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秘法(三)

第八章 以外玄关为玄关的再次深入探索与求证

第一节 玄关再论

再论玄关:未免重復,然“路漫漫其修运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乎?种种迹象和实据,足以证明吾言之不诬也,吾图之非妄作也。“言”指《玄关直指》,《主辅玄关》等诸论述,是指玄关直指图与大一图八卦图等诸图而言。

老子说:“得其一,万事毕。”一者独也,上也,大也,太极也,无极也,一而神也,二而化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者也。可知一者,乃两仪未分之前,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始气。夫此始气,在太极或无极都可以0象之,即人身未生之前或人身即无之后,亦都可以0象之也。

可知不但天地未生之前从0开始,人身未生之前亦从0开始也,即丹道之起手,又何尝不从0开始哉!《尚书》云:“维皇降衷,厥有恒性”。衷者心也。性即灵也。维皇即万灵之真宰也。人本万灵真宰化气之分灵,是皆无中生有,大0分出之小0也。故炼丹之始,必先究明父母之未生前。古仙说:“但向未生前见的,教君亲见伏羲来。”故能知一与0之兆始者,即能知丹道之真玄关也。

天乐子之所以改西派而创无派,扫尽枝叶而直探本源,直截显示先天虚无一炁的本来面 目。并抬出0和为标帜,是富有现实意义的。我之所以作《玄关破解》与将发《大 一专论》,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分析的。李道纯说:“玄关者,至玄至要之机关也《中和集》。”生死关头,凡圣分际,非至玄至要之机关乎!标帜图中以二0互相贯连,从而突显出大小虚空中间之小0,此正所以显示人中为玄关之密义也。外内假真两重门户二个玄关,都不能背离这个标帜。不仅天地之大虚空与人身之小虚空藉此中间之门户息息相通。即神气交抱,形成胎息时,亦藉此中间之门户混沌之而结成丹头也。人自呱呱下地之伊始,天地之气与人身之气便日夜相互交流,从无一息之间歇。张三丰说:“隐藏于不内不外(人身与天地中间)之密处,内外一气牵连,千古不传之秘《玄谭全集》。”黄帝说:“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素向内经》。”魏伯阳说:“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参同契》。”张紫阳说:“先把乾坤为鼎器,次将鸟兔药来烹。推使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悟真篇》”此皆直指玄关之门户,尽管四人讲法略有不同,而真旨实一致,合而参之,其义明矣。故此0者,张三丰不但以已身内外之真炉鼎称之,并尝以“通天窍”称之,黄帝之说,可谓注脚矣。伯阳、紫阳之说,已兼含功理功法之秘义矣!

《脉望》之说,尤为详尽,把人身孔窍。说成是八卦卦爻之窍。将九窍之三阴三阳分成≡≡(坤)和≡(乾)上下两卦。使人中穴从两卦的夹缝中突出,成为不可差之毫发的天地真中。万古流芳,丝毫更动不得。它的奥妙,不仅刚巧在于人身卦象之正中,更奇的是丹道逆用,乾坤颠倒,成为三阳开(泰)的布局,使眼耳鼻舌禁止肛门的人身九窍全部包罗在里面。天乐诗断:

重重叠叠破玄关,小似弹丸天地间,合一阴阳方有窍,中央正位贯人天.

第二节 人身九窍(泰)卦象图及论证

葛仙翁说:“乾坤合处乃真中,中在虚无甚空阔。簇将龙虎窍中藏,造化区机归掌握《玄玄歌》。”佛家诗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自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注:灵山塔:鼻子也。自心头:自心合而为息,自心头者呼吸起头处也。灵山塔下:即指鼻子下面人中之外虚空之地也。解穿了与葛仙翁之说,毫无差别。《性命圭旨》说:“二六时中,眼常要内观此窍,耳常要逆听此窍,至于舌准,常要对着此窍(舌准即舌头也,三个此窍以舌头对着为准,舌略上翘,刚巧对着,舌为心苗,与天心相接,何等奥妙,也明白指穿此窍位置)。运用施为,念念不离此窍(眼耳鼻舌心意全归中了);行立坐卧,心心常在此窍。”上述三段,皆明指真中的位置与作用,为三阳开泰,奠定扎实的基础。故我再次作图示象,粗泄不传之秘,以为登进之门,为进入内玄关窍中之窍开个方便之门。天乐诗断:

