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

月十八日.天空一碧如洗.湛蓝色的天空仿佛不I重而纯净.长安城的各种轰动性消息也仿佛电影节中的大片.轮番上映.昨日是太子遇刺.余波未尽.而今日却是皇子皇孙的演武.或许上位者想用它来消除太子遇刺的震荡.转移世人的注意力.演武会商人休市、太学休学,士庶权贵皆可前往观之,于是,原定在西内苑,用来激发年轻一代皇族血性的忆苦饭,也就演变成了一场规模浩大的盛筵,改在乐游原跑马场举行。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而宏敞,身临其境,可极目远眺,看长安城大气磅礴,看大唐帝国如日中天,众多秦汉古迹让人忍不住思今追古、心生天地悠悠之叹。

长安的明德门、安化门、启夏门三门大开,数以万计的长安市民兴致盎然,形成三条一眼望不见边际的车马人流,向乐游原方向浩浩荡荡行去,今天原本是李清的上任报到日,也因休朝而不得不改在明日,他索性也携妻带女,赶去乐游原踏花探梅一番。

“李郎,不过是看打打杀杀,怎么会有如此多人去?”

车帘拉开,露出帘儿俏丽的脸庞,她向前遥望黑压压一眼不见边际的人流,惊叹道:“就连上元夜看花灯时也不见这么多人。”

李清将马靠近妻女的马车,随手替她拢了拢额前几根散乱的发丝,笑道:“唐人尚武,又是皇室宗族领军,自然吸引人,不过这也才几万人,其实比上元夜要少多了。”

帘儿嫣然一笑,点点头道:“或许是上元夜我只顾看灯去了。”

“李清!”

李清的身后忽然传来一声轻喝,帘儿越过他肩膀看去,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她推了推丈夫,“那边有人在叫你,你去看看吧!”

其实不用帘儿提醒,李清早已经听见,他更听出了是谁在叫他,本想装着没听见,身后马车门开了,脚步声已经向自己靠近。

他心中只得叹息一声,让妻女先走一步,自己勒住缰绳,回身在马上拱了拱手笑道:“三姐,好久不见了。”

他对面不到一丈处,正是杨花花,来长安后不适应天气,小病一场,昨日才逾,她憋闷了几日,今天便想去乐游原散心,老远就看见了李清。

杨花花明显变得贵气了,一年多养尊处优的生活将她多年积贫的寒酸气一扫而光,她穿着一袭镶着紫色花边的淡黄色拖地长裙,腰间用红色丝带紧紧束住,显得她柔软婀娜的姿态和她那令人心神摇荡的丰满肉体的曲线,她的手臂和裸露在外的胸脯虽然已经白得令人眩目,但她的脸似乎更加白嫩,不施任何粉黛,脸上垂着一络黑亮而又柔软的卷发,在卷发下是一双闪闪发光的杏眼,蕴含着大胆而又略带一丝野性的目光。

杨花花的眼睛盯着李清,射出炽热而又复杂的神色,她丝毫不在意两旁无数双窥视她的目光,摇曳着走到李清面前,这一年多来,她身边的男人不少,都是才俊之士,欲娶她为妻者如过江之鲫,但她却没有一个看得上眼,她是一个有野心的女人,她要通过征服男人而征服天下,在她所遇的男人中,没有一能抵御她的魅力,上至皇帝下至侍卫,但惟独有一个人令她耿耿于怀,数年都无法从她心里抹去,这个人就是她面前的李清,尽管他已经是大唐的户部侍郎,可她依然忘不了当年那个和她回门的少年郎。

“一年不见,你留须了。”

李清摸了摸自己短茸茸的下颌,笑道:“我已近三十,自然该留须了。”

“可你在我心中,依然是从前那个替我牵马的少年郎,你还答应过要陪我去青城山,我一直记着。”

杨花花别过头去,掩饰她内心的激动,过了一会儿,她才回过头,慢慢上前,抬头望着她,却大胆地将自己的手轻轻搭在李清手背上,低声道:“我本来是想来看你的,可生病了,昨天才好。”

李清垂下眼皮,看了一眼她的手,淡淡道:“哦!春寒是要当心一点。”

语气平淡之极,堪比一杯白水还淡,杨花花眼中闪过一抹失望之色,她刚要再开口,却见后面的人群向两边闪开,近百名家丁拥着一辆宽体马车而来,马车也

们身旁,车厢里响起一阵爽朗的笑声,“贤侄也是去的吗?”

