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三、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指明了方向。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景、再伟大的梦想,都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无论封闭僵化的老路,还是改旗易帜的邪路,都是绝路、死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这是一条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一个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华夏文明生生不息,中国精神薪火相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要弘扬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振奋全民族的精气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的决定性因素。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像是在大海中航行的一艘超级巨轮,我们每个人在这艘巨轮上,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都应当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推动“中华号”巨轮乘风破浪、奋力前行。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全国各族人民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十三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本章完)

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四、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_二、一个“核心”和“三个代表”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一、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渊源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四、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一、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二、质量是发展党员工作的生命线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重大二、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三、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青年工作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重大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五、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四、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工作本领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四、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一、伟大复兴是最美中国梦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长期坚持的宝贵经验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四、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一、科学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四、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第五个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一、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三、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二、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渊源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三、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第五章 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_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三、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青年工作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一、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五章 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第十四章 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的大国法治_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第五章 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六、激发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一、“第五个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三、开创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第十六章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_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十章 复兴圆梦:中华民族的最美中国梦_五、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_四、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重大第五章 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四、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三、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一、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一、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第七章 基础工程: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_一、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第一章 坚定信念:肩负起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_四、大学生党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渊源第二章 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_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第十二章 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_四、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三、不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