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科举案(四)

府监在安上门街以东,太庙和中宗庙以北,毗邻左藏积极大,这和它所履行的职能有关,少府监的职能主要是掌管诸冶、铸钱、互市,负责百工技巧之政,一直以来铸钱、熔炼金银都其管辖范围内,由于金银并不是大唐的主要流通货币,故在这次钱货改革中并没有随铸钱一起划归户部柜坊,依然保留在少府监。

李清在离开西市又返回了皇城,冯掌柜提供的线索让他兴奋不已,仿佛一个即将发现真凶的破案干员,此刻,他正背着手在少府监的署衙里来回踱步,李清知道庆王一向是海家的后台,这次海中恒的突然露面究竟是庆王出手还是海家余孽未消,这就是他想明确之事。

少府监卿去了华州金矿,不在长安,少卿则去为他提取档案,李清最担心的是少府监没有记录,那就极可能是在左藏兑换,目前左藏的帐簿尚没有完全移交给他,这就需要通过杨国忠那一关,实在是比登天还难。

“李侍郎,找到了!”

只见少府监少卿抱着厚厚一叠积满灰尘的帐簿快步走来,他将帐簿放下,拭了拭额头上的汗水,从里面找出一本,翻出叠了角的一页,“侍郎请看,可是这个号码?”

少府监少卿便是杨慎矜的弟弟,名叫杨慎余,和其兄长得颇象,也是身材修长、容貌俊雅。自其兄转投章仇党后,杨慎余也自然成为章仇党一员。

号码没错,李清再细看后面地注脚,兑出时间是开元二十八年,是一个叫秦焕的人兑换,共兑了一万贯钱的银锭。

“这秦焕当时有牛相国的批复,他来历不详,没有记录。我那时还不在少府监,所以不知此事,侍郎,难道这批银锭有问题吗?”

杨慎余见李清没有回答,不由偷偷向他瞥了一眼,见他沉思不语。心中不禁暗暗猜想:“难道侍郎又打上了熔炼金银的主意吗?”

秦焕这个名字很是熟悉,应该是在什么地方听过,慢慢地,李清的嘴角浮出一丝得意的笑容,‘秦焕’他终于想起了这个名字,这不就是他在扬州所抓获庆王的舅子吗?果然是庆王出手了,而且居然一下子就押上了十万贯,他想干什么?

李清轻轻地摇了摇头,心中暗暗替庆王叹息,‘愚蠢无知地东西。既然你不领情,那我就奉陪了!’想到此。他笑容可掬地向杨慎余拱手谢过,转身便走。

“李侍郎!”杨慎余急忙叫住了他。

李清停住脚步。回头笑道:“杨兄还有其他事吗?”

“明日是我父亲的七十寿辰,我们只请了一些亲友,不知李兄是否肯赏脸?”

李清哈哈一笑,“既然我已经算是亲友,怎敢不来,明日一定到!”

杨慎余大喜,急躬身谢道:“正式请柬今晚会送到府上,我们恭迎侍郎大驾!”.

皇城里已经开始有些热闹。一些早早交卷的考生借机在皇城里游逛,三五成群。老生领着新生,指一指这里是尚书省,那边是门下省,再闭上眼睛做一做白日梦,想象着自己拜将入相,然后衣锦返乡,威风凛凛地出现在家乡父老面前。

李清走得极慢,他从一群一群的士子缓缓穿行而过,李清心中微微一动,忽然想起杨暄卖考卷一事,他回头招来荔非守瑜,低声向他嘱咐几句,荔非守瑜点点头,下马拦住了几个士子询问考题,片刻便回报,“都督,今天进士科考的是《左传》、《仪礼》和《尚书》三经,《尚书》有些出入,但《左传》、《仪礼》所默章节皆和我们得到的考题一致。”

李清若有所悟,这就对了,想必泄露试题之人也不会完全将一模一样地考题拿出来,他只给了杨暄七成的答案,这样杨暄才会被低调录取,看来这个人必然掌握着录取考生的权力,是达奚旬?还是苗晋卿?李清微微一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切切实实掌握了杨国忠科举作弊的证据。

这时,一辆马车从远处飞驰而来,马车中人似乎看见了路边的李清,马车减速,慢慢在众人面前停了下来。

“呵呵!真巧,我正要到你府上去,没想到路上便遇到了。”车帘拉开,露出章仇兼琼和善的笑容。

李清翻身下马,走到马车前毕恭毕敬施了一礼,“恩师可是找我有事?”

