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两河轮战(十一)

ps:感谢书友1103031的大额打赏,恭喜成为舵主,老饭感激不尽!当然还有eagle周,没得说了,周兄依然那么给力。另外就是月票了,谢谢大家了,把老饭的月票排名推进了前200之内,这本书的收藏和订阅都不高,但是月票却硬生生挤进收藏上万、乃至两万以上的其他书堆里,老饭这叫一感动啊,兄弟们这叫一给力啊,想想自己的更新速度,老饭惭愧得想直接跪了。热泪盈眶的说

博昌行营向赵州军骑兵二营发来的军令中,要求该营出动两都以上的骑兵,沿济水南岸向西巡弋,经高苑、长山、章丘等地,直到齐州,扫除这一线的宣武骑兵斥候。赵指挥从博昌城中回到营地后,立刻紧急召开都队以上军官会议,发布任务简报、下达出击军令。

按照博昌行营提供的任务简报,自八月初开始,早就被卢龙军控制的济水南岸一线,开始陆续出现了宣武军骑兵斥候的身影,这些骑兵斥候一改过去四骑一组的方式,往往以十骑为一编组,在齐州、淄州两座坚城的身后腹地进行大范围活动,已经严重威胁到卢龙、平卢联军对齐州、淄州的补给线。军令要求骑兵二营至少出动两百骑以上兵力,扫荡济水南岸,保证联军对这条补给线的牢牢控制。

紧急军议之后,各都队又接着召开伙长、伍长以上军官会议,然后由各伙长、伍长将简报和军令继续传达到每一个普通士兵。

任遂安和伙里的弟兄们对此都相当兴奋,他们是头一次执行军务,也是头一次直面敌手,很多人都开始幻想着立刻就能获得军功,从此踏上成为军官的道路。任遂安的内心也很不平静,但他在兴奋中还含有一丝紧张。与伙里的其他弟兄稍有不同,任遂安出身武人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曾经在老卢龙军中效力,祖父曾经是一名边关镇将,父亲则担任过都头之职。

武人世家出身的背景让任遂安对打仗更具备几分清醒的认识,他知道战场之上异常残酷,军功虽然旦夕可得,但危险却也时刻存在。给任遂安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他的父亲,老卢龙军健卒营的一名都头,曾经在当年的贝州一战中身负重伤,功劳虽然不小,却从此背上了沉重的伤患。继而退出了军伍。

因此,任遂安在临睡前又再次整理了自己的背包,查看了一遍背包中的干粮、白麻布、火棉、生姜、盐、手弩和弩匣等物,这才怀着即期盼又忐忑的心情,缓缓合上双眼。

天色蒙蒙之际,任遂安被军号声唤起,他和弟兄们有条不紊的整束好军服,出了营帐后,用帐外备好的清水简单洗漱一番。又取出猪鬃制成牙刷,蘸着青盐刷了刷牙。任遂安刷牙的时候感到不太舒服,他看了看牙刷上已经掉落了一半鬃毛的刷头,暗自琢磨着这次军务结束后是不是该去后勤官那里领取新的牙刷了。

洗漱结束后。便是用餐,按照惯例,军队出战之际,餐中肉量要增加一倍。因此,任遂安很是满意的啃到了两块新鲜的肉骨。吃完之后回到营帐,每人有一刻时整理行装。任遂安套上轻甲,又将毡毯卷起,绑在背包的顶部,将水囊挂在背包左侧的扣子上,行装便算整理完毕。

任遂安背着半人高的硕大背包,左手提着骑枪,右手扶着腰间的马刀,在伙长的带领下前往马厩牵马。他把背包拴在马鞍左侧,将骑枪和马刀挂在马鞍右侧,然后牵着战马来到营门外等候。

没有捞到军务的弟兄都聚集在各自营帐外,羡慕的向任遂安等出战的骑兵鼓掌,有些相互认识的大声开着玩笑,无外乎“别被宣武那帮兔崽子干趴下”之类,又或是“小心胯下的卵蛋,别被人割走”等等粗鄙不堪的笑话。