三阳开泰地连天,九窍平分双与单。一自相依心息后,玄关窍里又玄关。

第三节 内外八卦五行九窍关系示象图及解

大家都知道,心属火,口舌亦属火,舌根直通于心者也。肝属木,眼亦属木,眼之光(神)直通于肝者也。肺属金,鼻亦属金,鼻孔呼吸之气息息与肺气通流也。肾属水,耳亦属水,耳之气直通于肾者也,脾属土,虚空(中)亦属土,鼻孔外之虚空(通天窍)直通于脾者也。心、肝、肺、肾、脾、身内之五行也;口眼鼻耳中(人中),身外之五行也;泰卦之中,不唯适当八卦乾坤交合之中,又在人天呼吸阴阳二气交接分际不内不外之正中。此所以不唯能够通内外一气牵连之阴阳。亦所以能构通内外之五行也。九窍之气会于外,五行之气聚于内,再加己之元神(主人公)在人破体之后,早已退居己身不内不外之宾位,故内外之气都当于不内不外之宾位以翕聚之也。请再参各图与无派标帜图可明。八脉九窍,四肢百脉,皆为气所窒息而死矣。《楞严经》言及,诸菩萨修行,有由九窍之一而得者,有由地水火风而得者,诚以内外虚空各具太极之体故也。

为了彻悟其理,请重参李道纯赠明人的那段话,“上至顶门,下至脚根,才着一处,便不是也。亦不可离了此身,向外寻之。所以圣人只一‘中’字示人,只此‘中’字便是也。”你知道主人公是谁,他又怎么会跑到外面来呢?这就因为人落后天及破体后,八卦也由先天变为后天,元神的位置也被识神占据了。天乐诗断:

九宫八卦八阴阳,内外空牵摄五行,口鼻自通心与肾,全归全受合中央。

第四节 先后二天八卦变象图并解义

先天八卦

兹就先后天八卦方位与火侯有关者,据上示图略解之。先天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后天则变为离南坎北,震东兑西。四卦互易则为离南坎北,乾东坤西。坤在后天,又为西南方,坤卦六爻皆虚,故虚空即坤方也。世人恒以‘坤为腹’喻之,从丹道说,则误矣!虚空之坤,安能落入实处。而且从后天说,已移位于西而落入西南方,人之腹亦能移置西南方乎?《悟真篇》说:“要知产药川源处,只在西南是本乡。”丹书都言坤方,皆取无中生有之象也。我更进而言之,坤方者‘通天窍’,鼻下之虚空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现实,人之呼吸已从脐轮转到口鼻呼吸,鼻通乎肺,其色白,位在西方,口之舌通乎心,故舌为心苗,心属火其色红,位在南方,今‘通天窍’之位适在口鼻之正中,非名实相符之西南方乎!何况此中确乎“存在特别多的生命元素宇宙精神微粒。”紫阳称它为产药川源之处,也是对秘机的直示。

后天既乾东坤西,而后天兑居西,先天坎亦居西,金水一家之理明矣。后天震居东,先天离亦亦居东,乾同于震,震同于离,乾震离为一处,木火一家之理亦明矣。后天坤居西南,先天巽亦居西南,巽为风,风为气,空穴之气,荡而为风,形成大气出入门户,使巽坤、虚空与通天窍划等号,落实在同一位置上。巽坤既在一起,所谓鼓巽风而运坤火者,亦自然而然矣。此中央正位之卦象变化与应机运用之道也。三五一都之理,亦昭昭乎明矣。天乐诗断:

八卦虽分先后天,中央正位独巍然。由他变化男兼女,不出阴阳坤与乾。

第五节 谈破体与元神变为识神之由

破体与否?是人身生命的转折点。破体乃天地之自然造化,当五千四百生黄道之日,即为纯阳纯阴完成之时,过此一日即为破体。交感之精既生,童体自然而破,不必待男与女媾,女与男交而后为破体也。故笔者认为,如果没有得诀,不能掌握这个关键,无论其双修或单修均难有成也。出家为僧为尼为道士,也与常人一样走漏,亦不过徒有其名而已,岂能避免衰老与死亡哉!