车门开了,章仇兼琼厚实而白晰的手掌向李清招了招,“来!上车说话。”.

马车内,章仇兼琼一直闭目沉思不语,直到马车走出一里地,他才微微睁开眼睛,眼中闪现着复杂而焦虑的神色,“李林甫可能要清洗吏部了。”

突来的消息使李清为之愕然,“恩师可是听到了什么动静?”

章仇兼琼点了点头,“今日一早,皇上将我找去,说王:=县县令杨慎名之父交结妖人,在家中滥行巫术,常说大逆不道之语,皇上命我详查此事。”

杨慎名是杨慎矜地三弟,王:=:矜吗?按理,王::.林甫地指使,但李隆基为何要将此事交给章仇兼琼调查,是对它的不屑还是对章仇兼琼地考验,李清对此也有些不解。

“阳明,你是怎么看此事?”章仇兼琼瞥了一眼李清,这几天有传闻李清和李林甫走得很近,章仇兼琼其实是想借此事提醒李清,不要因为李林甫不阻挠盐政和官坊就掉以轻心,李林甫的手腕,章仇兼琼是领教过的。

“我在想,王:u.名的父亲,这是否有点多余?”

章仇兼琼冷冷一笑,“阳明,这就是你不了解李林甫了,这是他惯用的一计,叫投石问路,先试探一下皇上的态度和我的反应,若我没猜错的话,他必然还有后着,那才是他真正地手段。”

章仇兼琼的话让李清

沉思,不知不觉,马车便到了李清的府第,李清歉然,对章仇兼琼道:“实不相瞒恩师,今晚李林甫请我到他府上去吃顿便饭,时间也快到了,所以也不能请恩师进府坐一坐。”

“那你去就是了!”

章仇兼琼拍拍李清的肩膀,凝视着他的眼睛道:“在我所有的门生和下属中,我最放得下心的便是你,但你在人情世故上还有些稚嫩,所以我要时时提醒你。”

李清默默地点了点头,推门下了马车,章仇兼琼望着他从容的背影,心中不由生出一分感慨,想到了初见到他时的紧张和怯弱,为海家可能的闹事而惶惶不安,想当初远在他之上的成都石家,现在依然是一个卖米的小商人,而他李清竟已经可以左右大唐的财政。

章仇兼琼不由想起前人所言,‘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这两句诗不正是他绝妙的写照吗?

李清站在台阶上向章仇兼琼挥手道别,待马车远走后,李清回府换了衣服,又嘱咐帘儿几句,便骑马向李林甫宅赶去.

虽说是家宴,但李林甫准备得格外丰盛,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四方诸国进献的奇珍异果琳琅满目,酒席设在他的后花园听琴船上,暖风拂面、虫鸣花香,使人觉得份外怡人。数十名美貌侍女挑着灯笼环列两旁,将听琴船上照得跟白昼一般,船缓缓游走,随波自流,下面是一泓湖水,水面约十几亩大小,中间有一个琴台,今天却无人抚琴。而是一队舞姬在翩翩起舞,舞姿绰约,宛若凌波仙子一般。

来陪李清吃饭地,还有李林甫的几个儿子和他未出嫁的女儿,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虚伪的笑容,尽管他们已将李清诅咒了万次。但没有人敢有半点失礼,口中充溢着肉麻的奉承话,这时,李林甫最宠爱的姬妾手提玉壶,盈盈上前跪倒,给李清的杯中注满了酒。

“贵客请用!”声音异常甜美,如掠过船头地百灵鸟。

李清轻轻合掌向她表示了谢,却端起酒背,笑道:“相国说是家宴,将我骗来。早知是如此待遇,李清怎么也不会来。”

说罢。李清举杯一饮而尽,将空杯子比给李林甫看。笑道:“从前有得罪相国之处,李清在此赔罪了。”

李林甫也举杯一饮而尽,他春风满面,长笑了一声,非常大度地手一挥道:“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看我的湖水,能撑的船,可就不止一艘啊!”