甲都、丙都和丁都三百骑兵很快就聚合成队,在营门外等候了片刻。不多时,赵指挥出来说了几句不疼不痒鼓励士气的闲话,便大手一挥,带领骑队绕过营寨,向西而行。

因为作战任务是“扫荡济水南岸”,并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也没有固定的作战目标,骑队仍旧按照平常拉练一样,步行牵马行军。当晚,三个都的骑兵抵达高苑,留宿在庄内。这里驻有一都步卒,赵指挥和营里的军官去拜访都头自不用提,任遂安则和弟兄们在屋子里美美的睡了一觉。

第二天,骑兵营开始分兵。甲都承担北路的扫荡任务,继续沿济水南岸向西,丙都和丁都则分别向西南和正南改道。赵指挥和营部参军、押衙跟随丙都扫荡中路,并和北路的甲都、南路的丁都约好了每日行进距离和互通情报的时间。

济水南岸的甲都负责的区域是南北宽十里的地带,地势虽然平坦,但仍有山丘不时起伏,如果全都弟兄合兵一处行进,很有可能会将宣武军渗透进来的骑兵斥候漏过去。都头、参军和两个队正稍作商量,便再次分兵,左队、右队各负责南北宽五里的正面,整个都齐头并进,进行拉网式搜索,力争不留死角。

五里宽的地带仍然很大,于是各队再次分散,每伙负责一里宽的正面,基本上便能将整条行进的通道全数覆盖了。

经过一年多的战事,济水南岸早已没有百姓,远远眺望,经常能够见到残破的村舍和废弃的田垄,偶尔还能在身边看到枯骨和残破的木枪,以及被烧得漆黑的车轮碎片。有时候还能看到大群的兀鹰围在一处,不停的扒着地上的死尸啄食。连续走了两天,弟兄们都感到有些心悸。

偶尔会碰到来往于齐州和博昌之间的辎重车队,弟兄们就连忙上前拉几句家常,问问前方的状况。据辎重车队的护卫军士说,这些时日,济水南岸经常能够看到宣武军的骑兵斥候,这些斥候人数不多,但有时候会围在车队附近,让车队的行进速度大大降低,很是讨厌,于是任遂安和弟兄们搜索时更加警惕了。

等到过了长山一线之后,任遂安所在的伙散得更开了,他们仔细的搜索着每一处灌木和树林,见到阻挡视线的丘坡时,还要小心翼翼的上去查看一番。

这天傍晚,就要到了收兵的时候,按照惯例,各伙要向都头所在的方向聚集。刘伙长看了看天色,于是招呼弟兄们向北转向。行了一箭之地,就见左前方有一片低坡,刘伙长随手指了指那片低坡,道了声:“过去看看。”

卢龙军骑兵作训条令中,对于斥候小队在行进中的序列是有严格安排的,分毫都不允许出错,平日训练的时候依照条令来进行,战时依然如此。

按照行进操典,一伙儿十名骑兵独自执行任务时,队列分为三组。伙长居于首位,他的左后方是伍长,与身后四名骑兵形成中间一组,这一组骑兵手中不持军械,以保存体力为主。左右两侧间隔一定距离各有两名骑兵,形成左右两组。左右两组行进时,首骑持骑枪,次骑则持扣好弩箭的手弩。

这种行进队列的安排源自于虞侯司、作训司的联合研究,他们总结了历次对草原骑兵的作战经验,最后将其制定为行军操典,其中还会衍生出近战和远战的许多战术,是卢龙军骑兵作战的圭臬。

左侧一组的首骑就是任遂安,他双腿一紧马腹,右手将骑枪从马勾上摘下来,抄在右臂腋弯下夹紧,然后朝低坡处驰去。他身后的次骑则跟随在他身后大约五六个马身处,不紧不慢的吊着。

连续几天的所搜无果,让任遂安有些松懈,他策马斜刺里直接冲上了低坡,然后……

数支羽箭“嗖”的几声,十分突兀的向他迎面射了过来,冷不丁射得任遂安一阵惊骇。索性任遂安家传的武艺,百忙中向右侧偏了偏头,一支羽箭直接撞在皮盔一侧,被皮盔弹飞,另外两支羽箭从左面颊外擦过,射了个空,还有一支羽箭则正好射入左肩甲上,透过外层皮革和内衬的麻衣,钉在肩窝里,当即疼的任遂安闷哼了一声。

任遂安家传的武艺,又在契丹骑射好手的教导下,结连练习了半年多的骑术,此刻骤逢敌军,条件反射般右腿加紧马腹,身子重心向右偏移,战马立刻转向,斜着绕了圈子兜了出去。任遂安忍着疼痛大呼道:“敌骑!”

