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

骑兵向东南方向驰去,何百户便令十余个警备士带着兵器,加快速度走向左侧方。

这时候已经出村十余里,过了渠道区和农田区,有大片的荒地还没有开垦,但已经规划出雏形,外围的渠道也在修造,还会挖井提供水源。

这里的荒地在烧荒后,两三年内都不必考虑肥力问题。

如果日常的收粪积肥和隔几年大规模挖一次河泥,土地肥力的问题也不是太难解决。

这年头的土地出产之所以不高,除了良种,农药,各种激素也缺乏之外,主要的问题来自于缺水,病虫害,土地肥力不足等各方面。

如果是杂草一类,后世是喷药了事,这个年代没有药可喷,但百姓们不怕吃苦,就算几十亩地都长草,可以日夜不停的劳作,锄草都是不在话下。

但良种选育是门学问,高产,抗倒伏,抗旱,抗涝,还可以抗病虫害的良种,这年头上哪儿找去?

另外很多催产素,还有很多打虫的药,这年头肯定也没有。

对抗病虫害,就是用烧掉积草的办法,烧一次,虫害就小的多,这也是土办法。

积肥是最大的难题,仅次于水利。

如果风雨不调,谁也没有办法,东藩这里水利充足,大量的水车和挖掘出来的水井可以解决水源问题,剩下的就是积肥。

原本的办法是轮耕休播,比如一百亩地,今年种五十亩,剩下的五十亩摞在那里,隔一年或是两年再种,用自然的办法使土地恢复肥力。

这样的做法,人均人口不能高,每家每亩最少要五十亩到百亩土地,这才可以温饱。

唐时授田,每丁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八十亩,年老残疾者减半。

就是说,一个壮丁要种地百亩,残疾了,年老了,还得分五十亩地给他们。

就是在这样的分田制下,百姓基本上都能过的不错,唐初到玄宗之前的府兵制运作良好,军队的战斗力极强,主要就是分田之后,百姓富裕,有足够的土地种各种作物,包括桑麻在内,温饱得以解决,当然要持戈护卫国家的安全,国家全,方能个人安,国家不受异族侵袭,每家每户才能继续过好日子。

不要以为百姓愚昧,其实这种最简单的道理,人人都是懂得。

休耕的办法也很不错,可以保持土地肥力。在这件事上,徐子先都是赞同古人的办法,而不是后世那种拼命用化肥的办法,用着一时爽,时间久了,土地就废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松辽的黑土平原,土地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

但这事并没有办法解决,人口基数太大了,不用化肥,人饿肚子了怎么办?

封建时期,国初时风平浪静,几乎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矛盾,主要就是国初洗牌,大量自耕农出现,那是国家稳因的基石。

而中期之后,首先是承平日久,军队失去战斗力,官僚机构出现诸多、毛病和麻烦,但这还只是小毛病,不致命。

真正致命的就是人口滋生之后,没有过多的土地来分配,所谓贫者无立锥之地,便是这样的情形了。

到时候就只能是王朝更迭,在内乱中大量的人口死亡,大量无主土地出现,重新再分配,然后又是一个治世到来。

所谓的治乱循环,除了极少数偶然期之外,多半就是这么一条主线,没有什么新鲜的,千百年的帝王将相的故事,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土地。

现在东藩的地,徐子先大力推动烧荒开辟,他是打算以几十万的人口,除了用在军队,官府,海洋,工商外,只有一部份壮丁来种最少数百万亩的地,平均每亩最少都在百亩以上。

这样可以隔几年肥一次田,也可以轮种休播,保持土地肥力。

种地的人多,每人名下的地少,然后连年播种,肥力不足,这年头徐子先上哪儿搞化肥去?

还不如少量人种多数的地,土地蓄积肥力,保持单亩的高产,这样才是正道。

远处已经有火头起来了,沿着丘陵到山脚区到处定了放火的地方,各处定点引燃火源,然后借着风力,可以将大片的区域里的灌木和深草都烧成灰烬。

这样就成了肥田,只待耕作就可以。

黄来贵和父亲,李国柱等人一组,深处丘陵灌木深处。

到处都有烟火起来,人们屏住呼吸,专注的做自己的事。

间或有人叫起来,然后是吃吃的吆喝声,那应该是从灌木里窜出什么小型的野兽。

黄来贵在这样的事情上有些笨拙,有条毒蛇就在脚下也未发现,还是李国柱眼尖,一锄头打死了,笑着又将蛇头拍扁,然后把蛇身放在身后的背篓里头。

李国柱抹了抹额头冷汗,笑着道:“这蛇肉美味的很,晚间黄兄弟到我家来吃蛇肉,喝两杯酒,算是替你接风……嗯,蛇头一定要打扁,这东西就算身首分离,照样能咬人一口。开荒到现在,叫毒蛇咬死了五个人,真是作孽。”

放火烧荒的危险就在于毒蛇,有时候风力突然变大,会将烧荒人困在火场里,这种情形也发生过好几回,好在都是没有死人。

黄来贵自是笑着应承下来,适才一路行走,他和李国柱等人一直在谈天说笑,甚至有意顺着人说话,就是要替父母赢个好人缘。

他常年在海上,兄弟徐子先也是水师武卒,有兄弟二人,不会有人无原无故欺负到黄家门前,但父母年迈,到底有些不太放心,若是乡邻都是李国柱这般的热心人,出门在外的时候,他也要放心的多了。

这时远处传来铜哨声,在人群最前的何百户面色一变,高伸右臂。

所有人都停了下来,后来铜号声改为三声一停,何百户面色大变,大声道:“发现高山人,众人听了,十二人一排,持矟的站中间,持刀盾的在侧前,弓手在侧后,都给我小心戒备。”

