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赚大钱的机会

在韩王府所属的所有工坊里面,玻璃工坊当然不是最重要的。

虽然按照后世的某些理论,中国的化学之所以后来没有发展起来,甚至都算不上起步,被有些人归于玻璃和瓷器的对立——用某个观点来说,因为有了发达的瓷器技术,中国人对于玻璃器皿的需求量降低了很多,所以最终没有在这上面下功夫。

而玻璃的诞生,对于化学又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说白了,透明的玻璃器皿可以让人们直接观察到化学反应的发生,进而引起人们的兴趣,开始加强对这个领域的探索。而瓷器的存在,某种意义上讲让玻璃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也导致了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们没有能够观察到这一点……

最开始的时候,李元嘉还真是觉得挺有道理的。

但是后来仔细想一想,他又觉得这个说法也不是很靠谱。毕竟化学需要玻璃容器的帮助,但是其他方面呢?

现代科学的几个基础种类,数学和物理学总不需要玻璃吧?

所以在李元嘉的心中,要论重要性的话,玻璃自然是远远比不上阿拉伯……咳咳,印度数字,最多也就是和改良的造纸术,以及成本高到让人无力的活字印刷术差不多。

而且,也只是差不多而已。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要说韩王府所有产业之中“钱”景最为广大,也最为重要的,却必然是玻璃无疑!

韩王纸好卖?供不应求?

没错,现在不管牛大牛二他们造出多少张白纸,都是运到长安的当天就销售一空,而且就算他们现在正在不停的扩建造纸工坊,不断的培训新的造纸工匠,未来三年之内造出的白纸始终都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依然和玻璃的“钱景”相差甚远!

说到底,纸这东西会造的人多了。

虽然韩王纸现在就是大唐最顶级的白纸,以至于朝中很多大佬现在都非它不用,但是因为李元嘉刻意的控制,就算造价在不断降低,售价却始终的高高在上。

原因很简单,不愁卖啊!

城外造纸作坊的规模不断在扩大,工匠的数量不断在增加,而且工艺还在不停的完善和进步,最终的结果就是白纸的产量持续增长。但是别忘了,随着这种白纸的名气越来越大,需要满足的已经远远不止长安一地的需求。

洛阳这个第二大城的权贵富豪也不少,他们能不想用用?

太原这个老李家的起家之地,还有那些门阀世家的族长、嫡系,谁缺这点儿买纸的钱了?

更别说全天下的商人富豪们,但凡喜欢附庸风雅,或者家里有人读书的,谁不想用一下最近名声大噪的新华书店白纸?更别说要是被他们知道了这白纸的真正来源是韩王府的话,岂不是拼命的也想搞一点用用?

也就是现在消息一直没传太开,只有顶层的人才知道新华书店是韩王府的,不然的话……

不过从始至终,李元嘉也没有想过要保密什么的。

只是因为现在有能力的人都知道这纸是韩王府造的,不愿意掺和,没能力的甚至连门都找不到……年初的时候就有不开眼的找上新华书店,熊心豹子胆的想要打造纸工艺的主意,结果被韩路成轻描淡写的折腾惨了。要不是考虑到大王性子低调,不愿意多生是非,对外高傲无比的韩路成能让幕后的主使直接家破人亡!

说白了,现在韩王府的造纸工艺之所以没有流传出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韩路成和王普他们下了功夫。

真要是有人找李元嘉要,说不好他真的能直接送出去!

这玩意儿,真的是会的人越多越好。

倒不是说他李元嘉就真的有那么高尚的情操,一点都不在乎这每年越来越庞大的收益,实在是相比较于改良造纸术给大唐带来的好处,那点金钱什么的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还有活字印刷,如果有人愿意学的话,李元嘉更是会毫不犹豫的转让出去,哪怕因此倒贴一部分钱都可以啊!

没别的,那就是彻头彻尾的赔钱货,而且还是要赔一辈子,好几十万贯的那种!

反正不管怎么想,李元嘉都想不到靠活字印刷盈利的可能性,光是制作几十万个合金活字所需要的资金,你要印多少书才能赚回来?

扯淡呢!

只可惜李元嘉自己也知道,造纸的手艺想要传出去容易,毕竟能赚钱,但是活字印刷这种东西……

所以想来想去,只能是他自己来!