就在刚才一瞬间,他匆忙间看到了十来名骑兵藏在坡下,前面四人下马半跪在土地上,正在向弓弦上扣搭第二支羽箭,后面六人开始认蹬上马,已经准备发动突击了。

任遂安在马上矮着身子远远兜了一圈,等回转过方向的时候,正好看到宣武军骑兵从低坡下冲出来,向本伙发动冲锋。刚才跟随在自己身后的次骑则绕到了宣武军骑兵的侧翼,正用手中的短弩向宣武军骑队射击,眨眼工夫,次骑的手弩射击便取得成果。

卢龙军骑兵配备的标准手弩是三矢连发弩,弩前还有定格望山,发射速度快,准头也足,次骑的三矢连发将宣武骑队中吊在后面的一名骑兵直接射落马下,脚还勾在马镫上,被奔跑的战马拖拽着前行,同时影响了宣武骑队身后的几名骑兵的冲锋路线。

宣武骑队立刻分出两名骑兵向任遂安的次骑奔来,想要除掉次骑对他们侧翼的威胁。次骑将射空的手弩扔在地上,打马往外就走,并不与宣武骑兵纠缠。(未完待续……)

第29章 营州经略(一)第35章 卢龙节度(四)第65章 两河轮战(十一)第51章 己未之冬(二)第121章 南北战策(十五)第29章 诸侯之定(八)第98章 决战上党(十三)第59章 河北新军阀(二)第68章 钉子(一)第34章 营州经略(六)第56章 己未之冬(七)第14章 西京变(十四)第117章 南北战策(十一)第85章 东都会盟(五)第5章 贝州(下)第8章 辽西双城(八)第24章 诸侯之定(三)第23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第37章 卢龙节度(六)第34章 营州经略(六)第60章 己未之冬(十一)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84章 钉子(十七)第22章 大河之东(七)第11节 幽州留后(十一)第81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第44章 君之野望(二)第131章 中枢之要第21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第3章 幽州留后(三)第43章 君之野望(一)第58章 两河轮战(四)第86章 决战上党(一)第25章 诸侯之定(四)第23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第58章 两河轮战(四)第71章 非常规战争(八)第79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第19章 辽西双城(十九)第56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第17章 大河之东(二)第34章 双极(六)第123章 河南(一)第4章 贝州(中)第54章 饶乐山巅(八)第57章 己未之冬(八)第26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第63章 两河轮战(九)第39章 卢龙节度(八)第1章 群众演员李某第63章 饶乐山巅(十七)第112章 南北战策(六)第127章 河南(五)第98章 决战上党(十三)第69章 非常规战争(六)第25章 诸侯之定(四)第63章 饶乐山巅(十七)第40章 蓟州(二)第23章 大河之东(八)第9章 魏州(四)第37章 春夏(三)第15章 蒋袁合流(五)第37章 白狼山水间(四)第36章 卢龙节度(五)第21章 大河之东(六)第113章 南北战策(七)第16章 北回归线(六)第66章 非常规战争(三)第9章 辽西双城(九)第25章 榆关风云(四)第89章 决战上党(四)第18章 西京变(十八)第62章 河北新军阀(五)第20章 西京变(二十)第60章 河北新军阀(三)第63章 河北新军阀(六)第33章 双极(五)第16章 北回归线(六)第38章 春夏(四)第104章 决战上党(十九)第34章 白狼山水间(一)第74章 仁恕之道(七)第49章 范阳之春(三)第73章 非常规战争(十)第50章 范阳之春(四)第49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第34章 双极(六)第69章 钉子(二)第46章 双极(十八)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74章 怀远新思维(六)第1章 西京变(一)第136章 中枢之要(六)第70章 非常规战争(七)第90章 决战上党(五)第111章 南北战策(五)第77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第50章 己未之冬(一)第68章 两河轮战(十四)第71章 仁恕之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