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长江后浪推前浪

见状,李二陛下微笑道:“爱卿不用谦虚,杨帆和你根本就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不仅行事风格不同,长处亦不同,你不必妄自菲薄。”

“况且,杨帆性格浮躁,虽然有些才华,但想要赶得上你,还需要磨练心性。”

“走吧,刚才朕已经让人去请各位宰辅,咱们去政事堂听听各位宰相的看法,到时候朕再说自己的理解。”

听到这话,岑文本不由一愣。

看来李二陛下很看好杨帆的这份计划。

要知道政事堂是唐朝宰相议政之地,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议事机构。

有资格参与政事堂会议者,唯有三省最高长官,即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长官。

政事堂作为除了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

某种程度来说,能够拿到政事堂去议的事,那都是关系到帝国国运的事。

当然,政事堂制度是这个时代最先进、最开明、最完善的制度,能够保证帝国的政策不出现大问题。

不过,最让岑文本惊讶的是,皇帝今日既然允许他参会,简直是破天荒头一回。

显然,这是拿他当宰相接班人培养啊。

即使岑文本早已练就了一身荣辱不惊的本领,但此时也难免有些激动。

满含感激的谢恩以后,岑文本紧跟着皇帝的步伐走出了甘露殿。

走进政事厅,这里布置古朴典雅,地上铺的是上好的羊毛毯。

中间放着一张的圆桌案几,案几之上茶盏飘香。

圆桌周围,几位宰相轻声交谈,气氛和谐轻松。

这几人正是中书令房玄龄、尚书令长孙无忌、门下省魏征……

几人见到龙腾虎步而来的李二陛下以及其身后的岑文本,这份轻松转成了讶然。

政事堂有政事堂的规矩。

虽然最后在政事堂形成的决议要经由皇帝批准,

但是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会插手决议的形成过程的。

这是唐朝开明的制度,亦是皇帝对自己等人信任的表现。

因为李二陛下很自负,他相信自己的宰相会在有利于帝国发展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决定。

而如今皇帝不仅来了,还带来了岑文本,自然让众人有些诧异。

要知道,上一次皇帝带人进来,还是杨帆那小子。

几人纷纷猜测,岑文本看来要得到皇帝的重用了。

几位宰相惊讶之余,还是赶紧起身行礼。

“臣等见过陛下!”

见礼过后,房玄龄开口问道:“陛下,紧急招臣等前来,可是有什么要事商议?”

按照制度,若无十万火急之事,皇帝是不应该参加政事堂会议的。

最多只能够把决议的内容送给他们,在形成决议之后,再由中门省递交给皇帝,最由皇帝审定。

若无异议,再发回门下省,颁行天下。

这也是为什么政事堂议政只有三高官官参加的原因。

这是三省的职责分工决定的。

三省之中,中书省出议案,门下省主审议,尚书省主奉行。

即是说中书省是代表皇帝制定大政方针政策;

门下省是审查政策是否可行的机关;

尚书省是执行监督政令的机关。

三权分立,门下省居其中,政令能否出台、执行,关键在门下省。

当然,皇帝想要直接推行的又另说。

但以李二的骄傲,是很少绕过政事堂的。

李二陛下挥了挥手:“众卿都坐下吧。”

而后示意身后的岑文本将杨帆的奏折送了送来。

等到众人坐下后,李二陛下这才说道:“这是杨帆送来的一份奏折,朕觉得很好,所以带来让诸位宰相研究研究。”

房玄龄等人却没有人伸手去接岑文本递过来的奏折,只是齐齐的看向李二陛下。

岑文本顿时有点尴尬。

按照制度,他只是一个中书舍人,是没资格坐在这里参与政事堂会议的。

可让他来的是李二陛下,自己是自觉离开,还是遵照李冫陛下的意愿留在这里听政?

两难之下,岑文本只得看向李二陛下。

李二自然懂得几位宰相的意思。

凡事都要有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政事堂自然政事堂有的规矩,就算他是皇帝也不能随便去破坏。

否则,成立政事堂的意义就没有了。

但是李二陛下却有自己的打算,他环视一眼,缓缓说道:“岑文本之能力、心性,想必诸位都有所了解,然则再是聪慧之人,也不可能生而知之,只要不断的学习才能更进一步。”

“再者,朕与众卿都开始老了,咱们又还能坚持几年呢,如果不培养后起之秀,以后帝国谁能够撑起来?”

“这样,今日岑文本只是在旁边聆听,事后他若敢透露议事内容,朕定不饶恕,众卿以为如何”

房玄龄几人互视了一眼,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了岑文本,眼中满是惊讶。

李二陛下的言外之意再清楚不过,这是要为岑文本铺路,让他事先来政事堂跟几位宰相学习。

一旦几位宰相退居幕后,岑文本就可以直接接任。

尼妹,岑文本怎么会如此得到皇帝的看重?

虽然皇帝发话了,长孙无忌几人还是有些不爽。

毕竟他们都还没有退休呢,就找人来等着接替他们,这不是膈应人吗?

