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夜访

光阴荏,一晃三年过去了,天宝八年的上元节刚刚结束,这是一个寒冷的夜晚,天空清明,深蓝的幕布在天空拉开,无数的星星缀在幕布上,一闪一闪眨着眼睛,一条窄窄的玉河横过天穹,里面撒满了无数亮晶晶的碎片。

“爹爹,那就是银河吗?”

院子里,李庭月仰起粉嘟嘟的小脸蛋,仔细地寻找着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虽然夜里的寒气将她的手脚冻得僵紫,但她依然不肯放弃。

“到七月初七你就看见了。”

李清笑着走了过来,他今年已经三十二岁,岁月使他脸庞轮廓变得更加深刻,下颌留了短短三缕黑须,目光湛然,蕴涵着笑意,他将女儿一把抄起、扛在脖子上,“院子里冷,咱们回屋去。”

李庭月的小手抱着爹爹的头,仍然不死心地仰望天空,嘴里嘟囓道:“七月初七,牛郎是要踩着喜鹊过银河吗?喜鹊们可怜死了。”

屋子里异常暖和,一张硕大厚重的酸枣木罗汉床几乎占据了大半个屋子,又怀了身孕的赵帘(帘儿的全名)斜靠在软垫上,忙碌地缝制着小衣服,虽然她怀孕才三个月,但经验丰富的产婆已经断定她此胎是男孩,于是,一心想给李家留后的赵帘便早早地忙碌起来。

在她脚边,小雨则伏在小几上专注地核对帐目。她是李府地财务总监,府上及店里所有的大宗钱物进出都要经过她的审核,再旁边则是悠闲看书的李惊雁,她是李清的妻子,但她没有公开的身份,她公开的身份是感业寺的尼姑,或许随着时间地流逝,她终将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你们谁知道织女长什么样子?”

一进门。李庭月便嚷嚷开了,安静的屋子里立刻热闹起来,“还有牛郎,你们知道他有多重吗?”

“这个问题问你爹爹去。”

赵帘眼皮都不抬,“你爹爹就是牛郎,织女在南诏呢!”

李庭月眨巴眨巴眼睛。忽然拍手笑道:“对了!婉姨的娘不就是王母吗?她拿着筷子一划,呜~!就是一条大

“是簪子,不是筷子!”

李雁放下书,起身将小庭月从李清的脖子上抱了下来,笑道:“小机灵鬼,今晚和三娘一起睡,好不好?”

“惊雁姐,今晚你不是.

正在埋首算帐的小雨忽然抬起头来,诧异地问李惊雁道。

“谁稀罕他,头发三天都没洗了。油腻腻地,难受死了。”

李惊雁白了李清一眼。凑在小雨耳边低声笑道:“我的好事来了,就便宜你了!”

小雨的脸绯红。一把将李惊雁推开,“你这家伙,越来越不正经了。”

“你们在说什么悄悄话,我也要听听。”一只小脑袋忽然冒了上来,李庭月使劲将耳朵贴在李惊雁嘴上,见李惊雁不说了,急得她大喊道:“刚才三娘说有什么好事,我听见的!”

李惊雁大窘。她偷偷看了一眼李清,见他脸上笑得怪异。不由恨恨地将李庭月一把抱在腿上,“别问了,这里有男人呢?有些话只有我们女人能听,来!三娘给你讲故事。”

“这是我们女人的事,你在听什么?”李庭月学着她娘不耐烦的样子,向李清挥了挥手,奶声奶气道:“去!去!去!到你的书房去,别在这里偷听。”

“叫我去书房?你这个没良心的小鬼东西!”

李清咬牙切齿地向女儿扮着鬼脸,他最后终于也忍俊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背着手扬长而去。

天宝八年,李清担任户部侍郎已经有些年头了,按照大唐正常的升迁制度,四年一轮,要么升迁、要么平调;这几年他的考评都是中上,按理他应该升一级,或升至更短,他就能调回朝中为尚书了,当然,六品以下地官员升迁相对容易,越向上就越难,有很多官员,一生都停留在功名的荐官或者是荫官,大多都只能做到六品。

