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渊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渊源

任何一种思想文化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历史发展基础,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来所创立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创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思想基础上所形成的,因此,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渊源。

(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建设,必须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历史的文化遗产和当今的文化创新。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丢掉自己的东西,是最没出息,也是最没前途的,创新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生命和不竭动力,而继承又往往是创新的基础。因此,数千年来,哺育了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文化仍然是今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思想、学术、哲学、教育、典章、道德、文字、文学、艺术、地理、医药、科技、建筑及衣食住行、民间习俗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经历数千年的积淀,气象万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摒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是以这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历史的眼光,用科学的态度,用可行的方法,充分挖掘和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大作用,以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同时,结合新的时代要求,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发挥鼓舞人民、凝聚力量的强大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观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其关于人的本质的深刻揭示奠定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19世纪中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之际,马克思创立了自己的科学理论,公然申明其理论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他强调

,社会从私有财产中解放出来,从奴役制解放出来,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来表现的,别以为这里涉及的仅仅是工人的解放,因为工人的解放还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马克思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呢?马克思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将有条件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这种“全面发展的个人……是历史的产物。……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力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相异化的普遍性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和学说都是围绕着如何使人摆脱剥削、压迫和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来展开的,他把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视为无产阶级和人类奋斗的理想和目标,实际上,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政党。在价值观上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继承者,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创新者,在实践中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以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推动了人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毛泽东提出了“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概念。学习毛泽东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创新。首先是概念的创新。邓小平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对某种事物好坏的态度。同时,邓小平认为,价值观主要指人的理想、信念、精神支柱。其次是体系

的创新。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础是爱国主义,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集体主义,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取向是人民利益,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标准是“三个有于”。

江泽民在世纪之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发展。江泽民创造性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准确性、全面性、发展性、创新性、先进性和导向性的特征,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当代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当代共产党人最高价值目标的根本途径。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思想。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如科学发展的发展价值观、构建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八荣八耻”的道德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这一论述对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文化建设,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本章完)

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_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二、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五、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一、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三、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六、激发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三、不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大原则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_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二、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三、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意义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三、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五、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三、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二、质量是发展党员工作的生命线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四、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五、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意义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五、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长期坚持的宝贵经验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意义一、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四、大学生党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重大三、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第八章 从严治吏: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_二、新时期好干部的新标准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长期坚持的宝贵经验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一、科学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二、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长期坚持的宝贵经验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四、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三、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第五章 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重大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四、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四、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长期坚持的宝贵经验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六、激发正能量,共筑中国梦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四、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_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第五章 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二、质量是发展党员工作的生命线三、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三、不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三、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青年工作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四、大学生党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一、科学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大原则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渊源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四、大学生党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二、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