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

望春茶庄内室,借夜色掩护而来的王道人将一只密闭的蜡丸轻轻推给罗三郎,“这便是你今回来苏州的任务!”

罗三郎默默拾起蜡丸,并不捏碎,直接将它贴身收了,。

“你为何不先看看?若有疑问可先问我。”

罗三郎依然沉默不语,王道士碰了个软钉子,不由尴尬一笑,又问道:“你暗杀人用的是什么武器?”

罗三郎从怀里取出一只皮囊,从里面取出一支半尺长的短笛,银光闪闪,他又从皮囊里取出一只小木盒,打开,里面并排放着三根又短又粗的金芒,一头异常尖利,通身泛着莹莹蓝光。

“用银笛吹出,三十步内,中者无药可救!”

王道人点了点头,“好好看一看命令,不要射错了人。”

他随即起身离去,钻进小船,很快,小船便消失在夜色之中.....?次日一早,李清便被周县令派人请去,说有案情发现,吴城县县衙离州衙不远,位于府前街中段,当李清赶到之时,县衙里已经聚集了十几名从州衙赶来的高官,其中苏州长史郭虚平最为激动,老远便见他挥舞着胳膊,大声叫嚷着,只是隔得远,李清并没有听见他在喊什么。

这时刺使崔焕快步走了过来,对李清道:“李侍郎,昨天下午有人到王宝记柜坊兑换官银,银子的编号正是大火被劫走的那批官银,周县令已将此人抓捕。”

“那郭长史为何如此激动?”李清诧异地指着郭虚平问道。

“抓到的是一个蟊贼,这些银子他是从西山岛上一个空关的大宅里偷出,而这所宅子。”

说到此,崔焕瞥了郭虚平一眼,微微摇头叹道:“竟然是郭长史在西山的别院,所以他才这样激动。”

这时,郭虚平已远远看见了李清,急忙跑过来气急败坏道:“李侍郎,此事和我决无关系,我也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那些银子居然会埋在我别院的后花园中。”

郭虚平是剑南节度使郭虚已之弟,也就是永王的二舅,他本是在一旁看热闹之人,但赃银突然出现在他的别院里,怎能让他不着急,若此案抓不到真正的凶人,他就是最大的嫌疑者。

“侍郎,这是栽赃!栽赃!”他的脸胀成紫色,连声怒喊,差一点将庆王说出来,好在收口及时,才没有引发掀然大波。

“长史休要生气,若不是你所为,必然能查得出来。”

李清抛下他走到县衙旁,只见一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已被戴了木枷,委顿在石狮旁,周县令昂首挺胸站在一旁,仿佛那男子不是人,而是一朵表彰用的红花。

李清用脚尖点了点他,问道:“就是此人拿官银兑换吗?”

周县令急忙上前禀报道:“回使君大人的话,正是他。”

那蟊贼见眼前之人虽然年轻,可连县令老爷也要向他点头哈腰,急忙翻身跪倒,“青天大老爷,我冤枉啊!那银子并非我所偷,我是听人说起那宅子的后院埋有银子,才翻墙进去取了一点,是县令老爷屈打成招!”

“住口!”周县令怒斥一声,向李清解释道:“使君大人,休要听他胡说,此人叫倪二,一向是惯偷,衙门里的哪个衙役不认识他。”

‘翻墙进去拿一点。’李清不禁哑然失笑,这不叫偷叫什么呢?

“把我来问你,你既然说是听人说起,那是什么人?是什么时候?又是在哪里听见?”

那男子苦着脸道:“我昨天中午在西山岛的树林里睡觉,听林外有人说起,出去一看却没有了人,老爷,我真的不知道是谁,可周县令就是不信,还用了大刑,这叫我怎么说啊!”

“还有这种好事?”

李清冷冷一笑道:“莫说是周县令不信,我也不信,依我看来周县令用的刑还是太轻了,你居然还有力气替自己辩解!”

忽然,李清看见张继在人群外跳着向自己招手,脸上尽是焦急之色。

“周县令,此人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再好好审他一次。”李清丢下一句话,便向张继走去。

“出了什么事,怎么这样慌张。”

“使君,到这边说话。”张继拉着李清走到一旁,从身上掏出一物,“这是使君刚走没多久,便在窗上发现的。”

шшш✿ тт kǎn✿ c ○

他手中是一把飞刀,刀上还穿着一张纸条,显然是送信用的,李清只觉这把刀异常眼熟,他略一沉吟,立刻想起来了,在汴州报信的那把飞刀,不就是和它一模一样吗?

他不露声色地先将刀递给荔非守瑜,随即打开纸条,里面只写了五个字:‘西山有刺客!’

“他一直在暗中监视自己!”

这是李清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虽然到目前为止此人的行为看私好意,但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已久历人情的李清知道,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下馅饼,在这件涉及到大唐核心权力斗争的案子里,是不会有什么见义勇为者的。

这时,李清已经完全明白了前因后果,既然西山有刺客,那官银就是一个饵了,而这个蟊贼不过是被人利用罢了,他想起前天晚上手下的报告,有一艘船在深夜驶出石湖那所庄园,向太湖去了,看来应该是去埋银子的。

“既然下了邀请书,我怎么会让你失望。”

李清微微冷笑一声,他叫来一名亲信,低声在他耳边交代了一番,又递给他一面银牌,亲信领命,立刻翻身上马向城外李清护军的驻地飞驰而去。

望着几名亲信的背影消失了,李清才慢步走到郭虚平身边呵呵笑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如我们一起到现场去看一看,很有可能会找到替郭长史洗冤的证据。”