若既破体,则真阳已经破散,其时命门之元气,由夹脊上冲,与顶上之祖气相交,是为坤阴上入乾鼎,乾阳下陷坤中,而变成 离坎之象。命门原有之元气,被挤而下陷于命门与阴跷之间。天地既交,离阴虚而浮动,时时外驰,一点元情,往来于中宫神室,冲动后天情识,情识因而上冲至顶,与离中之性和合而情动,再下而至命门,即生有形之精。性情混合,元神变为识神,完全后天,由识神主事矣。元神之地位,既为识神所占,由小虚空挤出,退处于不内不外之虚空中,与内外一气牵连之气,处于同一位置,故道纯解之为丝线之‘主人公’也。此也是通天窍从自然规律演经而变为入门玄关的必然铁证。《西游记》孙悟空之所以称‘孙外公’也。孙外公与身外功谐音同音。身外公即所以教人在身外做功也。身外做功,不执色身,不着一物,无比高尚,可说是子孙万代最高公祖,故可称谓孙外公也。所以每当孙悟空上阵时,高叫一声孙外公来也,一些妖精鬼怪,便都逃得杳然无踪。也已说明,你若能到身外去做功,一切群魔就难以上身,无法惹你,所以这个功夫,也就成为丹道“防危虑险”的密诀。诸君之所以着魔者,即着于色身之为害也。是故老子特意提出:“吾之有患,患乎有身,吾若无身,复有何患《道德经》。”有身之累,岂不大哉!只为有身,一百多斤枷锁的沉重负担,使人无法腾飞,以至举步维艰。然则,设果无身,你又将向何处寄托,现在的我又将何去何从。既来人间,岂能无身;心息依虚,就如算术的返还求证术。无身虽然一时做不到。但运用你的主观能动性,不执着此外加的色身,是可以做到的。到身外的虚空中去做功夫,无疑是超脱色身的最高招。是故孙外公者,即元神(主人公)在自己身外做功也。不然,又如何能够把身悟空呢?故谓径修法身之法。从原理上说,也是如此。譬如欲运瓮者,必使身体站在瓮的外面,方能把瓮搬运转动。况主人公原已被识神排挤在外,炼丹者须把炉鼎先设置在外,亦是理所当然。自此便不着形迹,不落言诠,可以随心所欲地把瓮推动。它不但可以把大小虚空牵扯在一起,身内的坎离交和身外的乾坤交自然可以得到相互的推动,相得而益彰,天人合发之理,昭昭乎明矣。此窍之所以称通天窍也。进而言之,鼻外虚空,为呼吸合辟之枢机,是人身鼓风之风箱口,橐钥之鞲管全靠此风箱口之柄牵动,不然就无法控制火候。此中奥妙,真是一言难尽,天乐诗断:

自堕元神为识神,宣宾夺主主为宾。退居身外虚空位,牵动风箱独鼓琴。

第六节 从《易经》坤卦卦象及六二之爻词中求证:

≡≡(坤)卦六爻皆虚,故≡≡(坤)即虚空之表象和代号,故还虚即还于虚空,也便是还坤。经云“周流行六虚”,则上下四方无不全虚矣。故“环匝关闭”,便“四通踟蹰”也。≡≡(坤)之二爻六二之爻词说:“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若逐字分解:直者丨也鼻也;方者口也,大者大人,即虚空,它通于在外之大虚空,其大无外,故为最大之人。三字合解,是明示口鼻之中为窍,即玄牝之门也,并隐含谷神之大人也。“不习”者,知而不守之义;“无不利”者,无往而不能达也。亦即四通踟蹰之义。再从字形与字义析之,直字古字为直,直上之匕即比也,两眼如比而有下直之鼻,鼻字上目下田,再下为艹,艹者看似鼻之两孔,故为气门,即浩气之门。故云:“得浩气之门,可以藏其根,知元神之囊,可以韬其光。”明白指穿鼻外虚空为浩气之门,元神之囊,是真窍所在。还要做到不习(不死记硬背)不守之守,知而不守,方得无不利之功。卦词全旨,即“空洞无涯是玄窍,知而不守是功夫《性命圭旨》。”的概括天乐诗断:

