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诸侯之定(三)

????上京仿照长安,整座城池建造得齐整庄重、宽大华丽。,!

由南门而入,穿南门坊,过朱雀门,眼前陡然开阔,一条宽百步的长街赫然呈现,这便是朱雀大街。朱雀大街向北直直延伸二里,其尽头清晰可见渤海宫城巍峨的红墙宫殿。

朱雀大街两侧挤满了上京百姓,大部分是被城内军士驱赶出来恭迎的,也有部分胆大的是自己跑出来一睹大唐李都督的。百姓前列则站满了先期入城的领军卫士兵以为戒备,同时澈清道路,负责指挥的正是高明熏。

军队沿朱雀大街前行,千牛卫五千人以为前导,刀枪如林、甲具森严,昂首挺胸、阔步向前。其后是怀约联军暂编骑兵一营、二营,马蹄声隆隆,响彻上京。大队骑兵过后,则是营州军各营依次入城,军士们都穿戴上了全副甲胄,按照平日操练的分列式队形齐步迈进,横排竖直,步伐如一,所有脚步都踩在一个点上,便如一通大鼓,不停的按节奏击打着,其雄壮威严,远超其他各军,只看得大街两旁的上京百姓心驰神摇。

直到打着“大唐营州都督李”的旗号出现,百姓们才恍过神来,在街坊里正的带领下,深深拜服,齐声喝颂:“恭迎大唐王师!”颂声此起彼伏,回荡满街。听着百姓的山呼,营州军士们此刻内心都是激动不已,只恨自己分列式训练得还不够,恨军官们为何不下令来个检阅操典上的正步走,那岂不是更加威武!

上京城自从建立之后,两百年从来没有经历过大军入城的仪典,百姓们赫然近距离直面观礼,头一次见识到赫赫军威,早就将初来时的惊疑抛开。老者目瞪口呆,喃喃不语,青壮者热血涌动,高声赞叹。妇孺们更是指指点点,掩嘴惊讶着,相互低声私语。

“好年轻的都督。好雄壮的军士……”

“嗯,这些大唐军将们也赁是年少,个个英武不凡……”

“李家娘子动了春心么?也不知大唐军将们可否婚配,回头让家中大人去说合一二。也是一段佳话……”

营州军将们确实年轻,自李诚中以下,钟韶、王义簿、韩延徽等众人,哪个不是二十左右,听到这些街边流过来的闲言碎语。都不自觉精神一振,下巴抬得更高了,胸膛挺得更直了。王义薄神采飞扬、左顾右盼,不时在马上摆出一些潇洒做作的姿势,引得路边女娘们一阵欢呼。钟韶在一旁揶揄道:“王大郎果然风流年少,回去后某将大郎这般英姿告知绿釉娘子,绿釉娘子定然对大郎更加仰慕。”王义簿脸都绿了,忙道:“钟四郎。莫要多说……回去后某请你吃酒……”

上京女娘们继续议论着。

“好多年轻军将啊……恩。也不都年少,你看那个,胡子只有三缕的,倒似乎过了四十……”

“他旁边那两个也很生怪异,一个鼻子里串个环,一个两耳缀着一排骨牙……他们看过来了。纪氏姊姊快些低头,莫被他们看上了。到时候去家中说媒,你家大人还不定怎生是好呢……”

“小点声。那几个是契丹人,老夫曾走过扶余,契丹人都是这副扮相。”一个老头在旁边好意提醒。

“契丹人怎会在唐军之中?”有人不解。

“听说被李都督打败了,好些契丹人都向大唐投降,已经入了唐军。”

百姓们一片骇然,再看营州军,脸上更是多了几分崇慕。

跟在李诚中身后的蒲敌臣、安端全和乞活买等人一阵郁闷,被渤海女娘们这般指指点点,脸上都是无光。蒲敌臣还罢了,他都是快有孙儿的人了,短暂郁闷之后也就不放在心上,安端全和乞活买的岁数还没有李诚中大,年轻人对异性看自己的眼光总是特别在意。两人都是脸色通红,忍不住一个摸了摸鼻环,一个拽了拽耳坠,都在琢磨是不是今后干脆摘掉好了。

李诚中立于高头大马之上,在数十军将簇拥下,心神已经有些恍惚。自去年春穿越以来,自己带领一帮年轻的底层军卒,苦苦打拼,大小数十仗,终于成就了今日率军伐国的功业,这是以往根本不敢去想的事情。现在千乘之国已被踏平,国都向自己敞露无遗,自己身上却忽然感受到了更重的压力与责任,这种感觉真是让人喘不过气来啊!不过,这种感觉也真的……十分惬意!

