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价值

“轰隆——”

随着一声声巨响,灵渠的第一期工程,正式开始了。

清除渠中的礁石,以往都是顽疾,但随着火药的出现,逐渐又变的简单了,明礁被炸碎,好似炸雷一般,响彻云霄,空气中的硫磺味凝聚不散。

那些暂时被疏导的船只停靠在岸边,看着一块块消失的礁石,瞬间喜不自胜。

“多亏了大司空,不然这些礁石,每年可得坏了不少的船!”

“那是,哪怕是白日,水若急了些,船就控制不住,船毁也就罢了,最怕人也亡了,如今消除了隐患,走商也能便宜些,不用再担惊受怕了!”

“可惜,暗礁还有许多,若是也能一道清除,也就更好了,咱们走商,也就无忧了!”

“是啊!”

立在船头,亲眼目睹了礁石被炸毁,这些来往于两地的商贾们惊喜不已,礁石的毁去,代表着走商安全的增加,成本的减少,着实是一件好事,大大的好事。

左尚书也同样如此,之前的顽疾,此刻突然变得轻而易举,倒是让人欢喜,政绩也拿的轻而易举起来,但若是乘胜追击,那些暗礁却令人头疼。

“事到如今,也只能到枯水期了!”叹了口气,左尚书毕功于一役的想法,只能搁浅了。

白石林白侍郎也是叹了口气:“如今乃是雨季,为之奈何,咱们只能过几个月再说!”

“不过,咱们还剩下万贯钱,此时倒是可以加固一些堤坝,多修建陡门!”

“也只能如此了……”

剩下的收尾的事,两人倒是没有继续参与,岭南的河流多了去了,灵渠虽然重要,但也不是全部,需要修缮的河流堤坝太多,如今又属于夏季,自然繁忙的很。

况且,如今灵渠初步有了成果,自然须得去往京师汇报,从户部再扣些钱,继续进行灵渠的大修缮工作。

在中国,大部分的农民都是靠天吃饭。唐朝时期土地开发为何抵不过宋朝,一个自然是宋朝人多,土地兼并厉害,第二个,则是占城稻耐旱,比较坚强,所以那些山岭沟壑之地,也被开发出来。

古代封建王朝的强盛,基本上依靠水利来开垦土地,容纳更多人口,自然就强盛了。

所以,固本培元,岭南的水利修缮与兴建,是刻不容缓的,开拓更多的田地,来容纳新生的人口。

毕竟李嘉不再征收丁口税,再广大的推广占城稻,生孩子没顾及,也能吃饱,在这个没啥娱乐的时代,只得可劲生了。

除了水利外,道路的修建也是刻不容缓,从广州到长沙,广州到邕州,一横一纵,这两条道路,也在不断进行,三十里间隔的驿站,也在缓缓展开。

州县之间,也在紧锣密鼓地扩建修葺着官道,商业往来越发的繁盛。

之前各地方的团练军,也经过整改,训练,去其糟粕,形成巡检营,开始剿匪,护卫商路。

对于普通的行商而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商路好走了,盗匪少了,税也少了,至少没有乱七八糟的收税人,只需要交给转运使司衙门就行了,方便的很。

而且,由于天下钱庄飞快的扩建脚步,基本上每个县都已经有了分舵,钱票慢慢地深入人心,如此兑换钱来也是方便的很,信誉也很显著可以随时兑换。

比起往年来,倒是舒服的很,还有甚的不满足的呢?