鼻直口方蕴大人,外通天地内身心。爻词六二真机露,明示玄牝与谷神。

鼻字上目下丹田,两孔中间是气门。囊括元神藏浩气,通天彻地号真人。

第七节 从《参同契·乾坤门户章》求证:

《契》云:“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

章目一句话,包含全章内容,都揭示“通天窍”为气门的全旨。看过前面各图,特别(此图错,应上坤下乾)(泰)卦图,足可证明,乾坤列于上下,呼吸出入乎其中,有如日月交往的本质。“易”之本义,为变换不定,交相往来;“易”之字形。为日月全体,日月相重;故易者,日月交流之象也。从人身说。即呼吸出入之象也。天地之日月往来,即人身之呼吸出入也。总而言之,乾坤、日月、呼吸,皆阴阳之变体,故皆可以阴阳称之。故乾坤一变而为坎离,如日月之往来;再变而为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而完成阴阳之变化。但一切变化,总不出乾坤演生的一阴一阳的变化。故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为众卦之父母”也。请再详参以下各图变化之理,便可明丹道之全旨矣。

乾坤门户丹道演化图如后:(下图为吾师潜谷老人提供)

上图即“牝牡四卦,以为槖钥,覆冒阴阳之道”之整个轮廓。乾本老阳,牡也。等到中爻变出离之少阴,则牡变为牝矣。坤本老阴,牝也,等到中爻变出坎之少阳,则牝转为牡矣。坤转为坎,九地之下,渊乎莫测,气机动而愈出,是为无底之槖,乾转为离,九天之上,一线潜通,本体虚而不屈,是为有孔之钥。故曰牝牡四卦,以为槖钥。坎离二气,一往一来,在乎天地之间,昼夜晦朔,春秋寒暑,纤毫不爽。名曰四卦,其实只是一坎一离;名曰二卦,其实只是坎离中间之一阴一阳。乃六十四卦之全体,三百六十爻之全用,无不覆冒其中。岂不如善于驾驶的人之准绳墨以执御辔,正规矩(行于轴心),以随轨彻(车马之途),而行之乎!

总而言之,中虚之处,即“通天窍也”。日月互易,即坎离运行于中,示人之呼吸出入也。特据李道纯之言,为本段全文与图示作一总结。“乾阳坤阴,如门户之合辟,即乾坤易之门也。且如阴阳,互动互静,机缄不已,……以一身言之,呼吸是矣。呼则接天根,是谓之辟;吸则接地根,是谓之合;一呼一吸,化生金液,是谓之变;合辟呼吸,即玄牝之门,天地之根矣。所谓呼吸者,非口鼻呼吸,乃真息合辟也《中和集》”李言大妙,由浅入深。即所谓“微风起处鼓巽风,唤起真人呼吸功。“巽风”者非空穴之风乎!由此可明,非真不用口鼻呼吸也。有身之人,既有呼吸,必有出入息,不过由显入微而已。初机之士,必须先由口鼻入手,依息于“通天窍”中,使内外气息和调,渐和渐微,以至外息断绝,真息内起。如此,方是“踏破两重消息子,超凡入圣则如闲矣!如果不先踏破第一重,又如何能跨入第二重?两重天地,四个阴阳,必须依次而入,方可“径入虚无”。只有这样,才算进入玄牝之门。才可称之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天乐诗断:①乾坤本是易之门,日月往来运未停。一个阴阳生众子,千孙万子总归根。②日往月来如转轮,坎离匡廓是乾坤。运旋正轴抽添后,依旧纯阳一个零。