三百余人立时都是变化阵列,大约有数十矟手,十几个刀盾手都迅速站立完毕,然后是弓手站在两侧,每十二人一排,百余人一阵,三百多人摆开成三个方阵的阵列。

“小心烟火,不要走散。”何百户打过两次大战,经验相当丰富,待阵列摆开,再令众人一一报数,每个阵列其实都是以小旗为单位,然后每阵为一总旗,各旗都有都头,总旗官等日常统带壮丁的官吏。

这些官吏多半是退伍的伤残老卒,虽然有残疾在身,在这样众人有些混乱的时候,此辈却是屹立如钟,令得所有民壮都定下心来。

三百多人中,最多的还是弓手。

刀牌和长矟手,加起来不过五十余人,勉强立定在阵中,当冲击前来时,挡在最前的就是他们。

而二百多弓手,手中持着各色长短弓,神色也是有些忐忑不安。

毕竟是普通的百姓,并未见识经历过眼前的场面。

黄来贵也是心慌的跳了好多下,但看到李国柱等人神色如常时,他的心也慢慢定下来。

“各人莫慌。”李国柱身边的总旗官手持长矟,长在阵中,对着所有人叫道:“来的早的,比如国柱兄弟,就已经见识过多次这样的场面了,算不得什么。”

李国柱会意,紧接着道:“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回了,咱们烧荒离山近,土著们下来瞧动静,算不得什么大事!”

也确实是如总旗和李国柱所说,土著们逐渐出现在人们眼前,大约也是有二百多人。

多半的人是赤着上身,现在天气回暖,但汉人们多半还是要穿件夹袍单衫,不会光着身子,那样太过难看。

只有在田里或是做什么重活时,人们会把衣袍脱掉,一则是热,二来是要保护好衣衫,毕竟不是每个百姓家里都有几件衣服换着穿。

常洗常浆,那衣袍可是容易破旧坏损。

除了下身系着草裙外,土著们就是光着上身,身上也有奇奇怪怪的纹身,似乎是飞鸟走兽为多。

另外便是土著俱是剪了头,头发散乱的披在脑后,象是头上长了一个大鸡窝。

“果然是断发纹身啊。”黄来贵东藩走过好多次了,毕竟是水手,但东藩的土著他还是头一回见到。

李国柱笑道:“黄兄见多识广,难道没见过?”

“倒是和东洋,西洋的生蕃也差不多。”

南洋地界,又分东西两洋,东洋是吕宋到三佛齐,西洋就是再往西去,是满刺加到莫卧儿海上地方,有锡兰等产香料的地方,大魏海船,还是往东洋为多,而黄来贵所见的东洋土著,确实是和眼前的高山土著相差不多。

黄来贵又道:“个头也差不多,偏矮,也黑,还有都是趴鼻子……”

相对来说,华夏南方的人比北方的人要偏矮和偏黑一些,但眼前这些土著和东洋的那些土著,个头更矮,脸上肤色也是黑的吓人,加上习俗野蛮,更令人感觉象是两个世界的人,而绝非同样的人类。

徐子先就一直有怀疑,古书里的所谓昆仑奴,不太可能是非洲黑人,多半就是马来人种的这些土著吧?

“他们手中的弓箭,看着不咋地啊。”黄来贵仔细打量了一会,发觉对面是一群矮子之后,心里胆气也变壮了。

“多半是软弓,射不及远。”李国柱前头的总旗官听到声音,答说道:“三十步内、射中要害,比如喉咙,面部,心口,腹部,还是要命的。五十步外,射中要害怕也没事。”

“那还真不中用。”

“也不能小觑了。”总旗官道:“这些人生性野蛮,是真的悍不畏死,他们吃的差,住的差,平素以采摘野果和打猎为生,所以活的不长,生活很差,要拼命时,没有人会畏惧。别看这二百多人不起眼,他们是真的敢和咱们打起来。所以最好各人小心戒备,也不要上前去挑衅。”

第九十九章 请缨第二百五十四章 轰动第二百五十四章 轰动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缚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二百九十章 满分第四百三十八章 抬箱进城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于安乐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谕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三百零三章 红豆黑豆第三百零八章 潜藏的冲突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说话第七十一章 变化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二百三十一章 艰险第五十八章 岐州岛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五百七十三章 枭雄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骚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势第二百三十五 训斥第三百七十二章 无兵无卒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骑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二百五十八章 不复为患第五百七十六章 舰队第二百七十一章 变化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荐第一百零二章 教训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区第三百二十七章 双马第二百一十八章 压力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见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二十三章 发动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三百八十九章 锐阵第五百五十章 危机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报第五百二十六章 战法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谕第三百零三章 红豆黑豆第二百三十五 训斥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三百八十七章 蓝袍人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阵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盗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获第一百二十五章 尽在不言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尽所能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无罪?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一百零一章 试制第五百七十五章 将来第五百零一章 酣畅淋漓第三十三章 将作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风破浪第四十一章 卖个破绽第三百四十章 动员第三百四十五章 结晶第四百五十章 风起第二百六十四章 敬酒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三百四十六章 陈家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八十六章 后宅第四百九十九章 复仇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虚侯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阵第三百六十一章 长刀加颈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参头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场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二百九十五章 礼遇第一百一十二章 细雨第二百二十三 变换立场第一百六十七章 说服第四百八十六章 开府亲王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四百二十四章 中山王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四百四十四章 竖旗第五百七十八章 见证第三十二章 人才难得第三百七十章 洪流第四百四十九章 乱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