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学院建设

这次先上场的却是杨常。

他一步步慢慢的走到那排大弓面前,三石弓,略过;四石弓,略过;五石弓,略……还是算了,他退回一步,站在四石弓前。

依汉制,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也就是说一石有一百二十斤。而四石弓则有四百八十斤。所以,在战场上拉开四石弓时,需要双脚踩住弓身,用臂力加腰力才能拉开这重大弓。至于五石弓,一般需要两人才能拉开。不过这些弓的射程极远,威力极大,乃是远距离打击的最好兵器。

而在军中,能开三石弓已经算是不错了,像张允文、吴鹏、马望山皆是用的三石弓。

杨常拿起一张四石弓,左手握弓,右手拉弦,只见那张四石弓弓弦慢慢被拉开,一点点的拉满,到最后,这张四石弓终于被他拉得如满月。

放下四石弓,杨常又拿起一张五石弓。只见他满脸的严肃,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大喝一声,猛的扎下马步。顿时众人只感觉杨常的整个身躯在不断的蠕动,就连看似扎根土里的双脚也在轻微的摇晃。

同样是左手持弓,右手拉弦,猛的发力。只见他一张黑脸顿时充血,看起来更黑了。一颗颗黄豆大小的汗珠从额上不断流下。而那张五石大弓也渐渐的被拉开,到最后,竟然又被拉成满月。

放下大弓,杨常轻轻的吐出一口气。只见那口气竟然凝而不散,接着杨常直接走过,将那团气撞得消失不见。

向在场的人一抱拳,到一边休息去了。

而那宋瀑一直盯着杨常,见他先开四石弓,后开五石弓,不由面色大变。眼看到他拉弓时,宋瀑摇摇头道:“我不能将五石弓拉满!这场我认输!”

此言一出,那萧锐顿时面带失望,向张允文等人一揖:“那赌资我会尽早送来!”说完,拉着几人慢慢往长安走去。

而那位张易,则是恨恨的看了宋瀑几眼,对其大声骂道:“废物!”接着也上马扬长而去。宋瀑却没有管那些远去的公子哥儿,怔怔的盯着杨常,那目光之中,充满了敬服之意。终于,片刻之后,猛的冲到杨常身边,跪下大声道:“师父师父!”

众人听得一愣,那杨常也是一愣:“什么师父不师父的,老子什么时候收过徒弟的?”

那宋瀑忙赔笑道:“杨师傅,我这不是拜你为师么?”

杨常一甩手:“你要拜师关我屁事!”

“杨师傅是不是会一种运力的方法?”

“我会不会关你屁事!”

“可是我想学啊!”

“你想学关我屁事!”

“……”

最后,在众人返回长安时,那宋瀑死皮赖脸的跟在后面,然后也要住进天然居,被杨常一脚踹了出来:“这是老板的地方,不是随便来个人都可以住在这里!”

那宋瀑便在天然居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天天往天然居跑,一直到他用完了身上的钱,和天然居的上上下下都熟识了,终于在张允文的默许之下,住进了天然居。

三名骑士慢慢的奔驰在长安北面。

张允文左边是马望山,右边是杨石。虽然张允文很想这二人呆在侦察营中,也博取一个功名。然而马望山在教了新兵几天箭术之后,便从侦察营退了出来,说是看到现在如此多的新兵,而且老呆在军营里有些不适应,还是和张允文呆在一起比较舒服。于是,张允文只好让他成为自己的亲兵而随时带着。

至于杨石,年纪本就不大,正是活泼乱跳的时候,那里受得了侦察营内单调的生活,于是也跟着马望山成了亲兵。

两人的举动在侦察营内引来一阵骂声:“奶奶的,马脸和那个小不点太阴险了,知道缠着头儿既可以平时少些训练,以后上战场时还能多捞功劳,怎么我当初没有想到啊!”

张允文的目的是看看军事学院的施工进度。

来到李世民选定的这块地方,只见这里非常宽敞,南北八里,东西近二十里,还包括渭水南岸的大片滩涂。

在一处平缓的山谷之中,工部的官员和工人正大兴土木,按照张允文的规划建设先期的建筑。这一批建筑主要是临时住处和仓库,还有一群工人正在修整从长安到此处的道路。这些先期设施建立起来之后,建筑材料便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到这里,大大加快施工进度。

到达工地,那名在此负责施工的工部官员迎了上来:“属下见过将军!”

张允文翻身下马,扶起那位官员:“大人客气了!不知大人高姓大名?”

那官员抱拳道:“属下杨道之,忝为工部员外郎!”