这时。斜对面果然又来了一艘船,将李林甫的儿女、姬妾和侍女统统接走。船上的光线一下子暗淡下来,李清知道他的意思,要进入正题了,便凑上前笑道:“李清愿听相国教诲!”

“我一直很欣赏象李侍郎这样努力做事之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大半年,眼红李侍郎地人恐怕不得少吧!”

李清耸耸了肩,手一摊笑道:“这也是没法子之事,好在都过去了。”

“过去了?”天骂你之人绝不在少数,现在就说过去了,还早呢!”

“不谈公事,来!我再敬相国一杯。”李清又端起了酒杯示意,自己先一饮而尽。

这时,船上就只有他们二人,李林甫微微一沉思,便对他语重心长道:“实不相瞒,今天老夫其实想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这两天杨国忠日日去拜访庆王,老夫得到确切消息,他二人极可能要联手对付你,你可要小心了。”

说完,他紧紧盯着李清的脸,注意他脸上表情一丝一毫的变化,李清心中微微一惊,杨国忠与庆王勾结起来对付他不假,但他不明白李林甫为何要对他说,他的用意又何在?

李林甫从李清眼中读到困惑,他暗自一笑,杨国忠科举作弊一事会牵扯到庆王,还有他的后台杨贵妃,他不能出面,最好有一个引火之人,先点爆此事,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将此案暴露出来,这样,也就没有人会怀疑到是他李林甫在背后所为,而这个人,他选中了李清,章仇党的骨干,庆王和杨国忠的眼中钉,只要自己将路铺好,他就一定会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最后和杨国忠迎面相碰。

“我估计科举后,他们就会有动作,若有消息,老夫会及时通知你。”

李林甫按了按他的肩膀,脸上充满了诚恳,“老夫为相十五年,我大唐的财政困局没有人比我更清楚,你锐意改革,大大缓解朝廷地财政窘况,使我死后不会被人唾骂,老夫心中感激,所以老夫不计较你过去的失礼,以后会尽力维护你。”

李林甫瞥了他一眼,见他目光疑惑不定,心中不禁暗暗得意,又道:“当然,我也不会让你为难,你是章仇地门生,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会是!”

此刻,李清心中已经渐渐明朗,李林甫的‘科举’二字,如电光矢火般从他地脑海里闪过,他终于明白过来,恐怕李林甫也是要利用科举做弊案来敲打杨国忠,那赵岳原本不就是李林甫的人么?难道李林甫早就在布这个局吗?李清越想越有这个可能,他今天拉拢自己的目的无非是想借自己的手来对付杨国忠,以免得罪杨贵妃。

而科举案一旦放大,身为吏部侍郎的杨慎矜也难逃其责,再加上王弹劾之事在先,那杨慎矜就极可能会被罢免,一棒打两杨,李林甫好厉害的手段。

李清暗暗佩服李林甫的心计,不过既然已经摸到李林甫地套路,自己为何不随他一起唱一出好戏,让李林甫最后给自己做了嫁衣呢?

他起身向李林甫深深施了一礼,“多谢相国对李清的爱护,若得到消息,请相国无论如何要通告李清!”

李清也是一脸诚恳,甚至比李林甫还要诚恳。

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321章 客栈疑云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313章 掌权第342章 江山如棋(七)第262章 固执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240章 科举案(二)第381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335章 谋河西(下)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210章 寻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312章 军权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28章 阆中(三)第184章 布局第384章 家国天下(四)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137章 南诏内讧(下)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63章 杨家(二)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13章 以字鉴人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326章 多管闲事第205章 谁为左相?第266章 线索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329章 杨国忠的把柄第58章 门生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309章 夺权第354章 战争与阴谋(四)第348章 后手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366章 劝说李豫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46章 冷刀子(三)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314章 导火索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45章 冷刀子(二)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211章 南诏消息第281章 客栈布局第56章 暗访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349章 清洗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15章 辞职第203章 悲情牌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48章 冷刀子(五)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274章 必要的强硬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126章 暗渡陈仓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13章 以字鉴人第262章 固执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245章 科举案(七)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369章 杀将立威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138章 返京第38章 去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