如今大唐行商,有两大贸易口岸。要么将东西转卖到江陵,然后借由其便利,去往蜀地和南唐,以及中原等地。

再者,也可以将中原等地的东西,转售到广州,与大食人做生意,尤其是丝织品,更是销量大增,来钱的很。

商业就像是血管,不断地在身体里流通,从而让整个大唐经济更上一层楼。

海南,岸州,白沙港。

曾经繁华的港口,丝绸之路必经之道,随着商船的繁荣,而显得更加的繁盛,无论是香料还是木材,亦或者丝绸等,都可以在这里见到。

酒肆,客栈,青楼,数不胜数,整个崖州的人口,瞬间突破了三万,增长了一倍有余,以往缺粮的问题,再也不曾出现过。

作为龙兴之地,崖州的繁华是可以预计的,李氏商会控制着大半个商业,无论是卖茶、卖,还是酒楼客栈,都需要与李氏商会打招呼。

随着皇帝的登基,他又发觉,这种垄断性的商业模式,对于经济的发展并无太多的裨益,尤其是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港口,自由才是发展的前提。

毕竟各色人种,各种方言习惯汇集,管束反而抑制了商业往来。

所以,之前主导的行会,又大规模的吸纳其他的商户,从而选出九名行首,共同维护商业发展,制定了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将地方衙门的干涉,降到最低。

或者说,衙门也只有在收税时,比较有存在感了。

这种重商的行径和试验,在大陆是行不通的,原理大陆的海南,反而容易达成。

事实证明是正确的,自由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入驻,自由港的名声传播的越发广泛,税收也更高了,月纳税超过万贯。

突然,一艘船只停靠在了港口,上百个纤夫合力拉扯着,唱着号子,缓缓地驶入了港口,虽然一个个裸露上半身,穿着草鞋,但声音却是又响亮又欢快。

经过的船只人群,也啧啧称赞。

原来,这艘船满载着一个庞然大物缓缓归来,黑白相间,虽然被肢解了大半,但巨大的身块依旧让人吃惊。

鲸——

这是普世的说法,有人也把它称作是鲲鹏。

未完待续,先看看其他书:
第三百四十五章为难(修)第两百零四章梅山之乱(中)第七十五章你来我往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两百零五章阴谋进行(下)第四百零九章风波第两百三十四章尔等配吗第三百五十章赠予第四百一十章军械第两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五十一章收获安排第两百一十五章再复大唐第一百二十五章历史新篇(下)第两百二十五章战争动员第一百七十三章准备就绪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第一百零三章抡才大典第一百四十六章修养生息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两百三十五章大兴科举(完)第三十四章钦州事务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护第一百八十一章财政总结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战栗(3)第两百六十一章湘江汹涌(下)(修)第一百八十四章奖赏之制(下)第一百八十九章马政第七十九章活计第三百九十四章故事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为上第三百五十八章收获第七十一章大为不易第两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三百八十四章憧憬第一百四十八章话里有话第两百零八章水师之谋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畅谈第两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两百三十三章中原布局(1)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编、整训第一百九十章开拓进取第三十四章钦州事务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三百二十八章整编训练第两百一十章淮南节度第三百六十二章归程第三百五十章赠予第三百五十四章诱惑第一百六十二章钱赋多少第四十四章登闻鼓下第一百九十八章安南之归(上)第两百六十四章楚国不靖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一百一十章岭南不安(中)第一百五十九章以夷制夷第两百四十五章以粮为本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四十六章改与活第三百五十四章城破第一百七十四章征收夏税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与盐第两百一十五章再复大唐第两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一百八十五章占城改造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两百一十九章从容自若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单第两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两百二十八章来的突然第六十八章筚路蓝缕第三十四章钦州事务第一百二十九章宫中逸事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四十四章登闻鼓下第四十六章改与活第五章意外之人第三十二章夏日避暑第一百五十二章扬眉吐气第两百一十章淮南节度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三百四十九章纷乱第两百九十章为谋光景(修)第两百八十六章又来不及了,先发一张待会再替补第两百一十五章文道大昌第两百九十四章商贾而至第三百九十七章苦修内功第两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宝第一百五十二章扬眉吐气第两百零八章水师之谋第七十三章关怀备至第两百二十五章战争动员第五十九章归来安排第两百六十五章不见欢喜第两百六十九章一朝勃发第两百零九章陈桥兵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