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提议

百官上朝,是以“鼓声“为号令。

李贺《官街鼓》诗中说:“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唐书》记:“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

官街鼓凌晨“五更二点“敲起,相当于后世的早上5点左右。

古代天子讲究“勤政“,所谓夙兴夜寐,上朝理事,不敢懈怠。

上朝的百官们当然更要早起,因为他们散居于长安各街坊,距上朝的宫殿还有相当远的一段路程。

“五鼓初起,列火满门,将欲趋朝,轩盖如市。”是形容黑夜朦胧中百官上朝的真实写照。

三月初六卯时,虽然已经入春,但天色亮得还比较晚,诺大的长安城宛若一头盘卧的巨兽蛰伏在黑暗之中。

此时星光暗淡、北风清冷,一行行举着火把的车队从各个坊的坊门走出。

汇聚到朱雀大街之后,浩浩荡荡的前往承天门,百官准备上朝。

本来平时上朝是没有这么声势浩大的,但二天前,李二陛下发出了通告,身在长安的文武大臣今天必须上朝,说是有要事相商。

消息灵通的一些官员当然能猜到是什么原因。

毕竟自从吐蕃被李二陛下回决吐蕃的和亲请求之后,吐蕃大相禄东赞便怒气冲冲回去了,应该事情与吐蕃有关。

果不其然,群臣刚落定,李靖便出班奏道:“咳咳……陛下,大唐四海归一,民丰物足……现如今吐蕃却因为求亲被拒恼羞成怒准备出兵攻打大唐。”

“微臣认为,朝廷应该立即派出一大将扫清寰宇,让这些蛮夷知道天朝的威仪是不容侵犯的,微臣虽已年迈,但也愿捐出老弱残躯。”

“只是现在需要派出监察使以代天督战,若有畏敌不前、耽误战机、亦或者当逃兵者严惩不殆。”

这些内容其实都是已经与李世民沟通过了的,主要是说给群臣听罢了。

目的当然是从一众皇子中间选出一个人前去督战。

李靖年纪比较大,军政两界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力,让他来提简直不要太适合。

只是李靖毕竟有些年迈,再加上连日操劳以及内心担忧,不小心染了风寒,显得有些憔悴。

李二陛下连忙应声喝道:“卫国公言之有理,朕这就下旨,只是爱卿这身子可有大碍?回头朕让御医给汝瞧瞧,可不得。”

然后冲大殿内的内侍喊道:“给卫国公拿一把凳子。”

李靖心头感激不已,躬身行礼感谢道:“多谢陛下!”

看着已经有些颤颤巍巍的李靖,心头颇多感慨。

此时,李二陛下是真心实意的担忧李靖的身体,虽然对于李靖还有些猜忌,但不可否认大唐还需要李靖这样的人。

表面看起来是赐座,其实是变相的补偿罢了。

要知道,当初一众为李二陛下劈荆斩棘、角逐天下的班底,几乎都还在朝堂上,只有卫国公李靖闲赋在家。

但毕竟李二陛下是一个自信、宽容、大气的皇帝,也是个念旧的人。

从李二陛下登基以后从未杀过一名功臣便可以看出来。

虽然李二陛下不相信李靖会造他的反,但李靖功劳也实在太大了。

李世民还真怕以后赏无可赏,所以才让李靖闲赋在家。

其实李世民也算是一个能共患难、同富贵的皇帝。

从日后侯君集造反,如果按照大唐律法,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但李二陛下却只是杀了侯君集,其儿子也只是发配岭南了事。

可以说,李二陛下对手下温和爱护、优容有加,是一个难得的好boss。

大殿上的众臣都能感受到李靖的感激和陛下的爱护,一时间心潮起伏。

能有如此圣主明君,怎不呕心沥血、全身心付出?

此时又见一人出班启奏:“卫国公所言甚是,如今情况紧急,眼下最要紧之事,乃是尽快平定吐蕃,否则一旦四夷跟风作乱,社稷危矣,天子威临,则万民臣服,然陛下乃九五至尊,不可立危墙之下,既要立监察使,何不遣使一位皇子代表陛下威临?”

杨帆抬眼一看,却是给事中许敬宗。

因为自己的到来,皇后长孙无垢并没有因病去世,因此,并未发生许敬宗因嘲笑欧阳询丑陋被贬一事,许敬宗也算是因祸得福。

这家伙一直身处中枢,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当上宰相。

只要有自己在朝堂上的一天,想来都不可能让许敬宗顺利上位,谁让他是自己的敌人呢?

