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廷论

就在张允文有些忐忑不安的时候,只见文臣这边一名身穿紫袍的官员出列,沉声说道:“陛下,臣以为突厥世为寇盗,百姓之仇也;今幸而破亡,陛下以其降附,不忍尽杀,宜纵之使还故土,不可留之中国。夫戎狄人面兽心,弱则请服,强则叛乱,固其常性。今降者众近二十万,数年之后,蕃息倍多,必为腹心之疾,不可悔也。晋初诸胡与民杂居中国,郭钦、江统,皆劝武帝驱出塞外以绝乱阶,武帝不从。后二十馀年,伊、洛之间,遂为氈裘之域,此前事之明鉴也!故老臣也不愿迁胡人入兖豫之间,免趟覆辙!”

这人却是魏征。\

见魏征都如此说了,李世民顿时“嗯”了一声,说道:“魏卿此言有理!”

这时候,那温彦博又道:“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

李世民点点头,目光在其他朝臣上扫过:“其他爱卿呢?难道你们没有什么可说的么?”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顿时齐声道:“臣等附议!”

李世民见状,微微一笑,身旁的刘贤处拿过几张纸,然后笑道:“朕昨日收到一封奏章,上面记载的便是关于这突厥的安置问题,诸位爱卿可以传阅一下!”

说着,又递给刘贤,让他送至阶下。\

于是,张允文手书的五张纸便在众臣之中慢慢传阅开来。

众臣看了这纸张之后,或是闭口不言,作高深莫测之状;或是轻轻一笑,不置可否;或是冷笑一声,随手递给下一人。\就这样,薄薄的五页纸很快就在众大臣手中传完了。

张允文也做了个样子看了一下,然后便将纸张递给下一人。

这时候,张允文感觉有人在看自己,抬头一瞧,顿时瞧见了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二人意味深长的目光。

“诸位爱卿,看了这奏章,可有何看法啊?”李世民笑问道,见众臣不言,他咳嗽一声,沉声说道,“此本奏章,共献三策。\其一,拔突厥之中健者编练成军。其二,迁突厥之众于江南。其三,凡突厥未嫁之女子,皆嫁汉家男子,男子皆娶汉家女子。其四,令突厥皆习汉话汉文,不得说突厥语,书突厥文。其五,凡突厥十岁以下者,须集中起来教授儒家典籍!呵呵,诸卿以为这五策如何啊?”

见李世民又问了一遍,那温彦博顿时出列道:“微臣以为,此策谬矣!其一,那编练突厥成军,其军何人可控,何人能驭?其二,为何迁突厥于江南,而非燕赵,要知江南之地,气候大异于塞外,如是水土不服,其必生乱。\其三,通婚嫁娶之事,若是由官府强行要求,恐怕会有后患啊!”

此言一出,那魏征也出列道:“若是远迁江南,所费巨靡,恐得不偿失啊!”

李世民沉吟片刻,向其他大臣问道:“众位卿家的意思呢?”

长孙无忌捻须笑道:“微臣对着五策倒是挺赞同的。尤其是后面三策,与突厥通婚,禁其文字,教其幼子,几十年之后,这些突厥人那里还会记得突厥,只会说汉话、写汉字,只记得自己是大唐人!此三策甚妙,微臣赞同!”

房玄龄也说道:“选江南之地,看似遥远,却是非常合适!有运河之便利,二十万众数月即可到达江南。\虽说其间会阻绝航道,但若欲求长远,断这短短的数月又有何妨?至于水土不服,生出乱子,我大唐既然能在草原上灭了突厥,难道还害怕那些离开草原的突厥人么?况且其精壮已在军中,他们有何能力可乱?待到婚姻一通,风俗文字一变,谁还会去乱?所以微臣亦是赞同此五策!”

李世民闻言,不由微微颔首。\

张允文听得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如此支持自己,心头当下松了一口气。

这时候,李世民却点名道姓的说道:“张允文张爱卿,你且说说你对这五策的意见?”

顿时间,朝堂中众人的目光尽数集中在张允文身上。许多人开始猜测,为什么李世民别人不叫,偏偏叫这个张允文呢?

张允文心头暗暗叫苦,昨夜你还通过汝南之口,让自己少掺和朝廷中的事,今日怎么把自己给推上前台来了?心头虽是叫苦连连,但脸上却无半点异色,口中说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此五策尚有不足之处!”

