道,这张仇是想年底参加乡试,来找他补习的。

“我不是张仇,我是他的西席,姓李名清”李清长施一礼道。

“错了,我才是这里的西席,你嘛!只是张仇的伴读,他人呢?”严先生严肃地纠正了他的错误,探头向后看去,他身量极高,近一丈,人又瘦,宛如一根长竹竿,目光越过李清的头顶,后面却一个人也没有。

“我不知,我与他不住在一起。”

严先生“哼!”了一声,显然不满意张仇的求学态度,这约定的时间已到,却不见他身影,严先生却不知,张仇确实很早便起,只是到县里喝花酒去了,这新政县可有他的几个狐朋狗友。

“你跟我来!”

严先生把李清带到一间空屋子里,命他坐下,指指桌上的纸道:“先写上你的名字。”

李清小学中学都在少年宫练过书法,还获过全市青少年书法一等奖,评委说他的柳体颇有几分神韵,所以当他端端正正写下‘李清’两个字时,严先生眼中竟露出一丝讶色,这也难怪,柳公权是晚唐人,他的硬瘦风格此时还极少见。

但严先生的讶色只是一闪而过,他立刻整襟危坐,挺直了身子问道:“那你的字呢?”

李清一楞,随口答道:“我还没有字。”

“读书人没有字怎行,这样,我送你一字如何?”

李清想起一事,急道:“多谢严先生,不过我父母给我起的名字叫李晴,只是后来先生将我改成李清。”李清原来叫李晴,考上大学后,派出所迁户口,户籍大妈耳背眼花,将他改名李清,一直用到现在。

“清者自清,这李清倒也不错,就不用改回了,但字还得依你父母的取,恩!晴者,日出也,那就叫阳明,如何?”李清一阵苦笑,他正想改回李晴,但先生却不肯了。

“多谢先生!”字颇有阳刚之气,李清还算满意,从此后,李清又叫做李阳明。

“字是打门锤,你写一笔好字,将来你无论做什么,都会受益非浅。”先生的话在李清耳中一闪而过,但他却万万没想到,他的一笔好字在后来果真给他带来极大的帮助。

这时,隔壁读书声渐消,传来孩子们的嬉笑打骂,李清看了看严先生,以为他必起身去吼两句,不料他却丝毫不动,只淡淡道:“等晚上他们手被打肿了,就自然会记住。”突然眼一瞪,逼视着李清道:“你也一样,我留给你的功课若不做完,我照打不误”

李清一懔,急俯身答道:“学生知道了!”

至此,李清便成为这严先生单独教授的学生,他也自知古文功底太薄,因此也日以继夜的拼命攻读,几个月后,竟也勉勉强强能做几首诗。

倒是那张仇,只来过两次,被先生打肿手后,便再也不见他的踪影,严先生也不管,只悉心教授李清一人,他底子虽薄,但天赋极高,往往能举一反三,甚至还常出惊人之语,但严先生更喜欢却是他的刻苦,只告诉他,若能象这样学下去,到年底他也能参加乡试了,李清也颇为意动,若能中举人,那将来说不定还能中进士,他竟渐渐地忘了最初的致富打算,做起了科举仕途之梦。

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281章 客栈布局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83章 孔方老道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267章 蓄势第276章 拉拢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271章 下手第15章 辞职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184章 布局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314章 导火索第49章 暗流(一)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121章 美女与阴谋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65章 杨家(四)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87章 抓住把柄第269章 意外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312章 军权第259章 解谜(上)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30章 开店(一)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207章 触犯权贵的利益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216章 意外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114章 成亲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184章 布局第89章 困兽犹斗第374章 满月酒第203章 悲情牌第182章 远谋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125章 小人眼红第159章 初见诗圣第56章 暗访第286章 外放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23章 仪陇小摊(二)第114章 成亲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281章 客栈布局第283章 破绽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31章 开店(二)第58章 门生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88章 刀刀见血第216章 意外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155章 东宫案(九)第240章 科举案(二)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324章 天宝十年最后一夜第269章 意外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