虽然李二说的也很对,没人能生而知之,但现在就让岑文本来这里学习也太早了吧。

毕竟,按照他们的身体状况,起码还可以撑个三五年呢!

特别是长孙无忌,现在还属于年富力强的年纪,更不想退。

若此例一开,下次李二会不会又带其他人进来?

上次是杨帆,这次是岑文本……

如果谁都能来,那还要规矩干什么?

毕竟,议事是很有可能否定议案的,如果这里有风声传出去,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况且,这个奏折可是涉及的杨帆的,那个棒槌可不管你是谁。

如果他的议案通过了还好,如果被否决了,一旦让杨帆知道是谁否定了他的议案,还不得打上门来?

几位宰相互视一眼,彼此都看出对方的忌惮和慎重。

房玄龄主管中书省,名义上是的岑文本的长官,自然不易发表意见。

长孙无忌是老狐狸,虽然态度上很明确,却不愿意公开得罪人。

因此,两人都看见了魏征,毕竟,这一位既不怕得罪人,连皇帝都经常不给面子,让他说话最适合。

魏征干咳了一声,抬了抬眼皮,看了一眼岑文本,声音底沉的说道:“岑文本的能力,我们都有目共睹,以后成为帝国之栋梁,那是迟早之事,只是有规矩才能成方圆,若是今日又破例,日后再有人以此为题想要进入政事堂,我等该不该拒绝?”

说到这里,魏征偷偷瞧了皇帝一眼,却见李二陛下脸如黑炭,这不由让魏征心里发怵。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魏征这两年也感觉到了自己身体的虚弱。

再加上上次杨帆的提醒,魏征也算看透了一点。

正如杨帆所说,若真的一直这么顶撞皇帝,一旦自己死了,自己的后代该怎么办?

正当长孙无忌高兴之际,却没想到魏征画风一转:“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正如陛下所说,微臣老了,也该培养接班人了,因此,对于岑文本听政老臣没有异议。”

听到这话,李二终于偷偷松了一口气,刚才真想要跳起来一脚将这个专门跟自己作对的老货踹死!

幸好这老货识时务。

还真别说,近一年来这老货倒是很少顶撞自己了,难道已经臣服于英明神武的英姿?

如果魏征知道李二如此臭屁的想法,不知道会不会直接跳起指着他的鼻子大骂。

连老刺头都同意了,房学林这个老好人自然没有意见。

虽然长孙无忌有些郁闷,如果也只能无奈同意。

吃力不讨好的事儿长孙无忌可从来不会去做。

一旁的岑文本只是在一旁静静的听着,面色如常。

并未因为得到听证的机会而欣喜若狂,只是冲着几位宰相鞠了一躬,便又静静的坐下。

这般做派,不由让李二欣慰的点了点头,直接赞叹道:“文本荣辱不表于面,心如磐石坚韧,果然不负朕的期望,继续努力!”

“谢陛下夸赞!”

对于岑文本的表现,房玄龄显然很是看好,一张老脸笑了笑,不急不慢的说道:“帝国人才兴盛,老臣真为陛下高兴,看来我等不用多久就可以退位让贤了。”

闻言,长孙无忌心头却没来由的一痛。

一代新人胜旧人,如同马周、岑文本这等官员已经渐渐初露头角距登上高位之日也不远了。

就连杨帆、马周这等后起之秀都开始得到重用。

可长孙家当初最杰出的子弟长孙冲,现在却只能如同无根游萍在江南苟延残喘。

想到此儿,长孙无忌便暗自咬牙,一腔恨意升腾。

这一切都怪那可恶的杨帆!

见到众人同意,李二陛下也保证道:“并非朕一意孤行,实乃是真迫不得已,杨帆的这个议案有些新颖,因此,朕希望有一些年轻的思想参与进来,朕这次让各位爱卿为难了,以后朕会注意。”

李二陛下也能明白几人的顾虑。

若是任何人都能借由各种理由进入到政事堂,那么怎么能够保证其至高地位。

一旦各方势力都参与其中,堂堂帝国之中枢将会变成利益的角斗场,这就背离了建立政事堂的初衷。

只不过李二甚为看重岑文本,在他心里,岑文本将来必然是中书令的不二人选,这才这么维护。

最难得的是,魏征这个老货居然没有驳自己的面子,这让李二陛下有些难以置信。

看着老态龙钟的魏征,李二不禁猜想,难道这就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这也更加坚定李二培养新人的决心。

没有了这个老货找茬,生活要舒畅不少啊!

可看着魏征颤颤巍巍连说话都费劲,李二心底又没来由一阵悲凉。

不管怎样,魏征总是一心一意为了帝国。

一瞬间,李二陛下对魏征的看法有了改变。

可现在正事要紧,李二也没有多说什么,指了指桌上的奏折:“还是由一人宣读,其余旁听吧,这个奏折只有一份,内容有些多。”

“朕就坐在这里,大家看完之后,议一议其内容可行性,你们今日不必做决议,只需说说自己对这个议案的理解就行。”

这番话让房玄龄几人又是一惊,他们真不知道皇帝这是搞哪一出。

如果不要做决议,让他们来政事堂干嘛?