李世民顿时颇感兴趣的说道:“哦,那你且说说,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应该每隔一段时间便由当地组织一场忆苦思甜大会,让突厥人好好回忆一下当初他们在草原上是如何的吃不饱,每年要靠掠夺粮食维持生计,而如今,到了大唐,顿顿有饭吃。\要让他们不要忘了大唐的恩德。在每次吃饭之前,都得高声说道:‘我是大唐人,我深情的爱着大唐!’之类的话语。\这样反复的做下去,五年十年即可见效!”

“嗯,还有,安置时一定要彻底的限制突厥人的习俗,取消继婚,甚至不允许他们放牧,只准其耕作。至于那支突厥军队,只要大唐将其亲眷家属掌握手中,就不怕他们怀有异心。况且可以派遣军事学院毕业的学员在其中担任低级军官,这样就可以牢牢控制住这支军队!”

张允文说道这里,便讪讪住口:“呃,陛下,微臣能想到的就这些!”

李世民点点头,还没说话,一边的孔颖达却是冷冷说道:“挟人亲眷而逼其作战,此乃不仁之举!难道张将军要让陛下背上不仁之名么?”

张允文听得这种那个言论,不由哂笑一声:“孔大人此言严重了。\将士在外作战,亲眷留质国内乃是必须之事,怎能算得上不仁呢?再者说了,这突厥军乃是做募兵之用,专司战斗,岂能不留着一手?”

孔颖达自知此言难以驳倒张允文,也不再言语。

而这时,温彦博却道:“突厥风俗岂是那般易移?一个不好,即要造成动荡!”

张允文看了一眼温彦博,又看看房玄龄:“房大人刚才说过,突厥当年身在草原,我等便不惧,如今在江南,又岂会怕突厥?微臣认为此言很有道理。自古一乱一治,大乱之后方得大治!不要怕出现动荡,只要能扑灭动荡之后,雷厉风行,力行大治,那社稷昌盛,国家富强便指日可待!”

张允文说完,大殿中顿时寂寂无声,可闻针落。众臣也无人再行辩驳这五策。

李世民见状,顿时说道:“允文此言,确实在理啊!既然诸位爱卿没有异议,那朕便下旨,按这五策来处置突厥降众!”

长孙无忌、房玄龄顿时带头一揖:“陛下圣明!”

于是,贞观四年关于突厥安置的问题,便告一段落。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294章 分裂第37章 异动第300章 偷牛第42章 秦王回来了第217章 夜袭牙帐第276章 驰援第217章 夜袭牙帐第366章 武氏媚娘第195章 出征第421章 南北分兵第349章 炮火熔城第302章 愤怒第252章 宴会第419章 辽东城下第379章 东狩洛阳第226章 献舞第213章 白道之战第449章 相貌之辨第297章 风疾第173章 出发第30章 住房问题第406章 高丽生乱第262章 点将第301章 断足第434章 捕猎第384章 困兽犹斗第153章 再次出塞第469章 三堂会审第219章 苏烈第115章 步兵操典第184章 军校改制第181章 剿匪第155章 突利第420章 围点打援第72章 中毒第142章 诗会第5章 以正合,以奇胜第199章 漠北第45章 开业第211章 兵锋第186章 世家第291章 引诱第136章 道教之事第94章 渭水之盟第479章 长安月第338章 誓师出征第292章 会面第17章 遭遇第264章 出征第176章 大漠第304章 玩具第94章 渭水之盟第156章 先锋铁骑第337章 秦王破阵舞第301章 断足第346章 瞄准射击第484章 偷梁换柱第350章 利令智昏第310章 军改第330章 天子之怒第425章 奔袭平壤第7章 组建侦察部队第139章 火炮第13章 送信第321章 满月之庆第223章 谈判第117章 南阳韩氏第95章 论功第386章 东宫危机第499章 辽东寒第91章 临国第32章 马镫、马鞍和马掌第15章 夜袭第162章 入朝第188章 妍姐第170章 产业第386章 东宫危机第240章 林邑国王到了第267章 铁血平乱第177章 薛延陀第285章 余波第175章 上表称臣第91章 临国第367章 皇后断案第58章 东宫动作第509章 乱局第75章 留在长安第332章 西域动荡第150章 天威将军与征远将军第177章 薛延陀第412章 应对之策第190章 胁迫收买第340章 大军压境第389章 李治开府第248章 王玄策第314章 高阳第118章 打了二舅子第140章 试炮第512章 结局·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