车门开了,宗正寺卿李琳从马车里大步走出,他身后跟着一身雪白衣裙,飘逸如仙子般的李惊雁,李惊雁是昨晚被李琳派人接回去,毕竟是未嫁之女,不能久住李清府中,她在马车里老远便看见了李郎,在父亲面前她已经无法掩饰眼中流露出的痴情,直让李琳摇头苦笑。

但李惊雁在马车停住的一刹那,却愣住了,透过车窗,她看见了杨花花,而且她的手竟然搭在李郎的手上,又想到那天杨花花对帘儿的无礼,李惊雁的眼睛立刻冷了下来,她心中对这个无耻的女人充满了憎恶。

听见李琳的笑声,杨花花的手迅速拿开,站到一旁去,李清跳下马,将缰绳扔给旁边的家人,向李琳长施一礼,大声笑道:“世叔是演武会的主办者,现在才去,可是迟了。”

李琳摆了摆手,笑道:“不妨,那边有卢少卿打理,应该没事,我刚刚去看过太子。”

李清向李惊雁打了个招呼,却见她板着脸不理自己,不禁微微一怔,昨天晚上她离开时还含泪不舍,只过了一夜,怎么却变了个人似的,念头一转,他心中立刻明白过来,不用说,这一定是杨花花的缘故。

他微微一笑,又回过头对李琳道:“我也是刚听说太子之事,不知他伤势如何?”

“还好,没伤到要害,将养几个月便可。”

李琳说着,眼睛却偷偷地扫了杨花花一眼,忍不住问道:“这位娘子好象在哪里见过?”

李清淡淡一笑,道:“世叔忘了去年上元夜么?她便是贵妃娘娘的亲姊。”

李琳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急忙上前施一礼,“在下嗣宁王李琳,见过杨夫人。”

杨花花眼波流转,瞥了李琳一眼,却不回礼,娇声颤笑道:“小女子可担待不起王爷之礼。”

身后的李惊雁再也忍不住,上前一步,指着她怒斥道:“你虽是皇亲国戚,但你本身没有诰命,堂堂嗣宁王、三品宗正寺卿向你问话,你怎敢不跪下回答?”

李琳的脸顿时涨得通红,嘴唇动了动,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李清见李琳难堪,急忙一把抓住李惊雁手腕,将她拖到自己身后,李惊雁忽然想起,就是这只手曾被那女人摸过,她心中大恨,甩了两下没甩掉,手一翻,一根尖刺般的指甲直戳进李清的肉里,李清吃痛,脸上却呵呵笑着打圆场道:“这么多人赶去,卢少卿一人怎么顾得过来,世叔快些去吧!听说今天皇上也要来。”

李琳感激地望着李清一眼,干笑两声道:“是要去了,皇上一般是走夹墙,说不定此时已经到了。”

“你们都是尊贵身份,小女子高攀不上,我先走一步了。”

杨花花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她狠狠地盯了李惊雁一眼,转身便上了马车,吩咐车夫两声,在十几个侍卫的护卫下,马车绝尘而去。

杨花花已走,可这里的气氛却有些尴尬,李清指了指前方远远停着的一辆马车,笑道:“帘儿的马车就在前面等我,不如让惊雁和她们一起去说说话,世叔看这样可好?”

李琳被女儿伤了面皮,心中着实不快,他瞅了瞅女儿,见她低头不语,便缓缓道:“若你想去,父王不拦你。”

李惊雁怒气已渐渐平息,恢复了理智,她这才惊悟自己卤莽了,伤了父亲的面子,心中不由一阵懊悔,她摇了摇头,低声道:“我陪爹爹!”

李清看了看李惊雁,见她正低头向马车走去,毫不理会自己,他心中也不禁微微恼火,向李琳拱拱手,赌气道:“既然如此,我便先走一步了。”

说完,他翻身上马,催马便行,可走了几步,他终于忍不住回头望去,却发现李惊雁正扶在车窗上呆呆地凝视着自己,美丽的眼睛里竟噙满了泪水。

这一瞬间,李清心中的一点点不满早飞得无影无踪,他指了指手腕上深深的指甲印,气鼓鼓地向她挥了挥拳头,李惊雁‘扑哧’一声笑出声来,笑容宛如梨花绽放,娇羞无限。

李清仰头哈哈一笑,一挥马鞭,战马飞驰而去。

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375章 京兆尹与左相第15章 辞职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349章 清洗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91章 曲江邂逅第51章 暗流(三)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104章 初见李隆基(下)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19章 官司(三)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14章 祸起第266章 线索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203章 悲情牌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88章 刀刀见血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295章 对手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210章 寻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261章 策划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49章 暗流(一)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187章 初遇安禄山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358章 马嵬坡(一)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3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第155章 东宫案(九)第83章 孔方老道第281章 客栈布局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207章 触犯权贵的利益第74章 绊脚石(二)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36章 贵人(二)第73章 除恶(一)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42章 风骤起(一)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8章 童生第28章 阆中(三)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87章 抓住把柄第16章 义助第280章 把柄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78章 捐钱募款(三)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334章 谋河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