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心真够大

众人退去,只有李义府留了下来,看着未来鼎鼎大名的唐朝奸相,杨帆有些心情复杂。

此时的李义府还很年轻,二十来岁的样子,虽然不是很俊俏,但也是清秀端正。

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变成人人憎恨的奸相?

从目前来看,李义府是一个很有眼力的一名下属,刚才几次提醒,说明他的反应以及应变能力是很强的。

在李义府被看得有些忐忑不安的时候,杨帆像是闲聊一样缓缓说道:“义府呀,这样叫你可以么?”

听到这样的称呼,李义府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脸色一下子舒展开来。

在衙门里面,同僚之间大多都是以官位相称,只有亲近或熟悉的人才会互呼姓名。

如今杨帆这个礼部侍郎、主客司的一把手主动显示亲近,怎能不让他激动。

李义府感激涕零赶紧抱拳道:“侍郎大人能如此称呼下官,乃是下官的荣幸。”言行之间,并没有显得做作。

杨帆问道:“那你说说,顾郎中为何要做假帐目来欺瞒本官,按理说,即使本官签印,如果这些帐目被发现作假,本官最多也只是一个不查之罪,毕竟这些账目并非是在本官任期之内发生的,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依下官之见,主要是因为主客司第四季度的预算拨款……”李义府思索了一会儿回道。

听到李义府的话,杨帆这才想通了顾秉承如此做的缘由。

原来每个季度结束以后,各部门会把这一季度的账目提交给民部审计,只有审核通过,才可以申请下一季度的预算。

如果杨帆没有核查便签印这些作假的帐目,一旦被民部审计发现,那么主客司第四季度的预算拨款将会受到影响。

拔款受到影响,如果放在前三个季节,倒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可第四季度却不行。

因为每年第四季度主客司需要准备一件大事,就是一年一度的大朝会。

大朝会又称元日朝会,相当于给皇帝拜年。

元日朝会作为新年的重要礼俗从汉代早就存在。

在朝会上,

皇帝要“受四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珍”,并接受百官臣僚的祝贺。

在唐代,元日举行大朝会也是例行之举,大朝会属于五礼之中的嘉礼。

参加朝会的人员既有京中的文武官员,又有来自各州的朝集使,还有来自外国的客人、藩国使臣以及皇亲国戚等。

在元日当天,将士填诸街,勒所部列黄麾大仗屯门及陈于殿庭,群官就次。

接着,皇帝登御座,皇太子献寿,中书令奏诸州表,黄门侍郎奏祥瑞,民部尚书奏诸州贡表,礼部尚书奏诸藩贡表,太史奏云物,侍中奏礼毕,然后中书令又与供奉官献寿,殿上皆呼万年。

而后是各种庆祝和表演活动。

因此,大朝会作为显示大唐以及皇帝威严的重要场合,当然得布置万无一失。

而这项工作则是由礼部的主客司负责。

原来大朝会的准备工作应该在第三季度末就要开始启动。

可在一个月前杨帆这名礼部侍郎直接空降,这一意外之举打乱了张仲业的部署。

当初张仲业是想用这一大事来为难新任侍郎的,可杨帆却迟迟不到任,所以耽搁了下来。

李道宗把主客司的事务强行交给杨帆主持,张仲业心头当然不爽,恰好有这么一个好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

只要杨帆在假帐目上签印,民部的审核不通过,即使帐目重新效正,一来一回也至少需要一个月。

本来今年准备大朝会的时间都比以往晚了一个月,如果拨款再拖上一个月。

大朝会能不能如期举办还真是个未知数,即使能仓促举办,也可能会出现纰漏。

杨帆作为主事人,当然得把这个锅给背起来,所以才有了顾秉承做假账目让杨帆签印的一幕。

刚刚杨帆还对顾秉承有些许的不忍,认为他只是忌嫉自己,没想到却是想置自己于死地。

这些家伙实在太可恨了,简直让杨帆不能容忍。

欺负人也不能这样欺负,商有商道,官有官道,每一行都有默许的规矩。

今天才是第一天上任,就弄了一个无底深渊给他跳,杨帆的心情能好才怪呢。

如果杨帆没有引起重视,真的耽搁或者让大朝会出现了纰漏,那可不是简简单单丢官就能弥补的。

想到这儿,杨帆冷哼一声把这笔账暗暗记在心里,问道:“主客司的库房还结余多少?”

看着阴晴不定的杨帆,李义府心忧地道:“唉,库房哪里还剩什么结余,到如今还欠着呢!”

“这是为何?为什么不去民部讨要拨款?”杨帆一脸疑惑。

李义府苦笑道:“哪是这么好要得到的?况且如今帐目未审核更是难!”

这时候还真没有欠钱是爷的说法。

一听这话,杨帆顿时不干了,于是起身挥了挥手道:“走,随某去民部转转……”

李义府顿时无语,在礼部您说的话还管用,可民部……真当民部是自己家呢。

真以为您一去就给?不过李义府还是紧随其后。

六部的衙门集中在皇城之内办公,倒也不用骑马坐车,往右边不到500米的地方就是民部大院,走着就过去了。

李义府加快两步追到杨帆近前,神情有些焦虑,迟疑着说道:“侍郎大人,您可知道民部侍郎是谁?”