不过这家伙的地位可不低。

给事中在秦汉为列侯、将军、谒者等的加官,侍从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参议政事,因执事于殿中,故名给事中。

魏或为加官,或为正官,晋代始为正官,隋、唐以后为门下省之要职,掌驳正政令之违失,掌侍从规谏,稽察六部之弊误,有驳正制敕违失之权。

因此,许敬宗‘给事中’这个官位,可是大有名堂,深得世民的信任,算是李二比较看重的朝臣之一。

果然一出口,便说出了李二的心声,于是问道:“许卿有何良策,不妨具体说说。”

许敬宗高举勿板,一字一句的说道:“臣闻天子亲征,战而无往不利,然陛下乃九五之尊,不可再立危墙之下,何不遣使一位皇子,代表陛下前往边疆督战,既可稳定军心,又可体现天子威严。”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

众臣的目光唰的一下都集中到李二陛下的身上,纷纷猜测是不是李二的意思。

许敬宗此人,乃是李二陛下的近臣, 最是懂得揣摩皇帝的心声,此时提出让皇子代天督查。

内中算计不言而喻,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某一位皇子身上。

据传言,毕竟最近跟魏王李泰走的很近,难道是想为李泰争取军功以谋取太子之位?

李承干在陛下心中逐渐失势,这是不争的事实。

如若是有朝一日太子被废,哪一个皇子最有可会被立为储君?

毫无疑问,魏王李泰可能性最大。

与太子李承干相比,魏王李泰不缺陛下的信任、宠爱,不缺朝臣的支持,不缺能力,唯独缺少在军中的威望。

军队可不管你是什么王爷,他们只知道谁是太子,谁就是未来的皇帝!

许敬宗显然是想让魏王李泰通过督战军队,在军中站住脚跟,争取到军中将领支持,提高威望以对抗太子李承干!

第四百八十四章 原来把人骂吐血是真的第六百四十四章老奸巨猾第二百八十六章再次拒绝第七百五十九章作为穿越者的责任第六百九十一章各怀心思第五百七十章攻守同盟第二十三章 刻碑立德第五百九十二章废立之争第五百八十五章临阵反水第三百八十五章揣摩试探第三百九十一章 招供第二百八十五章会不会练兵第七十八章 命格改变第二十七章 太特么阴了第一百一十四章人生羸家第二百五十九章少惹为妙第一十八章 路见不平该不该吼第四百四十六章 成立科举筹备小组第一百九十一章 争相露脸第一百五十三章 你谁呀第二百零四章 财大气粗第六百六十三章上门挑衅第六百九十八章暴风雨前的宁静第二百三十章 吃了熊心豹子胆第二章 想当地主的爵爷第三百六十九章所见所闻第三百六十六章 名声第二百九十八章 这个军队不一样第六十三章 逛青楼付款需用牛车拉第五百五十七章惊慌失措第四百二十章 黯然离去第四百六十四章 逼供、招供第七百一十二章长江后浪推前浪第四百七十章 争论不休第三百四十四章 杀意第五百三十九章打脸第五百三十章心思各异第五十七章六根清净第三十二章 打不过就找爹第三百六十章提点第四百二十二章 下马威第二百零七章 算计第四十三章 义气的长安二代第三百三十七章 理想第二十四章 牛逼越吹越大第一百二十一章 穷衙门过大年第四百三十八章世家出招第二百一十三章唐人气节第七百八十九章撕破脸第四百五十五章风起第七百零六章推动法规改革第六百零一章入城第六百五十八章活招牌第七百一十二章长江后浪推前浪第五百九十八章 猫哭耗子第七百八十九章撕破脸第三百一十一章立威第二十九章 游玩被调戏第二百五十四章 琉璃换粮食第二百八十九章 提议第六百二十一章怼天怼地第四百一十二章 有没有本事?第三百二十三章火烧连营第四百九十四章所见所闻第二百九十五章 鲁莽犯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鲁莽犯上第四百六十七章怂恿第六百六十九章新式海船试航第二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四百七十四章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五百五十一章瓮中捉鳖第六百一十八章上贡第三百八十四章 女人羡慕的对象第五十一章 打使臣是为大唐好?第五百九十五章求助与转变第一十六章 金丹换美酒,大赚?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见不相识第二百四十九章 可还满意第六百七十一章强取豪夺第二百四十九章 可还满意第七百二十五章雷霆手段第七百四十七章猜忌第二百九十七章 战火将起依依别第七百二十二章证据确凿?第四百一十八章 你谁啊?第二百一十七章上门讨教第八十六章 对楹联杨帆被虐?第七百二十五章雷霆手段第四百五十九章命案第七百四十八章人才到来第六百八十章出海剿匪第五百九十三章地理和经济课第三百六十一章 跳梁小丑第九十章 不死不休?第四百三十四章 事成第六百八十二章忽悠第一百六十五章 和亲之策第五百二十六章降维打击第五百八十九章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