李诚中的都督将旗之后,大队大队的渤海军士继续跟进,左金吾卫、左监门卫、右监门卫……隆隆的脚步声震动上京。

过黄门坊,入内城,再至玄天门,大军在玄天门外校场上列队,将空旷的宫门展露出来。宫门大开,正前方恭候着渤海国文武百官,领头两人正是大唐册封的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大玮瑎,他身旁侧后则是王弟、鸿胪寺卿大封裔。校场一侧跪拜上千男女,最前方十多人俱都自缚全身,额头触地,不敢稍抬——却是大相朱承明等朱氏、金氏、崔氏三族及附逆官员。在西京城下率领大军和李诚中对阵的朱承玉也在其中,此刻他已经陷入了绝望和呆傻之中,不过李诚中却对这个人一点兴趣都没有,他甚至连看都没有看过去。

六记清脆的蟒鞭响彻全场,宫门外立时鸦雀无声。

渤海国太常寺少卿薛明礼口中唱诵:“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大氏,携渤海文武恭迎王师——”唱诵声悠远,直入人心。

“一拜大唐天子——致安!”大玮瑎率文武百官躬身,向李诚中施礼。

“天子无虞——圣安!”代答的是韩延徽,他是营州军中文化层次最高的几人之一,全套礼仪由他负责致答。

“次拜大唐王师——致礼!”大玮瑎率文武百官再次施礼。

“王师无虑——百胜!”

“再拜大唐都督——致诚!”大玮瑎率文武百官三拜。

“都督康健——纳诚!”

拜礼已毕,薛明礼再唱:“下国小臣朱氏等,向王师乞罪——”

早已跪伏的大相朱承明、太常卿崔人秀、智部尚书金舀及左右神策军中尉等中官膝行于前,至李诚中马下叩首。

韩延徽朗声道:“大唐营州都督李,都督关外诸军事,代天子致责曰:‘乱臣金氏等三族,逆谋王上、肆虐朝纲、惑乱三军、裂隙萧墙,此为猖獗之属、不赦之獠!着朱氏承明、崔氏人秀、金氏舀……等二十七人即时问斩。表天地之序、国事之明,以为后来者鉴!天子仁厚,不意涂炭。念其罪心尚诚,免族人之死,籍没家产,发营州为役。”

上千罪囚再次拜伏。口颂王师之仁。

数十名军士涌至,将跪伏在李诚中马前的朱承明等二十七人拖至玄天门外,须臾,尽数问斩。

直到此刻李诚中才下了马,走到大玮瑎身前。将他搀起,温言道:“国王受苦,王师来得晚了些,还请国王见谅。”

大玮瑎被中官挟持已经数月,此刻能得脱身,早就感激不尽。他向来就不理国政,从来只知享乐,哪里有一国之主的气度。此刻已经哭了起来。拉着李诚中的衣袖,鼻涕眼泪横流,咧着嘴道:“都督,都督来得不晚,好在都督来了,小王才有活命。呜呜呜……”

李诚中一皱眉,道:“来呀。国王受惊过度,好生扶下去歇息。”

国王大玮瑎的表现令渤海百官脸露惭色。顿时不知如何是好。裴頲咳了一声,上前圆场,将王弟大封裔、太傅乌胤度等重臣引介给李诚中。李诚中是大唐营州都督,权掌关外各族,渤海国也在其辖制之内,是以大封裔、乌胤度等都以下臣之礼见之。

王弟大封裔引着李诚中进入紫元殿,然后召集百官上殿议政。百官俱在玄天门外,不多时便都各自入班。六阶高台之上是国王宝座,宝座之旁加设了一张横塌,李诚中也不客气,直接登阶而上,坐到横塌之内。他看了看一旁空着的王座,还是吩咐将国王请上朝堂,共同议事。虽说大玮瑎一直以来都是个摆设,但摆设毕竟还是要摆在那里才符合仪程。