而在这种情况下,赚钱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虽然现在韩王府每年的进项很多,而李元嘉自己生活上又不是奢侈,再加上前些年因为十三香捞的那一票足够多,所以还能撑得住,但是每次当他想到焦炭、水泥、活字印刷这些东西的花销,以及未来更多新技术的投入,李元嘉就越发的不能舍弃玻璃这玩意儿了。

毫无疑问,这就是金矿!

二十一世纪的普通玻璃不值钱,但是在各种特殊应用上依然可以诞生很多巨头,比如说造汽车玻璃的那一家,或者造手机玻璃的那一家,名气就大得很。而在古代的话,就算是未来人眼中最普通,甚至质量不堪一提的玻璃,也属于最宝贵的资产!

想想意大利的威尼斯,专门给玻璃工人们提供了一个小岛,就是为了不让这项珍贵的技术流传出去。而后来的法国人也是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才打破了意大利人的垄断。

因为太值钱了!

就靠着这项后世烂大街的技术,威尼斯人赚到了多少金币?

虽说有种说法是瓷器的存在压制了玻璃的发展,但是李元嘉现在可是一点都不相信,因为他不相信有人在用过了玻璃窗之后,还会继续使用纸做的窗户,还会愿意继续忍受冬天那昏暗的光线!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所以在山谷中转了一圈,发现一切都如同他期待的那样,新来的工匠……不,应该说是学徒们技术进展很快,已经有不少人可以造出质量不错的玻璃时,李元嘉的脸上已经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产量的增加,无疑是最值得开心的。

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用更快的速度满足宫里的需要,而等皇帝那边搞得差不多之后,他韩王府赚大钱的机会就要来了……

第四十七章 给我砸第四章 为什么不行?第九章 葡萄第四十三章 不是那么好拿的第三十二章 教训第十七章 没什么卵用的活字印刷第二十六章 下次第四十九章 镜子啊!第二十五章 悲剧第四十二章 天大的好事情第六章 豁出去了第八十四章 年终第九章 不行!第四十三章 美食与烈酒第三十七章 马车工厂第五章 衣食住行第七十七章 毕业第五十章 两本数学书第八十一章 送钱第七十二章 新水泥方子第五十六章 男人的俱乐部第十一章 为什么?第十九章 春游?第三十二章 闹起来了第二章 危机四伏的时代第五十五章 焦炭第二十四章 多买一些第十一章 裤子第十九章 一个不少的给我要回来第十六章 大限第七十二章 新书上架第二十七章 犁和翻车第三十七章 孔家孙女第二十五章 李泰的兴趣第二十二章 各怀心思第一百零三章 清洗第六十四章 全天下第二十章 长乐公主第九十八章 西方先贤第五十八章 大水第七十九章 不能白给第三十八章 书房第二十二章 不可能了第六十九章 山谷第八十四章 愣住的皇帝第九十八章 西方先贤第三十七章 太厉害了第六十四章 一百贯第六十二章 各种谋划第二十九章 那是木棉!第三十三章 让人疑惑的陈连第四十三章 即将迎来的自由第二十九章 1.0版曲辕犁第六十二章 多少钱一块?第七十二章 新水泥方子第四十章 大厨房第一百零一章 难度第七十七章 各大工坊第八十六章 随口说出答案第三十五章 只不过……第四十八章 回京?第十八章 宇文士及第三十五章 很简单第五十一章 膨胀?第四十八章 回京?第十二章 消息第五十章 字典?第五十一章 膨胀?第四十三章 厕筹与手纸第八十八章 机会第六十七章 另一件好东西第三十一章 这不是钱的事儿第二十二章 你想差了第四十八章 没那么简单第一百零八章 十套第四十七章 给我砸第九十五章 随军第三章第三十九章 一切的前提第十四章 如火一般的好酒第七章 不满足的魏王第八章 天竺游记第六十章 大唐第一条水泥路第三十九章 三十七本书第十六章 大限第八十一章 茶叶的流行第二十五章 悲剧第二十八章 马车与纸牌第五十八章 要发财了第十二章 大家伙第六十七章 另一件好东西第一百零四章 哭笑不得的猜测第八十九章 大宝贝第二十二章 不可能了第三章 上党门第六十六章 结果第九十一章 伤者第一百零六章 二十钱第一百零二章 江南来的粮食第七十二章 新书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