第八节 总持门“名命的由来

这也可说是父母未生身之前,胎儿在母腹时的具体形状吧!人之受生,先天乾元之气为性,后天中先天坤元之气为命,性命混合,本在一处,同主无形之造化,而以脐带能通于母腹呼吸之气以留恋之,故凝结不散。从而运用父精母血,化成有形之体,至七个月后完成。此时胎儿坐于胞中,两足盘并,两足踵相接,紧抵“阴跷”一窍。两手互相抱持,塞于鼻口中之窍前(密示丹道之坐法秘诀,助成上闭下闭手段),故鼻口不能呼吸,而必由脐通气。此世人之所以以手为人关,以足为地关,两手所抱塞之窍前为总持门也。拙著所以强调以鼻外虚空为主玄关,阴跷穴为辅玄关的道理。上闭下闭,仍复胎儿在母腹时本来面目,用脐带呼吸,而进入胎息。上闭下闭,性根命蒂,紧紧抱持在一起,又那有不长生不结丹之理哉!

手既为总持门把握之关,故丹道人道每多以手为示象。《阴符经》曰:“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颜子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孔子说:“治天下如视诸掌。”曾子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俨乎!”(以上《中庸》)。丹书也说:“两手劈破鸿蒙。”又说:“左手降龙,右手伏虎。”故手与身心,痛养相关,动静与俱,真阳之生,先应乎手。赤子之手,无时不握。当胎儿在腹,两手总持造化之门;既来人间,两手变成改造乾坤之用。佛说:“东南西北方,上下四维,中间虚空;两手之间,亦为虚空,浩无边际。古往今来,莫非在虚空中做活计;两手屈伸动作,亦莫不在虚空中运用。“大道分明在眼前。”眼前即不可思量之虚空。人能空心而充其量,与太虚同体。则天地之化育,即我之化育,两手之空间(暗示总持门),即包罗天地之大虚空矣!此所以可称“空洞无涯是 玄窍”也。能详乎此,则“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之说,可以不解自明。“总持门”之真窍,人人与生俱来,谁也不能否认。“抱元守一”之道,于是得其门而入矣!万人一窍,万教同归,此总持门之所以为总持门也。天乐诗断:

其 一

胎儿偶象总持门,手塞虚空足抵阴。性命源头依此认,阴阳大窍莫他寻。

玄关自是为正辅,天海即斯若比邻,故我定为西派帜,周流一气贯天人。

其 二

重重抉破气冲天,何事胎儿紧握拳。劈破鸿蒙通四界,打开金锁别三元。

水金木火如归一,仙佛儒医不再三。只向总持门内悟,通天彻地透玄关。

第九节 “缘中”真旨:

单修性功者,从眉间一窍下手;单修命功者从脐下丹田入手。此皆阳寡阴孤,偏而不全。性命双修,必须从“缘中”入手。缘者边缘也。边缘之中,即为内外虚空相接之虚窍。佛之《小止观》云:“止者系心于‘缘中’,缘中即空中也。因此处为呼吸之根,为心神出入之门户,故神气皆簇聚于此。”故真道修炼,必先于神气心息相合相依处下手,方得谓之性命双修。彼眉间脐下,皆不克当。唯此缘中一穴,神气出入,双修从此入手,妙窍皆在其中,故三教圣人,皆以一‘中’字象之。而缘中亦可解为系心于中。然此为虚中,实非真中。心息相依,依到神气相合以后。,方有真中。故紫阳以“呼吸起动处为玄牝。”白玉蟾以“念头动处为玄牝。”实皆指此‘缘中’而言。缘中者,神气缘此而合也,真中缘此而生也。系心于‘缘中’,即道家之“妙窍双修”,儒家之“性命双修”;佛家之“止观双修”也。“心息相依,维系于规矩之间,往来于方圆之内。”性得于天,命立于人,所以称‘人元’也。其法须先调息,入息以意送到内金鼎处;出息以意送到外之脐下。及到神动,则以神合息,上住‘缘中’,下止‘脐下’。方者地也。圆者天也。圆窍以通天气,方窍以通地气。“方圆之内”,即天地中间之“通天窍”也,“规矩之间”,即脐下一寸三分处之规中真金鼎也。等脐下元气已生,规中已成,故自外中以达内中,真意往来以维系之,就是了。天乐诗断:

缘即边缘内即中,四方上下隐虚空,透天彻地行正道,绝后空前摄气宗。

钩接方圆规矩地,穿连紫府碧龙宫。若非神息依相止,怎免汞铅炉不同。

第十节 锁鼻术例解:

锁鼻术这个术语已经说得很多,听说陈搏老祖就曾跟何昌一学该功法。陈搏的无极图是很有名的,而且以睡功闻名于世。实际上三种功法是一个统一体,并与西派的先天大道无著真宗也是同一法门。

“锁鼻”二字,从字面讲,就是把鼻孔锁住或封闭。“术”就是方法,就是锁住鼻孔的方法。从常人说,口鼻封闭,必死无疑。锁鼻虽未及口,但锁鼻之前,必先缄舌闭口,是气功常识。请回顾胎儿在母腹时的形状,二手握拳塞于口鼻之前,二脚掌对合阻住阴跷穴。是锁鼻术外形的具体操作法。《参同契》说:“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须。”胎儿的示范,给炼功朋友提供独特的启示。多少有名的高功师,常常为了玄关的部位问题,争的面红耳赤。却谁也不曾对着镜子照一照,看看自己在母腹时是怎么着的。古人叫我们参照父母未生前,是不是针对胎儿的这个明白示范说的。

讲到鼻,就不能不连带到息。息者自心,即呼吸也。终日对外开放,元气随呼吸向外散发完了,人的生命也就宣告结束。所以我认为,听息依息,使鼻息受到牵制,由外返内,回风混合,才是锁鼻的唯一有效方法。实际上听与观没有两样,都是元神在发挥作用。眼也可听,耳也可观,可以互易其用,而且还可不用耳目,能听能看。这是人人可以做到的自然能力。

禅家常说:“眼观鼻,鼻观心。”佛告询陀罗尊者说:“鼻端有白,汝其观之。”鼻观心者,即眼观鼻下虚空之心也。观之既久,鼻端之虚空自然见到白光。既此“虚室生白,”便可直下承当。这与佛偈的“佛在灵山莫远求,……好向灵山塔下修。"之说,也是毫无二致的。神气既聚,自见白光,自可观鼻端之白矣。李道纯说:“道儒僧,休执着,返照回光自忖度,忽然模着鼻孔尖,始信从前都是错。学仙辈,莫谈论,受气之初穷根本《中和集》。”人当脐带剪断,鼻孔尖之气便开始启动。道纯还说:“谛观三教圣人书,息之一字最简直。若于息上做工夫,为佛为仙不费力《中和集》”从鼻孔尖上做工夫,锁鼻术之道,昭昭乎明矣。张紫阳说:“吾师道高言语畅,留在世间做榜样,昨宵被我唤将来,把鼻孔穿于杖上《悟真篇》。”佛家都以息喻杖,如:你一个拄杖子,我一个柱杖子。来比喻天地之气和人身之气,两股气象二根杖子,一根拄地撑天,一根从头到足。紫阳则尚而用之,形象化的说成是把鼻孔挂在杖子之上。李道纯还尝以丝线比之,其实都一样,都不过指此气此息而已。尽管语言翻新,岂离旧瓶新酒,都是锁鼻术的象言。

《西游记》中关于锁鼻术的象言最多。如孙悟空在收伏青牛时,见青牛有一白色圈子,各种宝物,遇此圈子,皆被套去。后来到离恨天求太上老君,方知妖为青牛(即青龙,喻木性),白色圈子为老君之金钢镯(即虚无,即太极,即中字之喻也),能以化魔。老君用扇扇牛,牛即力软筋麻,出了本相(鼓巽风运坤火之殊效),即将金钢镯穿牛鼻孔,收服青牛。扇为鼓风之物,老君即主人公,金钢镯穿牛鼻孔,即指鼻孔外虚空。皆为锁鼻术,心息相依之象言与妙喻也。又如唐三藏过通天河,“行者(即孙悟空)把马牵在白鼋背上,请唐僧站在马后,行者站在马前;又恐那鼋无礼,解下虎筋绦子,穿在老鼋的鼻子内,扯起来象一条缰绳;叫道:‘老鼋,慢慢走啊!’白鼋,即暗示乾元坤元之元气。马即意马,心意;把马牵在白鼋背脊上,是心息相依的形象化。安排四人在马的左右前后站立,以示四象归中,五行合一。用虎筋绦子,比丝线。喻人之呼吸也。用绦子拴鼋之鼻,便是把鼻孔穿于杖上之意。通天河,即喻通天窍也。也便是把元炁定于鼻孔之处,与天地之元气相接融。正是衍示锁鼻术,心息相依之嫡旨也。