“咱们找民部侍郎干嘛?不是找民部尚书么?”杨帆边走边问,并不在意。

在杨帆看来,管他是哪个,咱直接去找民部尚书,知道民部侍郎有何用?

再说了,是民部拖欠咱礼部的预算,光明正大去要钱,难道还怕不给?

实在不行,只有扯李世民这块虎皮了,就不相信他们吃了豹子胆还敢为难。

“杨大人,民部尚书一般不管具体事务,拔款这样的事都是民部侍郎负责……”李义府一拍脑袋,原来自己这位老大根本就不清楚侍郎的作用,有些哭笑不得。

老大,还能再不着调一点么,和着到现在还没搞明白找谁要钱就跑来了?

冲动了!

杨帆摸摸鼻子,有些尴尬地问道:“民部侍郎是谁?”

“是韦挺,韦大人……”李义府面色沉重地回道。

“韦挺!”

韦挺的信息快速地在脑中闪过,杨帆不由喃喃自语重复了一遍。

这人有些名堂,作为前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在李世民当上皇帝以后非但没有被责罚,反而受到重用。

女儿嫁给了李世民的儿子齐王李祐,妥妥的皇亲国戚,即使李祐造反,韦挺也未受到牵连。

他如今怎么跑来民部当侍郎了?

能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如鱼得水, 韦挺显然是个聪明人,越聪明的人越有顾忌。

而且以后李祐与李泰造反韦挺未受牵连,想来只是利益亲家罢了。

想到这儿,杨帆一脸欣喜:“原来是他啊,那好办!”

李义府有些发懵,难道老大没听清楚?

亦或者不知道这位侍郎大人的身份?

于是不得不再提醒道:“呃,杨大人,韦大人还是齐王殿下的岳丈、魏王殿下的长史……”

满长安城谁不知道杨帆当初硬刚齐王李佑的事儿?

谁不知道杨帆坑了李泰身后江南华族一百多万贯!

如今面对齐王的岳丈、魏王府的长史韦挺还,杨大还一副熟人好办事的样子,这心可真够大的。

不过,李义府更佩服杨帆泰山压顶却面不改色的气魄。

第五百三十一章赴约第七百六十四章为难第七百三十八章循循善诱第四百六十六章 准备灭口第二章 想当地主的爵爷第四百三十四章 事成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损了第五百二十一章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七百六十八章富可敌国第一百一十一章 倚老卖老的礼部侍郎第五百一十二章落幕第四十八章 简在帝心第一十四章 掌打国公脚踢恶奴第四百九十四章所见所闻第四百一十四章 拜佛第四百四十四章科举改革第六百九十九章彷徨不安第二百六十章 气度第四十二章 有人喜有人忧第二百零六章得意第六百八十二章忽悠第三百五十五章 尘埃落定第一十八章 路见不平该不该吼第六百八十九章部署第五百三十八章怒怼第三百二十八章逼供(下)第五百八十五章临阵反水第六章 玻璃是奢侈品第四百零八章搅动风云第一百七十章 选夫标准第一百四十四章 偷心贼第五十七章六根清净第七十四章 为添丁做准备第四百九十一章忧心仲仲第二百八十四章 奖励?惩罚?第一百二十章 开辟航道第六百七十三章以夷制夷第二百一十三章唐人气节第四十二章 有人喜有人忧第二百九十七章 战火将起依依别第三百三十一章糊弄第三百零四章 新仇旧恨第九十一章 古诗词的魅力第四百六十四章 逼供、招供第四百九十章 崔家来人第七百六十六章离间第五十三章 风雨欲来第二百二十六章付出代价第四百二十章 黯然离去第八章 君子远庖厨第三百五十二章 争执不休第二百七十二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第五百八十六章逼迫第四百零二章 提点第五百七十八章引蛇出洞第四十六章 扰伤第五百六十九章美人如玉第一百二十九章打一下试试第六百三十三章强悍第一十七章 武媚娘的幽怨第四百九十三章各方反应第三十五章 划时代意义的手术第一百五十章老狐狸教子第五百六十一章区别对待第六百三十八章有恃无恐第七百五十三章世家齐聚第二十三章 刻碑立德第六十四章 木秀于林的担忧第四百五十三章谈心第七百零九章威逼第六百二十五章服软第四百六十六章 准备灭口第六百三十一章死战不退第一百四十二章 长生不老的美梦第一百六十一章 给大佬上课第三百九十九章 对峙第二百五十七章 劝诫第七百四十三章李泰的幽怨第一百二十八章 心虚第四百六十四章 逼供、招供第七百七十四章服软第七百一十章狡诈的萧瑀第一百七十四章谁想当纨绔呢第三百六十五章受伤第六百五十四章江南变天第七百四十八章人才到来第二百三十六章 女中豪杰第六百二十六章太虎了?第七百九十一章左右为难第六百三十六章心灵鸡汤第一百八十五章 逢场作戏第六百二十七章不怎么样第二百五十六章 自己女人自己疼第六百二十八章寻求合作第二百六十章 气度第二百三十九章不嫌事大第三百九十章吓尿了第四十章 拍卖会第七十二章 贪财的二舅哥第二百一十四章有些东西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