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章入祀

实际上来说,开国不过三十年,乱世的人口还没有恢复,土地紧张的问题,并不存在。

但,国无远虑,必有近忧。

以目前的趋势来说,江南的农商对于土地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比如,晚明时期,苏杭熟,天下足,一下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由此可见其经济的繁荣,但同样,江南粮食减产问题极为突出。

所以,明末时期,曾经富甲天下的江南,竟然陷入了缺粮的囧境。

“总不可能限制用田吧?”

皇帝颇有些苦恼,他抬起头,看了一眼太子李复沐,问道:“太子有什么想法?”

李复沐愣了一下,思虑了一会儿,这才说道:“农商并重,这是朝廷的既定国策,如今江南粮短,那就调粮就是,总归朝廷国土宽大,不虞缺粮。”

“转运使衙门还能多收些钱,粮食的话,就由他地补就好了。”

这话说的轻松,也得到了众人的赞同。

胡宾王则不一样,他了解皇帝,微微皱眉,轻声道:“江南也就罢了,就怕江西也是如此,然后勾连到了淮海、淮江二府,淮南之粮,切不能再失。”

凡事就怕模仿。

一旦种桑,种棉,赚了钱,底层的百姓就会效仿,官吏为了赋税,就会推广之,从而让粮退棉进。

经济是繁荣了,但粮食却不足,长期依赖于占城、交州,一旦有所好歹,就是天下震荡。

萧善文、唐复、吕余庆三人,则面露思索之色。

“罢了,此事慢慢来吧,江南富庶,总不能让其改桑为稻吧?”

皇帝摆摆手,他也没什么法子,这件事,就由着发展吧!

今天,他聊的是另一件事。

自说要下西洋,港口的兴建,船务等等,都是有模有样地开始了。

与海龙军这种沿海海军不同,远洋海军所需要的穿着更大,两千料,三千料,都一些小了。

所以,忙活了两三年,才初见成效。

“下西洋之事,如今怎样?”

“陛下,船只已经预备了三十艘,多为两千料大船,所备的兵卒,就有一万余人,足以应付一般大小国了。”

对于这件事,胡宾王还是挺上心的。

无他,其中的耗费太大了。

一艘两千料的大船,制造费用是千料大船的数倍,约莫八千贯,甚至为了寻找木材,千里迢迢从湘西、湖北砍伐。

二十艘,就是十六万贯。

这般大的数字,足以组建一支五千人的骑兵了。

由于水手,船坞,闽南府几乎是冠绝天下,所以出发的港口,远在了泉州。

“泉州啊!”皇帝有些无奈道:“若不是距离太远了,我还想真的去看看呢!”

“太子!”

“儿臣在!”

“你代我去看看吧!”

李嘉吩咐道,很是认真:“此事,可比之张骞通西域,你的弟弟们,可等着就藩呢!”

“顺便去江南看看,考察风土人情,长待在洛阳,没多大好处。”

“诺!”李复沐点点头,认真应下。

“这是第一批,船停,人不能停,朝廷也多准备,迁徙百姓。”

“而且,万户不够,那就十万户吧!”皇帝又思量,说道:“北方弄个两万户,其余的从南方来挑。”

宰相们互相望了望,无奈地应下。

无论哪一项,对于朝野来说,都会掀起轩然大波。

但,以如今皇帝的威望,又有哪个敢反对了?

太子出巡,皇帝调派三千元从军护卫,一路去往南方。

而元从军,作为皇帝的近卫,多年来,早已经换了多次了。

一开始的元从军,是李嘉从邕州带到广州的家奴,乡党,只有两三千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从军多来源自岭南,同样是乡党。

等到了占据洛阳,一统天下,皇帝天然的警惕,让他扩充了元从军。

虽然御营有御营使司衙门统领,直接听命于皇帝,但归根到底,还是常伴身边的元从军比较亲近。

于是,从遗孤之中,挑选孩童,直接充入元从军,女孩子则养着,或嫁与权贵,或与藩王为妃嫔。

所以,元从军的规模,扩充到了万人,深受皇帝信赖,忠心耿耿。

有他们驻防皇城,李嘉睡觉都踏实。

待其长成,成熟,又下放入御营,或都头,营正,泰半去地方,又能加强控制力。

一举多得。

李复沐乘坐着马车,望着步伐轻捷的元从军,不由得感慨道:“父皇用人,可谓是出神入化啊!”