若只是发表读后感,那不如直接关在屋子里谈就行。

当然,这种话几人绝对不会说出来。

一时间,整个政事堂只剩下了房玄龄的朗读声。

随着内容在正在脑海中浮现,几人面容渐渐凝重起来。

房玄龄每每读到不理解之处,两条花白的眉毛亦会微微皱起。

这人李世民惊讶不已。

房玄龄能够成为‘房谋杜断’的房谋,自然是心思灵巧,见识极广。

没想到这样的人居然也理解不了杨帆书写的内容。

李世民有些好奇,杨帆的脑袋是怎么长的,怎么这么多鬼主意?

长孙无忌冷哼一声,对内容毫无兴趣。

在他看来,杨帆那厮马上就要被弹劾,即使把江南规划的再好有什么卵用。

况且,士农工商,商业是最底层的,杨帆这棒槌居然捧为神圣,简直是不可理喻。

居然把发展商业经济当成富国之策,简直是本末倒置,居然还有脸写出来,甚至皇帝还将之拿到政事堂来议?

李二分明就是在偏袒杨帆。

曾几何时,这份偏袒本是长孙冲所独享的待遇,现如今全被杨帆那家伙夺去了,真是可恶。

Wшw •T Tκan •C○

越想越气,长孙无忌心里愈发恨意滔天,暗暗咬牙道:“杨帆,给老子等着,明日看你如何被弹劾,一旦失宠,咱新账老账一一清算!”

房玄龄读得很慢,似乎在一个字一个字的咀嚼着其中的含意,猜测其背后所可能隐藏的东西。

一个半时辰,房玄龄这才读完。

将奏折递给李二后,房玄龄脸上露出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慨。

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第三百六十三章恨铁不成钢第四百七十八章 授官第二百四十一章 暴力美学第一百五十九章 好奇第四百三十五章 谋划第四百四十七章目的第三百零二章 擂鼓聚将第三十一章 中毒?第九十二章 被算计了第三百八十三章教诲、封赏第二百三十章 吃了熊心豹子胆第七百六十四章为难第二百一十九章带你飞第一百七十九章 吹嘘第六十二章 想带节奏的长孙冲第二百七十二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第六百四十九章如意算盘第三百零三章 故意习难第三百九十一章 招供第五百六十五章浪漫第二百二十七章自断一臂第四百三十一章不觉得脸红乎第五百三十六章狡辩第八十九章 羞愤欲死第六百三十一章死战不退第二百五十七章 劝诫第七百二十七章女侠来访第五百一十八章偶遇第四百四十八章亲近第二百零七章 算计第六百五十三章分化江南士族第二百二十二章资本的力量第一百七十八章 没眼力劲第三百九十八章居然被人上门找碴第六百五十八章活招牌第六百六十四章世家暴乱,飞骑显威第七百二十八章密辛第五百九十章解开心结第三百九十八章居然被人上门找碴第五百九十七章杨帆,国士也第一百一十二章官场才是无形杀场第四十六章 扰伤第四百六十二章 发榜第四百四十九章谁都有自卑的时候第五百章太不要脸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讨要公主?第二百三十一章借刀杀人第四百一十九章吓尿了第六百六十一章各方算计第六百四十一章怒火冲天第一百六十二章血本无归第四百八十八章 偶遇才女第五百四十五章算计第七百八十九章撕破脸第五百八十五章临阵反水第一百二十八章 心虚第六百三十七章官场三味第七百七十章震撼第五百九十二章废立之争第四百五十三章谈心第二十九章 游玩被调戏第七百八十章三女临盆第四百一十章 少女心思第三百三十八章 到达逻些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帆被嘲笑第七百二十一章针锋相对第二百一十章 气节第四百七十章 争论不休第四百七十五章属狗的第三百二十一章 抱怨第六百二十七章不怎么样第二百九十章搅局第七十章 狗皮膏药柴令武第二百一十章 气节第五百一十七章解惑第五十章 西湖龙井第二百六十四章胡搅蛮缠破局第七百五十八章赔本买卖?第五百二十三章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第三百五十七章机关算尽的无奈第四十八章 简在帝心第五百五十五章歼敌一千自损八百第四百六十一章循循善诱第二百七十二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第四百五十章作死第六十三章 拍拍打脸第二百五十章 惊醒第四百一十二章 有没有本事?第四百九十章 崔家来人第一十六章 金丹换美酒,大赚?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议争锋(上)第三百五十七章机关算尽的无奈第六百三十六章心灵鸡汤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帆被嘲笑第二百一十八章 众女齐聚第七百六十六章离间第一十八章 路见不平该不该吼第三百零一章 算计第三十七章 不拿皇帝当干部第三百六十九章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