有人称鼻为鼻祖,称道人为牛鼻道人,虽然带点讽刺意味,却也恰如其份。因为真正修道的人,首先一条,就是拴住牛的鼻孔,非常重视锁鼻术。不管是怎样的不服管教的蛮牛,鼻孔被绳拴住了,就没有不服服贴贴的。六七岁的儿童,能牵动几百斤重的大力蛮牛。身骑牛背,手牵牛绳,口吹横笛,此牧牛童之行乐图也。读者朋友,你也想学习这种牵牛之术吗?你也愿做牛鼻道人吗?心息相依,就是管好你自己这头蛮牛的最好办法。天乐诗断:

律诗一首

个个人拴鼻孔绳,有谁能识自家尊。道人底事称牛鼻,佛氏何因修塔灵。

只为自心同此息,但求止念翕今心。若非心息相依止,怎得元神出混沌。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第七十三章 纯属误会啊第三零九章 不色同行第二二六章 朱雀现第一百二十三章 星宇陨落第三零四章 火山爆发第四十五章 天龙遁法第九十六章 海市蜃楼第三零一章 拉开战幕第二九九章 一拳轰出,雷光如海第二十三章 嚣张霸道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佳人第二二三章 金发萝莉第三二七章 神话传说第二四三章 大无畏第六十三章 大小姐第一百二十二章 七彩法雷第六十章 要解心头恨,抬脚踩仇人第三三六章 调解人第二五九章 马元的攻击第二九四章 法号不色第二一一章 阴磷重水第二七三章 老祖现第一百一十九章 近身肉搏第一百六十九章 嘉轩降临第七十章 还来?第一百五十四章 魔踪再现第二章 觉醒第三四四章 太乙神雷第七章 炎龙第二四八章 大慈悲第三一三章 乡巴佬大翻身第三一七章 院长降临第二九一章 永恒雷身第三五一章 风云际会第二四三章 大无畏第二十九章 残酷的月光第四十七章 丹雅惊艳第二八五章 激战(二)第六十一章 碾碎蛋蛋第一百八十章 破禁第二八三章 变故第一百一十四章 怒了第十二章 狂暴第三三三章 激战第二八六章 悲怆的一拳第一百三十五章 雷灵元晶第一百九十四章 青龙现第一百五十五章 拼杀第七十三章 纯属误会啊第十四章 出城第三百章 尸山血海第七十四章 楚洪烈的复仇第二三三章 荒野城第一百八十二章 誓师第二百零三章 各自为战第三三四章 小徐狂野第二十章 劫后余生第二八五章 激战(二)第八十六章 破魔剑气第二五一章 你的善良,我来守护第二六三章 大荣山第十五章 狩猎伊始第七十五章 一苇渡江第一百二十四章 扯平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烈火旗门第一百九十五章 太泽复活第三五六章 镇压第二百零五章 杜徐大战第三零五章 排山倒海第一百零三章 悲伤逆流成河存神观想法第二九四章 法号不色第一百零六章 纨绔的崛起第二九一章 永恒雷身第七十四章 楚洪烈的复仇第二八三章 变故第二二九章 三脉轮第一百九十二章 文龙死了?第三三九章 学院内部第二九四章 法号不色第三一一章 天之骄子第六十五章 蛋蛋碎啦第二二零章 小胖第二四二章 无边沧海第一百五十五章 拼杀第八十二章 花开御敌第三一二章 皇甫坤第三零五章 排山倒海第四十九章 红颜祸水第四十二章 炼丹趣话第二八二章 慈云寺第六十三章 大小姐第三十章 生于忧患第二百零五章 杜徐大战第一百八十章 破禁第二三零章 玲珑飞天遁第二一九章 别离第二六二章 龙泉镇第三四三章 藏宝阁打脸第一百二十九章 抗拒脉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