这几年,他地新盐政已经完全步入正途,不仅是盐,从前年开始,铁也实行了专卖制,盐铁监的总部随后便迁到富庶地扬州去了,盐铁监的税收渐渐成为朝廷的主要收入源泉。

其中仅盐税一块,去年就给朝廷带来六百万贯的财政收入,彻底扭转了国库入不敷出的窘况。

但李清的另一项改革,即设立中央银行,成立官府柜坊,一直遇到了地方上极大的反对阻力,试点三年,终未能全面铺开,连当初支持他的李隆基,也因为国库地充裕,态度也慢慢变得暧昧起来。

人事上的变化基本不大,李、章两党依然控制着朝政,但微妙地变化却有,主要是杨国忠和裴党结盟,他再次被任命为京兆尹,原京兆尹裴士淹转任国子监祭酒,裴党势力因此大涨,已隐隐能和相国党及章仇党抗衡。

李清快步穿过中门,他确实有事,各地的收支帐表已陆续送到朝廷,户部一直在忙碌着统计和审核的工作,李清虽不具体操作实务,但他还任太府寺卿一职,这却是个务实的职务,大量的开支申请需要他签字批准,方可执行。

前面就是书房,李清转个弯,却见门房几乎是连滚带爬地跑来,“老爷,章仇相国来了,有要事找老爷。”

李清微微一怔,此时夜已经深了,章仇兼琼在此时找他,会有什么事,他立刻想到了最近朝中的异动,李隆基在新年宴会上公开表示,他有退位做太上皇的念头,随即太子李亨的行情立刻看涨,早已门可落雀的东宫再度热闹起来。

很多大臣都认为李隆基并非是无病呻吟,事实上他的身体越来越差,接见朝臣的时间也越来越少,甚至还有李隆基在御书房中晕倒的消息传出,所以他公开表示有退位的念头,也是在情理之中。

但李清却并不这样想,天宝五年上元节,他一手策划了保太子之局,最后虽然打悲情

,但他自己心中却非常清楚,根本原因是李隆基临时意,这中间必然是有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具体是什么事情,李清猜不出来,几次探问高力士的口风,他也是笑而不答,但有一点他能肯定,太子的危险并没有过去,只是被李隆基的歌舞升平掩盖了起来。

时间不容李清细想,他急忙迎出府门,老远便向负手而立的章仇兼琼躬身施礼道:“学生迎接来迟,还望恩师恕罪!”

李清的官已经不小了,但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对章仇兼琼保持着低调谦卑的态度,这令他十分满意,他也一直视李清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呵呵!深夜打扰阳明休息,该道歉的是我才对。”

章仇兼琼亲热的拍了拍李清的后背,“走吧!到你书房去,说几句话我便走,我也委实困了。”

李清将他请进自己书房,又叮嘱侍卫严加巡查,不准任何人靠近书房,他小心翼翼地关了门,一回头,见章仇兼琼的脸上喜气四溢,他从怀中取出一份奏折递给李清,兴奋道:“咸宁刺史赵奉章弹劾李林甫在咸宁强占土地近万亩,激起当地民变,已有多人死伤。”

“恩师的意思是.

李清接过奏折,翻了翻,上面一个批文都没有,他忽然意识到。赵奉章弹劾李林甫,恐怕也是奉命而为,他迅速瞥了一眼章仇兼琼,见他目光中隐隐露出得意之色,不禁暗暗摇了摇头,章仇兼琼此时动手,时机似乎不太合适,而且土地问题牵涉敏感。以土地问题作为突破口,那恐怕谁也不能独善其身了,想到这,李清心中一动,难道章仇兼琼地真实目的是土地改革不成?极有这个可能,解决土地问题一直就是章仇兼琼的政治目标。

他不露声色又问道:“皇上十几天前提出退位之事。恩师怎么看?”

章仇兼琼微微一笑,自己先坐了下来,他随手拿起李清桌上的碧玉镇纸,仔细地把玩半天,才感慨道:“这就是皇上赐你的镇纸吧!我十几年前第一次被皇上召见时就看见过它了,皇上将它赐给了你,这是何等恩宠,可你却随意将它摆在桌上,太小看皇上的用意了。”

他目光一挑,直射李清。毫不隐瞒道:“不错,赵奉章是奉我命而为。我当然知道皇上退位之说不过是一个试探,并非真的有心退位。正因为这样,我才想利用皇上想做事的时机扳倒李林甫。”

“恩师以为皇上想做之事,就是针对李林甫吗?”