不等郭虚平说话,旁边崔焕便接口笑道:“老夫也一起去吧!给郭长史作证。”

西山岛,也就是西洞庭山的简称,今天是苏州的茶叶、花果基地,在唐朝时这里便盛产茶叶,除了茶农外,岛上还住着不少在太湖捕鱼为生的渔民,但在依山傍水的风景秀丽处,不少达官贵人都建有别院。

郭虚平的别院位于西山岛的南面,占地约二十亩,有围墙圈着,围墙外面是郁郁葱葱的树林,一条小溪从别院蜿蜒横穿而过,沿着小溪修有不少亭台楼阁,俨然就是一座小巧的私家园林,别院平时没有人住,只有一个老仆看门,但他年老昏花、形同虚设。

那蟊贼被抓后,周县令立刻派人看守现场,防止闻讯而来的村民哄抢官银,下午时分,足足行了两个时辰的官员们才从水路抵达了现场。

“就是那里!”一名衙役引着一行高官匆匆向埋银处走去,近百名全副武装的军人左右护卫着,荔非守瑜高高站在一块太湖石上,他握着长弓,警惕地四周观望。

“好象没有十万两银子!”崔焕诧异地问道。

官银装在两只木箱中,浅浅地埋在一棵桃树下,加上被倪二偷走的部分,最多也只有两万两,和柜坊被劫走的十万两相比,相差甚大。

崔焕看了一眼周县令,问道:“这园子里都搜过了吗?”

周县令指了指满地被长枪戳的眼洞,“草草地寻了一遍,没有别的发现。”

这时李清仔细地察看一下木箱,不由站起身对郭虚平笑道:“且不说数量不符,官银被劫已经一个多月,若这木箱一直埋在这里,钉子早应该锈迹斑斑,可现在却光亮如新,漏洞很明显,这两只木箱是刚刚埋下,最多三天时间,所以我可以断定是有人栽赃给郭长史,再走露消息给倪二,利用他来引出此事。”

郭虚平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感激地对李清道:“李侍郎果然名不虚传,两下便看出了破绽,不过下官不明白,凶手栽赃给我做什么?”

他目视周县令,意思是要他说出自己是永王的舅舅,栽赃给自己等于栽赃给永王,不等周县令开口,站在大石上的荔非守瑜忽然‘嗖’地一箭疾射而出,茂密的树林里传来一声惨叫,一个黑影从树上坠落。

忽来的变故惊呆了众人,李清的亲随反应极为迅速,立刻高举巨盾将李清团团围住,一丝缝隙也不露出,另外一些人也忙着去保护刺史和长史,可就在这时,从另一个相反的方向,一颗蓝芒无声无息射来,只见空中蓝光一闪,郭虚平猛地捂住了后脑勺,片刻,他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脸色刹时间变得漆黑,等几个军士抢过,郭长史已经没有了呼吸。

军士们大声叫喊起来,崔焕脸都吓白了,‘郭长史遇刺,他怎么向永王交代’,情急之下他大声命令,声音都变了调,“快去抓住刺客!”

树林里几十条黑影惶惶如丧家之犬,没命的奔逃,钢弩、暗器弃了一地,他们刺杀李清的计划还没执行便破产了,荔非守瑜已跃上高墙,他箭如连珠,每一箭去,便有一人腿部中箭,哀声跌倒,片刻间,树林里倒下了十几人,被冲出来的军士一一擒获。

剩下的数十人冲到湖边,一条隐藏的大船立刻将他们接了上去,为首之人逃上船,气喘吁吁向李俅禀报道:“小王爷,还没动手就被他们发现,不少弟兄都被抓住了。”

李俅顿时呆住了,半晌,他恨恨一跺脚,咬牙切齿道:“又便宜了那厮!”

“不妨,只要他们审问那些弟兄,自然会将线索引到永王身上去。”王道人心中暗暗冷笑,想必罗三郎已经得手,郭虚平既死,庆王也逃不了干系,相国交给自己的任务就算完成了,王道人心中得意,但脸上丝毫不露声色,只安慰李俅道:“李清最多也只有几年活头,等老王爷登了位,还怕杀不了他吗?”

李俅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道:“也只能这样了,那我们现在去哪里?”

王道人看了看天色,“先回农庄收拾一下东西,我们连夜回京!”

风帆挂起,大船迅速向东驶去,约一个半时辰后,天色渐渐黑了,大船沿胥水从横塘转弯进了石湖,慢慢靠了岸,几十人刚刚走进农庄,忽然,农庄里火光冲天,近千名士兵一声呐喊,手持火把一齐涌出,将李俅、王道人等数十人团团围住,在猎猎的火光中,只见李清背着手从士兵中走出,远远地对李俅微笑道:“小王爷动作好慢,我已等候多时了。”

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375章 京兆尹与左相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35章 贵人(一)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95章 初见太子第57章 反击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286章 外放第260章 解谜(下)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159章 初见诗圣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29章 阆中(四)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369章 杀将立威第64章 杨家(三)第52章 暗流(四)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264章 示警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160章 曲江流饮(上)第54章 品牌效应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45章 冷刀子(二)第298章 合作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5章 上元夜(一)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121章 美女与阴谋第303章 局势逆转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56章 暗访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138章 返京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373章 偷梁换柱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293章 艰难的行军第32章 开店(三)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240章 科举案(二)第207章 触犯权贵的利益第32章 开店(三)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332章 安禄山跑了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13章 以字鉴人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329章 杨国忠的把柄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26章 阆中(一)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47章 冷刀子(四)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162章 密会太子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262章 固执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第373章 偷梁换柱第52章 暗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