杨道之在前面带路,张允文随其后。一路上只见工人忙忙碌碌,有推车的,垒土的,搬运的,建房的,忙碌一片。

然而在工地上看了许久,张允文的没有渐渐皱了起来。

那杨道之见张允文的模样,不由小心问道:“张将军,你可是对这里的建设有什么不满?”

张允文点点头,对那杨道之道:“杨院外,请到这边一谈!”

两人来到一处僻静之处,寻了一块石头坐在。张允文拿起一根树枝,无意识的在地上划着。

“一共有两个问题!”张允文说道,“第一,是建筑材质!我汉族自古以来,皆用木材砖石作为原料,虽说建筑精美,建设快速,然而终究易毁于火灾!所以,这军事院校我与采用全石料砖瓦制造!”

杨师道听言,沉默片刻,对张允文道:“若是采用全石料砖瓦,那建设成本可要增加许多倍!此事还得陛下做主!”

张允文建议道:“杨员外看到那边的滩涂没有?在这边建立一个砖窑,取河滩上的泥土烧成砖,然后直接用于此处的建设,你看如何?”

杨道之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好!将军此言的确可行!”

“既是如此,还望杨员外尽快将此事报知陛下!”

杨道之“嗯”了一声:“下官今日便去!”

“第二点!”张允文指了指正在搬运材料的那些工匠,“他们的工作效率实在太差,整体的施工进度也很慢!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何不给他们配上一些更好的工具,向什么推车、滑轮之类的?”

杨道之顿时诧异的说道:“这便是最好的工具啊?嗯,张将军所说的‘推车’、‘滑轮’是什么东西啊?”

张允文顿时用手中的树枝在地上将一些简单的工具画出来,一边画,一边向杨道之讲解这些工具是如何的省力。

终于,当张允文花了近一个时辰将这些东西讲述完之后,那杨道之激动的站起来,向张允文一揖道:“听得将军一席话,果真是胜读十年书啊!道之在这里多谢将军指教!”

张允文“呵呵”笑道:“杨员外客气了!你我同为陛下办事,自当相互扶持!”

接着,张允文便没在这里多加逗留,而是嘱咐杨道之尽快向皇帝述说刚才这些建议,然后便离开了这里。

(俺发觉一个问题,俺的书评区好空啊,除了自己说的和前来拜访的,就没多少各位兄弟留下的足迹了。其实你们每一次留下的足迹都是我写作的动力!另外,俺还在同时写另一部书,所以有时候更得少些,还望大家见谅!嗯,有空把那本书的一两章发出来给各位看一下,也好让各位给点意见!)

第183章 朝堂第508章 山崩第411章 御驾亲征第407章 新罗使臣第43章 一年感想第24章 洛阳城降第313章 定局第19章 还关第44章 酒楼第31章 刘黑闼叛乱第66章 五陇阪第355章 上书求情第479章 长安月第430章 离城而去第355章 上书求情第505章 郭孝恪之死第83章 告密第294章 分裂第210章 破城第124章 塞外第39章 断腿第220章 会兵第59章 豳州事发第70章 韩氏姐妹第212章 遭遇战第1章 两分钟的误差第273章 钓鱼第248章 王玄策第205章 姑嫂第62章 平息第253章 支柔有喜了第109章 押注第501章 清剿第189章 议事堂内第379章 东狩洛阳第425章 奔袭平壤第189章 议事堂内第437章 再进平壤第148章 军备第16章 袭扰粮道第155章 突利第240章 林邑国王到了第294章 分裂第275章 反杀第174章 突厥牙帐第382章 奇特的战术第260章 吐谷浑第89章 除根第96章 流水线计划第129章 自相残杀第95章 论功第64章 突厥入寇第230章 耕地第81章 密谋第263章 说服苏定方第387章 香消玉殒第61章 杨文干反第236章 秋收第470章 返回洛阳第469章 三堂会审第296章 担忧第189章 议事堂内第213章 白道之战第328章 高昌生变第473章 第一步第277章 赤水第405章 尘埃落定第463章 洛口仓第306章 夏令营第281章 误期之罪第131章 午餐第387章 香消玉殒第410章 战前动员第114章 跑步第3章 三尺青锋搏功名第24章 洛阳城降第371章 武惊四座第2章 刘氏兄弟和张允文第141章 赴宴第279章 军旅轶事第389章 李治开府第396章 举旗谋反第491章 洛阳商税第220章 会兵第224章 良辰佳期第414章 齐聚幽州第398章 东宫反意第341章 两线作战第93章 入见第433章 张网第334章 吐蕃使者第496章 武媚娘和王氏第133章 安置第488章 楚综第153章 再次出塞第265章 洮州乱局第507章 大限第430章 离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