心生神往,效仿之心愈发强烈。

一路上走走停停,探访民情,等到太子的仪驾回到洛阳已经是神武三十五年。

饱经风霜的太子,也年过三十,一举一动,让人颇为尊敬。

鉴于此,皇帝直接让太子督办工部。

换句话来说,就是直接负责工部的事宜,统管一部。

这是大唐几百年来,第一次如此大权力的太子。

要知道太子监国,也不过是在政事堂的旁边学习罢了。

太子极为欣喜。

也正是如此,多年来,东宫中,又诞下了几个孩童,至此,太子的儿子,已经超过了五人,夭折一人,

太子妃依旧无所出。

薛王李邦茗,年已十五,朝野愈发关注。

其几乎是板上钉钉的第三代皇帝。

而这时,从海外传来消息,年仅二十五岁的梁王,皇十九子,李复涯,病逝。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其无子而终,诺大的梁国,一时间竟然无主。

还未就藩的皇子们欣喜若狂,忙不迭地打听着消息。

但皇帝却直接按耐住,不管不顾,反而召见了太子。

李复沐满脑子疑惑:“儿臣见过父皇。”

“嗯!”

李嘉颇有些伤感道:“梁王薨了,我再次白发人送黑发,这也就罢了,其奇国而去,竟然一无所成,偌大的梁国,竟然无主,你可有主意?”

“弟弟们如今年岁渐长,可按序而分。”李复沐诚恳地说道。

“不!”李嘉摇摇头,说道:“你的那些弟弟,都是要去南洋、西洋的人。”

“况且,梁王无嗣而终,其社稷、宗庙,若是分配与兄弟,岂有弟弟奉祀兄长的道理?”

“那?儿臣愚钝,实在不知!”李复沐无奈,只能拜下。

李嘉摇摇头,叹了口气说道:“梁国位于倭国旧岛,左右临近都是兄弟藩王,好处是互相帮扶,稳定局势。”

“坏处也是,其互相勾连,日后还是对你这个皇帝,都不太用心了。”

“我在时,还能朝贡,恭敬,日后就不一定了。”

“二哥儿不是十四了,可以过继给梁王,继承藩国,日后也省的安排。”

“父亲?”李复沐惊了,与南洋相比,开发多年的梁国,对于其子来说,可谓是意外之喜。

虽然从儿子变成了侄子,但血缘还在,这就不一样了。

倭国旧地分封了四个藩王,更关键是,金山岛,以及金山城,是少府寺的财源,更是皇帝的内库大头。

即使是耳闻,每年也有数万两黄金白银入库,其地位可见一斑。

有个儿子在梁国,可就近监视,而且很好的扩大他的影响力,更是能保护金山岛。

可谓是一举三得。

“这个法子,日后再有,你可以再度施行。”

皇帝轻声道:“时间推移,血缘愈远,以子入祀,可以有效的保持朝廷的影响力。”

“你如今才五个儿子,十几个嫔妃,这怎么够?我在你这时,儿子都十几个了。”

皇帝沉声道:“你目前最要紧的,就是赶快生儿子。”

“儿子晓得了!”李复沐无奈应下。

第1112章老君山第1164章无条件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1123章胡姬第两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宁第两百九十八章战事不休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园第九百零九章疲军第1315章水师第1257章安南府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订阅)第六百二十五章最好不过第九百七十九章东出第1198章乌梁素海第四百四十四章无题第1140章第九百六十一章骑对骑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没事求个收藏及票票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赎买第五百八十章荆国公薨第两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四百六十八章书信第一千零一十七章关中藩镇第1408章孝顺第三百三十三章军队第九百九十六章崩溃第一百一十三章风波不平(上)第1286章分封第一百一十三章风波不平(上)第一百五十章久别重逢第1373章两胜一败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使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举第一百七十章无题第七章赫赫李府第四百七十一章锦帆军第二十章富饶贫瘠第六百六十二章尝试第1154章睡王之死第一百一十三章风波不平(上)第一百一十二章岭南不安(下)第两百零二章薛王之号第八百五十二章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第二十三章军中新政第八百二十四章骑兵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四百一十四章价值第一百零四章极其荒唐第五百二十九章发动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八百八十九章图谋第1335章第三百四十六章道观第四十五章绘制信仰第两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六百三十七章恩典第十八章建武监军第六百六十八章威风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一百六十八章转运使司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无敌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五十三章闲棋子第1272章蒙兀部落第六百六十二章尝试第七百二十三章第一章我有嘉宾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动荡第八百七十九章浙江府第两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岛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清扫第1250章文教第四百八十六章汀州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重发的那章,晚上我会重新填充的第1246章主考第四百五十九章幸进第八百一十二章田氏第九百二十六章命门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八百一十七章飞鸽第一千零四十一章贱户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一章政治布局(上)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五百二十八章溃败第1318章澎湖县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八百四十七章湘江春景第1348章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九百零二章进军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1328章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权第八百三十八章玩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