不多时,大玮瑎已经重新整理了衣冠束带,脸上也扑了粉,遮挡住泪痕。他自己也明白自己眼下的身份,上阶之后对李诚中行了一礼,然后坐在宝座之上一言不发。

李诚中示意韩延徽宣读早就拟定的诏令,韩延徽在阶下朗声道:“大唐营州都督李,奉天子诏令,都督关外诸军事。今渤海内乱,朝纲不靖,都督李代天子巡察渤海国政,还政清明!——令,东娄郡王大氏諲譔附逆从贼,紊乱上下,废之王爵,贬为庶人,圈于西台,终生不赦。”大諲譔听信了朱承明的蛊惑,意图篡位,此刻废爵也是常理。

韩延徽续道:“令,鸿胪寺卿大氏封裔,贤明有德,素为朝野宾服,加东娄郡王,即日起奉谕建国。”大封裔是国王大玮瑎的胞弟,多次带领使团向长安朝贡,对大唐极有感情,是渤海国内亲唐派的中流砥柱,此番国难之中秉持了对大唐的忠心,坚决反对朱承明等人的谋逆,虽被圈禁在府中,仍是向裴頲发出了“清君侧”的命令,所以才有后来的西京之变,乃至营州军的东进。东娄郡王是渤海国储君的封号,李诚中为了酬答他的忠心,晋其为东娄郡王,监理国事,其实等于将渤海国托付给他,他就是下一任的渤海国王,现在的王太弟。

李诚中有权干涉渤海国王和储君的任命,向大唐天子建议其人选,根本无需顾及大玮瑎的感受,当然,准与不准还在长安,只不过此刻天下大乱,天子哪里顾及得过来这些边事,李诚中只需通过和他关系良好的中官予以追认即可。

大封裔喜出望外,叩首于阶前,行春秋大礼,拜伏着哆嗦道:“小臣谢大唐天子之厚恩,谢都督之隆德!”。。)

第70章 仁恕之道(三)第134章 中枢之要(四)第42章 春夏(八)第28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第84章 东都会盟(四)第56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第60章 己未之冬(十一)第10章 魏州(五)第47章 饶乐山巅(一)第63章 两河轮战(九)第73章 非常规战争(十)第32章 榆关风云(十一)第49章 卢龙节度(十八)第49章 卢龙节度(十八)第111章 南北战策(五)第32章 榆关风云(十一)第63章 河北新军阀(六)第97章 决战上党(十二)第27章 大河之东(十二)第50章 君之野望(八)第85章 东都会盟(五)第17章 大河之东(二)第12章 辽西双城(十二)第30章 幽州留后(三十)第82章 东都会盟(二)第21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第63章 河北新军阀(六)第71章 怀远新思维(三)第59章 河北新军阀(二)第37章 双极(九)第81章 钉子(十四)第19章 大河之东(四)第45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第99章 决战上党(十四)第72章 钉子(五)第58章 饶乐山巅(十二)第21章 大河之东(六)第140章 国器(二)第69章 转折(一)第64章 两河轮战(十)第69章 钉子(二)第42章 白狼山水间(九)第45章 双极(十七)第43章 双极(十五)第53章 己未之冬(四)第70章 转折(二)第2章 辽西双城(二)第53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第73章 转折(五)第78章 仁恕之道(十一)第12章 西京变(十二)第19章 辽西双城(十九)第37章 春夏(三)第76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第4章 辽西双城(四)第23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第53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第9章 魏州(四)第75章 仁恕之道(八)第101章 决战上党(十六)第100章 决战上党(十五)第1章 西京变(一)第29章 诸侯之定(八)第6章 魏州血夜(六)第52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第107章 南北战策(一)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62章 两河轮战(八)第77章 转折(九)第31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第127章 河南(五)第108章 南北战策(二)第28章 诸侯之定(七)第8章 辽西双城(八)第19章 整军(二)第11章 蒋袁合流(一)第54章 范阳之春(八)第73章 转折(五)第50章 君之野望(八)第53章 范阳之春(七)第24章 诸侯之定(三)第72章 仁恕之道(五)第56章 燕郡问题(一)第43章 双极(十五)第22章 榆关风云(一)第67章 己未之冬(十八)第6章 魏州(一)第12章 蒋袁合流(二)第39章 春夏(五)第41章 卢龙节度(十)第62章 两河轮战(八)第46章 双极(十八)第60章 两河轮战(六)第75章 怀远新思维(七)第37章 白狼山水间(四)第24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第40章 蓟州(二)第99章 决战上党(十四)第35章 营州经略(七)第20章 幽州留后(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