章仇兼琼地眼睛渐渐眯了起来,肥胖的脸颊上浮现出一丝冷笑,“皇上从天宝五年扶持裴党起,便开始布局了,一步步削弱李林甫,然后杨国忠先退后进。裴宽任吏部尚书,又撮合二人结盟。这难道不是想让裴党取代相国党吗?皇上一直隐忍三年,今年忽然发话,而太子又深居简出,根本无懈可击,所以他名义上是指大统之位,其实他想下手的,我认为应该是李林甫。”

李清淡淡一笑,接口道:“所以恩师就想牺牲赵奉章,等李林甫骄横够了,再把他下来的梯子抽掉吗?”

章仇兼琼的眼中闪过一丝讶色,慨然叹道:“想不到经过这些年,你看问题愈发透彻了,居然将老夫的后着都看出了,不简单啊!那你不妨再猜猜看,我地另一个目的是什么?”

李清不答,他起身将走到窗前,轻轻推开了窗户,一股寒风扑面而来,风中还隐隐夹杂着李庭月欢快而无忧无虑的笑声,他心里明白章仇兼琼指的是土地改革之事,但他今年也有计划,他想借国库充裕的时机,将大唐农民的纳税方式由实物渐渐向货币转变,这对大唐商品经济的发展,将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章仇兼琼却忽然想对土地动刀。

章仇兼琼见他不语,便缓缓走到他身旁,感慨道:“老夫已经快六十了,李林甫一倒,我也该升为太师赋闲在家,可老夫做了左相这些年,却一事不成,实在不甘心啊!”

他回过头目光炯炯地盯着李清,语气异常坚定地说道:“阳明,现在国库已经有存钱近八百万贯,但绢谷却鲜薄,这就是因为农民的失地情况已经到了极限,若再不出手制止土地兼并之风和蓄奴之风,恐怕我大唐的基础危矣!“

“那恩师准备怎么做?”

章仇兼琼见他不反对,精神不由一振道:“若李林甫被土地之事扳倒,那我就可以借此东风,再做几件大案,震骇百官,然后重新清查田亩,用清退或赎买地办法,将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恢复到开元二十一年地水平,当然事情不是那么简单,我要先得到皇上的支持才行。”

李清心中暗暗摇头,百年弊端岂能下猛药疗之,这牵涉到多少人地切身利益,尤其是李隆基天天沉溺于歌舞升平,改革的锐气早已丧失殆尽,虽然会利用此事扳倒李林甫,但要他真对土地动刀,却是千难万难,此事最好的解决时机是新皇登基,可是.

李清略略扫了一眼章仇兼琼满头的银发和眼中一无反顾的决心,心里十分理解他想做一番大事的迫切心情,他叹了口气,委婉道:“恩师,此事风险太大,不如让我来出面,恩师在后面指挥便是。”

章仇兼琼腰一挺,胸中燃起万丈豪气,他拍了拍李清的肩膀,欣慰地道:“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正因为风险太大,我才决心亲自出马,若失败我就回家养老去,由你接着替我干,人生在世,若不能轰轰烈烈做一番大事,九泉之下岂能瞑目!”

章仇兼琼说完,背着手哈哈大笑不止,遂告辞而去,大街上空无一人,寒风凛冽,光秃秃地树枝在风中瑟瑟发抖,李清一直将章仇兼琼送出大门,望着他的马车渐渐消失在黑暗之中,眉头慢慢地拧成了一团。

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36章 贵人(二)第72章 上任首日(二)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262章 固执第241章 科举案(三)第176章 异乡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68章 帘儿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274章 必要的强硬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6章 上元夜(二)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374章 满月酒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159章 初见诗圣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57章 反击第15章 辞职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134章 图穷第323章 安杨会第303章 局势逆转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253章 荐官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138章 返京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259章 解谜(上)第64章 杨家(三)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197章 谋画第94章 又见故人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313章 掌权第131章 破局第33章 密谋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313章 掌权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104章 初见李隆基(下)第300章 石国遭遇第45章 冷刀子(二)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224章 李隆基的办法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159章 初见诗圣第23章 仪陇小摊(二)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276章 拉拢第375章 京兆尹与左相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283章 破绽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45章 冷刀子(二)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第212章 求婚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20章 官司(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